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二调考试高一化学试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框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学习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懂得友善不只在于认识,更在于行动。
懂得爱是有原则的,学会分辨是非,诚实友善。
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内涵,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重点和难点) 【自主学习】 1.爱心是一份__________,一种__________。
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
2.帮助他人就会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是一种关怀,是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
爱不能斤斤计较, ________________ , 。
【能力突破】 【精典例题】 下列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人人先为我,我再为人人 ②帮助是相互的 ③谁帮助过我,我就帮助谁 ④人人都应献出一点爱,都应相互关爱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深度解析】 此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
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内涵的理解,既帮助别人有什么意义。
帮助别人的意义主要有1、帮助他人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2、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3、这样,社会才充满祥和,人性才飘逸芬芳。
②和④主要体现了帮助别人的意义,每个人都应该互相关爱,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①和④选项是错误的理解,每个人应首先学会真诚的关爱他人,而不是等别人先帮助自己之后才要帮助别人,故排除这两项。
所以此题应选择D。
【参考答案】 D 【深化拓展】 1.“在前进的道理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石头,有事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化学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严禁乱弃废电池,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源B.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D.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8、分子式为C4H8Cl2,结构中仅含一个—CH3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5种C. 4种D.3种9、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10.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11、过程与离子反应方程式相匹配的是()A、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产生的蒸气导入饱和碳酸钠溶液:CO32ˉ+2H+= CO2↑+H2OB、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镁:2Cl-+2H2O2OH-+H2↑+Cl2↑C、向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新制氯水:2SO32ˉ+Cl2+2H2O=2SO42ˉ+2Clˉ+4H+D、利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制消毒剂ClO2:2ClO3ˉ+ 4H++ 2Clˉ= 2ClO2↑+ Cl2↑+2 H2O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将pH=2的醋酸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显碱性B.已知同温时氢氟酸的电离常数大于亚硝酸的电离常数,则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NaF溶液和NaNO2溶液的碱性:NaF溶液较强C.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c(HCl)<c(NH3·H2O)D.已知MgCO3的Ksp = 6.82 × 10ˉ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 = c(CO32-),且c(Mg2+) · c(CO32ˉ) = 6.82 × 10ˉ61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
讪( )笑? diān( )量 门槛( ) shǔ( )光? 乍( )然? 旷( )远 tiào( )望? ?海峡( ?) chún( )厚? 清澄( ) 真挚( )? 婉( )约? 绮( )丽? juàn( )永? tián( )淡? 寥廓( ) 铿锵( )? suō( )衣 ruì( )智 镶嵌( ) 鸟喙( ) 俊yì( )? 害臊( ) 裸( )露? 忸怩( ) qián( )诚? 安xiáng( ) gāngà( ) 羞sè( ) 点zhuì( ) 磕磕( )绊绊( )? 棕(zōng)红? 挪( )步木讷(? )?跌dàng( )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请帖(tiě) 心弦(xián) 岩(chán) 咬文嚼字(jiáo) B.纤细(xiān) 烙印(1ào) 唿哨(shōo) 参差不齐(cī) C.调换(diào) 酣睡(hān) 亢奋(kàng) 刚劲有力(jìng) D.哄笑(hōng) 分外(fēn) 伎俩(jì) 捕风捉影(pū) 二、文言翻译: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 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译文: 4. 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文: 5.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 6.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译文: 7.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 9.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译文: 10.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11.若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010-2023历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上学期二调考试化学试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8分)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1)写出B、C的化学式:B ;C(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F:②D+E:(3)若2molA与1.5molE的混和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为________ _(填名称)2.(8分)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请填写以下空白:(1)已知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写出A与足量的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每生成1mol D,同时生成______mol E.3.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记)。
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He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的摩尔质量为44gB.6.02×1022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g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的质量为36.5gD.同温同压下,无法判断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原子个数比5.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消耗H+和生成CO2物质的量之比为6:5,则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B.1:2C.1:3D.1:46.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Na2O2固体,气体体积缩小。
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剩余气体。
以下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没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B.一定有N2、CO和HClC.一定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D.一定有N2和HCl;没有CO7.在反应8NH3 + 3Cl2 = 6NH4Cl +N2中,若有56克N2生成,则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A.68gB.71gC.102gD.272g8.(14分)(1)向盛有25 mL 0.2 mol /L的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缓缓滴入0.1 mol /L盐酸75 mL,且边加边振荡,则在标况下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 mL(2)FeCl3溶液中混有FeCl2,写出除杂试剂的化学式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写出能检验杂质离子的离子方程式(4)2.1克平均式量为7.2的CO和H2组成的混和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粉未中,待反应完全后,粉末质量可增加 g(5)1mol Na2O2与足量的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Fe(OH)2转化为Fe(OH)3的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9.向含有FeCl3、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入KSCN溶液时,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白色沉淀是BaSO3B.白色沉淀是BaSO4C.白色沉淀是BaSO3、BaSO4的混合物D.FeCl3全部被SO2氧化为FeCl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B. 由于电流的作用,酸、碱、盐溶于水发生电离c.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D. 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8分)(1)Na2CO3 CO2(2)①HCO3-+OH-=CO32-+H2O②2Na2O2+2H2O= 4Na+ +4OH-+ O2↑(3)碳酸钠和氢氧化钠2.参考答案:(8分)(1)AlO2-+2H2O+CO2=Al(OH)3↓+HCO3-(2)Al3++4OH-AlO2-+2H2O(3)3CuO+2Al3Cu+Al2O3(4)3/4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14分)(1)56 (2)Cl2 Cl2 + 2Fe2+=2Cl-+ 2Fe3+(3)Fe3++3SCN-=Fe(SCN) 3(4)2.1 (5)1mol(6)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D。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原子量:H:1 C:12 S:32 O:16 Na:23 Fe:56 Al:27 I:127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 -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A、+4B、+5C、+6D、+72、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能使氢氧化铝迅速溶解的溶液: Na+、Fe2+、NO3—、SO42—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NH4+、 CO32—、SO42—C、含有大量SO42—的透明溶液: K+ 、Cu2+ 、Cl—、NO3—D、含有大量ClO—的溶液: H+、 Mg2+、I—、SO42—3、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D.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 e-,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4、近年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酸性电解质(H+)作溶剂。
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B.1mol CH3CH2OH被氧化转移6mol e-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极附近的酸性减弱。
D .电池正极的正极反应为4H ++O 2+4e -=2H 2O 5、已知下列数据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21H 2(g)+21Cl 2(g)==HCl(g) ;△H =-91.5kJ ·mol -1B 、H 2(g)+ Cl 2(g)==2HCl(g) ;△H =-183kJ ·mol -1C 、21H 2(g)+21Cl 2(g)==HCl(g) ;△H =+91.5kJ ·mol -1D 、2HCl(g) ==H 2(g)+ Cl 2(g) ;△H =+183kJ ·mol -16、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反应Cl 2+H 2OH + +Cl -+ HClO 达到平衡后,要HClO 浓度增大,可加入( )A .Na 2SO 3固体B .水C .CaCO 3固体D .NaOH 固体7.CO 2与H 2的混合气体5g ,在150℃时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用电火花充分引燃,在相同状况下再将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Na 2O 2中,测得Na 2O 2固体增重的质量为3.4g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A .25%B .75%C .88%D .32%8.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1molX 和1molY 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 达到平衡,生成0.3molZ 。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高三年级理综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14—21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H:1 Na:23 C:12 O:16 Cu:64Mg:24 S:32 Ca:40 Zn:65 Ba:137 Mn: 55 Fe: 56 K :39 Al:27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1个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工业上冶炼Al,使用Al2O3而不使用AlCl3,是因为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不导电D.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毛、丝等,还可用于杀菌消毒。
8.结构简式为(CH3)3CCH2CH3的烷烃,进行二氯取代反应后,生成的二氯取代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9.两种元素X、Y,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a、b,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m、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8>m>3,则X必定为主族元素B.若Y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YHn,且b<4,则该氢化物为非极性分子C.若a<b<m=n=4,则晶体类型相同时,其单质熔点:Y>XD.若a=b=3,8>m>n>b,则元素非金属性:X>Y10.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FeSO4氧化,方程式为2KMnO4+10FeSO4+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现将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B段主要是高锰酸钾和碘化钾溶液反应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C.根据OC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5molD.向C点以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1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做银镜反应实验后的试管内壁附有银,可用稀硝酸清洗B.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FeCl3溶液,沉淀逐渐变为红褐色C.用0.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配成的溶液滴定一定质量的草酸晶体(H2C2O4·nH2O)以测定其n值,若终点仰视读数,则n值偏大D.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1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重氢(D2)气体分子中含有2N A个中子B.常温常压下,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 AC.Cu-Zn-CuSO4原电池工作时,若析出0.1molCu时,转移电子数为0.2N A,正极溶解Zn6.5gD.1mol异丁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0N A温下,用0.1000 mol/L HCl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NH3•H2O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
河北省衡水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本试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共30个题,50分,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第二部分为主观题,共6个题,6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请注意答题时间为110分钟。
本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K:39 F:19 Zn:65 C:12 N:14 Na:23 Al:27 Mg:24 Cu:64 Fe:56 Mn:55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A.用食盐腌渍食物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用漂粉精消毒游泳池中的水D.用盐酸除铁锈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①NaOH ②C2H5OH ③NH3④BaSO4⑤HCl ⑥CuA.①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⑤⑥D.③④⑤3.在泡沫橡胶的制造中,要利用下列反应放出氧气:2H2O2=2H2O+O2 ↑,其中,H2O2A.是氧化剂B.是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 O的质量为32g/molB.OH-的摩尔质量为17gC.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D.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5.在相同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必然:A.体积均为22.4LB.具有相同的体积C.是双原子分子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6.在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中,必然相等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质的物质的量D.氢离子的物质的量7.0.5L1mol/LFeCl3溶液与0.2L1mol/LKCl溶液中Cl-的浓度之比为:A.1:3B.3:1C.5:2D.15:28下列各项的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①钠与水反应②碳和氧气反应③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浓硫酸滴入水中A.①③B.①②③④C.③D.①③④9.用焰色反应来检验钠、钾元素时,若不用蓝色钴玻璃:①若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样品中有钠无钾②若焰色反应为紫色,说明样品中有钾无钠,正确的是:A.①错②对B.①对②错C.都错D.都对10.在下列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B.锌与稀硫酸反应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D.氧化钠与水反应二、选择题(20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1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A.Li+O2B.Na+O2C.NaOH+CO2D.C+O212.下列关于碱金属性质及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碱金属单质常温下均为固体②游离态的碱金属均可置于煤油中保存③Na-K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④钾投入CuSO4溶液中片刻,其表面产生红色物质⑤碱金属元素都有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化学性质⑥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和烧碱,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A.①③⑤⑥B.①③⑥C.③⑤⑥D.①②⑤⑥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钙跟醋酸溶液反应:CaCO3+2H+=Ca2++H2O+CO2↑B.氢氧化镁跟盐酸反应:2H++Mg(OH)2=Mg2++2H2OC.铜片跟稀硫酸反应:Cu+2H+=Cu2++H2↑D.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14.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同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A.1:2:3B.2:4:3C.1:2:2D.1:1:1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醋酸和盐酸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1∶1D.1mol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6.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SO4,若将甲用水稀释,在乙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丙不变,然后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中和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为: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甲=乙=丙17.精确配制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称量时直接将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纸片上B.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C.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D.将烧杯中的NaOH溶液注入未经干燥的洗净的容量中18甲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乙物质的1%的溶液与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密度 甲的溶液 乙的溶液 1%0.95 1.02 5%0.92 1.04 9% 0.90 1.10A.混合后甲、乙溶液质量分数均大于5%B.混合后乙溶液质量分数大于5%,甲溶液质量分数小于5%C.混合后甲溶液质量分数大于5%,乙溶液质量分数小于5%D.混合后甲、乙两溶液质量分数均等于5%19.在4℃时向100ml 水中溶解了22.4LHCl 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初探 ——从佛山市2008年升中历史试题来看探究式学习在初三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课标提出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佛山市2008年升中历史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方法?我市中考试题如何体现了探究式学习?我们在初三历史课的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呢?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初三历史教学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方法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1]。
佛山市2008年升中历史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这一要求。
所以,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则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
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方法?佛山市2008年升中历史试题如何体现了探究式学习?我们在初三历史课的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我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1、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方法?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方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认为:一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即善于从已有的历史知识、结论、观点、文献中发现错漏、片面、逻辑矛盾、归纳不全、判断有误等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具备一定的资料阅读能力,对资料进行抽象的分析、归纳、运用的能力,构建论据的能力,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等……[2]。
2、佛山市2008年升中历史试题如何体现探究式学习? 依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佛山市升中历史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要求。
如: 选择题第4题: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 B.偶尔去吃一碗宋嫂鱼羹 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D.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3] 此题考的是课标所要求的“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如果仅仅靠死记硬背宋代社会生活情况则难以作答。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二调考试高一化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命题人:刘宝红审核人:张括志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e~20 S~32 Zn~65 Na~23 K~39 Cu~64 Fe~56 Mg~24 Al~27 Cl~35.5 Ca~40 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1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B. 6.02×1022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gC. 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的质量为36.5gD. 同温同压下,无法判断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原子个数比2、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其阳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不相同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为固体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时观察到有黄色火焰,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只含有Na+B. 一定含Na+,也可能含K+C. 既含Na+又含K +D. 可能含Na+或K+中的一种4、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NaHCO3比Na2CO3稳定B.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性大C.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5、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既产生无色气体,又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 Ba(NO3)2溶液和Na2SO4溶液B. 金属钠和MgCl2溶液C. 金属铝和NaOH溶液D. FeCl3溶液和Na2O26、将一小块钠投入盛5mL澄清饱和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B.有气体产生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7、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原子..数最多的是()A. 0.45mol氮气B.4℃时10mL 水C. 标准状况下5.6L甲烷( CH4 )D.10g氖气8、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CO32-+H+= HCO3-B. 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Ca2++HCO3-+OH-=CaCO3↓+H2OC.铝粉溶于NaOH溶液中: 2Al+2OH-+2H2O =2AlO2-+3H2↑D.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2AlO2-+3H2O+CO2=2Al(OH)3↓+ CO32-9、下列仪器:①容量瓶,②蒸馏烧瓶,③漏斗,④燃烧匙,⑤天平,⑥分液漏斗,⑦胶头滴管,常用于混合物质分离的是()A. ①③⑤B. ②④⑦C. ①②⑥D. ②③⑥10、用坩埚钳夹住一片刚刚用盐酸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可观察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B.氧化膜的熔点比铝高C.氧化膜与盐酸不反应 D.外焰温度未达到氧化膜的熔点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有1个或2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个2分,部分分1分,错选不得分。
共40分)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B. 由于电流的作用,酸、碱、盐溶于水发生电离C.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D. 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12、下列变化过程中,必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2O2→NaOH B.CO2→CO C.Fe2+→Fe3+ D.Ba(OH)2→BaSO413、向含有FeCl3、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入KSCN溶液时,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白色沉淀是BaSO3B.白色沉淀是BaSO4C.白色沉淀是BaSO3、BaSO4的混合物D.FeCl3全部被SO2氧化为FeCl214、下列各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制得的是()A.FeS B.Fe3O4 C.FeCl2 D.FeCl315、将过氧化钠投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最终生成白色沉淀B.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C.有气泡产生D.无变化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与水的反应 Na++ H2O= OH-+ H2↑B.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CO32- +2H+=H2O + CO2↑C.用F e C 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Cu + 2F e3+= Cu2+ + 2Fe2+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OH-=AlO2ˉ+2H2O17、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记)。
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He相对分子质量为:4)AB18、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消耗H+和生成CO2物质的量之比为6:5,则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2 C.1:3 D.1:419、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为()①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H2SO4,③向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④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20、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2:3,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21、将10.5 g锌、铁、镁粉混合物与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后得固体(不含结晶水)29.7g., 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为()A. 1.92g B.0.2g C.0.4g D.无法求得22、向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其沉淀的质量w和加入NaOH体积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混合溶液中 Al2(SO4)3和Mg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B.1:2C.2:1D.1:323、将Cu片放入0.1mol/L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Fe3+):c(Fe2+)=2:3,则溶液中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 B.3:5 C.4:3 D.3:424、某种混合气体,可能含有N2、HCl、CO,把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热CuO,气体体积都没有变化;再通过足量Na2O2固体,气体体积缩小。
最后通过灼热的铜网,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又减小,但还有剩余气体。
以下对混合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没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 B. 一定有N2、CO和HClC. 一定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种 D. 一定有N2和HCl;没有CO25、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的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 (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A.3:4:1 B.3:3:2 C.6:7:3 D.6:9:026、在反应8NH3 + 3Cl2 = 6NH4Cl + N2中,若有56克N2生成,则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是()A、68gB、71gC、102gD、272g27、有一块镁铝合金,其中镁与铝的质量比是8:9。
加入足量稀H2SO4使其完全溶解后,再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28、把铝粉和氧化亚铁粉配成铝热剂,分为两等份,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后,再与足量盐酸反应,另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质量比是()A.3:2 B.2:3 C.1:1 D.28:929、向20mL 2mol/L AlCl3溶液中加入30mL 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0.78g沉淀,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1mol/LB、2mol/LC、5mol/LD、8mol/L30、将4.6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水中,得到ag溶液;将4.8g金属镁投入到足量盐酸中,得bg溶液。
若水的质量与盐酸的质量相等,则反应后两溶液的质量关系式是()A. a=bB. a<bC. a>bD. 无法判断Ⅱ卷(共5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
)31、(14分)(1)向盛有25 mL 0.2mol /L的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缓缓滴入0.1mol /L盐酸75 mL,且边加边振荡,则在标况下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 mL (2)F e C l3溶液中混有F e C l2,写出除杂试剂的化学式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 e C l2溶液中混有F e C l3,写出能检验杂质离子的离子方程式(4)2.1克平均式量为7.2的CO和H2组成的混和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粉未中,待反应完全后,粉末质量可增加 g(5)1mol Na2O2与足量的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Fe(OH)2转化为Fe(OH)3的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32、(8分)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1)写出B、C的化学式:B ;C(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F:②D+E:(3)若2molA与1.5molE的混和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为_________ (填名称)33、(8分)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请填写以下空白:(1)已知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写出A与足量的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每生成1mol D,同时生成______mol E.34、(14分)某学习小组用图中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1)A中试剂为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 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上述操作的顺序是;(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35、(6分)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1)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