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州情常识(DOC)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3
行政区划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接壤,辖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泸溪、古丈7县和吉首1市。
全州共有90个乡、68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970个村委会、180个社区(居委会)。
其中:龙山县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0个乡;28个社区(居委会)、434个村委会。
永顺县12个镇、18个乡;27个社区(居委会)、300个村委会。
保靖县10个镇、6个乡;17个社区(居委会)、196个村委会。
花垣县8个镇,10个乡;19个社区(居委会)、288个村。
凤凰县9个镇、15个乡;15个社区(居委会)、340个村委会。
泸溪县8个镇、7个乡;16个社区(居委会)、134个村委会。
古丈县5个镇、7个乡;18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委会。
吉首市4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7个乡;40个社区(居委会)、138个村委会。
2005年湘西州全面完成了所辖8个县(市)的乡镇村撤并工作,共撤并乡镇56个,乡镇总数由原来的221个减少到164个,撤并幅度为26%。
其中:龙山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民安镇。
设立民安街道办事处;同意撤销华塘乡,设立华塘街道办事处;同意撤销新城乡,设立新城街道办事处;同意比溪乡与茨岩塘镇合并,设立新的茨岩塘镇;同意西湖乡与红岩溪镇合并,设立新的红岩溪镇;同意坡脚乡与靛房镇合并,设立新的靛房镇;同意凤溪乡与苗儿滩镇合并,设立新的苗儿滩镇;同意八面乡、长潭乡、岩冲乡与里耶镇合并,设立新的里耶镇;同意火岩乡与桂塘镇合并,设立新的桂塘镇;同意辽叶乡、瓦房乡与召市镇合并,设立新的召市镇;同意水沙坪乡与茅坪乡合并,设立新的茅坪乡;同意撤销干溪乡和猛西乡,将干溪乡的细砂坪、木友、耳洞、捞溪、牙龙、扒耳、干溪坪、支家等8个建制村以及猛西乡的水桶建制村划归洗车河镇管辖;将猛西乡的陈庄、邬都、烈坝、高峰、泽果、中寨、矮王、猛西等8个建制村划归洛塔乡管辖。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0个乡,共34个乡镇街道。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1、湖南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1)湖南位于祖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2)湖南的邻省:北面湖北省、西北重庆市、西面贵州省、南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东面江西省)。
(3)现行行政区区划:湖南现有13个省辖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娄底市、益阳市、常德市、怀化市、张家界),1个自治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
(读七年级上册P3 湖南省政区图熟悉湖南的13个省辖市)2、面积、人口、民族:湖南总面积为21.2万平方千米,2005年,湖南总人口为6732.1万人,人口密度318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较高,湘中、湘南、湘北较为稠密。
湖南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湘东的边远山区。
3、湖南地形特点:(1)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像一个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4、主要的地形区:湖南地形大致可分成四部分:①西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②南部、东部分别为湘南、湘东山地。
湘南山地包括南岭的主体部分及其附近的山岭。
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③中部是湘中丘陵。
④北部的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5)湖南的最高峰—武陵山脉的壶瓶山、怀化的最高峰——雪峰山脉的苏宝顶。
(读七年级上册P15湖南地形图和P16湖南山脉图)5、气候: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度—30度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雨热同期。
6、洞庭湖:位于湖南的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对长江洪水起调节作用。
7、湘、资、沅、澧四大水系:(1)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流经湖南东部,水流平缓。
河流沿岸城市有:株洲、湘潭、长沙。
(2)沅水: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是湖南最长、也是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其干流上修建的五强溪水电站是湖南最大的水电站。
介绍湘西州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听众: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向大家介绍中国湖南省的一个美丽之地——湘西州。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这里山水秀美,风景如画,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
湘西州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古城、永顺芙蓉镇、吉首矮寨奇观等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湘西州,您可以欣赏到奇特的石峰、瀑布、溶洞等自然景观,还可以领略到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和灿烂文化。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他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苗族的歌舞、土家族的龙舞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湘西州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
这里有许多特色美食,如酸汤鱼、苗家酸菜粉、腊肉炒饭等,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湘西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的美丽风光、丰富文化和美食都让人流连忘返。
我相信,如果您有机会来到湘西州,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和魅力深深吸引。
谢谢大家!。
湘西地区导游词5篇湘西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起秋节、吊脚楼、西兰卡普,苗家的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久负盛名。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湘西地区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湘西地区导游词1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
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209国道和湘黔省道从县境穿过,铜仁大兴机场距县城仅27公里,交通便利。
凤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
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地杰人灵,名贤辈出。
美丽的小城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
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
江中渔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郎郎,……啊!凤凰犹如"一副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当你徜徉古城用条石砌成的岩板街时,两边的古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
细雨声中,仿佛传来进香人的牛皮钉鞋敲击街面,发出"叮叮"的响声,使人产生隔世之感。
沈从文故居位于南中营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
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红石方石板铺成。
天井四周为砖木结构的古屋,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共十余间。
房屋矮小,虽无雕龙画凤,但显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
特别是雕花的木窗带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 年12月28日,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
他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故居历时一百多年,是沈从文祖父沈宏富手上置办的。
由于历史演变,几经易主,为了表示对沈从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学习他勤学自励,艰苦笔耕,对国家文学事业的卓越贡献的自学精神,激励后人。
湘西饮食文化一、概述湘西的地域文化神秘如山岚,使武陵山脉起伏连绵的山峰隐约于古老的巫傩中。
论及湘西饮食文化这一文化印象,就恰如秋天山寨木楼檐前悬挂的一串串红辣椒,它火样的鲜艳是那么醒目,深深诱惑起人们对湘西饮食大快朵颐的欲望。
走进湘西,无论在吉首,边城凤凰,还是秦汉古城王村,宾馆饭店中的菜肴无不让人感受到湘西饮食文化中主要的内核,那就是湘西的正宗味道“酸辣”。
湘西饮食的味道,立足于武陵山区的物产、气候,多取材本地丰富的资源,借助特有气候条件,形成酸、辣、鲜、腊的特色,自成一家。
二、特点1、酸到摇头历史的湘西,传说的湘西,神话的湘西,终究在现实的湘西中体现。
湘西贫瘠的土地,南方多雨湿润的气候,山地和河流之间一步一步地的迁徙,使湘西人将湘西的饮食定格在“酸”上,因为只有“酸辣”才能使食物得以不变质的贮存。
苗族传说:历代湘西因不产盐,而饱受缺盐之苦,顾而借助酸。
酸味首创者来源于无意的创造。
在湘西,不论在土家山寨,还是苗族村落,家家户户都有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那是腌制酸菜的工具。
湘西的酸菜,在我看来,无非两类。
一类,腌制时间比较长的,一类时间比较短。
前者如大头酸、酸辣子、酸鱼等等,短则数十日,长则数年;后者如醋萝卜、豆夹酸等等,一般一至数日而已。
聊举数例。
酸鱼一种。
这是湘西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
李渔论鱼,鲜为第一,肥次之。
这第三种嫩却未论及。
每到秋天,稻田里的稻谷熟透,乡亲将谷子收割回家。
满坝满沟的稻田里,一尾尾鱼儿经过几个月,已经长到两三把掌宽。
此时,大人、小孩用背笼、用撮箕、用罗筐,甚至放干田水,将鱼儿弄回家。
然后,剖开鱼腹,塞入小米或者糯米,当然小米较糯米为佳,再重重抹上盐,放进大大小小的坛子密封。
几个月后,待鱼变酸,取出炸食。
炸时,用清亮香纯的茶油,小火细细烹,里里外外变得金黄即可食用。
酸鱼,酸中带咸,咸中带香,风味别具一格。
苗乡有贵客登门,好客的主人肯定备上一大碗酸鱼,让你大快朵颐。
大头酸二种。
201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与湖南省张家界市、怀化市,贵州省铜仁地区,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湖北省恩施州接壤。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737米,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辖吉首市和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七县。
总人口276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7%。
湘西自治州有丰富的战略资源,锰储量居全国第二,铅锌储量居全国第三,汞储量居全国第四,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2000亿元以上。
生物资源、水能资源、山地资源丰富。
湘西自治州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全州有39个国字号文化生态品牌,其中有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1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卧),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里耶古镇、芙蓉镇),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土家族和苗族两个主体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拥有1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有神奇的山水风光,拥有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
有众多的杰出人物,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熊希龄、文学大师沈从文、画坛巨匠黄永玉、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奥运举重冠军杨霞、龙清泉等,都是从这片土地走向世界。
湘西自治州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等多种优惠政策,开发潜力巨大。
2009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26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9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5元。
湘西自治州将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事业建设,努力把湘西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美好家园。
边城》中的湘西风情解读关键词:《边城》;湘西;风情一、湘西地域文化背景回顾1.民族构成湘西是个美丽的世界,那里有纯净的山水也有纯朴的村民,湘西州现在共有 43 个民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
除了这两个民族外还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等。
湘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
2.民俗风情湘西的少数民族风情大多数都大同小异,其中苗族和土家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这两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很相似,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这四种最为典型。
在服饰上土家族和苗族也非常相似,男子都是喜欢用青蓝色的土布褂子当头巾,女子穿着也非常讲究,身上佩戴的银饰比较多,而且衣服上有很多绣花。
二、《边城》中的湘西风情(一)《边城》中的湘西风情简析在小说《边城》中,沈从文从居住、服饰、饮食及节日等几个方面呈现给读者一个别具一格的湘西土家族、苗族生活画卷。
湘西的自然美景“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是湘西少数民族固有特色的住宅房屋的样式;而在这样美丽的湘西里生活的乡民每日过着平淡且悠闲的日子,白天男人们在自己家的门前锯木或劈树,而妇女们穿了浆洗得极硬的蓝布衣裳,胸前挂着白布扣花围裙,弯着腰在一边做事一边拉家常,在每条小巷道里都能见到“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实在非常愉快。
”而“端午”,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 “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指挥船只的进退。
”在这一片纯净的土地上孕育的这些人也有着淳朴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豪迈,就如小说中的渡船老船夫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渡口帮每一个要过河的人,每当别人给他一些钱时,他不但不接受还很生气地硬塞回人家手里,遇到在船上的汉子他也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的烟袋和美酒给他们。
而当遇到灾难的时候这里的人也会积极加入救援的队伍。
(二)《边城》中湘西风情的特点分析小说《边城》是描写“湘西世界”最为典型的作品,作品讲述的是湘西边境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平凡生活以及掌水码头顺顺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同时爱上翠翠的爱情悲剧,在整个故事情节里除了描写茶峒乡民之间的友爱和互相帮助,而湘西的自然美景和湘西民族的风俗也是小说的画龙点睛之笔。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
二、自然环境1、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2、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 降水丰沛。
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4、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5、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湘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水量丰富,水流平稳,两岸工农业发达。
耒水上的东江水电站是湖南较大的水电站之一。
资水:发源于桂东北和湘西南地区,中游有著名的柘溪水电站。
沅江: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干流上有五强溪水电站(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
6、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①、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滑坡主要分布在湖南的西部、南部、东部山区。
湘西州旅游景点湖南西南部的秀丽胜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这片美丽的土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而闻名。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湘西州的各个旅游景点。
阳明山1. 闻名世界的湘西胜地阳明山是湘西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被誉为“湖南山水胜地”。
它位于湘西州的正西方向,是湘西山脉的一部分。
阳明山以其雄伟壮丽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而闻名于世。
2. 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阳明山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高山峡谷、奇特的石钟乳洞和迷人的瀑布。
此外,阳明山还拥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其中一些是特有的物种,无法在其他地方找到。
3. 独特的人文历史阳明山也有着悠久而独特的人文历史。
这里的壁画和石刻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同时,你还可以参观一些历史悠久的寺庙和神社,体验湘西州的传统宗教活动。
凤凰古城1. 中国最美丽的古城之一凤凰古城是湖南最美丽的古城之一,也是湘西州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座古城坐落在湘江畔,被丘陵环绕,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2. 独特的古建筑群凤凰古城拥有许多独特的古建筑群,包括传统的汉族、苗族和土家族建筑风格。
这些古建筑保留了古代的风貌,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珍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凤凰古城还是一个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地方。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各种传统的节日和庆典,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可以欣赏到湘西州的传统舞蹈、音乐和表演,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 壮丽的自然景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一片壮丽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大自然的奇观”。
这里有悬崖峭壁、奇峰异石和清澈见底的湖泊,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2. 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世界上最早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之一。
湘西特色文化一、生机文化①衣:湘西人口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因此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民族服饰。
首先,在湘西的苗族服饰中,围裙和银首饰是最为鲜明的特色。
苗女所穿的围裙分为高腰围裙和低腰围裙,平常穿着是为了劳作时保护围裙后面的衣服不被弄脏;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穿着,主要用于盛装服饰或显示女红技艺的刺绣水平。
银首饰的佩戴至今都十分讲究,大致分为头饰、项圈、手饰、挂饰等,各个部位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寓意。
苗族服饰1 苗族服饰2 相对于湘西苗族华丽的服饰,湘西土家族的服饰则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
湘西土家族服饰最鲜明的特色便是“锦衣斑斓”,《来凤县志·风俗志》载:“男女垂髫,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
土家童装最为讲究,男孩从小打扮得虎头虎脑的,其中“虎头帽”最具代表性。
土家服饰1 土家服饰2②食:湘西美食在湘菜原有的香辣基础上,还融入了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无论是吉首市街头还是凤凰古城,物美价廉的正宗湘西美食令人流连忘返。
糯米粑粑香香糯糯,蕨菜炒腊肉味美不油腻,糯米酸辣子酸而不腻,清凉的绿豆凉粉,香味四溢的野葱社饭,清香糯柔的血粑鸭等无一不体现着湘西人民对生活的创新与热爱。
我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我最喜欢最熟悉的特色食品。
首先是“米豆腐”,相信老师一定知道《芙蓉镇》这部电影,影片中刘晓庆扮演的就是一名经营米豆腐的勤劳妇女。
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
即可熟食也可冷食,吃起来口感清香,软滑细嫩,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吃一碗润滑鲜嫩、酸辣可口的米豆腐了。
米豆腐1 米豆腐2 然后是湘泉酒,它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酒液无色透明,芳香馥郁,味绵甘洌,醇厚柔美,后味爽净,回味悠长。
国内酒界专家定为混合香型--湘泉型,这是继我国传统五大白酒香型之后崛起的又一大香型。
湘西自治州湘西州域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唐虞之时,有"蛮地"之称,属"三苗"范围。
夏,为"荆州之域"。
商代,属楚"鬼方"地域。
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
战国时属楚黔中郡。
西汉属武陵郡。
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
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
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
朱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
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司。
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
清置永顺府和风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
2018年10月15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获得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地理位置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
10'~110。
22.5',北纬27。
44.5'~29。
38'。
武陵山脉自西向东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
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
境域面积湘西州境域,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土地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州域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森林面积亦有降有升。
2005年,境域耕地面积为13.2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其中,水田9.4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森林面积68.34万公顷。
建置沿革湘西州域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唐虞之时,有“蛮地”之称,属“三苗”范围。
夏,为“荆州之域”。
商代,属楚“鬼方”地域。
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
战国时属楚黔中郡。
西汉属武陵郡。
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
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
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
州情知识重要性进入新世纪,湘西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全面实施“六大战略”,重点突破“三大建设”,使经济和社会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
2004年,全州GDP实现了9.6%的增幅,是1996年加强宏观调控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但是,我州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州委州政府制定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州情与对策研究,加强社会科学研究,搞清湘西发展“是什么”和“怎么办”,使湘西发展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
如何开展州情与对策研究,笔者有三点思考,在此抛砖引玉:一、瞄准决策搞研究。
州情与对策研究的服务对象不是别的,主要是州委、州政府以及相关部门。
因为州情与对策研究的成果,只有他们有能力在工作中采用和推广。
因此,从事州情研究工作时,要始终意识到,我们的研究不是一般性的学术研究和工作研究,而是为决策而进行研究,自觉把研究方向调整到为决策服务上。
具体地说,要“三突出”。
一是要突出决策层的关注点。
决策层注意到哪儿,我们就研究到哪儿;决策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就研究哪些问题。
当然,也可能有些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决策层一时还没有注意到,但确实属于重大问题,我们也要认真研究,以期引起决策层足够的重视。
要十分注意避免为追求“轰动效应”、追求在公开刊物发表、追求在各级评奖中获奖,去研究一些大、生、冷、僻、偏课题,放弃自己为决策服务的职责。
二是要突出研究方法的严谨性。
为决策服务而开展的研究,一定要十分严谨,轻率浮躁必然耽误和贻害党和人民群众的事业。
我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要把科学研究的7个步骤,即“研究问题→提出假设→研究设计→对象测量→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结论归纳”,每一步都做到扎扎实实,尽可能减少纰漏,防止得出错误结论。
过来,我州的社会科学在领导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为什么?这里不排除部分领导同志对社会科学作用认识不深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是我州社会科学自身的问题。
湘西自治州50周年州庆游行摘要:1.湘西自治州50 周年州庆游行的概述2.游行的主要内容3.游行的意义和影响正文:湘西自治州50 周年州庆游行于2021 年11 月19 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举行,以庆祝该州自1971 年成立以来取得的各项成就和发展。
此次游行规模盛大,展示了湘西州的民族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充分体现了湘西州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谐。
游行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庆祝建州50 周年的群众性主题活动,包括盛大的入场式、主题演出和群众游行。
入场式上,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组成了50 个方阵,展示了湘西州的多元文化。
主题演出以“奋进湘西”为主题,通过歌舞、情景剧等形式,展现了湘西州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群众游行则充分展示了湘西州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包括苗族鼓乐、土家族摆手舞等表演。
第二部分是湘西州50 年来的发展成果展示,包括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和民族团结四个方面。
经济发展方面,展示了湘西州近年来在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特别是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
社会事业方面,展示了湘西州在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举措。
生态文明方面,展示了湘西州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特别是实施河长制、林长制等生态保护制度的成果。
民族团结方面,展示了湘西州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部分是展望未来,规划湘西州的发展蓝图。
游行结束后,举行了庆祝湘西自治州成立50 周年大会,会上对湘西州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规划,强调将继续推动湘西州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湘西自治州50周年州庆游行(最新版)目录一、湘西自治州 50 周年州庆游行的背景二、游行的主要内容三、游行的亮点与特色四、游行对湘西自治州未来发展的意义正文【一、湘西自治州 50 周年州庆游行的背景】湘西自治州,位于我国湖南省西部,是一个有着丰富民族文化和独特地域风情的地方。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近日迎来了湘西自治州 50 周年州庆游行。
此次游行旨在庆祝湘西自治州成立 50 周年,展示湘西州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成就,同时展望未来,为湘西州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游行的主要内容】湘西自治州 50 周年州庆游行内容丰富多样,充分展示了湘西州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和发展成果。
游行分为若干个方阵,各具特色,其中包括:1.民族团结方阵:身着各民族盛装的群众,展示湘西州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2.文化艺术方阵:表演者们通过舞蹈、歌唱、乐器演奏等形式,展现湘西州独特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
3.经济发展方阵:展示湘西州近年来在工业、农业、旅游业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
4.科技创新方阵:呈现湘西州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彰显湘西州未来的发展潜力。
5.体育健康方阵:通过体育健儿的列队,传递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展现湘西人民健康的生活状态。
【三、游行的亮点与特色】此次游行的亮点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宏大:游行人数众多,展示了湘西州各族人民的团结力量。
2.民族特色鲜明:充分展示了湘西州的民族文化,强调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
3.科技创新元素突出:展示湘西州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发展力量。
4.群众参与度高:游行中的表演者多为湘西州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体现了湘西州人民对州庆游行的热情参与和对家乡的热爱。
【四、游行对湘西自治州未来发展的意义】湘西自治州 50 周年州庆游行不仅是一次庆祝活动,更是一个凝聚人心、激发干劲、鼓舞士气的过程。
游行活动将进一步激发湘西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谋发展的热情,为湘西州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行政区划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接壤,辖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泸溪、古丈7县和吉首1市。
全州共有90个乡、68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970个村委会、180个社区(居委会)。
其中:龙山县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0个乡;28个社区(居委会)、434个村委会。
永顺县12个镇、18个乡;27个社区(居委会)、300个村委会。
保靖县10个镇、6个乡;17个社区(居委会)、196个村委会。
花垣县8个镇,10个乡;19个社区(居委会)、288个村。
凤凰县9个镇、15个乡;15个社区(居委会)、340个村委会。
泸溪县8个镇、7个乡;16个社区(居委会)、134个村委会。
古丈县5个镇、7个乡;18个社区(居委会)、140个村委会。
吉首市4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7个乡;40个社区(居委会)、138个村委会。
2005年湘西州全面完成了所辖8个县(市)的乡镇村撤并工作,共撤并乡镇56个,乡镇总数由原来的221个减少到164个,撤并幅度为26%。
其中:龙山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民安镇。
设立民安街道办事处;同意撤销华塘乡,设立华塘街道办事处;同意撤销新城乡,设立新城街道办事处;同意比溪乡与茨岩塘镇合并,设立新的茨岩塘镇;同意西湖乡与红岩溪镇合并,设立新的红岩溪镇;同意坡脚乡与靛房镇合并,设立新的靛房镇;同意凤溪乡与苗儿滩镇合并,设立新的苗儿滩镇;同意八面乡、长潭乡、岩冲乡与里耶镇合并,设立新的里耶镇;同意火岩乡与桂塘镇合并,设立新的桂塘镇;同意辽叶乡、瓦房乡与召市镇合并,设立新的召市镇;同意水沙坪乡与茅坪乡合并,设立新的茅坪乡;同意撤销干溪乡和猛西乡,将干溪乡的细砂坪、木友、耳洞、捞溪、牙龙、扒耳、干溪坪、支家等8个建制村以及猛西乡的水桶建制村划归洗车河镇管辖;将猛西乡的陈庄、邬都、烈坝、高峰、泽果、中寨、矮王、猛西等8个建制村划归洛塔乡管辖。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20个乡,共34个乡镇街道。
永顺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柏杨乡与泽家镇合并,设立新的泽家镇;将和平乡与大坝乡合并,设立新的大坝乡;将新寨乡与颗砂乡合并,设立新颗砂乡;将羊峰乡、大明乡与石提镇合并,设立新的石堤镇;将杉木乡与龙寨镇合并,将龙寨镇更名为万坪镇;将仓坪乡与塔卧乡合并,设立新的塔卧镇;将官坝乡、桃子溪与砂坝镇合并,设立新的砂坝镇;将连洞乡与灵溪镇合并,设立新的灵溪镇;同意撤销万福乡,将万福乡的白腊、雨咱、那住3个建制村划归勺哈乡管辖;同意撤销麻岔乡,将麻岔乡的老司城、上河、博射坪3个建制村划归灵溪镇管辖;其余的新庄、乐拉、通达、龙勺、颗砂洞、友谊、落月洞、行坡、湖必、四联、坡寨洞、麻岔12个建制村划归石堤镇管辖;同意撤销保坪乡。
将保坪乡的龙头、湖坪2个建制村划归松柏镇管辖,其余的吴必、毛冲、保坪、劳庄、大龙5个建制村划归王村镇管辖;同意撤销西米乡。
将西米乡的星火、西元2个建制村划归松柏乡管辖;其余的马鞍山、西那、泽龙、来寨、江泽、三角岩、摆那、懂坪8个建制村划归高坪管辖;同意撤销三家田乡。
将三家田乡的合心、青竹界2个建制村划归砂坝镇管辖;其余的长溪、大坝、惹坝沟、惹必湖,三家田、向家寨、蟠龙、牛角山8个建制村归塔卧镇管辖;同意将吊井乡的联合建制村划归灵溪镇管辖;将高坪乡的雨龙建制村划归王村镇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11个镇,19个乡,共30个乡镇。
保靖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梅花乡、龙溪乡与迁陵镇合并,设立新的迁陵镇;同意马王乡与清水坪镇合并,设立新的清水坪镇;同意隆头乡与比耳镇合并,设立新的比耳镇;同意昂洞乡与拔茅乡合并,设立碗米坡镇;同意簸箕乡与毛沟镇合并,设立新的毛沟镇;同意仙仁乡与阳朝乡合并,设立新的阳朝乡;同意中心乡与水田河镇合并,设立新的水田河镇;同意堂朗乡与葫芦镇合并,设立新的葫芦镇。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10镇6乡,共16个乡镇。
花垣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茶洞镇更名边城镇,同意将大河坪乡与边城镇合并,设立新的边城镇;同意大龙洞乡与补抽乡合并,设立新的补抽乡;同意窝勺乡与花垣镇合并,设立新的花垣镇。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0乡,共18个乡镇。
凤凰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齐良桥乡与沱江镇合并,设立新的沱江镇;同意黄合乡与阿拉营镇合并设立新的阿拉营镇;同意桥溪口乡与木江坪镇合并,设立新的木江坪镇;同意板畔乡与山江镇合并,设立新的山江镇;同意将火炉坪乡、两头羊乡和木里乡的万溶江建制村与吉信镇合并,设立新的吉信镇;同意撤销大田乡,将其首云、三角坪2个建制村划归吉信管辖,将其余的5个建制村划归三拱桥乡管辖。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9镇15乡,共计24个乡镇。
泸溪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长坪乡与浦市镇合并设立新的浦市镇;撤销上堡乡,将上堡乡的车站、王家庄、联盟、暮江头、大溪、黑塘、天门溪、榆树坪、丰子岩、高大坪、上寨、团爱等1 2个建制村以及李家田乡的杨斌庄、朱食洞2个建制村划入武溪镇管辖;将上堡乡的刘家滩、铁山、红土溪、侯家等4个建制村以及李家田乡的辛女溪、红岩2个建制村划入白沙镇管辖;将李家田乡的引家冲、岩头山、茶林溪、黑竹坳、李家田、李家寨6个建制村划归浦市镇管辖;将李家田乡李尧溪建制村划归洗溪镇管辖。
同意踏虎乡与合水镇合并,设立新的合水镇。
乡镇调整后,全县辖8镇、7乡,共15个乡镇。
古丈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城关乡与古阳镇合并,设立新的古阳镇;同意岩头寨乡、草潭乡与野竹坪乡合并,设立新的岩头寨乡;同意将茄通乡与河西镇合并更名为红石林镇;同意新设立高望界乡。
全县乡镇调整后,8乡4镇、共12个乡镇。
吉首市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吉首乡,将吉首乡部分行政村(居)委会并入峒河街道和镇溪街道;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石家冲、红旗门街道,将石家冲和红旗门街道合并,更名为镇溪街道;将原石家冲街道的8个社区(石家冲,砂子坳,吉大,雅溪,马坡岭,科技园,胡麻井,杨家坪)和原红旗门街道的6个社区(荣昌坪,香园、吉新,红旗路,商业城,团结路)以及原吉首乡的5个建制村(吉新,砂子坳,雅溪,坪山坡,寨垅),组合后划归新组建的镇溪街道管辖;同意组建新的峒河街道,由原吉首乡的1 6个建制村(云庄,桐油坪,光明,五里牌,新桥,大田,牛岩,岩寨,溪头,振武营,白果坪,上老,林木山,小溪,望江坳,樟木溪)和原红旗门街道的大田社区,以及原峒河街道的7个社区(云庄,桐油坪,光明,五里牌,新桥,向阳,峒河)组合后划归峒河街道管辖;同意撤销万溶江乡将万溶江1 5个建制村整体划入乾州街道。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7乡5镇,3个街道,共1 5个乡镇街道。
2007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永顺县王村镇更名为永顺县芙蓉镇。
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凤凰县竿子坪乡的部分区域(0.195平方公里,293.28亩)划入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
两县市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后,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和凤凰县竿子坪乡的行政区域面积相应增加和核减0.195平方公里,所辖人口、村居委会个数,以及政府驻地均不变。
2008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永顺县松柏乡,设立松柏镇,以原松柏乡的行政区域为松柏镇的行政区域,松柏镇辖2个居委会,13个建制村,镇人民政府驻松柏;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古丈县岩头寨乡,设立岩头寨镇,以原岩头寨乡的行政区域为岩头寨镇的行政区域,岩头寨镇辖3个居委会,21个建制村,镇人民政府驻野竹坪。
201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凤凰县竿子坪乡的湾溪、木林坪、牯牛坪、捧捧坳4个建制村划归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管辖。
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原乾州街道办事处的湾溪村、木林坪村、牯牛坪村、捧捧坳村、双河村、兴隆社区二组,共5个村,1个组成建制转为社区并组建吉凤街道办事处;吉凤街道办事处委托吉凤经济开发区管理;新组建的吉凤街道办事处面积为18.85平方公里,人口为4966人,街道办事处驻人民南路(吉凤经济开发区管理处内)。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
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
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
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可分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中底山山原地貌、中部及东南部低山丘岗平原地貌区,最高海拔1737米,最低海拔97.1米。
土地面积【地域概貌】湘西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地之中,位于湖南省的西部边陲。
总土地面积为15462.0平方公里,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
全境地域环境复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社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经济密度较小,属“西部大开发”的贫困之地。
【二调数据】湘西州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安排,依据国家技术规程和省若干规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土地调查数据已经出台。
从全州数据汇总来看,土地利用总体演变趋势符合湘西州社会经济发展势态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情。
土地利用总体向合理方面转化,利用效率逐步提高,推进了湘西州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但从某些数据上看,也存在不够乐观的方面。
一是以建设用地为主的高精度、高效益的用地类型仍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二是土地后备资源逐渐减少;三是耕地撂荒现象日趋增长。
【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及演变情况】从“二调”土地利用数据和历次调查数据对比来看,湘西州八个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分类)呈现四增四减的现象,即: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和水域用地递增,耕地、林地、草地和其它地类的日趋减少。
2009年末耕地面积有2608500亩,与历次调查确认数(按二调口径修订数)对比,均有较大减少。
减少的主要去向是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耕改园)和建设占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湘西州以椪柑为主的园地开发得到长足发展。
园地由详查(1995年)25.6万亩增至目前的106万亩,净增80余万亩,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
林地总体面积虽呈减少趋势,但内衔结构得到了加强。
林地面积由前期(1995-2008)的1180万亩,到2009年增至1200余万亩、疏林和未成林造林地由详查的197万亩增至目前319万亩,造林地明显增加。
尤其是原生态脆弱的花垣、凤凰两县林地比重由46%提高到59%,增加13个百分点,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在“八百里绿色行动”的推动下,绿色生态州建设成效显著。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6.4万亩,封山育林5.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24.9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80个,完成补植补造67.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