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环境工程》在线作业2 辅导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公共政策导论23秋在线作业2-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第一题,从民主政治角度而言,最为基本的原则是()
[A]选项.民主政治原则
[B]选项.人民主权原则
[C]选项.党领导一切的原则
[D]选项.民主之上原则
[本题选择]:B
第二题,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选项.功能取向
[B]选项.过程取向
[C]选项.结构取向
[D]选项.目标取向
[本题选择]:D
第三题,获取政策创意的途径之一是激发并利用他人的思维,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
[A]选项.工作日志法
[B]选项.渐进决策法
[C]选项.管理者继承计划
[D]选项.头脑风暴法
[本题选择]:D
第四题,下列不是政策终结的对象的是()
[A]选项.权力与责任
[B]选项.政策功能
[C]选项.相关知识
[D]选项.相关组织
[本题选择]:C
第五题,()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A]选项.环境
[B]选项.生态
[C]选项.公共政策
[D]选项.政策环境
[本题选择]:D。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环境工程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共 6 页)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而研究它们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调节与控制,以及利用与改造的科学。
2、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酸雨重灾区,面积已达170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1/3。
主要的酸雨区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其中北方最严重的酸雨区集中在京津冀。
3、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臭氧空洞,随后制定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各国减少对氟里昂等制冷剂的使用,以保护臭氧层。
4、混凝剂可分为无机混凝剂、有机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三类。
5、活性污泥由四部分物质组成:①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②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质(Me);③原污水挟入的不能为微生物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i);④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6、半透膜只让水分子通过,而不让(溶质)通过。
7、生物膜法和活件污泥法一样,同属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但活性污泥法是依靠曝气池中悬浮流动着的活件污泥来分解有机物的,而生物膜法则主要依靠固着于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膜)来净化有机物。
8、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以及大气垂直高度上大气的温度变化,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9、按除尘器是否用水而分为(干式)除尘器与(湿式)除尘器两类。
10、根据不同的来源,NO的生成可分为三种类型,(燃料型) NO、瞬时型NO和(热力型)NO。
11、控制SO2污染的方法有燃料脱硫、燃烧脱硫和烟气脱硫(FGD)三种。
目前,(烟气脱硫)仍被认为是控制SO2污染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应用最广泛。
课程名称: 环境工程 1。
《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doc 98页)《环境工程实验》指导书盐湖系环境工程教研室目录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课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的测定实验三水样悬浮固体与浊度的测定实验四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实验五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实验六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含量实验七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实验八颗粒自由沉淀实验实验九混凝实验实验十噪声监测实验实验十一烟气分析实验实验十二离子交换软化实验实验十三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实验十四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十五有害气体吸附实验实验十六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实验十七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实验十八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十九过滤与反冲洗实验实验一实验理论认识一、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1、实验目的实验能力是现代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科技人员最佳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准备、运行启动、调试和运行控制,到检测分析、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实验参数进行归纳、计算和得出结论等全过程。
2、实验要求(1)实验预习(2)实验操作(3)实验报告二、实验安排1、实践认识课循环实验:2、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3、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4. 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5、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常见阴离子6、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7、颗粒自由沉淀实验8、离子交换软化实验9、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10、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1、噪声监测实验12、有害气体吸附实验13、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14、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三、有关循环实验所用仪器的介绍和认识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总有机碳TOC分析仪3、离子色谱仪4、便携式紫外线强度检测仪5、便携式臭氧检测仪6、多功能水质分析仪7、水份测定仪8、含重金属酸性废水处理实验成套设备9、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成套设备10、无级调速六联搅拌机11、便携式溶解氧测量仪四、数据处理实验二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基本指标测定一、废水样品的采集为了采集到有代表性的废水,采样前应该了解污染源的排放规律和废水中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
环境(huánjìng)工程学复习资料汇总环境(huánjìng)工程学复习资料汇总绪论(xùlùn)1、环境(huánjìng)(定义):广义:围绕着某一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客体)。
狭义:是以人类(rénlèi)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2、“环境(huánjìng)科学”的主要(zhǔyào)任务: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环境工程学(定义):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即分。
它是一门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4、环境工程学的研究任务:环境工程学有着两个方面的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使其免受和消除人类活动对它的有害影响;又要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的环境因家的损害。
5、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环境上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
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技术和措施,而且研究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无废或少废的清洁生产系统,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与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些都是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内容。
6、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内容:(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固体废弃物控制及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工程;(4)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工程;(5)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系统工程;(6)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章1、我国水资源特点:❶我国年降水量为61900 xl08m3左右,相当于全球陆地总降水量的5%、❷地面水年径流量为27115 X 108m3左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六位。
第I 篇 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法23秋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第一题,环境行政责任的特征是
[A]选项.有限性、确定性、强制性
[B]选项.广泛性、确定性、非强制性
[C]选项.广泛性、确定性、强制性
[D]选项.广泛性、不确定性、强制性
[本题选择]:C
第二题,1979年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
[A]选项.《环境源监测管理办法》
[B]选项.《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
[C]选项.《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D]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本题选择]:D
第三题,不属于普通民事诉讼与环境民事诉讼的区别的是
[A]选项.诉讼客体的扩张
[B]选项.延长诉讼时效
[C]选项.因果关系推定
[D]选项.举证责任倒置
[本题选择]:A
第四题,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C)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选项.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B]选项.行为的违法性
[C]选项.行为人的过错
[D]选项.危害结果
[本题选择]:B
第五题,目前,我国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及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
[A]选项.矿产资源
[B]选项.海洋资源
[C]选项.水资源
[D]选项.土地资源
[本题选择]:A。
东北大学李娜文章三尺讲台上,她寓教于乐,循循善诱;线上授课,她因势而变,调整方法。
她是学生的专业领路人,既是良师亦是益友。
她就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资源与材料学院教师李娜。
2020年春季学期,李娜为2017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讲授《环境工程学(水、固)》课程。
面对全新的线上教学的模式,李娜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在开课之前,她对各种教学软件进行比对,积极寻找适合自己授课的平台。
除此之外,她浏览大量的线上课程,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线上授课方式,并筛选出优质的网课资源,将其作为课下学习内容推送给学生,拓宽学生了解课程知识的渠道。
根据线上教学和所授课程内容的特点,李娜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实课程课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课考核改为开卷考试,增加灵活运用类题目在试卷中的比例,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
云端授课,如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是一大难题。
为了实现和学生的积极互动,李娜采用“腾讯课堂软件直播授课+雨课堂发布回收作业+0Q群答疑沟通”多平台互补联用模式,通过课前提问、课堂连线互动、课后查看学生总结笔记的教学环节,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李娜老师很和蔼,有耐心,上课氛围轻松融洽,线上教学也很生动丰富。
课堂参与度很高。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雒玉平说道。
李娜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踊跃提问和在评论区留言,并积极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她说:“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轻松的学习氛围也更容易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分析、自我思考的能力。
而大学的课堂应更多地体现出学生与教师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而不只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
”学生费玉茜说,“上李娜老师的课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也不枯燥乏味,跟着熟悉又亲切的声音,我们很快就适应了线上课堂。
”面对疫情期间的教学挑战,李娜秉持一颗匠心,积极适应和调整教学工作,借助精心的课程设计实现了师生的“无缝”互动,为学生带来了极佳的学习体验。
东北大学22春“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安全土地填埋主要用于处置城市垃圾。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固体废物压实处理具有以下优点:()A.便于运输B.减轻环境污染C.快速安全造地D.节省贮存或填埋场地参考答案:ABCD3.焚烧法是一种热化学处理过程,其特点包括:()A.能迅速大幅度地减容B.残渣稳定安全C.回收能量及副产品D.可彻底消除有害细菌和病毒,破坏毒性有机物参考答案:ABCD4.森林具有的功能:()A.涵养水源B.调节气候C.消减污染D.保持生物多样性参考答案:ABCD5.下面正确的说法:()A.垃圾焚烧炉炉膛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150~250℃B.垃圾焚烧炉炉膛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250~350℃C.垃圾焚烧炉炉膛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350~450℃D.垃圾焚烧炉炉膛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850~950℃参考答案:D6.生物战剂、化学战剂或放射性战剂、强放射性废物经严格密封处置后方可施行海洋倾倒。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氧透入生物膜的深度取决于它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固液界面处氧的浓度和膜内微生物的氧利用率。
对给定的废水流量和浓度,好氧层的厚度是定的。
因此,()A.增大废水浓度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则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B.增大废水浓度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也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C.增大废水浓度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则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D.增大废水浓度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也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参考答案:C8.感官性污染物不包括:()A.能引起浑浊的物质B.能引起泡沫的物质C.能引起异色的物质D.能引起中毒的物质参考答案:D9.B.错误参考答案:A10.污染物一旦进入平流层,会在平流层长期滞留。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1.型煤固硫的特点不包括:()A.燃烧过程中,黄铁矿和有机硫被氧化为SO2,与石灰反应生成硫酸盐B.脱硫剂利用率较低C.固硫率较低D.由于燃烧生成的SO2很快逸入燃烧室空间,与CaO接触时间变长参考答案:D12.全球沙漠化的最严重的地区:()A.以撒哈拉沙漠为中心的非洲地区B.以塔库拉玛干沙漠为中心的中国C.以索诺拉沙漠为中心的北美地区D.以大沙漠为中心的澳洲地区参考答案:A13.粉尘由于粘性力的作用,在相互碰撞中会导致尘粒的凝聚变大,不利于提高对粉尘的捕集。
环境工程技术手册一、引言环境工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本手册旨在为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全面、实用的指导,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二、环境评估1. 前言环境评估是环境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估项目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2. 环境评估步骤2.1 问题识别与范围确定在环境评估过程中,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以确定评估的重点和方向。
2.2 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采集是环境评估的基础,包括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数据分析则需要运用统计学和模型等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2.3 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通过评估已有数据,预测项目或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4 风险评估与管控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以减少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损害。
三、废水处理技术1. 废水处理概述废水处理是环境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等环节,旨在减少污水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污染。
2. 常用废水处理技术2.1 物理处理技术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和蒸馏等,通过物理手段分离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和溶解物质。
2.2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氧化、还原和络合等反应,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废水中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2.3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降解为无机物质,最终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
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 大气污染概述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和臭氧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1 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改善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2.2 除尘技术除尘技术通过过滤或静电作用等方式捕集空气中的颗粒物,减少其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环境工程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K2Cr2O7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水循环: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通过海洋等水面及土壤表面、植物茎叶的蒸发和蒸腾形成水汽,遇冷后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的运动称为水循环。
4.水污染: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5.水体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叫做水体自净。
6.亏氧量:在某一温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差。
7.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8.自由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的沉降过程。
9.过滤: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净化的工艺过程。
10.截留沉速:淀池内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11.表面负荷: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水量,即沉淀池的沉淀能力。
12.滤层膨胀率:是指滤层在一定的反洗强度下发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前后的体积差与体积膨胀前的比值。
13.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
14.污泥指数: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
15.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CH4和CO2等物质的过程,也称厌氧消化。
16.生物膜法:附着在构筑物挂膜介质上,并在其上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的缠结结构,又称固定膜法。
下载前先核对是否是你需要的一套题目,如不是,可能随机出题,下载然后复制
题目在该题库里面查找辅导答案。
《电气安全》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
1. 下列关于粉尘爆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的任何物质,当其分裂成细粉末状时,都可能发生爆炸
B. 在空气中悬浮的任何粉尘,都可能发生粉尘爆炸
C. 当空气中处于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粉尘云和一个点火源同时存在时,就可能发生粉尘爆炸
D. 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充足的氧气、足够能量的点火源和在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粉尘云
答题解析:B
2.
不是液体静电起电形式的是()
A.
液体介质的流动起电。
B. 感应起电。
C.
沉降起电。
D.
冲击起电。
答题解析:B
3. 当接户线跨越建筑物时,离建筑物最小高度不得小于______m。
A. 2
B. 2.5
C. 3
D.
4
答题解析:B
4.
中断供电将发生爆炸、火灾及严重中毒的负荷为( )。
A. 一级负荷
B. 二级负荷
C. 三级负荷
D.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答题解析:D。
填空题:1.自由沉降的沉砂池,其澄清流量与池深无关,仅为池表面积和颗粒沉降速度的函数,可以表示为Q=hA/t=uA 。
2.气浮法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黏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随气泡浮升到水面而加以去除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气浮分离的对象是疏水性细微固体或液体悬浮物质。
3.污泥容积指数(SVI)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其单位为ml/g ,可以表达为混合液沉淀30分钟污泥容积与MLSS的比值。
4.在反硝化过程中,还原1g硝态氮能产生 3.75g 克碱度(以CaCO3计),而在硝化反应中,1克NH3-—N氧化为NO3-—N要消耗7.14g 克碱度。
5.反硝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5-30℃,温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与反硝化设备的类型及硝酸盐负荷有关。
最佳pH值为7.0-7.5 。
6.在A1/O工艺中,硝化段的污泥负荷率小于0.18KgBOD5/(KgMLSS*d);TKN/MLSS负荷率小于0.05KgTKN/(KgMLSS*d)。
7.在A1/O工艺中,回流污泥浓度与SVI的关系为Xr=r•106/SVI(mg/l)【式中的r是考虑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层厚度等因素有关的系数,一般取1.2左右。
】;曝气池污泥浓度与污泥回流比、回流污泥浓度的关系为X= Xr•R/(1+R),【式中:R ---污泥回流比%;Xr---回流污泥浓度kg/m3;X ---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 kg/m3)】。
8.用Ns表示BOD污泥负荷,Nv表示BOD容积负荷,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Nv=Ns.X 。
9.回流污泥浓度X r与SVI可以表示为Xr=r•106/SVI(mg/l)【式中的r是考虑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层厚度等因素有关的系数,一般取 1.2左右。
】,当SVI=100±,则X r在8000~12000 mg/L之间。
曝气池污泥浓度X与SVI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23秋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第一题,等级法评价、评定法、评语法等评价方法属于()。
[A]选项.非定量评价
[B]选项.定量评价
[C]选项.自我评价
[D]选项.他人评价
[本题选择]:A
第二题,大班幼儿动作发展很快,能连续行走()分钟,跑、跳、钻爬、攀登等动作更加灵巧。
[A]选项.10——20
[B]选项.20——30
[C]选项.30——40
[D]选项.40——50
[本题选择]:B
第三题,幼儿园班级的教育对象是()。
[A]选项.教师
[B]选项.保育员
[C]选项.幼儿
[D]选项.家长
[本题选择]:C
第四题,幼儿逐步养成“四净”习惯:桌面干净、地面干净、身上干净、碗内干净,这属于()习惯。
[A]选项.饮食进餐
[B]选项.清洁卫生
[C]选项.睡眠
[D]选项.来园离园
[本题选择]:A
第五题,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暂停在幼儿园的工作。
[A]选项.患传染病期间
[B]选项.有犯罪记录
[C]选项.有精神病史
[D]选项.有吸毒记录。
下载前先核对是否是你需要的一套题目,如不是,可能随机出题,下载然后复制
题目在该题库里面查找辅导答案。
《环境工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
1. 热污染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
A. 水温升高会使水体溶解氧浓度升高;
B. 水温升高会加快藻类繁殖;
C. 水温升高可导致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变慢;
D. 水温升高会减缓细菌生长繁殖;
答题解析:B
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活性污泥的组成部分:()
A. 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体
B.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质
C. 原污水挟入的能为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
D. 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答题解析:C
3. 氧透入生物膜的深度取决于它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固-液界面处氧的浓度和膜内微生物的氧利用率。
对给定的废水流量和浓度,好氧层的厚度是—定的。
因此,()
A. 增大废水浓度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则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
B. 增大废水浓度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也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
C. 增大废水浓度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也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
D. 增大废水浓度将增大好氧层的厚度,而增大废水流量则将减小好氧层的厚度。
答题解析:A
4. ()被誉为“地球之肺”。
A. 撒哈拉沙漠
B. 亚马逊热带雨林
C. 马达加斯加
D. 青藏高原
答题解析:B
5. 电子束脱硫技术的特点中不包括:()
A. 可同时脱硫脱硝。
B. 投资较高。
C. 副产物可用作肥料,无废渣排放。
D. 运行电耗高。
答题解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