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7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兴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七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兴盛的秦汉文化(一))冼文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中学教材分析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兴盛的秦汉文化,所谓“兴盛〃,即兴盛、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开展过程中的特别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绩和医学成绩。
本课的重点:(1)造纸术的制造和改良。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制造之一,在使用纸之前,世界各地人们的书写材料各不相同,不是价钱太贵,就是很不方便,不适宜于大量使用。
我国造纸术的制造和改良,不仅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而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开展。
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奉献。
(2)地动仪。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东汉时候,地震更加一再,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由于当时对地震现象还不能科学地解释,以为是神灵主宰,造成人们的恐惧。
张衡却不信鬼神,制造了地动仪。
通过实际检测,告诉了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地动仪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它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制造力。
本课的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先提问:“我国秦汉时期的文化所以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得出: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强化等等,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化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2.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纸制造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并引用引言中提到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讲述纸的制造与改良的经过,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录像机或投影仪、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展示(汉代造纸示意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比照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改良造纸术的优点。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昌盛的秦汉文化,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
本课的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使用纸之前,世界各地人们的书写材料各不相同,不是价钱太贵,就是很不方便,不适合于大量使用。
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不仅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而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2)地动仪。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东汉时候,地震更加频繁,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由于当时对地震现象还不能科学地解释,以为是神灵主宰,造成人们的恐惧。
张衡却不信鬼神,制造了地动仪。
通过实际检测,告诉了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地动仪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它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本课的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先提问:“我国秦汉时期的文化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得出: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等等,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
2.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并引用引言中提到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讲述纸的发明与改进的经过,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录像机或投影仪、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展示《汉代造纸示意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优点。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第一章: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影响。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史料等资料,分析秦朝的统一过程。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内容1.2.1 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国的发展、兼并六国、建立秦朝。
1.2.2 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1.2.3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3.2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1.4.1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史料分析。
1.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史料等。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1.5.2 讲解:详细讲解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1.5.3 讨论:分组讨论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5.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秦朝的法律制度与兵制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法律制度,掌握秦朝的兵制及其影响。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图片等资料,分析秦朝的法律制度和兵制。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法律制度和兵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法律制度:法家思想、秦律、法律制度的影响。
2.2.2 兵制:征兵制、什伍制、军事制度的影响。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秦朝的法律制度,兵制及其影响。
2.3.2 教学难点:法律制度和兵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2.4.1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史料分析。
2.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史料、图片等。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介绍秦朝的法律制度和兵制,引发学生兴趣。
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⑵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⑵通过设疑讨论、表演小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⑶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小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导学:阅读有关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张衡制造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查找有关华佗的故事,编排历史小品《刮骨疗伤》。
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等基本知识。
采用辩论会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教学设计:本课是以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为线索来展开的,通过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课外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列表、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使学生学会通过列表,总结、归纳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资源《新编中国史话(上)》自制本课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音像资料《上下五千年》。
教学过程。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成就;2. 掌握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背景和历史事件;3. 了解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重点:1. 秦汉时期文化的发展背景和历史事件;2.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难点:1. 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秦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Step 2:介绍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背景(10分钟)通过PPT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如秦统一天下、汉朝的建立等,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社会背景,为后续的文化成就做铺垫。
Step 3:学习秦汉时期的经济成就(15分钟)通过PPT介绍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Step 4: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15分钟)通过PPT介绍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利工程、纸张、印刷术等科技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Step 5:学习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15分钟)通过PPT介绍秦汉时期的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艺术繁荣和传统。
Step 6: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并对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并写一份小结。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或其他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更直观地感受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2. 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讲解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增加教学的权威性和学生的兴趣。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历史教案1(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
史学家班固和《汉书》。
乐府和乐府诗。
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乐舞的发展。
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
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
)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
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wù)》等等。
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一、课前展示主持人提问: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3、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4、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5、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方面采取措施?6、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经济方面采取措施?、7、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文化方面采取措施?8、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军事方面采取措施?二、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节课我们将来一起学习一下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呢?生: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造纸术师:那么,有关造纸术同学们了解多少呢?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么?请大家自读教材87页,看谁能快速、准确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学生自读,并尝试回答问题。
问题:(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期?发现地在哪?(2)蔡伦是什么时期的人物?蔡伦最大的贡献是什么?(3)“蔡侯纸”的原料是什么?“蔡侯纸”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板书:1.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名称:麻纸地点:甘肃天水地位: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2、蔡伦改进造纸术时间:东汉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特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较高名称:蔡侯纸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在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的人不是蔡伦,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
师:汉代除了造纸以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发展较快的还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下面我们看一看其他方面的表现。
板书:《九章算术》和地动仪板书:1、九章算术师:《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内容。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单元分析】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秦汉文化气势恢弘。
学习这段历史是了解祖国历史的必须过程。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有”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大一统的汉朝、两汉经济的发展、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昌盛的秦汉文化共八课的知识。
秦朝的统一和作用、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及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冒顿统一蒙古、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造纸术的改进、地动仪、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以及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是单元的知识重点;焚书坑儒、秦亡前后农民战争的性质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地动仪的制作涉及到科技术语和物理学原理、宗教传播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是单元知识难点。
根据单元知识内容,教学安排为9课时(含活动课三),即每一课为新授一课时。
另外,单元复习3课时,检测与讲评各1课时。
新授与测评共计14课时。
名称内容课时第10课“秦王扫六合”1课时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1课时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1课时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课时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课时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课时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课时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课时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1课时单元复习3课时单元测评测试1课时讲评1课时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师寄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情分析】《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秦汉时期在造纸术、数学、医学、地理等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
涉及的具体内容有蔡伦和造纸术、《九章算术》、张衡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是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 16 课鼎盛的秦汉文化(一)【教课流程】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及节注意问题一、组织教课,复习发问[ 导入 ] 发问 :1. 秦汉期间包含哪几个朝代 ?(秦、西汉、东汉 )2.这一期间内 ,我们学过的哪些内容对中国以致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秦的一致、秦长城、秦兵马俑、汉丝绸之路等 )而后总结 ,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情秦汉期间 ,国家一致、人民生活境平定、经济迅速发展、各民族温故而知新引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增强 ,秦汉入文化也出现了亘古未有的繁荣情形。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学生回答:繁荣,兴隆,兴盛17 课学习鼎盛的秦汉文化 (一)揭露课题:鼎盛的秦汉文化,请注意是什么样的秦汉文化?何谓鼎盛?鼎盛一词说了然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别地位。
1. 请说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师:督导学生迅速阅读课文,自主研究,培育学生合2. 纸最早发明于何时 ?谁改进了造完成问题。
作研究,自学自纸术 ?造纸术的意义?生:( 1)依照问题迅速阅读并注明课文,的能力主 3. 秦汉期间的数学专著是什么?发现疑难问题。
探 4 最早丈量地震方向的仪器是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互相怀疑释疑。
究谁发明的 ?有什么地位 ?5.. 张仲景和华佗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一.纸的发明和改进1、纸在发明以古人们用什么做书写思虑得出:龟甲﹑青铜器﹑丝帛﹑竹木培育学生知资料?有什么特色?多媒简等。
识的前后联体展现成本高﹑名贵不方便﹑不易推行等特系,锻炼学生汉武帝的时候大臣上奏本依旧用的点联系实质解是竹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课题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科目历史授课对象初一学生授课教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一课,课文所在的第三单元共8节课较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历史知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到秦汉时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军事强大、民族交流加深,所有的这一切,可以说都为秦汉文化的昌盛提供了条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初一学生初步铺垫“一个时代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势必为这个时代文化的繁荣奠定基础”的历史观点,为今后的学生打下基础。
二、本课教学立意:政治经济强大,造就文化繁荣。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1)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指导学生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张衡,张仲景等淡泊名利崇尚科学的精神。
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主题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
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知识,对此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让学生感受一个时代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势必为这个时代文化的繁荣奠定基础五、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学生认知比较感性,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历史学科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5篇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
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
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兴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兴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示意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展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宏大奉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汉代造纸示意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比照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优点。
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动态的地动仪震动示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地动仪有什么价值。
探索实践:由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布(旧绸子)和一块木板(或竹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指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掌握秦汉时期文化兴盛的背景。
调动学生收集民华佗、张仲景有关的故事。
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或出一期简报,在班级交流、展示。
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新课教师:一天,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同机去参加一次学术性会议。
途中,钱老为了活泼气氛,提出和陈老对对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为题。
钱老出的上联是:韩赵魏三强。
陈老想了一会,对出下联:勾股弦九章。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的“九章”指的什么?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出示:第16课兴盛的秦汉文化(一)二、合作探究教师出示:《东方朔上奏图》教师:这幅图描绘的是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这个奏本用了三千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同学们,你看到这一情景,有什么认识?学生:汉武帝时,奏本是写在竹简上的。
学生:用竹简写奏本太费事。
学生:竹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
学生:本钱太高。
没有节约观念。
学生:读起来吃力。
教师:为什么不用帛等制品,这样更轻便?学生:帛的价钱太昂贵,不能大量推广使用。
教师:为什么不用纸?学生:当时我国还没有普及纸。
教师出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图。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秦汉时期先进的科技成就——造纸术、数学、地理、医学。
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蔡伦改进造纸术;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自学指导:认真阅读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完成填空,注意书写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_________早期用麻做的纸.
_______时候,宦官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后人将这种纸叫做______________.
东汉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东汉时期,科学家___________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____________.这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
汉代著名的医学家____________,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
剂_______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__________.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_______________,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
学法指导: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课学到的科技和医学成就。
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领域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成就
造纸西汉
东汉蔡伦
数学东汉
地理东汉
医学东汉麻沸散和五禽戏
东汉张仲景
当堂反思: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难点:地动仪的原理【教学过程】导入:在讲课之前教师先提问:“我国秦汉时期文化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得出:国家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等等,都是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讲授新课: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纸的发明同学们阅读课文请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都有哪些缺点?陶器、甲骨、青铜器、竹简、帛。
与甲骨文和青铜器相比,竹木简单方便,一片能写十几个字。
但依然笨重。
为了方便,人们又用帛写字,但帛价钱很贵,一般人用不起。
看来不管陶器、甲骨、青铜器,还是竹木简或帛都不是理想的书写佳品,都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随着两汉经济的恢复,文化的发展,学校的兴建,读书的人多了起来。
竹木简和帛越来越不能适应书写的需要。
时代需要一种既简便又能普及使用的书写材料,造纸术应运而生。
课件展示西汉时期出土的麻质纸,并强调说明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麻制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二)蔡伦改进造纸术课件展示蔡伦的图片,并介绍蔡伦的生平。
讲解蔡侯纸的原料,制作方法。
并通过展示《汉代造纸示意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再通过对比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优点。
问题:纸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可以用于书写、包装、绘画、纸杯等。
教学设计【课标精解】1•课标要求: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和仲景的医学成就。
2•课标分析:汉时期我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从科技角度介绍其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和仲景的医学成就,从而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学情分析】经过先文化的学习,学生有了一点点学习文化课的感觉和法,但本课侧重科学技术,涉及不少科学理论,就学生的知识储备而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化难为易,化抽象为想象,通俗易懂的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科学概念和原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归纳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法通过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根据《地动仪》的视频解说,结合地动仪剖面图,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采取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的法,让学生掌握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汉时期的科技,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通过具体科学成就的学习,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人教版七上《昌盛的秦汉文化(一)》word教案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16课繁荣的秦汉文化(一)教案教学目标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是: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纸张的国家;蔡伦改良了造纸术;第九章算术;神农草药经典;张仲景、华佗的医学成就;张衡的地震仪。
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它表明,某种文化是某种政治经济的反映,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良好道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建议现状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是秦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这一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和数学的成就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它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重点分析: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它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武宁中学仇冬梅
一、课程标准: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知识,对此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导学提纲,对本课的内容已做了提前预习,并且做好了标记,学思结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趣味性和学科严谨性相融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指导学生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张衡,张仲景等淡泊名利崇尚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三者的有机结合。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学
课前准备:全班分成6个小组
六、教学课时
总用一节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3分钟)(2)学案导学,分组导学(10分钟)
(3)教师点拨,师生释疑(22分钟)(4)当堂巩固,检测评价(10分钟)
七、导学提纲
【教学流程】
导学案
一、填空题
1、日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_____时期的用___做的纸。
在______的一座汉墓里出土的。
_____时候,宦官_____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____、____、____和____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人们把这种纸称为_______.
意义:
2、《______》是成书于_____时期的一部数学名著。
总结了_______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____、____和____的大部分内容。
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___________。
3、_____前期,洛阳、陇西地震频繁,科学家______制造了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叫_______。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_______。
4、华佗擅长______,制成全身麻醉剂“______”,编创医学体操“_____”
5、张仲景的成就是:著作《_________》,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_____和________。
地位:被后世尊称为“_____”
二、检测题
1、下列各项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的纸
B、“蔡侯纸”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的
C、东汉时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
2、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
(1)造纸术(2)地动仪(3)麻沸散(4)水排(5)指南针
A、(1)(2)(3)(4)
B、(1)(2)(3)(4)(5)
C、(1)(2)(3)(5)
D、(1)(2)(4)(5)
3、东汉名医华佗最擅长( )
A、采用四诊法来诊断病情
B、重视研究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C、注重保存医案,积累治病经验
D、外科手术
4、思考:
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什么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