城市道路交叉口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4.73 MB
- 文档页数:8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一、交叉口类型1.十字型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宽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红绿灯信号控制,确保交通流畅。
2.T型交叉口:适用于次要道与主干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次要道交通流的安全性,并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3.Y型交叉口:适用于高速公路出口与次要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高速公路的出口车流量和次要道的交通流量,确保安全通行。
4.环形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窄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环形交通标志和标线,并设置合适的进出口位置。
5.立交交叉口:适用于大型道路或高速公路的交叉口设计。
设计时需要考虑立交桥的高度和梁间距,确保车辆的通行,以及合理设置匝道。
二、交叉口设计参数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交通流量: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2.车速和车道数: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道数,确定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和直行车道、转弯车道的长度。
3.安全视距:根据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确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4.行人通行设施:根据交叉口周边的人流量和行人需求,合理设置人行横道和过街设施。
5.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要求和交通安全需求,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的行驶方向和规则。
三、交叉口设计计算交叉口设计的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流量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类型、车道数和车速等参数,分析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计算各个车道的流量以及总流量。
2.信号配时计算: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可以采用绿波带长度法或交通流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
3.安全视距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计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定交叉口的安全性。
4.车道长度计算:根据车速和车道数,计算交叉口的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长度要求。
城市道路交叉⼝ 1 城市道路交叉⼝,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向流量、公共交通站点的设置、交叉⼝周围⽤地的性质,确定交叉⼝的形式及其⽤地范围。
2 ⽆信号灯和有信号灯管理的T字形和⼗字形平⾯交叉⼝的规划通⾏能⼒,可按表 7.4.2的规定采⽤。
平⾯交叉⼝的规划通⾏能⼒(千辆/h) 表7.4.2 相交道路等级交 叉 ⼝ 形 式 T 字 形⼗ 字 形 ⽆信号灯管理有信号灯管理⽆信号灯管理有信号灯管理 主⼲路与主⼲路 -- 3.3--3.7 -- 4.4--5.0 主⼲路与次⼲路 -- 2.8--3.3 -- 3.5--4.4 次⼲路与次⼲路 1.9--2.2 2.2--2.7 2.5--2.8 2.8--3.4 次⼲路与⽀路 1.5--1.7 1.7--2.2 1.7--2.0 2.0--2.6 ⽀路与⽀路 0.8--10. -- 1.0--1.2 -- 注:1.表中相交道路的进⼝道车道条数:主⼲路为3-4条,次⼲路为2~3条,⽀路为2条; 2.通⾏能⼒按当量⼩汽车计算。
3 道路交叉⼝的通⾏能⼒应与路段的通⾏能⼒相协调。
4 平⾯交叉⼝的进出⼝应设展宽段,并增加车道条数;每条车道宽度宜为3.5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道展宽段的宽度,应根据规划的交通量和车辆在交叉⼝进⼝停车排队的长度确定。
在缺乏交通量的情况下,可采⽤下列规定,预留展宽段的⽤地。
(1)当路段单向三车道时,进⼝道⾄少四车道; (2)当路段单向两车道或双向三车道时,进⼝道⾄少三车道; (3)当路段单向⼀车道时,进⼝道⾄少两车道。
2 展宽段的长度,在交叉⼝进⼝道外侧⾃缘⽯半径的端点向后展宽50—80m; 3 出⼝道展宽段的宽度,根据交通量和公共交通设站的需要确定,或与进⼝道展宽段的宽度相同;其展宽的长度在交叉⼝出⼝道外侧⾃缘⽯半径的端点向前延伸30~60m。
当出⼝道车道条数达3条时,可不展宽; 4 经展宽的交叉⼝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
交叉路口的分类交叉路口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在一定位置相交的地方,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交叉路口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一、普通交叉路口普通交叉路口是最常见的交叉路口类型,由两条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而成。
普通交叉路口通常设有交通信号灯或者交通标志,用于引导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辆的流量,保障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二、无信号交叉路口无信号交叉路口是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交叉路口。
在无信号交叉路口,交通参与者需要通过互相礼让和合理的交通规划来保证交通的顺畅。
无信号交叉路口通常设置停车线和标志牌,提醒司机注意交通安全。
三、环形交叉路口环形交叉路口又称为“环岛”或“环形路口”,是一种通过设置环形车道来引导车辆通行的交叉路口。
环形交叉路口的特点是车辆在进入环形车道后按照规定的行驶方向绕行,避免了直接冲突点的产生,能够有效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四、立体交叉路口立体交叉路口是指通过设置高架桥、地下通道或互通立交等结构,实现不同方向和层次的交通流动的交叉路口。
立体交叉路口通常用于两条主干道的交叉,通过分层的设计,避免了交通冲突和拥堵,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五、特殊交叉路口特殊交叉路口是指具有特殊功能或者具备特殊交通流特点的交叉路口。
例如,学校门口的交叉口通常需要设置校车停靠点和行人过街设施,以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医院门口的交叉口通常需要设置急救通道,以确保急救车辆的畅通。
六、复杂交叉路口复杂交叉路口是指由多条道路相交而成,交通流量大、车辆多、行人密集的交叉路口。
复杂交叉路口通常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斑马线、人行天桥等设施,以保障交通的有序和安全。
七、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叉路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叉路口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如自行车、电动车等)在同一交叉路口相交的情况。
由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速度和体积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和交通标志,以确保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是道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往往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若交叉口设计有误,则造成的返工工作量是巨大的,因此交叉口设计必须要全面而细致。
本文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进行全面的分析,便于新手快速掌握交叉口设计,对于有经验的道路工程师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交叉口平面设计交叉口设计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包含在整条道路的设计里,也就是说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就要考虑到交叉口。
因此,所谓的交叉口设计,不过是整条道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完成后,把交叉口范围比例放大,进行详细标注而已。
城市道路是在规划红线范围内进行设计,然而规划红线往往都没有考虑到交叉口的展宽,或者虽然考虑了,但是展宽宽度、长度不够。
所以,必须事先确定交叉口进出口道宽度、数量以及展宽的方式,这样才能确定交叉口的平面。
一条进口道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最小宽度可取3.0m;改建交叉口条件受限时,一条进口车道最小宽度可取2.8m。
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应小于路段车道宽度,宜为3.5m,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每条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25m。
进口车道数量应根据交通量、流向进行确定。
进口道车道数应大于上游路段车道数。
建议:(1)路段上一个车道,交叉口进口道两个车道,分别为一个左转和一个直右;(2)路段上两个车道,交叉口进口道为三个或四个车道;(3)路段上三个车道,交叉口进口道为四个或五个车道。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规定:出口车道数量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匹配;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流入最大进口车道数可减少一条;当进口道有右转专用车道时,出口道应展宽一条右转专用出口道。
实际操作中,出口车道数量一般与路段一致,出口道展宽一条右转专用出口道的情况较少。
展宽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1)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2)中线偏移;(3)压缩较宽的人行道;(4)拓宽红线;(5)压缩车道宽度等。
1. 15种交叉口的概述与可视化演示在城市道路交通中,交叉口是交通流量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也是交通管理和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交叉口在不同的道路配置和交通流量下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本文将对15种常见的交叉口进行概述与可视化演示,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各种交叉口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2. 一字型交叉口一字型交叉口是最简单的交叉口类型之一,通常用于低交通密度的地区。
在一字型交叉口中,交叉道路只有一条,车辆可以直接穿过交叉口而无需改变方向。
这种交叉口的优点是交通流量较小、操作简单,适用于低密度住宅区或乡村道路。
3. 十字型交叉口十字型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中常见的交叉口类型之一,也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之一。
在十字型交叉口中,两条主干道路相交,形成了十字型的道路格局。
这种交叉口适用于一般城市道路交通,能够满足交通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的车辆通行需求。
由于其简洁的设计,易于交通管理和控制。
4. T型交叉口T型交叉口是一种形状类似字母"T"的交叉口类型,通常用于主次干道路交叉处。
T型交叉口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比较常见,能够有效地控制交通流量和车辆的通行。
T型交叉口的设计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考虑交通信号灯、左转车道和行人通行的设施,以确保交通安全和通畅。
5. Y型交叉口Y型交叉口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交叉口类型,通常出现在道路网络的连接处。
Y型交叉口的设计要求比较灵活,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和合流情况,以及交叉口周边的道路环境。
Y型交叉口的可视化演示有助于理解车辆通行路径和交通流动规律,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效率。
6. 环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是一种经典的交叉口设计形式,通过环形的交通流动方式来实现车辆的通行和转弯。
环形交叉口在城市道路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交通流量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通过可视化演示,可以清楚地展示车辆在环形交叉口中的通行路径和交通流动方式。
7. 侧式交叉口侧式交叉口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交叉口设计形式,通过交叉道路的侧面连接来实现车辆的通行和转弯。
交叉路口的分类交叉路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交叉路口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则。
本文将根据交叉路口的分类来介绍各种类型的交叉路口及其特点。
一、十字路口十字路口是最常见的交叉路口类型之一,通常由两条道路相互交叉而成。
在十字路口中,车辆需要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按照红绿灯的变化进行交通行驶。
在红灯亮起时,车辆需要停车等待,绿灯亮起时,车辆可以通过路口。
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注意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指示,保持安全的车距和车速。
二、环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是一种将多条道路通过一个中央环状车道连接起来的交叉路口。
在环形交叉口中,车辆需要按照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指示,沿着环形车道行驶。
在进入环形交叉口时,需要注意观察并礼让已经在环形车道上行驶的车辆。
在行驶过程中,车辆需要保持适当的车速,并及时打转向灯示意变道或者驶出环形交叉口。
三、T型交叉口T型交叉口是由一条主要道路和一条次要道路相交而成的交叉路口。
在T型交叉口中,车辆行驶在主要道路上具有优先权,而次要道路上的车辆需要礼让主要道路上的车辆。
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指示,确保安全驶入或驶出交叉口。
四、交叉式立体交叉口交叉式立体交叉口是一种通过上下分层设置立交桥或者地下通道来解决交叉路口交通流量大的问题。
在交叉式立体交叉口中,车辆可以通过桥上或者地下通道行驶,不需要在地面上互相交叉。
这种交叉路口可以有效地分流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斜交路口斜交路口是一种特殊的交叉路口,通常由两条斜交的道路组成。
在斜交路口中,车辆需要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沿着斜交道路行驶。
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指示,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的车距和车速。
在交叉路口中,车辆行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信号灯的指示,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2.观察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指示,按照规定行驶。
3.保持适当的车距和车速,避免追尾和碰撞事故的发生。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3、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
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
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的交叉口;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
十字形平面交叉口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
(3)渠化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80km/h的双车道公路,或虽然设计速度为60km/h,但属区域干线的双车道公路,可采用渠化十字交叉。
环形平面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岛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道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正文城市中两条以上不同方向的道路的相交处,是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同一平面上相交处,称平面交叉口;在不同平面上相交处,称立体交叉口。
平面交叉口有三种形式:简单交叉口交叉口入口的车道数和道路区间段的道数相同,不设交通管制。
主要用于城市支路之间的相交处或交通量小的支路和干道的相交处。
信号灯管制交叉口交通信号灯管制使右行制时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车辆和行人在通行时间上错开,一般用于交通繁忙的城市支路和干道的相交处或干道和干道的相交处。
信号灯管制的交叉口扩宽其入口部分,将进口的车道按左转、直行、右转三向分开,增加车道数,能大幅度地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环形交叉口不用交通管制而采用绕中心岛同向连续通行。
设计特点是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从不同方向进入交叉口的车辆都绕中心岛同向行驶,经过汇流行驶一段距离后,行驶至所要去的路口,驶离交叉口。
环形交叉口的优点是没有冲突点,但占地面积大,通行能力有一定限制。
环形交叉口适用于各条相交道路车流比较均匀的多条道路相交处,不适用于车流密度大的道路相交处。
立体交叉口这种交叉口的主要形式和设置条件分述如下。
分离式立体交叉口又称非互通式立体交叉口。
采用跨路桥(上承式)或隧道(下穿式)使相交的道路在上下两个平面上通过,上下层道路没有匝道联接,通过交叉口的车辆不能在上下层道路上互相转道。
这种立体交叉口多用于道路和铁路、干道和支路,以及步行或自行车专用道路和汽车行驶道路的相交处。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口上下层道路之间每个象限都有供车辆左转弯和右转弯用的匝道连通,车辆可以沿着匝道的方向无阻碍地从一条道路行驶到另一条道路上。
这种交叉口消除了平面交叉口的全部冲突点,一般用于两条同等重要的主干道相交处。
T字形路口的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口有喇叭式、叶式等形式;十字形路口早期的典型布置形式是各种苜蓿叶式,常见的是把环形匝道变成扁形,以减少用地面积;较新的布置形式是全定向式,通行能力较大。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全部采用定向匝道,如实行右行制,左转弯车流不需绕圈和减速;几条定向匝道之间相互跨越,形成复杂的多层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