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样工艺性审查标准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307.50 KB
- 文档页数:15
工艺文件标准样本工艺文件标准样本一、目的本标准样本旨在明确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会签、使用和保管等方面的规定,以保证生产过程中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二、范围本标准样本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会签、使用和保管。
三、职责1.生产部门:负责编制和修订工艺文件,确保工艺文件符合产品要求和生产实际情况。
2.技术部门: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审核和会签,确保工艺文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3.质量部门: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质量审查,确保工艺文件的质量控制措施符合要求。
4.管理部门:负责对工艺文件的审批和保管,确保工艺文件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四、编制要求1.工艺文件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规范进行编制,确保清晰易懂、易于操作。
2.工艺文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与使用、生产流程及工艺参数、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方法、生产安全注意事项等。
3.工艺文件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明确关键工序和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方法及检验方法。
4.工艺文件中应包含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以确保进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5.工艺文件中应明确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选择与使用,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和维护保养要求等。
五、审批程序1.工艺文件编制完成后,需提交技术部门进行审核和会签,确保工艺文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2.审核和会签通过后,需提交质量部门进行质量审查,确保工艺文件的质量控制措施符合要求。
3.通过质量审查后,需提交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六、使用与保管1.经审批通过的工艺文件,应按统一编号进行分类存档,并按生产需要进行领用登记。
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操作,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工艺文件应定期进行复审,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规定模板1. 介绍本规定旨在建立和规范企业对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流程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合规性。
本规定适用于全部职能部门,包含研发、设计、质量保证等涉及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部门。
2. 审查标准2.1. 产品图样审查标准•图样完整性:确保图样包含全部必需的细节和尺寸规格。
•设计合理性:评估图样的设计是否符合产品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
•工艺可行性:验证图样的制造工艺性,并确保其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产品安全性:审查产品图样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包含料子选择、结构强度、电气安全等。
•可追溯性:确保图样中的零部件和料子能够追溯到供应商和生产批次。
2.2. 技术文件审查标准•文件完整性:确保技术文件包含全部必需的技术规范、工艺流程和质检要求。
•规范合规性:评估技术文件是否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物料清单准确性:验证技术文件中的物料清单是否准确无误。
•工艺流程可行性:审查技术文件中的工艺流程是否可行,并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质检要求:确保技术文件中的质检要求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审查流程3.1. 图样审查流程1.设计师提交产品图样至职能部门负责人。
2.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图样评审小组,包含设计师、工程师、质量专员等。
3.图样评审小组依据审查标准对图样进行评估和讨论。
4.如有必需,图样评审小组可以要求设计师进行修改和调整,并重新提交图样。
5.审查通过后,职能部门负责人批准图样并将其交至相关部门,如采购、生产等。
3.2. 技术文件审查流程1.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文件并提交至职能部门负责人。
2.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技术文件评审小组,包含技术人员、工艺专员、质检人员等。
3.技术文件评审小组依据审查标准对技术文件进行评估和讨论。
4.如有必需,技术文件评审小组可以要求技术人员进行修改和调整,并重新提交技术文件。
5.审查通过后,职能部门负责人批准技术文件并将其交至相关部门,如生产、质检等。
引言概述:工艺审查是指对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和审核的过程。
它在产品研发、制造和投产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问题,减少生产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探讨工艺审查报告的范例,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结论总结等部分逐步展开。
正文内容:1.产品设计审查1.1.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评估评估产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得以复制;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1.2.零部件选型与可获性分析对零部件的选材、尺寸、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分析零部件的可获性,评估供应链风险。
1.3.工艺流程分析分析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评估工艺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确保工艺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能正确完成,避免出现生产中断或质量问题。
1.4.制造成本评估评估产品制造所需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寻找降低成本的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生产设备审查2.1.设备齐全性评估评估生产设备的类型、数量和性能是否能够满足产品制造的需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生产中断。
2.2.设备操作规程评估对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评估,确保操作规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培训操作员,提高操作技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2.3.设备维护保养评估评估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操作流程,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次数和生产停机时间。
2.4.设备升级和改造计划分析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水平,评估设备升级和改造的必要性;制定设备升级和改造计划,提高设备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3.原材料供应链审查3.1.原材料供应可靠性评估评估原材料供应链,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避免因原材料短缺导致生产中断;寻找备选供应商,降低供应链风险。
3.2.原材料质量评估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进行评估,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可靠性等;制定原材料的质检流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文件编号:Q/YC–P002–2013/A 0 归口管理:行政部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审签程序一、目的为保证军工产品的设计图样、设计文件及工艺文件的完整、准确、协调、统一,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以下工作:(1)设计开发产品定型阶段的设计图样、设计文件;(2)定型后批量生产产品的工艺文件;(3)预研课题、基础研究等形成的文件,参照本程序;(4)产品定型前的样机加工图样允许剪裁执行。
三、职责(1)项目组、课题组或工艺技术组按4.1总要求规定,分别负责执行产品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工艺文件的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
(2)对图样和技术文件应建立实施主管设计师校核,项目组、课题组或工艺技术组组长审查,工艺人员工艺会签,质量管理人员质量会签,标准化人员标准化检查,部门主管领导审定,主管技术的领导批准的制度。
(3)档案室对归档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审查,对未按规定进行审签、会签的,或审签、会签不全的,不予归档。
四、工作程序1.一般要求(1)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只有按规定审签齐全的图样和技术文件,方准予投入加工、归档。
①定型(鉴定)、归档用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应根据WJ6的规定,设置审签栏(页),并实施审签;②定型后批量生产产品的工艺文件(蓝图)按WJ/219的规定,设置审签栏(页),并实施审签;③设计定型前样机加工用的图样至少应进行编制、审查签署;④单件、临时性工艺应进行编制、审查、批准签署。
(2)预研课题、基础研究等形成的其他文件至少应进行编制、审查、批准签署,视需求,由课题组按标准化检查要求进行标准化检查。
课题组全部文件审签格式应规范统一。
(3)其他技术文件(如《试验大纲》、《质量保证大纲》等),可在适当位置设审查、批准栏,必要时增加质量会签栏。
2.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审签程序1)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审签顺序审签顺序见图1-2 -1。
文件编号:Q/YC–P002–2013/A 0 归口管理:行政部图1—2 -1审签顺序2)附加栏内的责任签署白图不签署。
图样审核要求(依据美国规格的校核表)一、图:1、尺度是否适当2、图的布置及选用是否适当3、断面.箭头是否适当4、详细圈的选定是否适当5、是否有不必要的图6、投影是否正确7、图是否以正确的尺寸绘制8、图是否以正确的粗线条绘制二、尺寸及说明1、尺寸是否正确2、是否有尺寸的重复3、是否有未标往的尺寸4、尺寸指示位置是否正确5、关于尺寸线、文字、数字是否有不正确而色淡的线条6、螺纹的表示是否正确7、是否有错宇或遗漏8、公差的表示是否适当9、加工符号的表示是否适当10、注意事项是否适当三、标题要目1、名称是否适当2、机件号码是否正确3、一般公差的注明是否适当4、材料的规格是否适当5、所必要的热处理的表示是否适当6、所必要的表面处理的表示是否适当7、所必要的物理性质的表示是否适当8、零件所归属的路线的表示是否适当9、是否有必要项目的漏注及错宇10、不必要的项目是否全部擦掉四、装配图校核1、性能是否台乎设计规格书的要求2、关于保持精度是否有不稳定的机构3、运动部分是否与其他部分有不必要的接触,应核对运动部分以防止出现错误4、装配、分解是否容易5、关于旋转方向及旋转数,是否有漏注或错误6、负荷(径向、推力)方向及支承是否适当7、加油方法是否妥当8、是否有省工时的部分,对工作方法是否有疑问之处9、材料是否使用标准规格10、是否使用标准及机件规格的量规11、关于操作及安全是否有不备之处12、在安装及输送上是否有不妥之处13、是否有注明轴问的距离五、零件图用校核一)尺寸1、以量尺一一校对各零件的图样尺寸2、工作尺寸的注明方法是否适当3、是否有尺寸的漏写或重复4、要注意投影及剖视图的不足,或投影的错误二)数量1、要核对零件数量及适用号码2、要注意零件是否遗漏三)规格标准零件1、将规格、标准零件应对照其规格及基本形状予以核对2、所采购的零件应对照其产品目录予以核对3、与量规有关的尺寸,应对照其规格予以校对,并需注意量规号码漏注与否4、齿轮、蜗杆、弹簧等的计算值应对照装配图上的数值予以核对四)装配尺寸1、应核对配合、装配尺寸及配合符号是否正确2、能否装卸,尤其对零件的接触面加以特别注意3、应注意螺距的误注及漏注4、应校对与配件及工模的关系位置及尺寸五)材质及热处理1、直核对材质适当与否、热处理及硬度等2、经热处理后,应对其加工方法加以特别注意3、特别要注意淬火硬度的漏注4、对于表面处理的指示应加以特别注意六)加工方法1、核对其加工方法(加工机械及工具)及加工尺寸2、应注意加工上所需要的基准面及辅助凸面的漏注3、应注意加工符号是否适当及是否有漏注的部分4、应注意平面度、垂直度、平行度及加工上必要的特别记事项是否有漏注之处七)动作1、应核对设计规格的动作及调整量2、动作时尤其注意零件是否有接触的部分3、对于螺轮、斜齿轮、蜗杆的旋转方向及推力方向应加注意八)最后校核图1、再度校核订正尺寸2、核对上是否有遗漏,应加以注意九)核对描图的修订部分附:一、事务上的校核1、制图年月日2、图号:是否经过注明3、设计者:是否经过核对而盖章4、制图者:是否经过核对而盖章5、零件编码:是否已注明6、零件名称:是否已注明7、数量:注明的数量是否适当8、材料代号:所注明的符号是否适当9、比例:图形与比例是否适当10、表达法:是否以适当且指定的表达法所绘制11、备注:是否注明相配零件号码、名称二)图样保管可能的话,设计图已先登记在原图总帐上,且保管在档案室;现场用图应为由原图的复印件;至于原图的借用,除变更图形、尺寸外,决不允许。
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设计文件工艺型审查的基本要求、范围、内容、职责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我厂的军品及民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3-1997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GB/T 324-1988 焊缝符号表示法GB/T 5185-1985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QJ 201A-99印制电路板通用规范QJ 261-94 电子产品钣金冲压件通用技术要求QJ 262-94钣金件通用技术条件QJ 450A-96金属镀覆层厚度系列与选择原则QJ 518-80印制电路板外形尺寸系列QJ 813A-96 涂漆通用技术条件Q/FH 251.10-2003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第10部分设计文件的更改Q/FH 251.8-2003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第8部分设计文件的签署规定Q/FHGC 509-2003 特性分类3 术语3.1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2 工艺性审查在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部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过程。
3.3 结构继承性已有的零件或产品结构在新产品设计中能被直接采用的程度。
3.4 工艺继承性已有的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在新产品制造中能被直接采用的程度。
4 基本要求4.1 产品各研制阶段用于生产的设计文件,应经工艺部门进行工艺性审查并会签,企业对外来产品图样,首先在生产前也需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未经工艺性审查和会签的设计文件,不能正式用于工艺准备和生产。
4.2工艺性审查是设计工作的重要工作程序,应列入产品的生产准备计划,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不同,给与必要的工艺审查周期,一般应为相应的设计文件编制周期的四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4.3 工艺人员应参与设计,提出工艺性意见,并使重大工艺问题及早协调统一,落实解决。
4.4工艺性审查时,设计人员应向工艺人员进行设计交底,说明产品的技术性能、结构特点、使用要求等,以便于工艺人员掌握设计意图。
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规定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公司a)范围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b)术语和定义i.工艺性审查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ii.生产工艺性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2.3使用工艺性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c)审查对象i.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ii.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d)审查目的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和维修。
e)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i.工艺性分类工艺性分为生产工艺性、使用工艺性两类。
ii.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b)产品产量或生产类型;c)现有的生产、使用、维修、回收条件。
iii.评价形式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以评价。
2.定量评价根据工艺性主要指标数值进行评价。
f)审查指标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主要指标项目见附录A。
g)审查内容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i.初步设计阶段的审查1.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2.分析结构的继承性。
3.分析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4.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配、调整和维修。
5.分析产品报废后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回收再利用。
6.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
7.主要件在本企业或外协加工的可能性。
ii.技术设计阶段的审查1.分析产品各组成部件进行平行装配和检查的可行性。
一、目和合用范畴CAD 2D设计图样是设计师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交流、沟通重要工具,是生产、过程控制、检查、包装、交付重要指引文献。
规范化CAD 2D设计图样各项规定是完毕上述工作重要保证。
本原则对CAD 2D设计图样幅面和规格、比例、字体、图线等基本规定;对图面视图表达、图样画法、尺寸,尺寸公差,粗糙度,形位公差等基本表达法;对机械零件特殊表达法及图形符号作出了规定。
对设计图标题栏、明细表、设计要素控制筹划填写;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标注规定;对技术规定、产品明细表编制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本原则合用于公司所有CAD 2D 设计图样。
二、规范性引用文献1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2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3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5 GB/T 4457.4-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6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表达办法7 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8 GB/T17451-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9 GB/T4458.1-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10 GB/T17452-1998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11 GB/T4458.6-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12 GB/T16675.1-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达法第一某些:图样画法13 GB/T4457.2-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基本规定14 GB/T4458.2-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办法15 GB/T4458.3-1984机械制图轴测图16 GB/T4458.4-机械制图尺寸注法17 GB/T16675.2-1996技术制图简化表达法第2某些:尺寸注法18 GB/T4458.5-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19 GB/T15754-1995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圆锥尺寸和公差注法20 GB/T131-1993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注法21 GB/T4459.1-1995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达法22 GB/T4459.2-机械制图齿轮表达法23 GB/T4459.3-机械制图花键表达法24 GB/T4459.4-机械制图弹簧表达法25 GB/T4459.5-1999机械制图中心孔表达法26 GB/T4459.6-1996机械制图动密封圈表达法27 GB/T4459.7-1998机械制图滚动轴承表达法28 GB/T19096-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未定义形状边术语和注法29 GB/T4460--1984机械制图机构运动简图符号30 GB/T1800.4-1999 极限与配合-原则公差级别和孔轴极限偏差表31 GB/T13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献中表面构造表达办法33 GB/T1182-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达法34 GB/T4249- 公差原则35 GB/T1804- 普通公差未注公差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36 GB/T10609.3-1989 技术制图复制图折叠办法;37 GB/T10609.4-1989 技术制图对缩微复制原件规定;38 GB/T19097- 技术产品文献生命周期模型及文档分派;39 GB/T17825.1~10-1999 CAD文献管理40 GB/T1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