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页岩气资源评价1
- 格式:pptx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25
一、判断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1、地质资源量包含可动烃和吸附烃两部分。
•A、对B、错正确•••2、Michael认为轻烃损失跟页岩油的比重有很大关系,认为比重越轻的损失可能越多,比重越重的可能损失越少。
•A、对B、错正确•••3、非常规油气是不同勘探程度地区资源量直接相加。
•A、对B、错正确•••4、总原地资源量包含已发现的和未发现的储集体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A、对B、错正确•••5、成因法主要以类比(类推)分析为依据并对单位地质体进行资源量估算与分析。
•A、对B、错正确•••6、页岩油是指一种具有页状或片状层理,粒径小于0.0625mm的细粒沉积岩。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B•二、单选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7、评价方法中,()通常适用于成熟或较成熟勘探地区的中、后期评价阶段,不宜直接运用于早期的未勘探或未开发阶段。
•A、分析法B、统计法C、估算法D、成因法正确•••8、()页岩油主要发育在页岩层系的纯页岩段。
•A、纯正型B、致密油型C、过渡型D、转化型正确••9、Modica认为页岩油主要存储在有机孔中,有机孔是()。
•A、含水的B、亲油的C、排水的D、排油的正确•••10、()是地层中油气聚集的总量,相当于原地资源量。
•A、远景资源量B、地质资源量C、可采资源量D、经济可采资源正确•••11、纯正型是指()页岩油。
•A、低成熟B、中低成熟C、中高成熟D、高成熟正确••12、剩余地质资源量:指地质资源量减掉()后的量。
•A、一级储量B、二级储量C、三级储量D、探明地质储量正确•三、多选题(每题 8 分,共 3 题,总分 24 分)•13、现在中石油的页岩油主要是采用广义的页岩油的分类,包括狭义的()两大部分。
•A、裙边油B、页岩油C、致密油D、储层油E、可采油正确•••14、按岩层成熟度划分,页岩油分为()两大类。
•A、低成熟B、中低成熟C、中成熟D、中高成熟E、高成熟正确•••15、赵文智专著《陆相页岩油形成与分布》将页岩油分为4类:()。
页岩气评价标准据张金川教授页岩气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必备条件:(1)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2)泥地比不小于50%;(3)有机碳含量一般小于30%;(4)TOC:底限0.3%,一般不小于2%;(5)Ro:0.4%-2.2%,高可至4.0%;(6)净厚度:不小于6m;一般在30m以上。
(7)岩石物性:Ф≤10%,Ф含气= 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8)吸附气含量:吸附态20% -90%之间,一般50%±;(9)含气量:1-10m3/t;(10)经济开发深度:不大于3800(4000)m页岩气成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基本条件是:气藏埋藏较浅且泥页岩厚度较大, 母质丰富且生气强度较大以及裂缝发育等。
据侯读杰教授TOC:一般>4%,有机碳含量大于3%;( 据Burnaman (2009) TOC一般不小于2% ) Ro:一般在1.1%以上,Ro为1.1%~3.0%厚度:高有机质丰度泥岩(Corg>3.0%)连续厚度15m以上,如有机质丰度低,则须提高其厚度值;矿物含量: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物含量大于25%岩石物性:Ф≤10%,Ф含气= 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含气:广泛的饱含气性,吸附态一般>40%;深度:<4000MTOC含量、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与有机质成熟度被认为是决定页岩气区带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因素(Rokosh et al,2009)。
聂海宽内部控制因素:TOC: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TOC>1% ,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机碳下限值可能会降低至0.3%;(Schmoker 认为产气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限值大约为2%;Bowker 则认为获得一个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有机碳下限值为2. 5% ~ 3%。
)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0.4%厚 度:具有良好页岩气开发商业价值的页岩厚度下限为9 m;据李延钧教授等页岩埋深:小于3000m,深于3000m 作为资源潜力区页岩单层厚度:大于30 m有机碳含量(TOC):2.0% 以上硅质含量:>35%,易于形成微裂缝;储层物性:K≥ 10-3mD、Ф≥4%有机质成熟度(Ro):1.4%-3.0%李教授根据以上六项页岩气评价指标提出了页岩气分级评价标准如下图所示:据Rimrock Energy, 2008 页岩气优选标准1ft=0.3048M How we look for in a gas shale? (Rimrock Energy, 2008)Burnaman(2009)认为: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而言,拥有高TOC的页岩的连续厚度至少为45m(150ft)。
页岩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快速升温,因此,建立实际有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标准是勘探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页岩油气发育条件及富集机理,结合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建立把测井资料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页岩油气资源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页岩油气资源ΔLgR模型页岩有效厚度氯仿沥青“A”法0 引言中国沉积盆地中富有有机质的泥页岩广泛分布,从震旦系到古近系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资源成藏的基本条件,勘探前景非常广阔。
如何估算这些油气资源,对于我国的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在页岩候选区评价中所采用的关键参数大致有2类,即地质条件与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地质类参数控制着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与富集,包括页岩面积、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油气显示等方面;工程技术条件参数包括埋深、地貌条件等,控制着开发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页岩油气资源的地质条件,把测井资料等地物手段与地化实验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页岩有效厚度、TOC含量的分析,来预测页岩油气资源的含量[1]。
1 页岩油的特征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一般只经过一次运移或进行了极短暂得到二次运移过程,在泥页岩层析中自生自储,以吸附态或游离态的形式赋存于泥页岩的纳米级孔隙或裂缝系统中。
页岩油气资源的生成受到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阶段影响,只有在有机质进入生油窗后,才可能生成油气资源,有机质演化程度过高,则会转化形成页岩气。
页岩油主要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但在目前的开采水平阶段,吸附油很难开采出来,所以现今页岩油一般都指页岩油中的游离油;页岩气则同样包括游离气和吸附气。
2利用测井资料计算页岩有机碳含量2.1 页岩测井响应特征理论假设烃源岩有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的流体组成;而非烃源岩仅由岩石骨架和充填孔隙流体组成;成熟烃源岩则由岩石骨架,固体有机质和充填孔隙流体(水和生成的烃类)组成。
今天给大家推送此文,是该规范的编制部门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两位老师写的,原文发在“中国矿业报”6月12日上。
烟花未对内容有任何改动。
谢谢原文作者。
么么~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DZ/T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
《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重要意义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页岩气为新发现矿种,确立了页岩气作为我国第172个矿种的法律地位。
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按独立矿种进行管理,对页岩气探矿权实行招标出让,有序引入多种投资主体,通过竞争取得探矿权,实行勘查投入承诺制和区块退出机制,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页岩气勘探开发,促使页岩气勘探开发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尽快落实储量,形成规模产量,从而推动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201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页岩气开发利用减免税、页岩气产业政策以及与页岩气相关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督管理、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创造了宽松政策环境。
与此同时,其他有关页岩气环保、用水、科技和对外合作等政策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重庆涪陵、四川长宁等地区已开始转入页岩气商业性开发。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2个,面积16.4万平方千米。
页岩气评价标准据张金川教授页岩气有经济价值的开发必备条件:(1)岩石组成一般为30-50%的粘土矿物、15-25%的粉砂质(石英颗粒);(2)泥地比不小于50%;(3)有机碳含量一般小于30%;(4)TOC:底限0.3%,一般不小于2%;(5)Ro:0.4%-2.2%,高可至4.0%;(6)净厚度:不小于6m;一般在30m以上。
(7)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8)吸附气含量:吸附态20%-90%之间,一般50%±;(9)含气量:1-10m3/t;(10)经济开发深度:不大于3800(4000)m页岩气成藏并具有工业价值的基本条件是:气藏埋藏较浅且泥页岩厚度较大,母质丰富且生气强度较大以及裂缝发育等。
据侯读杰教授TOC:一般>4%,有机碳含量大于3%;(据Burnaman(2009)TOC一般不小于2%)Ro:一般在1.1%以上,Ro为1.1%~3.0%厚度:高有机质丰度泥岩(Corg>3.0%)连续厚度15m以上,如有机质丰度低,则须提高其厚度值;矿物含量:石英、方解石、长石等矿物含量大于25%岩石物性:Ф≤10%,Ф含气=1-5%,K取决于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含气:广泛的饱含气性,吸附态一般>40%;深度:<4000MTOC含量、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与有机质成熟度被认为是决定页岩气区带经济可行性的关键因素(Rokosh et al,2009)。
聂海宽内部控制因素:TOC:具有工业价值的页岩气藏TOC>1%,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有机碳下限值可能会降低至0.3%;(Schmoker认为产气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限值大约为2%;Bowker则认为获得一个有经济价值的勘探目标有机碳下限值为2.5%~3%。
)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0.4%厚度:具有良好页岩气开发商业价值的页岩厚度下限为9m;据李延钧教授等页岩埋深:小于3000m,深于3000m作为资源潜力区页岩单层厚度:大于30m有机碳含量(TOC):2.0%以上硅质含量:>35%,易于形成微裂缝;储层物性:K≥10-3mD、Ф≥4%有机质成熟度(Ro):1.4%-3.0%李教授根据以上六项页岩气评价指标提出了页岩气分级评价标准如下图所示:据Rimrock Energy,2008页岩气优选标准1ft=0.3048M= How we look for in a gas shale?(Rimrock Energy,2008)Burnaman(2009)认为:对于页岩气的形成而言,拥有高TOC的页岩的连续厚度至少为45m(150ft)。
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页岩气是一种以页岩为主要储层,通过先进的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开发出来的天然气,其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控矿构造和含气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评价页岩气的开发潜力,需要对其选区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储层特征是评价一块页岩气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分为物性、成分和孔隙结构三个方面。
物性指储层的密度、孔隙度、渗透率、压缩系数等物理特性;成分指储层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排泄类型等化学特性;孔隙结构指储层孔隙的大小、形态和连通性等。
页岩气储层的物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低渗透率、低孔隙度、低渗透性和高岩石压缩系数等,需要通过水平井和压裂技术进行有效地刺激和提高产能。
在早期选区评价中,通过钻井获取的储层岩心、测井资料和岩相描述等信息,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储层特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微地震监测和地下水力学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储层特征评价,提高了评价的可靠性。
控矿构造是指影响页岩气储层形成、聚集和保存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等方面。
选区评价中要全面分析控矿构造的特点,了解地质构造对页岩气聚集和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开发策略和方案。
页岩气储层的聚集规律一般与构造沉降相对稳定、受构造变形较小、沉积相相对一致的地层区域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此,通过对构造形态、沉积相和断裂发育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最有利于开发的区域。
含气性是指含气岩石在压力释放时所释放的气体,也是评价选区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气性受储层岩石物性和构造背景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含气压力、含气饱和度和气体组成等方面。
页岩气开发中,矿区内不同井的含气性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针对不同地层与井段开展智能化优化生产。
综上所述,页岩气地质特征及选区评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开展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更好地确立合适的开发方案和科学的管理策略。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及特点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摘要】介绍了中国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分析了中国页岩的地史和空间分布,对比了中国三大类富有机质页岩的特征及中国页岩气与北美的差异.我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介于80.45×1012~144.50×1012m3,可采资源量介于11.50×1012~36.10×1012m3.在中国多旋回构造与多沉积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从中元古界串岭沟组到渐新统东营组的多套复杂的页岩沉积.其中,海相页岩主要形成于早古生代时期,主要分布在中下扬子区、四川盆地及周边为主的南方地区和塔里木盆地为主的中西部地区,资源潜力最大,成藏条件优越,层系上以筇竹寺组和五峰组—龙马溪组及其相当层位为重点;海陆交互页岩主要发育于晚古生代,以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中西部沉积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和南方地区的二叠系,以太原组、山西组、龙潭组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次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则形成中、新生代,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四川盆地等沉积盆地,以延长组、青山口组、沙河街组和三叠系-侏罗系为重点层系,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最差.【期刊名称】《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8页(P17-24)【关键词】页岩气;资源潜力;分布;勘探开发【作者】程涌;郭宇丰;陈国栋;杨万霖;王发龙【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云南昆明65003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工学院,云南昆明650033;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600;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0 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攀升和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消耗,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附件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2012年7月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定义5 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6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7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估算8 技术可采储量计算9 经济评价和经济可采储量计算10 储量综合评价附录A(规范性附录)页岩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附录B(规范性附录)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控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页岩气田储量规模和品位等分类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要求(试行)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地面钻井开发时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适用于页岩气的资源勘查、储量计算、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可以作为页岩气矿业权转让、证券交易以及其他公益性和商业性矿业活动中储量评估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要求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GB/T 19492—2004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D Z/T 0217—2005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 Z/T 0216—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SY/T 5386-2000石油探明储量计算细则(裂缝性油气藏部分)SY/T 6098-2000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GB/T 13610—2003 《气体组分分析方法》SY/T 5895-93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勘探开发部分)3 总则3.1 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采用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类体系。
3.2 从页岩气田发现直至气田废弃的各个勘探开发阶段,油气田的经营者,应根据勘探开发阶段,依据地质、工程资料的变化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分阶段适时进行储量计算、复算、核算和结算。
[收稿日期]2011-05-25 [作者简介]张新华(1971-),男,1994年大学毕业,博士(后),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录井资料处理、新技术应用、录井动态跟踪与页岩气方面的研究工作。
页岩气井场快速识别评价技术 张新华,陆黄生,王志战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101)[摘要]针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热点之一的页岩气资源,对钻井过程中的页岩气快速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首先对页岩气录井评价要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述了页岩气录井评价手段。
通过常规及特殊录井技术的应用实例,说明了录井技术在获得页岩储层的有机质含量、成熟度、矿物组成、脆度、含气量等评价要素方面的重要作用。
建议尽快形成页岩气录井技术系列,以便对页岩气藏做出快速准确评价,加快勘探开发节奏。
[关键词]页岩气;井场;快速识别;录井;技术系列[中图分类号]T E1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11)10-0048-05页岩气是烃源岩中未运移出去的以吸附、游离或者水溶方式存在的天然气[1~5]。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页岩气进行开采的国家[6]。
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该类资源的重视。
目前,我国对页岩气的研究与勘探开发处于起步阶段。
部分学者对泥页岩油气藏做过一些研究[7~9],但尚未对页岩气资源进行过全面估算。
2005年以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和国外页岩气资源的成功开发利用,国家层面已经充分认识到页岩气资源的重要性,中石油、中石化及国土资源部加强了我国页岩气资源的调查。
借鉴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经验及相关资料、文献,对美国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剖析,总结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地层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
据估算认为[7],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量为(7.14~14.6)×1012m 3,而整个四川盆地现有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7.2×1012m 3,说明我国页岩气资源量巨大。
页岩气1 世界页岩气发展现状1.1 世界页岩气资源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 超过全球常规天然气资源量( 436.1×1012m3 ), 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中国、拉美、中东、北非和前苏联(表1)。
美国是目前探明页岩气资源最多的国家, 现已探明近30个页岩气盆地, 其中7 个高产盆地的页岩气资源量为80.84 ×1012m3, 可采储量为18.38 ×1012m3。
中国页岩气资源比较丰富, 经初步估算, 主要盆地和地区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5×1012~ 30×1012m3,中值23.5×1012m3。
1.2 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北美是全球目前唯一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采的地区。
美国页岩气开采最早可追溯到1821年,但当时由于产量较小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由于水平钻完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 使得页岩气的生产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
截至2008年底, 美国已完钻页岩气井约42 000口,产量首次超过煤层气, 达到507×108m3,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0% , 预计2015年页岩气产量可达2 800 ×108m3。
产能较高的有Barnett、Fayetteville、Haynesville、Marcellus、Woodford、Antrmi和New A lbany7套页岩, 分别位于FortWorth盆地、Arkoma 盆地、North Louisiana盆地、美国东北部地区、俄克拉荷马州中南部、Michigan 盆地和Illinois盆地。
加拿大紧随美国之后开展了页岩气方面的勘探和开发试验。
据加拿大非常规天然气协会( GSUG)初步估计, 加拿大页岩气地质储量超过40.7×1012m3, 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British Columbia、Alberta 和Saskatchewan 地区, 东南部Quebec、Ontario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页岩气1.什么是页岩气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
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由于页岩是淤泥沉积形成的岩石,质地坚硬,开采难度很高。
2.什么是油页岩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它和煤的主要区别是灰分超过40%,与油页岩碳质页岩的主要区别是含油率大于3.5%。
油页岩经低温干馏可以得到页岩油,页岩油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除单独成藏外,油页岩还经常与煤形成伴生矿藏,一起被开采出来。
油页岩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以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
目前,世界大部分油页岩分布区地质勘探程度低,很难对全球的油页岩资源量正确预测,只有部分国家对本国油页岩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和评价工作。
根据目前的勘探情况,美国是世界上油页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查明地质资源量为3.34万亿吨,折合页岩油为3036亿吨。
3.什么是非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是指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不能采出,或采出不具经济效益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一般包括致密和超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超重(稠)油、沥青砂岩、煤层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具有过渡性,其界线可随技术水平和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国家对其界线的设定也不尽一致。
有时这部分油气可归为次经济性资源,如大部分致密砂岩中的石油、天然气在中国都可被开发。
煤层气虽属非常规气,但在许多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时都可被开发,甚至可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如美国)。
现代技术条件下,北美西部的许多沥青砂岩的开发,在油价较高时都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常规油气资源比例一般占20%,非常规油气占80%。
随着技术进步,非常规可以向常规转化。
2021年第5期2021年5月页岩气通常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暗色泥页岩中,为非常规天然气,具有自生自储、大面积积聚的特点[1-2]。
吸附气主要吸附在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的表面,游离气主要以游离态赋存于有机孔、脆性矿物孔和微裂缝中。
页岩气藏既具有常规砂岩气藏的游离气特征,又具有煤层气藏的吸附气特征,因此,针对页岩气的地质储量需要分别计算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地质储量[3]。
前人主要根据体积法和容积法分别计算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储量[4-7],储量参数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分别为吸附气地质储量相关参数和游离气地质储量相关参数。
吸附气地质储量相关参数包括含气面积、有效厚度、页岩质量密度和吸附气含量;游离气地质储量相关参数包括含气面积、有效厚度、孔隙度、游离气饱和度和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
2014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DZ/T 0254—2014《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8],介绍了页岩气藏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原则,但是在一些关键参数的计算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比如在利用兰氏方程计算吸附气含量时,只研究了干燥条件下页岩的吸附能力,未考虑束缚水的影响;同时在利用容积法计算游离气含量时,未考虑页岩导电规律复杂的事实,仍沿用电阻率法进行饱和度评价,造成页岩气藏游离气饱和度评价精度较低。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页岩气藏储量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给实际生产实践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因此在页岩气藏储量计算中,需要对目前还存在不足的参数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储量计算的精度。
1页岩气藏储量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地层中的溶解气含量比较少,可忽略不计,只需要分别计算吸附气地质储量和游离气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如式(1)~(3)所示[9]:G ti =G ai +G fi ,(1)G ai =0.01A h ρb V gi ,(2)G fi =0.01A h ϕS gi /B gi ,(3)式(1)~(3)中,G ti 为页岩气藏原始地质储量,108m 3;G ai 为吸附气地质储量,108m 3;G fi 为游离气地质储量,108m 3;A 为页岩气藏的面积,km 2;h 为页岩气藏的有效厚度,m ;ρb 为页岩质量密度,g/cm 3;V gi 为页岩吸附气含量,为地面标准条件下单位质量页岩的吸附量,m 3/t ;ϕ为覆压校正后孔隙度;S gi 为游离气饱和度;B gi 为原始页岩气体积系数,m 3/m 3。
浅析页岩气勘查和开发评价指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页岩气勘查和开发评价指标,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适用于页岩气勘查和开发评价的指标。
首先,综述了页岩气资源勘查的背景;其次,对影响页岩气勘查与开发的相关指标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套比较全面的页岩气勘查与开发评价指标,使之能够更好地反映勘查与开发的成功可能性。
关键词:页岩气;勘查;开发;评价指标正文: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能源消费不断增长,页岩气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
页岩气是有机质经过古老的演化而形成的复杂的混合气体,在当前的能源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的构造复杂,容易造成勘查和开发的失败。
因此,将适用于页岩气的评价指标纳入勘查与开发的流程中,十分重要。
2. 背景页岩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它蕴藏在大量的火山岩地表层以及沉积岩遗迹中,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
页岩气勘查开发的前提是获得高质量的勘查资料。
影响页岩气勘查和开发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矿物质组成、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岩石力学性质、气体压力特征等。
3. 评价指标(1)矿物质组成——分析页岩中的矿物质组成,可以更好地掌握页岩气藏基本特征,评估其储集空间;(2)孔隙结构——分析孔隙结构优劣,可以评估页岩气储集量和跃迁性,从而反映出页岩气藏的发育度;(3)流体性质——分析流体性质,可以评估气体渗流率、气体运移系数,从而反映出气体的扩散性质;(4)岩石力学性质——分析岩石的力学性质,研究页岩气藏的自然裂缝和抗压强度,可以了解页岩气藏的抽放能力;(5)气体压力特征——分析气体压力特征,可以评估页岩气藏的开发程度,可以作为预测开发效果的参考依据。
4. 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套比较全面的页岩气勘查与开发评价指标:矿物质组成、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岩石力学性质、气体压力特征等,以上述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勘查与开发的成功可能性。
5. 展望页岩气的开发需要勘查与开发技术的共同作用,但是遇到一些复杂的地质环境时,就需要更加精确的技术和评价指标才能更好地开发出页岩气藏。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一、本文概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对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地质特征、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以及工程特征等方面,并探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页岩气储层特征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页岩气储层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物理特征,如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开采难易程度。
同时,本文还关注了页岩气储层的化学特征,如有机质含量、矿物杂质成分等,这些特征对于评估页岩气储层的品质和开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方法方面,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力学测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勘探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兴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如页岩气储层数值模拟、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等,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方法,以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物理性质:页岩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与其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等细粒沉积物构成有关。
尽管孔隙度低,但页岩的裂缝发育丰富,这些裂缝为页岩气提供了有效的运移和储集空间。
页岩的层理结构明显,这种层状结构对页岩气的分布和运移有重要影响。
化学性质:页岩的化学性质多样,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矿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