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监测
- 格式:ppt
- 大小:397.00 KB
- 文档页数:23
Chapter4固体废物监测教学目的①固体废物的概念;②固体废物分类方法;③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④鉴别废物是否有害的标准;⑤有害固体废物特性;⑥我国对有害特性的定义;⑦固体废物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制备;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分析方法、有害物质毒理学研究方法;教学重点①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②理解固体废物分类方法;③理解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④理解我国对有害特性的定义;教学方法课内安排2个学时。
必读教材和参考书页码教材:230-261;多媒体课件:讲授提纲4.1 固体废物概述4.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4.1.2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通常指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极性毒性等。
我国对危险物的鉴别、分类分为两个步骤:(1)将《名录》中所列废物纳入危险废物管理体系。
(2)通过《鉴定标准》将危险性低于一定程度的废物加以豁免。
固体废物标识图4.1.3 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和组成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来源包括厨房垃圾、普通垃圾、庭院垃圾、清扫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垃圾等。
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很复杂,通常包括食品垃圾、纸类、细碎物、金属、玻璃、塑料等。
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再生利用四种方式。
4.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4.2.1 样品的采集4.2.1.1 工业固体废物的采集( 1 )采样工具包括:尖头钢锹、钢尖镐(腰斧)、采样铲(采样器)、具盖采样桶或内衬塑料的采样袋。
( 2 )采样程序①确定采样单元个数。
②确定采样量。
③采样,并填写采样记录表。
( 3 )采样单元数决定采样单元多少的因素:①物料的均匀程度:物料越不均匀,采样单元应越多。
②采样的准确度:采样的准确度要求越高,采样单元应越多。
最小采样单元数可以根据物料批量的大小进行估计,如图所示(见234页):(4) 采样量采样量可根据切乔特经验公式计算。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周次:第8周教学时数:4[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定义,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特性、定义和标准;理解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了解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和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为固体废物的采集、制备和生活垃圾的分类以及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本章难点为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ppt课件辅助教学[考核目标]1.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定义;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3.生活垃圾的特性、处置方式及其监测重点;4.垃圾渗沥水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成分;5.毒理学试验对评价固体废物毒性的意义。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复习:空气和废气监测引入:请大家谈谈对固体废物的了解?第一节概述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定义: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及生活过程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和泥浆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分类: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无机废物;按形状分为:固体、泥状物按危害状况分:有害废物、一般废物按来源分: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包括下水道污泥)、农业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在固体废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固体废物在处理、贮存、运送、处置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引起各种疾病增加,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对环境影响主要是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
二、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通常指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极性毒性等。
我国对危险物的鉴别、分类分为两个步骤:(1)将《名录》中所列废物纳入危险废物管理体系。
(2)通过《鉴定标准》将危险性低于一定程度的废物加以豁免。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包括口服毒性、吸入毒性、皮肤吸收毒性)以及其他毒性(包括生物蓄积性、刺激性、过敏性、遗传变异性、水生生物毒性和传染性)等特性。
浅谈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对于我国持续开展并做好环保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但相关监测部门对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工作没有全面性的认知,未能意识到提升固体废物监测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实际的监测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加强对固体废物环境监测的管理。
关键词:环境监测;固体废物;问题;对策一、固体废物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固体废物的堆放需要占用土地。
固体废物的堆放,不但占用一定土地,而且其累积的存放量越多,所需的面积也越大,这势必使可耕地面积短缺的矛盾加剧。
2、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固体废物弃置于水体,将使水质直接受到污染,严重危害生物的生存条件和水资源的利用。
此外,堆积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其渗滤液和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将对河流及地下水系造成污染。
3、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固体废物在堆存和处理处置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露天堆放的固体废物会因有机成分的分解产生有味的气体,形成恶臭;固体废物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粉尘、酸性气体等污染大气;垃圾在填埋处置后会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等。
4、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固体废物及其渗滤液中所含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对农作物、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1、监测设备与方法较为落后。
我国部分地区沿用的固体废物环境监测设备与方法多是以往较为落后的方法,并未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设备,运用新的监测方法,这一现象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更为常见。
比如重瓶采样器、填埋场渗滤液采样器、现场快筛设备等等,我国还难以自主生产,且在运用技术水平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缺失这些先进的设备,导致了我国在展开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以及处理固体废物的时候只能依靠进口设备这一方式,直接增加了我国固体废物的监测的难度与成本。
由于购进设备所需要的资金数额较大,使得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通过这一方式来支撑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这从侧面增加了我国固废排污的概率。
固废监测方案固废监测方案1.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幅增加,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处理固体废物,固废监测方案成为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介绍了一套固废监测方案,目的是实时、准确地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质量和成分,为有效的固废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方案概述固废监测方案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三个部分。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进行实地采样,收集固体废物的相关信息。
然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报告给相关部门和机构,以便有效的固废管理。
3.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固废监测方案的第一步。
主要有两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实地采样。
3.1 传感器数据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安装在垃圾桶或垃圾场中的传感器,自动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
传感器可以监测垃圾桶的容量、重量、温度等信息。
采集的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分析。
3.2 实地采样实地采样是通过人工抽样的方式,实时获取固体废物的样品。
采样点可以设立在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固体废物处理场所。
采样时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方法的标准化,以确保采集到的样品能够准确反映固体废物的性质。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固废监测方案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4.1 数据清洗和整理首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掉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然后,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标准化,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工作。
4.2 数据统计和分析在数据清洗和整理完成后,可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可以分别统计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质量和成分,并进行趋势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固体废物的变化规律,为固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 报告生成报告生成是固废监测方案的最后一步,通过将数据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相关部门和机构。
5.1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含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质量和成分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结果。
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相关信息,例如垃圾分类情况、废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等。
固体废物采样及监测技术规范
一、引言
1、固体废物采样和监测是固废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用于检测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以确保政府安全监管的要求,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并为政府制定更为严格的废物处理排放标准提供依据。
2、固体废物中包含大量的有害物质,因此,采样和监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求采样和监测必须满足严格的质量要求,以最低的有害物质排放量来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二、采样要求
1、固体废物采样的样品容量要求满足检测质量要求,样品容量不宜太大或太小,常规采样量为10千克,采样中每份样品要经过混合,以取得样品的代表性。
2、固体废物采样的样品收集要按照科学管理原则,样品的采集要经过取证,由专业人员进行采样,并实行采样记录。
采样人员应当注意采样过程的安全,确保采样安全无害。
三、采样步骤
1、现场采样:现场采样是指在原始废物环境中,采样人员根据采样计划按规定采样,并当场处理采样样品。
根据废物的性质和现象,采样人员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尽量选择来自整体废物中的全层样品,避免采样样品的不全面和不具有可比性。
2、现场采样室处理:在现场采样室处理中,采样人员要根据采样样品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
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与控制固体废物是一种对环境造成重大威胁的污染物质。
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固体废物的存在和处理方式对保护环境、人类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方法,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旨在评估废物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1. 采样和分析:为了了解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质,我们需要采集样品并进行化学分析。
这可以通过从不同来源的废物中采集样品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来实现。
2. 监测站点的建立:为了观察固体废物的潜在污染效应,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监测站点建立监测系统。
这些站点应该涵盖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固体废物,并在监测过程中考虑地理因素。
3. 监测参数:必要的监测参数包括废物组成、重金属含量、有机化合物水平以及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程度。
通过监测这些参数,我们可以确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固体废物的环境控制固体废物的环境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1. 固体废物分类:将固体废物根据其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废物的组成和性质。
根据分类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处置方法。
2. 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将可以回收的废物进行分类和处理,以便再利用。
例如,可回收物质如纸张、塑料瓶和金属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加工变成新的产品,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 环境友好的处理技术:选择和采用环境友好的废物处理技术是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措施。
例如,物理处理方法如堆填和焚烧,化学处理方法如氧化和还原,生物处理方法如堆肥和厌氧消化等。
4. 强化法规和政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制定,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和监督。
这将有助于推动固体废物管理理念的普及和执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固体废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固体废物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也有一些机遇可以推动其发展:1. 挑战:废物数量的持续增长,对处理能力的压力不断增加;处理技术的不完善和高成本;传统废物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等。
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1. 序言固体废物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以实施有效的废物管理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探讨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国际标准以及一些国家的具体实践,以期为更好地管理固体废物提供参考。
2. 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对于实施有效的废物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这些标准能够帮助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了解固体废物产量、组成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3. 国际标准为了促进跨国合作和信息共享,许多国家都参考或采用了一些国际组织制定的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
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制定了《固体废物统计手册》,其中包含了固体废物分类的详细指南。
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发布了一系列与固体废物管理相关的标准,如ISO 14020系列,其中包括了固体废物分类的一般原则和指南。
4. 美国的实践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固体废物监测和分类标准的国家之一。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了《固体废物统计手册》,对固体废物进行详细分类,并要求各州和企业按照该手册进行数据报告。
此外,美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和,如《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和《危险废物管理法》,以加强对固体废物管理的监管。
5. 日本的实践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资源稀缺的国家之一,因此对于固体废物管理非常重视。
日本制定了严格而详细的固体废弃物管理法,并实施“3R”(Reduce、Reuse、Recycle)。
该要求企业和个人在生产、消费和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垃圾产生,并鼓励废物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日本还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废物分类标识系统,方便公众正确分类和投放固体废物。
6. 中国的实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固体废物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固体废物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固体废物采样及监测技术规范1.引言固体废物的采样和监测是保护环境、评估污染源和控制污染排放的重要手段。
本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固体废物采样和监测的方法和程序,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采样方法2.1随机采样法随机采样法适用于大批量固体废物的采样。
采样时需随机选择取样点,并进行多次采样以获取代表性样品。
2.2分层采样法2.3定量采样法定量采样法适用于需进行定量分析或计算的固体废物样品。
采样时需控制采样量和采样区域,确保采集的样品能准确反映全样品的特性。
3.采样装置和容器3.1采样装置应具备一定的耐腐蚀性和抗污染性,可避免外界因素对样品造成影响。
常用的采样装置包括采样枪、钳子、铲子等。
3.2采样容器应具备密封性和防漏性,可防止样品的挥发、泄漏和外界物质的污染。
常用的采样容器有塑料袋、玻璃瓶、铁桶等。
4.采样过程控制4.1采样前,需了解被采样物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和装置。
4.2采样时需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4.3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不同样品需使用不同的采样工具和容器,避免样品之间的混合和污染。
4.4采样结束后,对采样现场进行清理,确保采样点的环境整洁。
5.监测方法5.1物理性监测物理性监测包括固体废物的颜色、形状、密度、重量等参数的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目测法、比重法、重力法等。
5.2化学性监测化学性监测包括废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光谱分析法、色谱法、荧光法等。
5.3生物学监测生物学监测主要通过对废物样品中的生物指标进行测定,如细菌数量、生物种群结构等。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法、PCR法等。
6.数据分析和处理采样和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相关结论。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
7.结论本技术规范对固体废物采样和监测提供了相应的规范和指导,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固体废物治理和环境保护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固废监测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固废监测制度应遵循全程管理、源头控制、分类处理、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原则,确保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四条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固废监测制度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固废污染环境危害的认识,促进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五条国家鼓励开展固废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固废监测水平。
二、固废监测与管理第六条产生固废的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固废的种类、产生量、利用量、处置量、贮存场所等信息,并定期更新。
第七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申报信息,对产生固废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核实固废的产生、利用、处置等情况,对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依法进行查处。
第八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固废运输活动的监督管理,要求运输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固废泄露、溢出和异味等对环境的污染。
第九条利用、处置固废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固废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对利用、处置单位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第十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固废贮存场所的监督管理,要求单位严格执行贮存场所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固废渗漏、扬尘等对环境的污染。
三、监测与报告第十一条产生、利用、处置固废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固废监测制度,对固废的产生量、利用量、处置量、贮存量等进行定期监测,并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固废产生、利用、处置单位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第十三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开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固废检测标准方法
固体废物的检测标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固体废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3. 固体废物二恶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4.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
5. 易然性鉴别,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然性鉴别GB 》,鉴别项目:固体/液体/气体易然性鉴别。
6. 反应性鉴别,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反应性鉴别。
如需更多关于“固废检测标准方法”的信息,建议查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相关文件或询问相关专业人士。
固体废物处置在线监测方案1. 背景介绍固体废物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来用途的物质,其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流程环节中,可能出现问题导致环境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对于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在线监测成为了必要的措施,保障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安全和健康安全。
2. 在线监测借助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对于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设备,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设施,在线监测其运行状态,达到对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的实时监测和异常预警。
在线监测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温度•湿度•PH值•溶氧量•流量•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填埋场气体成分•废气排放3. 监测方案3.1 温度、湿度和PH值监测通过温度、湿度、PH值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填埋场和垃圾焚烧设备内的温度、湿度和PH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2 溶氧量监测利用溶氧传感器测量处理过程中水体中的溶氧量,确保水体缺氧或者富氧等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理。
3.3 流量监测通过对填埋场和垃圾焚烧设备出水口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实时掌握,确保废水排放的质量符合标准。
3.4 重金属含量和有机物含量监测通过重金属含量和有机物含量监测设备监测处理过程中废物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5 填埋场气体成分监测利用气体传感器对填埋场氡气等有害气体成分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填埋场气体成分异常。
3.6 废气排放监测通过对垃圾焚烧设备的尾气和废气进行实时监测,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实时掌握,确保排放的质量符合标准。
4. 总结固体废物处理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在线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预防和减缓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威胁。
同时,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废物处理企业的操作行为,保障固体废物的可持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