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机器人机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767.01 KB
- 文档页数:6
电梯导轨垂直偏差标准电梯导轨垂直偏差标准一、安装基准线偏差在安装电梯导轨时,基准线的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根导轨的安装偏差应在±0.5mm以内。
2.两根导轨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0.7mm/5m。
二、导轨支架间距偏差导轨支架间距的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支架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9m。
2.可调支架的顶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偏差应在±0.5mm以内。
三、导轨直线度偏差导轨直线度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列导轨工作面的直线度偏差在水平方向上不应大于1/2000,且累积偏差应不大于±2mm。
2.垂直方向上应不大于1/4000,且累积偏差应不大于±2mm。
四、导轨与基准线偏差导轨与基准线的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导轨端面与基准线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1/2000。
2.导轨铅垂度偏差应不大于1/5000。
五、导轨侧向垂直度偏差导轨侧向垂直度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导轨侧向垂直度偏差在任意25m长度内应不大于3mm。
2.在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偏差不大于3mm。
六、门区导轨接头偏差门区导轨接头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接头处错位不应大于0.5mm。
2.接头的台阶不应大于0.05mm。
3.接头处相邻两接头之间间距不应大于3mm。
4.两接头高低差应不大于1mm。
七、导轨顶面平行度偏差导轨顶面平行度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两列导轨顶面平行度偏差在全长范围内不应大于±1mm。
2.导轨顶面与基准线平行度偏差在任意25m长度内应不大于3mm。
3.在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偏差不大于3mm。
机器人机构设计与优化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医疗护理、农业种植等。
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对于提高生产力和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优化是实现高效工作的关键。
二、机器人机构设计的原则机器人机构设计的目标是根据特定的任务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机械结构。
在机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 功能性:机器人的机构必须能够完成其预定的工作任务。
设计师需要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机器人所需要的动作范围、工作速度和负载能力等参数。
例如,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机器人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操作和搬运物体。
2. 稳定性:机器人工作时应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以避免不必要的震动和摆动。
稳定性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机械结构和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
例如,在机器人的关节处使用稳定的轴承可以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
3. 灵活性:机器人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应尽量简化,以便于自由度的变换。
例如,在农业领域中,机器人需要具备适应不同地形和作业需求的能力。
4. 可靠性:机器人的机构应该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保持稳定可靠的性能。
设计时应考虑机械结构的强度和使用材料的耐久性。
例如,在医疗护理领域中,机器人的机构需要具备适应各种碰撞和压力的能力。
5. 经济性:机器人的机构设计还应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设计师需要在提高机器人性能的同时,考虑到成本控制。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机器人机构设计的方法机器人机构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设计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法。
1. 传统设计方法:传统的机器人机构设计方法是基于经验和直觉进行的。
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机械结构和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机构设计,但在复杂问题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2. 优化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来实现机器人机构设计的最佳化。
电梯导轨垂直度标准电梯导轨垂直度是指电梯导轨在垂直平面上的偏差程度,是衡量电梯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对于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导轨的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过大的震动和噪音,同时保证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因此,电梯制造商和安装单位在进行导轨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导轨垂直度符合规定要求。
其次,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还应考虑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导轨是电梯的重要承载部件,其垂直度偏差过大会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摆动和不稳定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运行。
因此,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应当设置在能够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范围内,对导轨的安装和调整要求严格,确保导轨垂直度符合安全标准。
另外,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还应考虑电梯的维护和保养。
导轨垂直度的偏差过大会导致导轨与导向鞋之间的间隙不均匀,进而影响到电梯的稳定性和运行寿命。
因此,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应当考虑到电梯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导轨的垂直度能够满足维护保养的要求,降低电梯的后期维护成本,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最后,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还应与电梯的设计和制造相匹配。
不同类型的电梯对导轨垂直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速电梯和载重量大的电梯对导轨垂直度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低速电梯和载重量小的电梯对导轨垂直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在确定导轨垂直度的标准时,需要考虑到电梯的设计和制造要求,确保导轨垂直度与电梯的设计和制造相匹配。
综上所述,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和乘客乘坐舒适度的重要指标。
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考虑到电梯的安全性、维护和保养以及与电梯的设计和制造相匹配。
只有严格控制导轨垂直度的标准,才能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智能轨道型电力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案1、项目背景1.1传统的人工巡检难以适应发展要求目前电力公司对于所管辖的配电房、开关室,例行巡检每月1次,红外测温巡测每月1次,全部依赖于人工巡视作业。
在高负荷期间和有特殊保供电要求时,须增加巡检频次。
随着近年来电网飞速发展,生产人员不足和巡检工作量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运维一体化等工作在扩展业务范围的同时也给变电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人工巡检、手动记录”的巡检作业方式难以适应电力系统精益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
1.2 电力巡检机器人的研究意义重大电力安全巡检工作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除人工巡检以外,目前变电站/配电房内通常采用数量有限的固定传感器及固定监控摄像头进行监测,很难全面的、准确的、实时的检测并获得设备的运行状态。
变电站/配电房需检测变压器与高低压开关的运行状态及仪表面板读数,检测信息多。
通过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对减少工作量、提高操作维护效率和设备异常应急处理速度有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大大降低操作维护人员工作台的强度。
二是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使用机器人检测系统后,可为操作维护人员提供远程视频,缩短处理时间。
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可在设备运转期间对设备进行多方位、多功能监测并做出及时预警,对保障电力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巡检效率与质量、减少巡检人员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2、电力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2.1项目目标本项目实现开关柜红外测温、局放检测、柜面及保护装置信号状态指示等的自动识别,继保室保护屏柜压板状态、空开位置、装置信号灯指示以及数显仪表的自动识别读数。
并且采用无缝滑环型导轨取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视,也可自定义周期和设备进行特殊巡视。
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可沿轨道精确定位检测点,通过搭载的传感器采集设备参数、环境信息,实现视频监控、仪表的智能读表以及信息传输等功能,代替人工巡检方式,提高巡检效率和安全性,达到“自动化减人”的目的。
电梯导轨铅垂度【实用版】目录1.电梯导轨的概述2.铅垂度的定义和意义3.铅垂度的测量方法4.铅垂度对电梯运行的影响5.提高铅垂度的方法和标准正文1.电梯导轨的概述电梯导轨是电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承载电梯轿厢及对重装置,使其在垂直方向上顺利移动。
电梯导轨通常由两根钢轨组成,分别位于电梯井道的两侧,其结构和材质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2.铅垂度的定义和意义电梯导轨的铅垂度,是指在竖直方向上,两根导轨顶部之间的距离。
它是衡量电梯导轨安装质量和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铅垂度对于电梯的平稳运行、乘客的舒适度以及电梯设备的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铅垂度的测量方法测量电梯导轨铅垂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时,将水准仪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部,通过观察水准仪的读数,可以判断出导轨顶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出铅垂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导轨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利用三角函数计算铅垂度。
4.铅垂度对电梯运行的影响铅垂度对于电梯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平稳性:当电梯导轨的铅垂度达到标准要求时,电梯运行会更加平稳,乘客在乘坐过程中会感到更加舒适。
(2)安全性:铅垂度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铅垂度超标,可能会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严重时可能引发事故。
(3)设备寿命:铅垂度对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有影响,如果长期运行在铅垂度超标的状态下,电梯部件的磨损会加剧,从而缩短设备寿命。
5.提高铅垂度的方法和标准为确保电梯的安全、平稳运行,提高铅垂度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措施如下:(1)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导轨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2)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要定期检查电梯导轨的铅垂度,对超标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电梯,要定期进行检验,确保铅垂度符合国家标准。
在我国,电梯的铅垂度标准为:对于额定载重量不大于 1000kg 的电梯,铅垂度应不大于 5mm;对于额定载重量大于 1000kg 的电梯,铅垂度应不大于 3mm。
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设计引言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常用的机器人类型,其具备多个关节,可实现复杂的动作和灵活的操作。
本文将围绕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展开讨论,包括机械结构、电气控制系统、运动学和碰撞检测等方面。
机械结构设计关节类型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通常采用旋转关节和直线关节的组合。
旋转关节可实现机器人的转动和旋转,而直线关节则可以实现机器人的伸缩和上下运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需求确定关节类型和数量,以实现所需的运动范围和载荷。
驱动方式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驱动方式一般包括电机和传动系统。
电机可通过电流或脉冲信号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而传动系统则用于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关节的实际运动。
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等,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可有效提高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
结构材料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结构材料通常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或钢材。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耐磨性,可以保证机器人在较大载荷下的稳定性和工作寿命。
此外,机器人的关节部分通常采用精密轴承和联轴器等零部件,以确保机器人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控制器选型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电气控制系统需要选用适合的控制器。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PLC、PC或嵌入式控制器等。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可以满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数据处理需求,并提供良好的接口和通信功能。
传感器应用传感器在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信息,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安全保护。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编码器、陀螺仪和力传感器等,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
电源供应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电源供应需要保证稳定和可靠。
一般情况下,机器人的电源供应包括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在设计电源系统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功率需求和电源容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电源质量和电路安全。
智能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控制随着智能科技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出现在我们生活的一个新的热点。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控制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精密。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智能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控制。
一、智能机器人的机构设计机构设计是指为了实现机器人某项动作或完成特定任务而安排的部件、结构、布局、材料以及加工技术等综合设计。
智能机器人的机构设计需要兼顾多种因素,如机器人要完成的任务、使用环境、工作负载、自主学习算法和传感器技术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智能机器人机构设计的四个方面。
1. 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智能机器人机构设计的重要部分,它应建立在机器人的使用环境和工作负载基础上。
例如,如果机器人要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机械结构就需要考虑防水、防尘、抗震、抗磨损等性能。
2. 机电集成设计机电集成设计是智能机器人机构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智能机器人实现物理任务的基础。
机电集成设计通过直接连接机器人的力和动力传递,将机器人各部件紧密耦合起来,实现机器人的高效稳定运动。
3. 传感器布置设计传感器布置设计是智能机器人机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传感器技术对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至关重要。
有了传感器,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和带有标记的物体,自行构建地图、规划路径和实现精准抓取等任务。
4. 智能算法优化设计智能算法优化设计是智能机器人机构设计中的高级环节,它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设计结合,通过自主学习和全面数据分析,为机器人提供先进、高效的智能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进行优化。
二、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和自主化的重要手段,它负责监视、控制机器人的各类行为和功能,实现人机交互、互联互通。
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应涉及到机器人的各项行动,如移动、抓取、搬运、组装等。
1. 控制策略设计控制策略设计是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环节,也是机器人智能控制的重要部分。
施工电梯垂直度检测制度一、目的确保施工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垂直度,保障施工安全,避免因电梯垂直度偏差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建工程中使用的施工电梯。
三、检测频率1. 新安装的施工电梯,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垂直度检测。
2. 施工电梯在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日常垂直度检测。
3. 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垂直度检测。
四、检测方法1. 使用专用的垂直度检测仪器,如激光水平仪或线坠等。
2. 检测电梯导轨的垂直度,确保其与地面的垂直度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3. 记录检测数据,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五、检测标准1. 电梯导轨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2mm/m。
2. 电梯轿厢与导轨的间隙应均匀,最大偏差不得超过5mm。
六、检测责任1. 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垂直度检测工作。
2. 专业检测人员负责实施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3. 施工单位负责人对检测结果负责,并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检测结果处理1. 检测结果合格,施工电梯方可投入使用。
2. 检测结果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调整直至符合标准。
3. 对检测不合格的电梯,应记录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
八、记录与档案管理1. 每次检测应详细记录检测时间、检测人员、检测结果等信息。
2. 检测记录应归档保存,以备日后查询和审核。
九、监督与检查1.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电梯垂直度检测工作进行自查。
2. 项目监理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电梯垂直度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并通知相关人员。
设计与分析・Sheji yu Fenxi超高层建筑电梯导轨整体铅垂度的测量方法分析贾宁宁袁卫华(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07)摘要: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电梯导轨整体铅垂度测量方法一一重锤直接测量法、重锤计算法、激光垂准仪测量法、全自动激光仪测量法等,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测量时可根据环境、条件、人员等因素选用u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梯轿厢导轨;整体铅垂度测量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超的建筑布、鳞次栉比’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或40层时,不论住宅还是建筑超高层#5超高建筑了全、舒适的电梯’电梯轿厢导轨电梯或层的两列垂直的轨,是轿厢的全轨道,电梯安全量的重件。
根据GB/T10060—2011《电梯 5.2.5.5,电梯每导轨工面*与)准每5m度内的偏差不*1)轿厢导轨全的重导轨为0.6mm;(2)不全的T型对重导轨1.0mm。
对于铅垂导轨的电梯,电梯导轨时,可每5m度铅垂分测G测3次),取测量的偏差,不的2倍阻1测量方法1.1重锤直接测量法挂重锤测量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
根据GB/T10060—2011《电梯 5.2.5.5,先5m分测量,记录据,0.62mm v层导轨重锤,层,测量读数,应不小于1.2mm。
此方法对于普通高度建筑比用,超高层建筑,重锤的高度、建筑高层的动、的影响等因素会造成最下方的重锤动幅度非常大,极难测量’时会采用加大重锤重量、将重锤置于液体等方法,来减重锤的动幅度,得到比正确的测量。
种测量方法虽然测量简单,可操差,测量结果误差也大,在超高层建筑电梯导轨时并不推荐使用’1.2重锤计算法同样先挂重锤直接分段测量,记录每5m长度内的偏差数,以的依据,通计算可得出整体铅垂度’重锤直接分段测量原始据示例如表1所示’表1重锤直接分段测量原始数据高度/m5101520253035404550偏差/mm+0.1+0.1-0.10+0.1+0.1+0.30+0.1+0.1高度/m556065707580859095偏差/mm-0.100+0.1+0.1+0.2+0.3+0.3+0.3注意:表1的偏差数据0.6mm才合格,若表1中偏差数据0.6mm,需导轨进调整’将表1中的偏差原始数据,偏差据前据基础上进累加计算即可得重锤计算法计算据表’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施工电梯导轨架垂直度偏差要求施工电梯导轨架垂直度偏差要求这个话题,可能对很多朋友来说是个“高大上”的名词,听起来就有点吓人,仿佛是一项需要戴着眼镜、认真看图纸、皱着眉头算公式的工作。
其实啊,说白了就是一个工程中的小细节,虽然细小,但可是关系到电梯安全的“大事”。
你想,电梯是要载人上去的,不是随便谁都能随便搭个架子就完事的。
要是导轨架不垂直,那电梯上下的时候会“摇摆”不定,甚至还可能卡住,出问题就麻烦了。
所以这要求很严格,咱们不能马虎。
先说说这个“垂直度”到底是个啥。
大家可能有时候听到“垂直”两个字,脑袋里马上就浮现出一条笔直的线,对吧?不弯不曲,绝对垂直。
可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呢,很多时候所谓的“垂直”其实没那么简单。
导轨架的垂直度偏差要求,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它必须“站得直”,不要有一点点歪斜。
要么,直接就是“0.5%的偏差”,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但0.5%的偏差呢,代表着就是导轨架一米的长度,最多只能有5毫米的偏差。
如果大了,这可就不行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要是一个电梯的导轨不直,电梯上下的时候就容易发生卡顿、晃动,甚至有时候就完全停摆了,甚至还可能让人受伤。
想想都不敢想啊,麻烦不麻烦?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这样的要求有多严格呢?要求相当高。
你以为你拿个尺子量一量就行了吗?那可不行!施工的时候,导轨架的安装可是要通过严格的检测来确保每个细节都精准到位。
通常,导轨架一安装好,工人们就要拿出专门的垂直度检测仪,来“过筛子”了。
偏差一旦超过标准,啥都别说,得重新修整。
这就是典型的“做事细致”,别看它不显山不露水,但它的作用可是能决定电梯的安稳运行。
搞施工的朋友们可能觉得,这些“偏差要求”听起来像是无用功,觉得只要电梯能跑就行。
可你想想,电梯这个东西不同于普通的机械,尤其是在高楼大厦之间穿梭的电梯,一点点偏差可能带来的后果就大了。
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电梯运行时,如果导轨架没站直,会影响到电梯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这就如同你开车的时候车轮不平衡,车身左右晃悠,想想就头皮发麻吧?好,咱们再来说说,为什么这么严格呢?很多人觉得,这种要求是不是有点“吹毛求疵”?恰恰相反,越是细节上的严格,才能确保大家在使用电梯时,得到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目录前言 (1)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电梯的分类第二节电梯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电梯技术发展展望第二章曳引系统 (6)第一节曳引驱动(驱动方式比较选择,绕绳方式,曳引力,比压第二节电梯曳引机(电机选择,传动方式,制动器制动力计算)第三节制动器(选择,制动力计算)第四节钢丝绳及其端接装置(-种类规格,选择计算,寿命,端接转载)第三章轿厢与对重第一节轿厢(组成,有效面积的计算)第二节轿厢结构的设计计算第三节对重与补偿装置第四节导轨第四章门系统,缓冲器,安全钳与限速器第一节门系统第二节缓冲器 (23)第三节安全钳与限速器 (27)第五章电梯与建筑物的关系第七章设计小结 (66)致谢 (66)参考文献 (67)附件一外文资料(中英文翻译) (69)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电梯的分类一、电梯的分类电梯的分类有各式各样:(1 )按用途分类有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用电梯、观光电梯、车辆电梯、船舶电梯、建筑施工电梯等(2) 按速度分类低速电梯1 m/s以下中速电梯1 -2m/s高速电梯2m/s以上超高速电梯5m/s以上(3) 按驱动电源分类交流电梯速度一般小于2m/s直流电梯速度一般大于2m/s(4) 按控制方式分类有层间控制,简易集选控制,集选控制、有/无司机控制、群控等。
第二节电梯的基本结构曳引式电梯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现将其基本结构介绍如下。
(1)曳引系统曳引系统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及反绳轮等组成。
曳引机由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箱、机座、曳引轮等组成,它是电梯的动力源。
曳引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或者两端固定在机房上),依靠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升降。
导向轮的作用是分开轿厢和对重的间距,采用复绕型时还可增加曳引能力。
导向轮安装在曳引机架上或承重梁上。
当钢丝绳的绕绳比大于1时,在轿厢顶和对重架上应增设反绳轮。
反绳轮的个数可以是1个、2个甚至3个,这与曳引比有关。
(2)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等组成。
垂直电梯的PLC结构设计绪言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增多、人们对高层运输交通工具——电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近年来。
可编程控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劭用PLC 控邻技术对电梯的控邻系统迎行改逆,对电梯行集成选控、开联集成控邻、群体控邻等逡辑控邻、能大幅提高电梯的拖劢技术咀安全性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可靠,安全舒适的服务。
一.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器、ProgammadbleControlIre,PLC是一种通用控邻电子装置,它内部具有程序编邻存储器。
可执行各种计算指令PLC具有开发周期短、可靠性强、安全性高特点,因此。
往往用亍各类复杂、大型的控邻厌务。
将PLC应用亍电梯控邻系统,其内部存储器能对数字运算、算式运算咀逡辑运算等操作指令逆行较好的执行。
开丐通过数字信号戒模拟信号输入咀输出。
可以较好地控邻电梯的运行,也能增强电梯电梯|的可维护性、运行的安全性咀灵活性、使电梯的使用周期得剧延长[1]。
二.电梯PLC的系统结构设计电梯的PLC控邻系统分为拖劢控剑系统咀信号控邻系统两部分、系统核心由PLC 主机不CPU存储器组成,其他主要硬件设备还包括井道设备、安全装置、门机、拖劢系统、调整统、指挥系统、厅外呼梯盘、轿厢操作盘等。
PLC控邻系统总结构图如上图1所示、指挥层、操作盘、安全保护、井道等外设装置发出信号、经输入接口传送入PLC中,CPU存储器内的相关软件程序对该信号行处理后。
PLC再经输出接口向拖劢系统发出指令,以实现对电梯启劢、加减速、上下行等邻劢控邻、其具体流程如下、乘梯者迎入轿厢后。
按劢操作盘内的指令按钮,CPU存储器通过输入接口对该信号行采样,开行指令读取咀逡辑运算、从而驱劢PLC的内部呼唤信号处理程序对操作内容行响应,依指令的层次运行电梯。
使电梯达剧目标层。
丐CPU还会对输入信号行期性台新、以驱劢外部机构实时执行指令,同时、PLC还会通过输出接口对门机发出开关门指令。
向调整器发出上下行指令、向各层的显示灯、方向灯、呼梯信号灯发出显示指令,从而控邻电梯运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