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苗族服饰
- 格式:ppt
- 大小:25.72 MB
- 文档页数:28
苗族服饰种类
苗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他们的服饰也是非常具有特色和魅力的。
以下是苗族服饰的种类:
1. 苗族女装
苗族女装主要包括长衫、短衫、襦裙、裤子等。
其中,长衫是苗族女性传统的主要服饰,一般由蓝色、黑色、白色等颜色的布料制成。
长衫下摆呈圆形,衣身的两侧有绣花或者刺绣的花纹,非常精美。
2. 苗族男装
苗族男装主要包括长衫、短衫、裤子等。
其中,长衫和短衫类似于女装,都是由布料制成。
裤子则比较简单,一般是黑色或者灰色的长裤,非常舒适。
3. 苗族头饰
苗族女性非常注重头饰,一般会戴上一些非常具有苗族特色的头饰,比如花环、云层发冠、银饰等。
这些头饰在苗族女性的发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4. 苗族鞋子
苗族鞋子主要包括靴子、木屐等。
其中,靴子是苗族传统的鞋子,一般是由皮革或者布料制成,非常舒适。
而木屐则是苗族生活中的必备物品,可以有效地保护脚部不受伤害。
总之,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魅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苗族服饰研究报告
贵州苗族服饰研究报告
苗族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就贵州苗族服饰进行研究。
贵州苗族服饰以其独特的工艺、精美的刺绣和富有特色的图案而闻名。
苗族男子通常穿着长衫、短衫、长裤、短裤等。
他们的服饰主要以黑色为主,黑色袍子,黑色长裤,黑色鞋子,给人一种稳重和庄重的感觉。
苗族妇女的服饰则更为繁复多样。
她们的服装通常由上衣、裙子、牛子裤和头巾组成。
上衣分为长袖和短袖,刺绣精美,图案多样,让人不禁赞叹苗族女子的刺绣技艺。
裙子通常是一种腰身部位贴合的裙子,多以黑色为主,搭配上各种颜色的刺绣,使整个裙子显得绚丽多彩。
妇女们还会佩戴银饰物,例如银项链、银手镯、银耳环等,增加整体造型的华丽感。
此外,苗族族群主要根据地域和婚姻状况的不同,还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服饰。
例如长顶苗、大屯苗等苗族分支,他们的服饰颜色和款式独特,可以区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而苗族的已婚妇女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上则会穿上妇女礼服,礼服上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的图案,非常值得研究和欣赏。
总的来说,贵州苗族的服饰文化独特而丰富。
这些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苗族文化和传统的一种体现。
通过研究苗族
服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苗族的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同时,苗族服饰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设计灵感,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创作。
■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地区差别,据不完全统计有200多种样式。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和盛装组成,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银饰、苗绣、蜡染是其主要特色。
从总体上看,保持着我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等传统工艺技法;从用色上看,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分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服饰知识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苗族支系——施洞苗族最华丽的苗族,以刺绣精美和银饰多而著名。
刺绣是苗族史诗图案等,做工精细。
头戴龙凤银冠很有特色,中间镶有圆镜。
施洞苗族女子的典型服饰,上装为交领上衣,下装为百褶裙,系腰围。
上装以青土布为料,采用特色的破线绣和平绣针法绣制而成。
图案的花纹,多取材于民族传说和日常生活的各种物象,具有表意和识别支系的重要作用。
2⃣️苗族支系——长裙苗族银窠高耸项围圈,花帕红绳正斗妍。
八尺布裙遮不住,一双赤脚似飞仙。
——清代佚名。
苗族银饰的品种样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苗寨姑娘一身银饰盛装,饰品可达半人高,部件多可达数百件。
凤冠也叫银帽,苗族的凤冠吸收了步摇的长处,凤冠上装饰的银花、凤鸟、蝴蝶等都作了颤枝处理,随戴帽人的举动,帽上银饰轻摇,整顶银帽似被注入了生命一般。
银角银角耸立,造型简朴美观,线条明快,古韵十足。
脱胎于水牛角,银角在苗人的头饰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毕竟苗人眼中水牛不仅象征财富还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3⃣️苗族支系——锦鸡苗族锦鸡苗族,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属于亚族群,在重要节日和祭祀活动中跳锦鸡舞而得名,聚居在贵州东南部。
他们的祖先来自古邦楚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远祖系蚩尤。
锦鸡苗族的少女和妇女艳如锦鸡,风情万种,其中着穿的百褶裙较短,只有五到七寸之间,长不过膝,勉强盖住臀部,春光迷人,神秘美丽。
4⃣️苗族支系——黄平苗族黄平支系分布于贵州黄平县内各乡镇及凯里周边部分村寨。
衣饰称为“谷陇式”,上衣装饰近似色数纱绣,刺绣面积大,花纹繁复,周身缝缀银饰花片和缀角,下配百褶裙,搭配前后后围腰。
苗族服饰简介苗族是中国传统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又体现了苗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苗族服饰的特点吧。
一、苗族男装1.上衣:苗族男子的传统上衣被称为"坎龙",这种上衣的特点是宽肩窄袖,并且较为宽松,使用的材料一般是棉布和麻布。
坎龙上衣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式的,一种是叉襟式的。
叉襟式坎龙上衣两侧分叉,穿着方便,很多苗族男子都喜欢这种样式。
2.下装:苗族男子的传统下装被称为"长裤",使用的材料和坎龙一样,通常是棉布和麻布。
长裤的特点是口袋比较多,裤脚也比较宽松,方便行走。
另外,苗族男子还喜欢单腿绑带或两腿绑带等装饰品。
3.配饰:苗族男子喜欢佩戴一些银饰,如银耳环、银脚镯、银项链等。
这些银饰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银耳环代表爱情和忠诚,银脚镯则代表健康和长寿等等。
二、苗族女装1.上衣:苗族女子的传统上衣被称为"襸衣",这种上衣通常是长袍式的,使用的材料也是棉布和麻布。
襸衣的特点是开襟或斜襟,领口、袖口和底部都有色彩鲜艳的绣花装饰,有的还有流苏或挂珠等饰品。
2.下装:苗族女子的传统下装被称为"笠裙",这种下装以蓝色、黑色、青色为主色调,上面还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往往是花鸟、虫鱼等,极具民族特色。
笠裙的特点是紧身、较短,可以秀出苗族女子的纤细腰肢和筷子腿。
3.配饰:苗族女子最爱佩戴的就是银饰了。
传统的银饰品种类很多,有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等等。
有些银饰还用龙、虎、鹰等动物形象来表现,寓意着力量、自由等。
此外,苗族女子还爱戴发簪、头巾等装饰品。
三、苗族儿童装苗族儿童服饰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男孩子穿的一般是短衫、束腰裤或短裤等,有的还有玉佩或银饰的点缀;女孩子则穿着小襸衣、裤裙、笠帽等,同样也会佩戴一些银饰,如小耳环、项链等。
苗族服饰的概念苗族是中国汉族以外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广东、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地区。
他们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和服饰而闻名。
苗族服饰概念是指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穿戴的衣物和装饰品。
苗族服饰的独特风格凸显了苗族传统文化的特征,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和认可。
首先,苗族服饰在造型上与其他民族有明显的区别。
苗族服饰注重整体效果和细节的表达,通常以手工编织、绣花等工艺方法制作。
男性常穿长袍、对襟的上衣,下身配以宽松的长裤或裙子;女性则常穿长衫和对襟上衣,搭配裙子或裤子。
特别是苗族的传统服饰“装花”,艳丽多彩、繁花似锦,给人一种华丽的视觉冲击。
其次,苗族服饰的色彩非常丰富,多采用鲜艳的红、黄、绿、蓝等颜色。
这些纯度高、饱满的颜色,给人以活泼、阳光的感觉,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苗族服饰还常常用特殊的染料,如蓝靛染色,使服饰更充满个性和民族特色。
此外,苗族服饰还特别注重繁复的装饰和图案的设计。
苗族人民善于刺绣、编织和织布,他们用线、珠子、硬币等物料进行装饰,营造出独特的效果。
在苗族服饰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图案,如花草、动物、神话传说人物等。
这些图案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象征意义,传递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
苗族服饰的概念还体现在其社会和文化功能上。
苗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部的装饰品,更是苗族人民身份认同、族群归属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服饰,以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之,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精美的装饰和寓意深远的图案,都展现出苗族人民对美和生活热情的追求。
苗族服饰不仅是苗族人民日常的饰物,更是他们文化认同、传统价值观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古代苗疆男子服饰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份。
古代苗疆男子的服饰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些可能的特点和特征:
1. 衣服:苗族男子的衣服一般是长袍式的,材料以棉布为主。
颜色上以黑、蓝、灰、绿等深色为主,也有少量浅色。
2. 长巾:苗族男子的头部一般会戴上一条长巾,用来固定发辫。
长巾一般较长,可以从头上垂到背后,也可以用来覆盖面部保暖。
3. 鞋子:苗族男子的鞋子一般为布鞋或草鞋,有时也会穿上革鞋。
鞋子的样式和颜色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
4. 腰带:苗族男子的腰带一般比较宽,有些会在腰带上系上铜钱或其他小装饰品。
5. 饰品:苗族男子的饰品主要有耳坠、银手镯等,饰品的样式和数量也因地域和身份不同而有所差异。
总体来说,古代苗疆男子的服饰以简朴、实用为主,颜色偏暗,以适应苗疆地区的气候和生活方式。
同时也因地域和身份的不同,有些区域的男子可能会穿上装饰更加华丽的服饰。
1/ 1。
苗族服饰种类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服饰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以下是苗族服饰种类的介绍。
一、女子服饰
1. 花裙子:花裙子是苗族女子最常穿的服饰之一,它是由上衣和裙子组成的。
上衣通常是短袖或无袖的,裙子则是长裙,通常有两层,外层是花色的,内层是白色的。
2. 花褶裙:花褶裙是苗族女子的传统服饰之一,它是由上衣和褶裙组成的。
上衣通常是短袖或无袖的,褶裙则是长裙,通常有多层褶子,花色鲜艳。
3. 花袄:花袄是苗族女子的传统上衣,它通常是无袖的,花色鲜艳,上面还会绣上各种图案。
4. 花头巾:花头巾是苗族女子的传统头饰,它通常是由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制成,花色鲜艳,上面还会绣上各种图案。
二、男子服饰
1. 苗族长衫:苗族长衫是苗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之一,它是由长袍和裤子组成的。
长袍通常是长袖的,裤子则是宽松的,通常是黑色或深蓝色的。
2. 苗族马褂:苗族马褂是苗族男子的传统上衣,它通常是无袖的,花色鲜艳,上面还会绣上各种图案。
3. 苗族头巾:苗族头巾是苗族男子的传统头饰,它通常是由一块长方形的布料制成,花色鲜艳,上面还会绣上各种图案。
三、儿童服饰
1. 苗族儿童花裙子:苗族儿童花裙子是苗族儿童最常穿的服饰之一,它是由上衣和裙子组成的。
上衣通常是短袖或无袖的,裙子则是长裙,通常有两层,外层是花色的,内层是白色的。
2. 苗族儿童花褶裙:苗族儿童花褶裙是苗族儿童的传统服饰之一,它是由上衣和褶裙组成的。
上衣通常是短袖或无袖的,褶裙则是长裙,通常有多层褶子,花色鲜艳。
以上是苗族服饰种类的介绍,苗族服饰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种常见苗族服饰的制作基本方法1、头巾(苗语:牙火)头饰头巾是用丝簇(苗语:拉火)和纱巾(苗语:耍shua今)以及花环银珠(苗语:贴火)三件包裹成的斗岔状服饰。
解放前的老式样丝簇(苗语:拉火)是蚕丝纺成的线,牵拉成约5米长的一簇,然后每隔0.15米分一节用横线扎成带状(很像织背带)制成的。
纱巾(苗语:耍shua今)是正方格白花布褶成带状用线扎紧后制成的。
花环银珠帘(苗语:贴火)在一条刺有花纹图案的花边带子上穿吊一串串的银珠(有钱的人还加银铃)制成的。
见图3.7。
图3.7 刺绣头巾(苗语:牙火)在装饰(做头巾盆)头时,先把丝簇(苗语:拉火)包裹在头的上部,接着把纱巾(苗语:耍今)紧靠丝簇(苗语:拉火)包在头下部,待纱巾外缘与丝簇(苗语:拉火)外缘同样大时,形成了一个园盆,再把花环银珠帘(苗语:贴火)包外层,就形成一个五彩缤纷的满挂银珠帘子的斗盆头饰。
花环银珠帘是用鲜红布嵌的上边,包扎完整后如观音的头饰,银珠闪烁,光彩夺目。
2、围腰(苗语:围幺)的装饰围腰(见图 3.8)外形跟汉族围腰差不多,不同的是它由大小两个围腰重合,大围腰是蓝布或者青布作底嵌花边,小围腰是整片绣花并且嵌边,绣工精湛。
腰带全部绣花,拴在背后剩尺余长,行走时随风飘舞,故名飘带(见图3.9)。
图3.8 刺绣围腰图3.9 刺绣飘带3、百褶裙(苗语:得)的装饰和基本制作法。
百褶裙(见图3.10)是在蜡染布下嵌花边,又在花边下嵌红布边,再经过百褶折压成皱壑制成的。
百褶裙没褶时约长3.3米至4米,经折褶后仅长一米左右。
该裙呈封闭圆筒状,腰小摆大,离地0.2米左右,形如彩伞。
图3.10 刺绣百褶裙(苗语:得de)苗族妇女服饰主要有头巾、围腰、裙子三种,上衣在古代时是嵌花边的超襟服(见图3.11),现时用白布衬衣代替,基本上与汉族妇女上衣相同,做工也没特殊,故此不加叙述。
袖套是三层绣花并嵌边缝成的笼在手上的装饰,可卸下来涤洗或者保存,平时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