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1、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2、露布(99传名)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7、邸报8、小报(90名)9、民间报房10、《急选报》(98名)11、《万历邸钞》(02名)12、《天变邸抄》13、揭帖14、旗报和牌报15、报房京报16、辕门抄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2、《蜜蜂华报》3、《广州纪录报》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5、《香港公报》6、《德臣报》7、《孖刺报》8、《遐尔贯珍》(99新名)9、《香港船头货价纸》10、《字林西报》(99传名)11、《六合丛谈》12、《万国公报》13、《上海新报》14、《申报》15、《新闻报》16、《京津泰晤士报》17、《中西见闻录》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1、《彙报》2、《述报》3、《循环日报》4、王韬(98论)5、《万国公报》6、《中外纪闻》7、《强学报》9、梁启超(99传论)10、《知新报》(00新名)11、《湘学报》12、《湘报》(90名)13、《国闻报》(02传名)14、唐才常15、严复16、《官书局报》17、时务文体(96名、03论)18、《弢圆文录外编》第四章清末民初时期(1899-1919)1、《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
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后因失火停刊。
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报纸产生的新闻传播活动1.远古时代:手势、语言、符号……2.殷商时期:殷墟甲骨卜辞3.春秋战国:情报信和“悬书”4.汉:颁发诏书二、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份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地的。
因沙洲在今敦煌,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经长期被封存于敦煌莫高窟,故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为清末我国敦煌出土文物,原件现在分别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三、宋代的邸报和小报1.邸报(90、98)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没有报头,无固定格式。
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内容包括皇帝诏旨、皇帝起居、官吏任免、奏章、战报、刑罚等。
读者对象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邸报在唐代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人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一书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宋代最早出现“邸报”一词,并开始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了中央官报的性质。
新闻理论笔记讲义小报“小报”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民办报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始于北宋,盛于南宋。
发行人是邸吏、使臣、政府机关中的中下级官员、书店主人。
内容主要是皇帝诏令、奏章、官员任免消息等,但多为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连续发行,传播范围广,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屡禁不止。
小报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统一天下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史的开端。
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其内容仍没有超出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范畴,是邸报的一种补充。
四、定本制度(99)定本制度是宋真宗咸平二年,宋王朝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钳制舆论而制定的对报纸的审查制度。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1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在战国时期就有“露布”,是进行宣传鼓动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
这是一种有效的的新闻传播方式。
2 开元杂报:指的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
3 A 唐代是我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
B进奏院:是唐代各地方当局(节度史、观察史)的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责招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
4 A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B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起,实行定本制度。
C 宋代邸报的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其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程、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5 提塘官:简称提塘,是各省巡抚、总兵委派在京师处理文书的官员,这个职位从明代开始设置,其职责四唐宋时代的进奏官。
6 A明代邸报没有报头。
B 现有的较为完整的明代邸报抄件有《万历邸报》和《天变邸报》。
7 A 旗报:是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
B 牌报:将文字写在木牌上,也是一种可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C揭帖:是一种传单,可张贴,可传阅,内容多为檄文、政策性的声明与公告等。
8 清代官方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邸报,它的内容为宫门抄、谕旨、章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1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2《东洋西考》于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的澳门《蜜蜂华报》。
4 《广州记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5 上海出现了影响很大的中文报刊《万国公报》和《申报》。
6 《申报》〈1〉《申报》在竞争中取胜的原因:A 它满足了中国读者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
B《申报》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阶层人等都可阅读。
中国新闻传播史整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开元杂报: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孙樵在文中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副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这是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载体,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速迅速。
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没有固定的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
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看法,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于“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是已知的最早的官报。
原件早已失存。
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园713年至公元741年)。
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消失,宋朝报和明清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朝政简报的延续。
敦煌进奏院状:是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
1900年在莫高窟出土,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
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进奏院状”的残页。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
因为沙洲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它已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1以上两种报纸的性质:以这两种报纸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流传载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类似的新闻流传工具。
以传报来自朝廷的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在首都的派驻机构向地方传发,因此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心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与宋以后的邸报有很大不同。
属于一种又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流传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16世纪产生在欧洲的“新闻”相似,但比其早产生大约800年。
定本制度:“定本”指的是按照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类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松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第⼀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段是⼗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的是⼝头传播,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铎最早的带有⽂字的传播载体是——甲⾻、⾦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字、统⼀货币、统⼀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了以⽂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段被普遍采⽤的主要是童谣和谣⾔。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简、⽵简和⽊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类的出现,逐渐产⽣和发展起来的,在⽣产⼒⽔平极低的条件下,⼈们为了⽣存,需要⼀种⼿段来进⾏信息的沟通,互动有⽆,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产物资,甲⾻⼘辞、情报信、烽⽕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定的⽬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邸”这⼀⾏政机构,⽤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书,也为地⽅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邸”这⼀⾏政机构,⽤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书,也为地⽅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一、邸报: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
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二、小报: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
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
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
1新闻事业:一种有规模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
由专业人士通过新闻机构与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如报刊、图片、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及时、真实、公开地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变动。
2新闻事业史,就是新闻事业基于社会需要,历史演变的事实。
3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是指从中国古代报刊出现到近代报刊产生之前的新闻事业。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也有“邸钞”、“朝报”、“阁钞”、“杂报”、“条报”、“除目”、“状”、“报状”、“京报”等别称。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古代早期传播方式
口头传播;符号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以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是殷墟甲骨卜辞;情报信和“悬书”
二、古代早期传播载体
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帛即绢绸;露布
1、先秦时依赖口头形式
2、汉代开始以书面形式传播新闻(汉武帝晋封萧庆是中国历史上以诏书形式向
民众发布官方新闻的最早记录。
)
3、汉代没有专用于新闻传播的媒介
第二节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初唐“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闻多说战争功)
2、唐人的著作中,至今还没有发现“邸报”字样。
“邸报”是宋人对当时的“进
奏院状报”等古代报纸的称呼。
3、唐代报纸的特点:
不具备中央统一官报的性质;唐代报纸一开始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传播工具;唐代报纸均为手抄形式
4、我国早期报纸的形态
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等朝廷的政事活动。
发行:这些报状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主要读者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版式:这些报状无报头、无固定名称,有的称为“进奏院状”,有的称为“邸吏状”,有的称为“报状”或“状报”等等。
不分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纪录。
新闻来源: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的则是他们所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宋代邸报的改革
(一)加强中央集权
1、加强对官报的控制
2、取消各路、州、郡在京设的进奏院,设立钤辖诸道都进奏院。
(由中书、门下、尚书中的门下省领导)
3、加强编审,凡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均由门下省给事中负责编审。
4、中央政府中枢部门统一发报。
(二)、管理上——邸报的审查制度。
“定本”制度
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三),内容上
(1)皇帝的诏书、命令
(2)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室的动态
(3)官吏的升黜、任免、赏罚之类的消息,数量最多
(4)臣僚的章奏疏表,篇幅最大
(5)战报
(6)刑罚
(7)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
二、邸报的印刷
唐代报纸均为手抄,宋代邸报是否印刷,没有明确直接的记载。
三、简单的比较
首先,发行。
唐朝:进奏院发行
宋朝:“定本”制度由中央向地方统一发行
第二,读者。
唐朝:少数藩镇长官
宋朝:逐渐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第三,信息量,时效性。
宋比唐大、快
第四,宋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第五、宋代的报纸有可能是印刷。
四、宋代的小报与官方对“小报”的查禁:
1、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新闻与报纸的首次记载
2 小报的特点:P12
a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b小报是一种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的不定期发行的非官方报纸;
c 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部门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专门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d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
e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3 小报的内容:
a 朝廷动态报道,
b 官吏任免消息,
c 皇帝谕旨召令,
d 各种时事政治材料
4、小报内容上的特点:
a 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
b 所发表的多数是中枢部门还未公开的朝廷机事。
c 失实报道比较多。
5、小报受到欢迎的原因:
a它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官报所不载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
b它打破了封建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
6、关于小报:宋代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并非出自一家之手,而是人们对当时这一类型非官方报纸的通称。
7、官方对小报的查禁: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第四节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元代没有单独发行的官报。
2,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
(1)概念:小本是元代出现并在民间流行的以朝廷政事消息为主要内容的非官方报纸。
(2)元代的小本很可能是宋代小报的延续。
(3)小本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禁绝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
(一)明代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二)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
1、常见别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
2、主要内容:皇帝谕旨、皇帝起居、皇家消息、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军事信息、社会新闻、鼎甲单等
3、主要特点:基本每日发行、印刷与抄传并存、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三)、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1 出现:北京等地。
2 传播手段:手抄为主,少量印刷。
3 性质:仍然为封建的经济基础服务。
三、清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清代的官方新闻传播制度
1 发行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2 内容:宫门抄;上谕;臣僚章奏
3 别称:邸抄、阁抄、科抄、京报、朝报
4 特点:
a内容来自六科的上谕和章奏;
b每日发报;
c复制手段多样化;
d读者主要是上大夫知识分子
(二)清代的提塘报房及其出版的小报:
1 发行机构:提塘报房
2 内容:诏旨、章奏、宫门抄、提塘报房工作者自行采集的消息。
3 官方对提塘小报的查禁:
原因:
a小报先于部文到达地方,使获罪官员得以逃避处罚。
b报道了失实消息。
c刊发了未经六科发抄的章奏。
(三)清代的民间报房和京报:
1 清代的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
2 京报的内容:宫门抄、上谕、章奏(偶尔包括文选单、武选单等内容)
3 内容特点:全部来自内阁科抄,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
4 京报的读者:政府官员,士大夫知识分子(后期:一般民众)
5,《京报》的发行:一般一日一出,有两日刊或多日刊。
6 京报的本质:官报的补充,为封建经济基础服务
(四)清代的地方新闻事业与“辕门抄”:
1 清代的地方新闻事业:省塘(翻抄京报)、地方民间报房。
2 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私营报纸。
3 地方小报:随时出版,报道地方突发性的重大新闻
五、明清《京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