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编
- 格式:pdf
- 大小:41.15 KB
- 文档页数:5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必背课
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
这份文档旨在梳理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必背课文,其中包括了一些古诗文并附有翻译文本。
以下是这些课文的简要梳理:
课文一:《三角如意算》
重点:了解三角形的性质,研究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课文二:《等分的花园》
重点:了解等分的意义,研究如何计算花园的面积。
课文三:《宽度的比较》
重点:研究比较不同物体的宽度,思考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课文四:《比大数》
重点:研究比较大小数,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课文五:《十字交错》
重点:研究计算矩形的面积和周长,了解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课文六:《从一到九》
重点:练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附录一:《登鹳雀楼》(杜甫)
这是一篇著名的古诗,描述了杜甫登上鹳雀楼的情景。
附录二:《静夜思》(李白)
这是一首著名的古诗,描绘了李白在宿舍中夜观天象的情景。
以上是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必背课文的梳理,附有两篇古诗文。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三篇)目录: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一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精编试卷及答案二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练习卷及答案三新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知识点及答案一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填空题。
(20分)1、正方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
2、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1.20,这个小数最大是_____最小是_____.3、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正好等于乙数。
甲乙两数的和时25.3。
甲数是(_______),乙数是(_________)。
4、两个质数的差是14,积是51,这两个数是(____)和(____);两个质数的和是20,积是91,这两个数是(____)和(____)。
5、从王林家到公路有一条长90m的小路。
王林要在小路的一侧每隔15m栽一棵白杨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______)棵白杨树。
6、自然数37(),当()里填(______)时,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是5的倍数。
7、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就与乙数相等,乙数是4.5,甲乙两数的和是(________)。
8、计算43.2÷0.12时,要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数的_____倍,转化成_____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9、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1716,这三个自然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个直角梯形,如果把下底减少3cm,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边长7cm的正方形。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到它的2倍,体积( )A.扩大到它的4倍B.扩大到它的6倍C.扩大到它的8倍2、下列各数是循环小数的是()。
A、0.151515B、0.1515……C、5115123、3立方米50立方分米()3.5立方米.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比较4、小明拿一枚硬币要连掷20次,结果连续10次都是正面朝上,那么掷第11次时()朝上.A.一定是正面B.一定是反面C.可能还是正面D.不可能是反面5、甲、乙、丙、丁四个篮球队打球,每两个队要打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场比赛。
五下第四单元易错题整理一、填空。
1、4/5米是把()米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4份;也可以看做把4米分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份。
2、8/11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假分数。
3、分数单位是1/7的最小真分数比最小假分数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是1/12的最小带分数是()。
4、一本故事书,15天读完,平均每天读这本书的(),8天读这本书的()。
5、把5千克的西瓜平均分给8个人吃,平均每人吃了这个西瓜的(),平均每人吃()千克西瓜。
6、小学生做一次眼保健操大约需5分钟,每天要做两次,每天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占1小时的()。
7、在a/5中,a是不为0的自然数,当a是()是,它是真分数,当a是()时,它是假分数,当a是()时,它可以化成整数?当a是()时,化成的带分数最小。
8、“小明看完一本故事书用了2/3小时。
”这里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占这样的()份。
9、把3千克糖果平均分装在5个瓶子里,每个瓶子装了()千克糖果,每个瓶子装了这些糖果的()。
10、一个正方体的骰子六个面分别标有1、2、3、4、5、6。
现将这个骰子任意地投掷,掷的奇数朝上的次数约占(),掷得素数朝上的次数约占(),掷得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的数朝上的次数约占()。
11、从甲地到乙地快车要行3小时,慢车要行5小时,快车每小时行全程的(),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
12、修一条公路,已经修的长度是未修的5倍,已经修了全长的(),还剩全长的()没有修。
13、“一根水管长9/10米”,这里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了()份,()有这样的()。
9/10的分数单位是(),它有()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增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
14、有12个玩具,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玩具是玩具总数的(),每个小朋友分得的玩具是玩具总数的()。
15、把3米长的木料分均截成5段,其中2段占总长的(),每段长()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观察物体(1)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最大公因数实验小学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79—8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大最公因数。
3、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教学重点: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教学难点:选择正确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方格纸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创设情境师:王叔叔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子,正忙着设计装修呢?今天他把李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铺地板。
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贮藏室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请你来设计,你觉得可以铺什么样的地砖呢?(生说)同学们的设计真是多种多样,我们来看看王叔叔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谁来说一说王叔叔有几个要求?(生说:边长是整分数,正方形地砖,把地面铺落,使用的地砖是整块),按王叔叔的想法,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生思考)二、操作探究1、操作实验师: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来完成。
师出示课前为学生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方格纸,纸上每个方格代表边长是1dm的正方形,这张纸就代表王叔叔家的贮藏室地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再动手画一画,摆一摆,看看可以选择边长几分米的地砖。
2、小组交流①可以选择边长1dm的地砖,这样每行铺16块,一共铺12行。
②可以选择边长2dm的地砖,这样每行铺8块,一共6行。
③可以选择边长4dm的地砖,这样每行铺4块,一共3行。
课件演示每种正方形铺满地面的长和宽的过程。
3、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①观察:1、2、4、这三个数字,它们与16有什么关系?与12有什么关系?②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因数的知识,要使正方开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填空题专项知识点综合题部编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1. 最大的正数是1。
(_____)2. 循环小数3.243243…的循环节是243。
(_____)3. 4x+5×8=72,这个方程的解是x=28。
(_____)4. a×5+7=5+7a。
(_____)5. x=0.5是方程2x+3=6的解.(_____)6. 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_____)7. 当a不为0的时候,a2>a。
(_____)8. 4a表示4个a相乘。
(_____)9.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_____)10. 因为7>4,所以-7>-4。
(_____)11. 用木条钉一个长5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现拉住长方形的对角,使它成为一个高为3分米的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6平方分米。
(_____)12. b2一定大于2b。
(_____)13. y×5省略乘号应写成y5。
(_____)14. x=3是方程6x+3=21的解。
(_____)15. 最小的正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_____)16. 直径和半径的长度都能决定圆的大小。
(_____)17. 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_____)18. x=8是方程3x=24的解。
(_____)19. 等式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_____)20. ﹣1.1>﹣11。
(_____)21. x+5是一个方程。
(_____)22. ,.(_____)23. ×1可以简写为1.(_____)24. ,,所以.(_____)25. 5ab就是5(a+b)。
(_____)26. 王小明的爸爸今年x岁,比王小明年龄的4倍少3岁,王小明今年[(x+3)÷4]岁。
(_____)27. 如果5=3y,那么5x-3y=0。
五年级下册全部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
2.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和合数等。
3.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和计算等。
4.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
5.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图的认识和绘制、平均数的计算等。
6. 数学广角:找次品、打电话等。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如果a×b=c(a、b、c都不为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除以1、2、3…..能整除时,所得的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1、2、3…..相乘,所得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特征: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因数的特征: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注:一个数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2、3、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数都是2、5的倍数.。
同时是2、3、5倍数的特征:(1)个位上是的数,(2)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分为:奇数和偶数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或个位上是、2、4、6、8的数),最小的偶数是。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或个位上是1、3、5、7、9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注:自然数中除了偶数就是奇数。
数的奇偶性: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质数和合数按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除外)可分为:质数、1、合数三类质数:一个数,假如只要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如许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因数和倍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
本节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对数的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我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说课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教材分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练习。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1是加法应用题,例2是减法应用题,例3是着重为说明计算结果而编排的。
做一做及练习中的1、2题是分别练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第3题进行混合练习,主要是强化计算结果的,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题目要求先计算再根据要求填方框,以加深学生对约分的认识。
第4题是应用题,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兴趣小组为内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学目标】(一)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二) 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索,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设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吃蛋糕”这个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利用学生熟悉的吃蛋糕这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考点梳理
总览
-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考点:
1. 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认识和描述;
2. 时钟时间的认识和表示;
3. 时钟时间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4. 综合应用题解答。
考点详解
1. 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认识和描述
-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移动的方向来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概念。
2. 时钟时间的认识和表示
- 学生需要研究如何读取和表示时钟上的时间。
- 学生应了解5分钟和1分钟的刻度,以及时针和分针的指向。
3. 时钟时间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计算时钟上的时间差。
- 学生要能解决一些关于时钟时间的问题,例如计算经过多长
时间后的时间、计算时间段等。
4. 综合应用题解答
- 学生需要通过解决一些综合应用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 综合应用题可以包括计算时间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等。
研究建议
- 学生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对时钟时间的认识,例如观察家中的时钟、做一些和时钟时间相关的游戏等。
- 学生应多加练,尤其是在计算时钟时间和解决问题方面。
- 如果遇到困难,学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共同探讨解决
方法。
注意事项
- 学生在理解和应用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概念时,可以使用实际物体来辅助认知。
- 在计算时钟时间时,学生要确保准确读取和理解时钟上的刻度。
以上是对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考点的梳理和相关建议。
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加油!。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根据形状摆几何体
根据从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可以摆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2、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难点:
(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
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
的完全相同。
(7)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
相邻的面。
(8)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 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
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
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叫奇数。
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
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