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法基础知识》课件及思考与实训答案(经济法概述)邓连文
- 格式:ppt
- 大小:311.00 KB
- 文档页数:15
经济法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主体目录•经济法行为•经济法责任•经济法制度•经济法实施经济法的定义与特点定义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不能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只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即国家在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特点经济法具有一般法律的基本特征,即国家意志性、特殊的规范性和应有的强制性、普遍性。
同时,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较,又有自己的特点,如综合性、经济性、政策性、行政主导性、系统性等。
早期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家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很少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因此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
现代经济法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开始运用法律手段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在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初创阶段、市场经济时期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完善阶段。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国家适度干预是经济法主动、积极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它要求国家在干预经济生活时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避免过度干预和不当干预。
•社会本位原则:社会本位是经济法区别于其他传统法律部门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要求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时应当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经济民主原则:经济民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
它要求在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利,促进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公平竞争。
•经济公平原则: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
它要求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时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实现社会经济的公平和正义。
经济法律关系概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参加经济活动的各方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20003 邓连文《经济法基础知识》主编判断题75道云南省三校生经济管理类2021考核大纲配套练习模拟测试试题试卷编号:1106237试卷总分:75出卷时间:2019-10-10 15:27答题时间:30分钟判断题1.经济法是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分]2.经济法律关系不是经济关系。
[1分]3.经济法主体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1分]4.提供劳务行为和完成一定工作行为,都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1分]5.只有合法行为才能引起相应的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
[1分]6.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民事行为,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分]7.对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如果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的期间内行使撤销权的,则可撤销民事行为视同有效的法律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1分]8.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自撤销之日起开始无效。
[1分]9.授权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不承担责。
[1分]10.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1分]11.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被聘用人员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的第三人。
[1分]12.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
[1分]13.合伙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的,其合法继承人从继承开始之日起,自然取得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
[1分]14.外国合营者以货币出资时,可以以外币缴付出资,也可以以人民币缴付出资。
[1分]15.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
[1分]16.破产申请应以书面的形式向债务人住所地人民法院提出。
[1分]17.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1分]18.如果某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9000万元,那么该公司的法定公积金累计达到3000万元时,可以不再提取決定公积金。
《经济法基础知识》各章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经济法概论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填空1. 经济法这个词最早出现于(《自然法则》一书)之中,但具有现代意义的以经济法命名的法律是(1919年德国颁布的《煤炭经济法》)。
2. 中国较为完整的经济法体系的建立开始于(1978 )年,当时我国经济正进入(改革开放)时代,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3. 社会关系中包含(法律关系)和(非法律关系)两大类。
4. 经济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内容)等三要素。
5.司法判案应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
这里的“事实”指的是(法律事实)。
二、混合选择题1. 经济法是(b )的必然产物a 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 c 自然经济d混合经济2. 我国建国以后至1978年这一时期实行的是(a )经济体制a 计划经济b有计划的市场经济c市场经济d混合经济3. 下面例子中能够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d )a 向同学借钱的丁一b向父母借钱的丁二c 向老师借钱的丁三d向信用社借钱的丁四4. 丁一向银行借钱其有权利(a d )a 向银行咨询贷款利率b 向银行提供担保c按期还款 d 在合同议定范围内自主使用该款项5. 丁一向银行借钱未按期返还,下列哪些可作为免责的法律事实(c d )a 自己不慎丢失b 让同学借走了c因地震经营受到影响 d 地震中银行受到毁坏三、判断并改错1. 同样一部法律,我国与外国不同主要取决于地域不同。
(×)2.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其地位和效力是一样的。
(×)3. 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的。
(√)4. 只有权利没有义务的法律关系是不存在的。
(√)5. 市场经营活动主体的经济权利主要是经济管理权。
(×)四分析案例张永为其经营的企业投了企业财产保险,在保险期内,张永为了周转资金,经保险公司同意继续承保后,将其企业转让给了王明清。
试分析该案中的主体、客体、内容等三要素。
分析:主体:张永与保险公司、王明清与保险公司客体:被投保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内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投保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权询问相关的法律规定、有权在保险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请求给付保险金、在合法的保险权益不能实现时有权请求司法保护;同时有义务按时交纳保费、真实提供相关财产的情况等。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案例一答案]邓某应当还钱。
邓某向童某借款10万元,并约定餐馆开业后两个月内还钱,这是一个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并且将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确定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法律效力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
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的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
本案中,邓某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使约定的不成就,损害童某的利益,应视为条件已成就,应当履行还款义务。
[案例二答案]贸易公司的损失应当由肖某承担。
依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受托人应当亲自处理委托事务。
经委托人同意,受托人可以转委托。
转委托未经同意的,受托人应当对转委托的第三人的行为承担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受托人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需要转委托的除外。
本案中,肖某受贸易公司委托采购电脑,双方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肖某作为贸易公司的代理人,本应当亲自处理委托事务,但他却擅自转委托他人,而且这里并不存在紧急情况,因而肖某应当对其擅自转委托的第三人的行为负责,因该第三人的行为给贸易公司造成损失,肖某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章公司法[引导案例答案]丙在这家公司的权利和义务跟出钱的两人是具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
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以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作价出资。
由于丙是以非货币形式出资的,所以必须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以确认你所占的股份比例。
事关公司成立之后,更好的保护你的权益。
这是公司法的规定。
他们成立的是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成立之后,公司具有法人地位,以公司的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所以公司倒闭了,即使欠了别人的钱,丙也不用拿钱出来赔偿。
是用公司的全部财产赔偿的。
如果公司不能成立,那么,对于公司成立阶段所产生的债务,丙是负无限连带责任的,即是债权人有权要丙支付所有的债务,而不须其它两个股东负债,至于他们之间是如何处分,债权人不用管,他只须向他们其中一人要钱或者向他们其中两人或三人要钱都可能,这就看债权人如何决定。
《经济法》零基础版课件配套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章经济法概述《经济法》零基础版课件配套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章经济法概述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法的形式的种类,主要是依据创制法的国家机关不同、创制方式不同而进行划分的。
在我国,法律的制定机关是( C )。
A.国务院及各部委B.国务院及省级人民政府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及省级人大2.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3.不同形式的法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D )。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同级地方政府规章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委托代理终止的法定情形是( C )。
A.代理期间届满 B.代理人辞去委托C.被代理人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D.被代理人取消委托5.代理人和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 C )。
A.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相对人不负责任B.相对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不负责任C.代理人和相对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D.先由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无法承担责任的,由相对人承担责任6.下列选项中,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是( C )。
A.小张年龄7周岁,智力超常B.小李年龄16周岁,职高毕业,已经就业C.小刘年龄19周岁,是尚未康复的间歇性精神病人D.小赵年龄25周岁,是先天性的肢体残疾人7.下列关于代理特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
A.代理是代理人独立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B.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C.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为意思表示D.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于被代理人8.下列情形中,构成无权代理的是( D )。
A.公民甲委托乙到某杂志社领取自己的稿酬,并出具了委托书B.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甲以本公司名义为朋友乙提供担保C.大学生甲受乙之托,代替乙参加演出D.无业人员甲谎称某企业推销员,向乙推销该企业产品9.甲原系乙公司的采购员,长期负责乙公司与丙公司的货物采购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