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考核项目(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在运动中强化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健身效果(社会版)体育,是身体运动之称,生命活力之源,强健体魄之方,育人成就之林。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纵贯学生学习生活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与自然环境、人际接触最为紧密的基础课程,更是激发并保持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
上海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将体育课程名称由《体育与保健》改为《体育与健身》,凸现了以课程为载体的身体教育,以健身为主线的实践活动,以运动为特点的学习经历,重视课程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课程方案》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的理念,确保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改革要点:以健身育人为主旨,集健身、健心、健智和健美为一体,建立充分尊重选择的《体育与健身》课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着力实现的六大突破:一是课程价值上,明确从“竞技体育”全面向“健身体育”转变,以“健康第一”为指向,突破围绕竞技体育和单纯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来安排教学的框框,实现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身新格局。
二是课程目标上,从立足学科本位目标走向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即以学科目标为基点,融入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尤其是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组成的课程目标,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程目标之中。
三是课程结构上,从关注课程的实施形态向关注课程功能的方向发展,构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形成灵活、开放、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使《体育与健身》课程展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富有内涵的立体化态势。
四是课程内容上,从注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项目,走向继承发展民间民族体育、开发健身项目和改造运动项目与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并举;从单一按运动项目和划一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走向依据阶段特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按递进式学习模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注重学习模块内和学习模块间的联系,注重12年连贯设计。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在运动中强化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健身效果(社会版)体育,是身体运动之称,生命活力之源,强健体魄之方,育人成就之林。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纵贯学生学习生活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与自然环境、人际接触最为紧密的基础课程,更是激发并保持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
上海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将体育课程名称由《体育与保健》改为《体育与健身》,凸现了以课程为载体的身体教育,以健身为主线的实践活动,以运动为特点的学习经历,重视课程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课程方案》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的理念,确保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改革要点:以健身育人为主旨,集健身、健心、健智和健美为一体,建立充分尊重选择的《体育与健身》课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着力实现的六大突破:一是课程价值上,明确从“竞技体育”全面向“健身体育”转变,以“健康第一”为指向,突破围绕竞技体育和单纯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来安排教学的框框,实现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身新格局。
二是课程目标上,从立足学科本位目标走向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即以学科目标为基点,融入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尤其是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组成的课程目标,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程目标之中。
三是课程结构上,从关注课程的实施形态向关注课程功能的方向发展,构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形成灵活、开放、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使《体育与健身》课程展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富有内涵的立体化态势。
四是课程内容上,从注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项目,走向继承发展民间民族体育、开发健身项目和改造运动项目与引进新兴体育项目并举;从单一按运动项目和划一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走向依据阶段特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按递进式学习模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注重学习模块内和学习模块间的联系,注重12年连贯设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做好2024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收优秀体育学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4.03.07•【字号】沪教委体〔2024〕4号•【施行日期】2024.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做好2024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收优秀体育学生工作的通知沪教委体〔2024〕4号各区教育局、体育局,各委属高中学校:为全面贯彻国家和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有关精神,进一步深化本市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发展,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府办规〔2019〕10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教委规〔2021〕2号)等要求,根据2024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总体安排,现就做好2024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收优秀体育学生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围绕全面育人目标,进一步健全本市优秀体育学生培养体系,完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统一程序、统一标准,严格规范操作,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保证中招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促进中小学运动队高水平建设发展,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管理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收优秀体育学生计划的编制、招生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按市、区两级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进行。
(一)市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市级优秀体育学生招生计划和制定录取办法,并对各区优秀体育学生招收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
(二)各区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根据教育和体育发展规划及资源配置状况等,制定本区优秀体育学生招生计划和招生录取办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2.25•【字号】沪教委基[2014]11号•【施行日期】2014.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秋季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沪教委基〔2014〕11号)各区县教育局:现将2014年秋季上海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我委颁发的中小学课程计划以及本地区的教学实际选用。
选用的有关要求如下:一、2014年秋季上海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包括基础型课程教学用书、拓展型课程教学用书、研究(探究)型课程教学用书、教学资料和教师教学用书等五个部分。
其中,基础型课程教学用书为学校的必选部分,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减轻本市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04〕45号)中“每所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订购或使用同一课程两本以上的教科书,不得组织、推荐学生购买习题集等应试材料”的规定,每所学校每门学科只能为学生选订一种、一本;教学资料和拓展型课程教学用书由学校根据需要选订;研究(探究)型课程教学用书由学校根据本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选择使用,供教学活动中参考,不属必选部分;教师教学用书仅供教师教学中使用,不得为学生征订。
二、从1999年秋季起,凡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含原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对一期课改教材审查通过)、准许在中小学使用的教材,已在教材封底刊印“经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准予试(验)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使用),准用号……(一期课改教材准用号为‘Ⅰ……’,二期课改教材准用号为‘Ⅱ……’)”字样,并列入每年春秋两季市教委编发的上海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2014年秋季上海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待审”的教学用书,审查结果将于2014年8月22日前在上海教育门户网站()予以公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0.18•【字号】沪教委体〔2015〕57号•【施行日期】2015.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沪教委体〔2015〕57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有关要求,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了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在总结各试点学校实践经验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委制订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附件:《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10月18日附件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体系,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市教委于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全市17所高中开展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特制订《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供各区县教育局和试点学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本市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构建了以“三课两操两活动”为主要平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课余训练体系逐步完善。
小学体育各年级考核项目注:1、一至六年级体育考核项目实行2+X方法,1、2年级X≥1;3、4、5、6年级X≥2,X代表学校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可以是教材中内容或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等,但要根据学生水平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和体能情况,并由学校教研组统一制定各年级相应的评分标准.2、每个年级每学期必须完成市统一规定的两个项目考核,每学期X项目的选择在考虑能全面反映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活动能力为宗旨的基础上,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3、教学内容要多样,不要局限于这些考核项目,低年级的教学在技术上为高年级的教学作好铺垫,整个小学学段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要体现系统性、全面性和层次性。
使用说明:对于技评项目的评分,90、95、100在同一个等级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动作完成的具体情况进行打分.对于既有定性、又有量化的评价,必须两方面均达到要求,否则作降一等级处理。
一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X选项建议:一年级第一学期:左右直体滚动、立位体前屈、校本教材等一年级第二学期:拍球(原地运球)、仰卧起坐、校本教材等二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二年级第一学期:1分钟跳绳、踢毽子、单双脚跳、20米快速跑、校本教材等二年级第二学期:拍球(原地运球)、仰卧起坐、前后滚动、立定跳远、校本教材等三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X选项建议:三年级第一学期:仰卧起坐、踢毽子、双人跳绳、200米长距离跑、小沙包投远、校本教材等三年级第二学期:10米×4往返跑、斜身引体、前抛实心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花跳绳、校本教材等四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X选项建议:四年级第一学期:小足球射门、后滚翻、立定跳远、踢单毽、校本教材等四年级第二学期:武术基本动作、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跳背、直线运球、校本教材等400米标准以六年级健康标准为准。
五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X选项建议:五年级第一学期:原地投篮、掷实心球、花踢毽、50米快速跑、校本教材等五年级第二学期:曲线运球、单杠前翻下、武术操、校本教材等六年级体育课考核项目标准表X选项建议:六年级第一学期:三步上篮、10×4往返跑、正面上步投掷沙包、校本教材等六年级第二学期:单杠单挂膝摆动上、原地定点投篮、正面上一步投垒球,50米快速跑、校本教材等。
上海市体育局关于2024年上海市体育科技项目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3.11.14•【字号】沪体青〔2023〕166号•【施行日期】2023.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体育局关于2024年上海市体育科技项目立项的通知沪体青〔2023〕166号各有关单位:根据《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体育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沪体青〔2023〕130号)要求,经公开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立项公示等程序,现决定对《基于人工智能决策的半月板损伤筛查及个性化运动处方系统研究》等38个项目予以立项。
请各项目负责人通过上海市体育局网站()“公告通知”栏目下载本通知附件,按要求规范填写《2024年上海市体育科技项目任务书》(不可自行编制或修改任务书内容)。
由项目承担单位审核盖章后,于2023年11月27日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纸质版一式三份,寄送至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
邮寄联系人:张璇,联系电话:64330794,邮寄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吴兴路87号。
请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体育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沪体青〔2022〕102号),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确保科技经费专款专用,按期完成项目研究任务目标。
“备战攻关计划”项目所涉及训练单位要高度重视,落实管理责任,为项目负责人开展科研攻关提供支持和帮助,确保备战攻关项目推进有效、实施到位。
请各项目负责人认真开展项目研究,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力上海体育科技工作发展。
特此通知。
附件:1.2024年上海市体育科技项目立项目录2.2024年上海市体育科技项目任务书上海市体育局2023年11月14日。
一、填空1、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2、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3、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4、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5、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6、身高、体重、肺活量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
7、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8、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呼吸节奏相配合。
9、三级跳远由快速助跑,沿直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
10、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里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完美的状态。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始于水平二的运动技能领域。
11、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既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高中学段。
1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3项。
13、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14、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方面组成。
15、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_体育教学目标_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16、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_传统型_和_现代型__两种。
1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⑴、从知识的传递者向知识的启发者转变。
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⑶从单一的体育教学向多方面素质培养转变。
⑷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向朋友、伙伴转变。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10.24•【字号】沪教委体[2013]57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沪教委体〔2013〕57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11〕15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本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至我委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处(联系人:柏丹,电话:23116750)。
附件: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10月24日附件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方案(试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11〕15号)及《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精神,在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监测制度,本市将每年定期实施中小学生《标准》监测,工作方案如下:一、监测内容1.对各区县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实施《标准》测试上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对各区县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实施《标准》测试上报数据进行复核、校验和抽样监测。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一、指导思想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和学习水平。
评价内容和方法以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评价”为基础,保证体育与健身教材的全面贯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与健身学练,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对体能、技能等指标的比较与分析,促进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使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二、设计思路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的确定,主要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体育与健身》课本教材内容、中小学生年龄特征、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和近几年来学校提供的有关数据,在设计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科学性和教育性学习评价方案关注考核内容选择的基础性,指定考核项目均选自“基本内容Ⅰ”,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和本市学生体质状况,将一些确保或需强化的项目设定为必测项目,这样既有利于课程教材的全面落实,又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方案规定对学生在体能、技能和学习表现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和水平,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将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专业发展,体现了学习评价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导向性。
2、统一性和灵活性学习评价方案规定了统一的考核类别和权重,同时也设置了较大比例的规定测评项目,使学习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可比性,保证学习评价更为公平、合理。
在考核项目的确定和选测内容的权重上,考虑到不同学习阶段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段之间的合理过渡,分为小学1~3年级;小学4年级至初中7年级;初中八年级至高中12年级三个层次。
高中12年级第二学期因学习期限短还进行了专门设计,体现了学习评价不同阶段的独特性。
在考核项目中各学段都有不同比例供学校选择的选测内容,体现了考核内容的灵活性。
使学习评价既反映出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和特色,又可以促进学生在体育与健身学习中的个性发展。
http://61.172.243.14/kgpt/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网络互动平台090210上海市初中《体育与健身》学科考核项目(试行)
根据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精神,结合初中体育课本、教参内容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确定考核内容如下:
上海市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技能考核项目标准(试行)
六年级技能考核项目
七年级技能考核项目
八年级技能考核项目
九年级技能考核项目
九年级:半场区域单手运球并行进间投篮(见初中毕业生体育科成绩评定)
各项技评通则
优秀:能熟练正确地完成该项技术规格要求,动作连贯,协调轻松,实效性好。
良好:能正确地完成该项技术规格要求,动作连贯协调,实效性较好。
及格;能基本上完成该项技术的主要环节的规格要求,动作不够协调,实效一般。
待提高:不能完成该项技术规格要求,动作有严重错误。
武术技能通用评分标准:
11。
小学一年级《体育与健身》教材分析黄东华希望小学陈永飞一、教学背景: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与健身》的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
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音乐与游戏的有机结合进行体育教学,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案例介绍:小学一年级㈠学习内容:(1)队列:集合、解散(2)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㈡学习目标:1、学生学会解散与集合的动作方法,能看老师的手势排好对形。
2、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能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并学会单跳双落得的动作。
3、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㈢教学设计:通过音乐和游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初步掌握“解散与集合和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㈣片段介绍: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⑴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⑵小游戏:小司机,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⑴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⑵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⑶学生跳、练、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⑴小游戏:跳圈圈,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⑵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⑴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⑵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三、案例分析1、本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⑴本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利用各种游戏创设情景,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创,即玩中有所得,从而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开始上课时,就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在《小司机》音乐的伴奏下,做起了小小驾驶员,“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举起了红灯,孩子们快速停下,“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举起了绿灯,学生们又忙开了…,然后听音乐创向各种动物的跳跃,呀!好开心呀…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