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金融市场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00
第九章金融工具会计【案例分析题一】甲公司与乙公司均投资于债券并作出相应处理:资料一:甲公司为加强流动性管理持有某短期债券组合。
当组合中的某支债券到期时,收回的金额再投资另外的短期债券,以使利息最大化且确保能够取得预算内经营或资本支出对资金的需要。
如果需要发生预算外支出(如因应市场变化而发生的企业并购,或遵从政府监管部门临时出台的政策),则可在短期债券到期前处置。
甲公司将该短期债券组合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资料二:乙公司预计未来3年内存在资本性支出,为此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分散投资于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以便在发生资本性支出时拥有可用资金,其中较大比例的投资的合同存续期均超过3年。
乙公司将持有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并将在市场机会呈现时出售金融资产,再将出售所得投资于回报率更高的金融资产。
乙公司对负责这些投资的团队考核系基于金融资产组合的整体回报率。
乙公司将该投资组合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假定甲、乙公司投资的债券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对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判断甲、乙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及分析】(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的目标是持有短期债券至到期,目的是满足预算内事项的现金需求,管理层确定其业务模式是持有这些短期债券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
至于到期前可能发生的短期债券处置行为,并不常见,不影响符合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条件。
【或者:甲公司应当将该债券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乙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乙公司是在持续的基础上决定是通过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还是出售金融资产来增加组合的预期回报,直到资本性支出发生需要资金时。
乙公司的业务模式是通过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两者来实现其目标。
因此应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市场产品介绍及案例1. 金融市场概览金融市场是指人们进行货币、证券、债务、商品等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是实现投资、融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
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产品的创新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货币市场主要交易短期资金的借贷、存取和调度;证券市场主要交易长期债务和股权资金,如股票、债券等;衍生品市场交易各种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
2. 金融市场产品介绍2.1 股票(Equities)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凭证,代表着对公司未来利润的分享权益。
投资者购买公司的股票,可以分享公司利润、参与公司治理,并通过股票交易市场进行买卖。
2.2 债券(Bonds)债券是债务工具,代表了借款人对债权人的承诺,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利息并归还本金。
债券投资者可以从债券的票面利率和期限中获取固定的利息收入,并在到期时获得本金。
2.3 期货(Futures)期货是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约定价格交收某种标的物的合约。
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根据标的物价格的变动获取利润。
期货合约常见的标的物包括大宗商品、金融产品、股票指数等。
2.4 期权(Options)期权是在一定期限内,以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某个标的物的权利。
期权投资者可以选择在到期日行使权利,或者在到期日放弃权利。
期权的交易策略多样,包括看涨期权、看跌期权、组合期权等。
2.5 互换(Swaps)互换是一种交换利率、货币或其他金融指标的合约。
互换交易方可以协商交换支付流,从而实现对冲风险或者获得利率或汇率的变动收益。
3. 案例分析3.1 股票投资案例李先生在2015年购买了某公司的100股股票,每股价格为10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股票价格逐渐上涨到20元。
李先生以20元/股的价格卖出股票,获得了1000元的利润。
3.2 债券投资案例王女士购买了一张面值为1000元、年利率为5%、期限为3年的债券。
金融市场测试案例一、测试背景。
咱们就说啊,有个叫小李的新手投资者,他刚对股票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小猫看到了晃动的毛线球一样。
他听朋友说股票能赚钱,就打算小试牛刀。
二、测试目标。
看看小李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能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投资决策,以及他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到底咋样。
三、初始情况。
小李有10,000元本金,这就像是他在金融战场上的初始弹药。
他关注了三只股票:A公司,这是一家科技新兴企业,看起来很有创新能力,但是风险比较高,就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B公司呢,是个老牌的制造业企业,业绩比较稳定,就像个踏实的老黄牛;C公司是个刚上市的网红概念公司,热度很高,但谁也不知道这热度能持续多久,就像一阵流行的旋风。
四、市场波动情况一:科技股热潮。
有一天,整个科技板块突然像是打了兴奋剂一样,各种科技股都在疯涨。
A公司的股票价格也蹭蹭往上涨,一天就涨了10%。
小李的反应:小李那叫一个兴奋啊,心里想:“哇塞,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他开始琢磨着要不要再投点钱进去。
他觉得A公司肯定还会涨,就像火箭发射出去了很难马上掉下来。
于是,他把自己本金的30%(也就是3000元)又投入到了A公司的股票里。
分析:从好的方面看,小李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趋势。
但是呢,他有点过于冲动了。
他没有考虑到如果科技股热潮突然冷却,A公司可能会跌得很惨,毕竟它风险高嘛。
这就好比看到一朵特别漂亮的花,就想把所有的水都浇上去,却没考虑到可能会把花淹死。
五、市场波动情况二:制造业稳定增长。
过了一段时间,B公司因为新签了几个大订单,业绩稳步上升,股票价格也慢慢上涨,一个月涨了5%。
小李的反应:小李看到B公司涨了,觉得这个公司还挺靠谱的。
但是他又想,这涨得也太慢了吧,还不如A公司一天涨的多呢。
所以他就没太在意,也没有进一步投资B公司的打算。
分析:小李在这里就有点短视了。
虽然B公司涨得慢,但是它稳定啊。
他忽略了稳定增长的价值,就像有个一直默默努力赚钱的老实人在他面前,他却觉得人家不够耀眼,还是只盯着那些看起来更刺激的投资。
纽约金融市场纽约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1810年纽约就已取代费城,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
但当时国际金融交易都集中在伦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纽约迅速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纽约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美国凭借其在战争时期膨胀起来的强大经济和金融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货币。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大部分是美元资产,存放在美国,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代为保管。
一些外国官方机构持有的部分黄金也存放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作为贯彻执行美国货币政策及外汇政策的主要机构,在金融市场的活动直接影响到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对国际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世界各地的美元买卖,包括欧洲美元、亚洲美元市场的交易,都必须在美国,特别是在纽约的商业银行帐户上办理收付、清算和划拨,因此纽约成为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
此外,美国外汇管制较松,资金调动比较自由。
在纽约,不仅有许多大银行,而且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云集,许多外国银行也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198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的就有95家。
这些都为纽约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它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
纽约金融市场按交易对象划分,主要包括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纽约外汇市场是美国的、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外汇市场之一。
纽约外汇市场并无固定的交易场所,所有的外汇交易都是通过电话、电报和电传等通讯设备,在纽约的商业银行与外汇市场经纪人之间进行。
这种联络就组成了纽约银行间的外汇市场。
此外,各大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通讯系统,与该行在世界各地的分行外汇部门保持联系,又构成了世界性的外汇市场。
由于世界各地时差关系,各外汇市场开市时间不同,纽约大银行与世界各地外汇市场可以昼夜24小时保持联系。
金融市场案例分析近年来,金融市场一直是投资者和研究人员的热门话题。
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机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两个金融市场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背后的经济和金融因素。
案例一:中国股市崩盘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崩盘,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
在这次崩盘中,股指从高点下跌超过30%,投资者损失惨重。
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人开始质疑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以及其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该事件的背后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加剧了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担忧。
其次,过度杠杆化的问题也使市场异常脆弱。
许多投资者使用借贷资金进行交易,一旦市场开始下跌,他们不得不迅速平仓,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恶性循环。
此外,监管层的干预也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在崩盘之前,政府通过放松股市监管政策来刺激市场,然而这种短期激励措施在长期内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当市场出现崩盘时,政府又采取了紧急措施来稳定市场,但这种过度的干预反而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和市场的不稳定性。
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中国股市的崩盘。
这个案例强调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提醒人们在投资决策中要更加谨慎和审慎。
案例二:比特币价格波动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近年来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使其成为金融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过去几年中,比特币价格经历了多次大幅上涨和暴跌,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和损失。
这种极度波动的背后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
首先,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影响比特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投资者需求增加时,比特币价格上涨;当需求下降时,价格下跌。
此外,对比特币的监管政策以及技术创新的突破也会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市场情绪和投资者行为也对比特币价格波动起到重要作用。
当市场情绪乐观时,投资者倾向于买入比特币,推动价格上涨;相反,当市场情绪悲观时,投资者倾向于卖出比特币,导致价格下跌。
金融市场欺诈案例分析I. 引言金融市场是各种交易活动的场所,其中涉及了大量的资金流动。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金融市场也成为了许多欺诈行为的重灾区。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经典的金融市场欺诈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欺诈手法以及如何应对。
II. 马多夫金字塔欺诈案1970年代,美国的一位男子伯纳德·马多夫通过建立庞大的投资机构,并承诺高额的回报来欺骗投资者。
他通过展示虚假的报告和账户,使投资者相信他的投资策略非常成功。
然而,在实际中,马多夫只是将新投资者的资金用于支付回报给旧投资者的资金,从而掩盖了自己的诈骗行为。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字塔式欺诈的特点,即通过招揽更多的投资者来支付旧投资者的回报。
投资者往往被高回报的承诺所吸引,并没有对这些投资机构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
因此,防范金字塔式欺诈的关键是增强风险意识,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并警惕过高的回报承诺。
III. 恶意操纵股票市场案恶意操纵股票市场是金融市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欺诈行为。
通过购买或者卖出特定股票的大量股份,欺诈者试图通过操纵股票价格来从中获利。
一种常见的手法是“推高”股票价格,即利用媒体报道或虚假的消息来引起公众对某只股票的关注,从而推高其价格。
一旦价格升高到欺诈者满意的水平,他们会抛售自己的股票,从中获利。
在面对恶意操纵股票市场的情况时,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并避免盲目跟风。
定期关注股票的相关信息,并充分了解其基本面,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判断市场的真实情况。
此外,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打击操纵行为。
IV. 黑帮暴力催收及金融诈骗案在金融市场中,不仅存在着针对投资者的欺诈行为,还有针对借款人的欺诈手法。
很多非法催收机构利用暴力手段和威胁借款人,迫使其还款。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也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欺诈行为,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催收行业的监管,并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保护借款人的权益。
金融市场案例分析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市场案例分析在金融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真实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金融理论,提高金融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宗金融市场案例,探讨其背景、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启示。
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家创业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开发智能家居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销售成绩。
然而,由于资金不足,公司急需融资以支持进一步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公司的管理层决定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
问题分析在融资过程中,公司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公司尚未盈利,投资者对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担忧,导致很难获得满意的估值。
此外,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然而,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存在一定的疑虑。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公司的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与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进行沟通,寻求可能的投资机会。
其次,他们通过组织面对面的会谈和路演,向潜在投资者展示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此外,他们还积极与银行进行对接,以寻求可能的贷款支持。
结果与启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谈判,公司终于成功地筹集到了一定的资金。
这些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公司运营的支持。
同时,公司也意识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们意识到在融资过程中,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透明度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他们意识到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创新和优势,需要不断加大对研发和市场营销的投入。
最后,他们也认识到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变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结论通过对这宗金融市场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创业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无论是在金融市场还是其他领域,案例分析都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金融市场一体化案例
一个金融市场一体化案例是欧洲一体化的金融市场。
欧洲一体化的金融市场是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建立的统一的金融市场,旨在促进欧洲内部的经济一体化和金融稳定。
在欧洲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中,成员国之间的金融业务可以自由地进行跨境交易和投资。
这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衍生品等金融产品的流通和交易。
欧洲一体化的金融市场还建立了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监管规则,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欧洲一体化的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建立了欧洲央行和欧元共同货币。
欧洲央行负责统一管理欧元区的货币政策,确保欧元的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欧元共同货币的使用在欧洲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中大大简化了跨境交易,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欧洲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对成员国的金融业务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竞争,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它还促进了资本和技术的跨境流动,加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一体化的金融市场还提供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总的来说,欧洲一体化的金融市场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和监管机制,促进了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增长。
这一案例可以为其他地区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1.流动性风险的引入—北岩银行的破产案例1997年北岩建筑协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促成了英国北岩银行的创立。
2007年,北岩银行已经进入英国按揭提供商的前5名,是英国东北部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76家分行,主要业务是在零售和批发市场提供房屋抵押贷款,其服务包括提供储蓄账户、存款账户、贷款和住房及财产保险。
这家银行在1997~2007年发展迅猛,其发行的部分按揭被通过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子公司Granite进行了证券化。
北岩银行主要依靠出售短期债券来融资。
2007年8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市场风险迅速在欧美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相互传染,银行发现很难再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取代已到期的债券,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不愿意出借资金给那些在按揭业务中涉足太深的银行。
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没有丧失偿债能力,资产足以归还负债,贷款质量良好,而且表示“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但北岩银行不能筹得资金,这给运作带来了严重问题。
北岩银行在2007年9月向英格兰银行求救,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向三方监管部门,即英格兰银行、金融监管局、以及政府财务部借入了30亿英镑的资金。
然而,央行注资的消息并没有起到安抚储户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北岩银行储户的恐慌,于是9月14日星期五,北岩银行出现了挤兑现象。
数以千计的北岩银行客户排长队提取资金,据估计,从2007年9月12日到9月17日客户提取资金的总量达20亿英镑。
9月17日晚,英国财务大臣宣布,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将保证北岩银行客户所有存款的安全,这一消息公布后,挤兑现象才逐渐消失。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北岩银行寻求的紧急救助资金大幅增加。
英格兰银行为了告诫其他银行不要承担过多风险,坚持对北岩银行的资金施以惩罚性利率。
到2008年2月为止,紧急救助资金的需求以高达250亿英镑,这时英国政府宣布将北岩银行国有化,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被更换,银行被拆分成北岩公共和北岩资产管理,之后北岩公共被维珍集团从英国政府手中收购。
案例1:奎克国民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著名案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第一系统银行预测未来的利率水平将会下跌,于是便购买了大量政府债券。
1986年,利率水平如期下跌,从而给该行带来不少的账面收益;但不幸的是,1987年和1988年,利率水平却不断上涨,债券价格不断下跌,导致该行的损失高达5亿美元,最终不得不卖掉其总部大楼。
残酷的事实使西方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对利率风险的研究与管理。
而奎克国民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榜样。
1983年,奎克国民银行的总资产为1.8亿美元。
其所服务的市场区域内有11家营业处,专职管理人员和雇员共有295名。
1984年初,马休·基尔宁被聘任为该行的执行副总裁。
他设计了一种报表,是管理人员在制定资产负债管理决策时所使用的主要财务报表,是一个利率敏感性报表。
基尔宁认为,这种报表有助于监控和理解奎克银行风险头寸的能力。
某一年,该报表中填报的与利率有关的主要内容如下:(1)在资产方,银行有2 000万美元是对利率敏感的浮动利率型资产,其利率变动频繁,每年至少要变动一次;而8 000万美元的资产是固定利率型,其利率长期(至少1年以上)保持不变。
(2)在负债方,银行有5 000万美元的利率敏感型负债和5 000万美元的固定利率负债。
基尔宁分析后认为,如果利率提高3个百分点,即利率水平从10%提高到13%,银行的资产收益将增加60(3%×2 000)万美元,而对负债的支付则增加了150(3%×5 000)万美元。
这样,银行的利润就减少了90 (150-60)万美元。
反之,如果利率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即从10%降为7%,则银行的利润将增加90万美元。
基尔宁接下来分析了1984年当地和全国的经济前景,认为利率在未来12个月将会上升,且升幅将会超过3%。
为了消除利率风险,基尔宁向奎克国民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提出了将3 000万美元的固定利率资产转换为3 000万美元的浮动利率资产的建议。
金融市场学案例(总16页) --本页仅作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金融市场案例分析案例1案例名称:“中国装点金融市场”、“中国应发展债券市场”案例适用:债券市场相关理论案例来源:根据《参阅资料)2004年2月25日刊文改编案例内容一、中国装点金融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中国已经拥有亚洲第二大股市。
如今,中国正迅速成立可信的国内债券市场,吸引了国内大量投资者的注意。
截至2003年底,中国已发售了高达2800亿美元的国库券。
中国债市的价值是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库券价值的两倍以上。
准官方发行的债券和一些零散的公司债券进一步增加了债市的价值。
过去十年来,中国财政部每年都在政府债券市场筹集到创纪录的资金,在2003年达到近760亿美元,比外国直接投资的估计总额高出1/3。
今年,债市可能将再创新高。
中国前所未有地转向国内国库券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需要大量资金建设发电站为工厂供电、修建通向贫困地区的公路并修建港口满足繁荣的贸易需求。
这些大型项目使中国对外国投资者更加有吸引力,并提供了数百万的工作岗位。
但债市的形成也是中国金融系统改革的重要标志,从中国的利率制度到决定人民币币值的方法都可能发生重大改变。
中国政府往日只是发行所需的货币,现在却举行竞争激烈的拍卖会出售上市公债,让投资者决定债券的价格。
中国的债市也可以迅速反映出更大范围内的经济趋势,明确显示市场经济已经开始运行。
由于国库券是政府公债中可交易的部分,它们的价格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
事实上,债券价格在去年中期已经开始预示中国将出现通货膨胀,尽管当时很多政府官员和外国经济学家都感到中国未必已克服通货紧缩。
债市的信号相当准确:2003年8月,中国央行约7年来首次采取措施控制贷款增速,通货膨胀随即达到六年来的最高点。
全球金融巨头都开始进入中国债市。
投资人民币主导的中国国库券的外国公司不断增加,其中包括纽约人寿保险公司、花旗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和一些基金管理人。
1. 某股价平均数,选择A、B、C三种股票为样本股。
某计算日,三种样本股的收盘价分别为12.00元、10.30元、7.60元,计算这三种股票的简单算数股价平均数。
2. 某股价平均数,选择A、B、C三种股票为样本股,这三种股票的发行股数分别为10,000万股、8,000万股和5,000万股。
某计算日,三种样本股的收盘价分别为8.00元、9.00元、7.60元,计算该日这三种股票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股价平均数。
3. 某股价平均数,按简单算数平均法计算,选择A、B、C三种股票为样本股。
某计算日这三种股票的收盘价分别为8.00元、9.00元、7.60元,当天B股票拆股,1股拆为3股,次日为股本变动日,次日,三种股票的收盘价分别为8.20元、3.40元、7.80元。
计算该日的修正股价平均数。
4. 某上市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0元,若该公司股票在除息日的前收盘价为18.55元,问除息报价应为多少元?5. 某上市公司按10股配6股的比例向现有股东配股,配股价格为7.25元。
若该公司股票在除权日的前收盘价为15.81元,问除权报价应为多少元?6. 某上市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同时按10配4的比例向现有股东配股,配股价格为8.50元。
若该公司股票在除权除息日的前收盘价为14.60元,问除权(息)报价应为多少元?答案1.P=(12+10.3+7.6)/3=9.97(元)2.P=(8*10000+9*8000+7.6*5000)/(10000+8000+5000)=8.26(元)3.(1)计算第一日三种股票的简单算术平均股价:Pi=1/3*(8+9+7.6)=8.2(元)(2)计算B股拆股后的新除数:新除数=拆股后的总价格除以拆股前的平均数=(8+3+7.6)/8.2=2.27(元)(3)计算第二日的修正股价平均数:修正股价平均数=拆股后的总价格除以新除数=(8.2+3.4+7.8)/2.27=8.55(元)4.除息报价=18.55-0.22=18.33(元)5.除权报价=(15.81+7.25*0.6)/(1+0.6)=12.6(元)6.除权(息)报价=[(14.6-0.15)+8.5*0.4]/(1+0.4)=12.75(元)。
案例九: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一、进程与原因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其特点是,金融大波动的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的垮台,甚至波及全球,产生全球效应。
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
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
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
本来,俄罗斯自1992年初推行“休克疗法”改革后到1996年生产连续下降,到1997年才出现止跌回升,但升幅很少,只0.8%。
俄于1996年起对外资开放,人们看好俄金融市场,纷纷投资股市和债市,因股价上升潜力大,回报率高。
俄股票面值定得很低,平均只值50美分到4~5美元之间,股票回报率平均高达1倍以上;国债的回报率也在20%以上,而且80%是3~4个月的短期国债,兑现快。
1997年是俄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
俄从1991年起一共吸入外资237.5亿美元,其中1997年即达100多亿美元。
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来得快,走得也快,这就埋下了隐患。
1997年10月间,外资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国债交易额。
1997年7月泰国首先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俄金融市场的影响还不大,因8~9月间还有大量外资涌入。
及至10月韩国大爆发金融危机立即对俄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因在俄金融市场中韩资占有一定比重。
韩本国发生金融危机,韩资急忙大量撤走,以救其本国之急,其他外国投资者也纷纷跟进,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股市殃及债市和汇市,后者也纷纷告急。
案例: 1997年泰铢的崩溃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泰国成为了亚洲最有活力的4小虎经济之一。
从1985~1995年,泰国取得了年平均8.4%的增产率,同时保持了其每年只有5%的通货膨胀率(这段时间里美国可比较的数字是1.3%的经济增长率和3.2%的通货膨胀率)。
泰国经济的大量增长都是由出口来推动,例如从1990~1996年,泰国出口的价值以每年16%的复合式速度增长例如从1990-1996年,泰国出口价值以16%的复合式速度增长。
出口引导的增长所创造的财富有助于刺激商业和居民不动产、工业不动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繁荣。
随着对不动产需求的增加,曼谷的商业和居民房地产的价值开始飞涨。
这又引起泰国从未有过的建筑繁荣。
城里随处都有正在兴建的办公楼和公寓,来自银行的沉重借贷正在为许多这种建筑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不动产价值的持续上涨,银行也愿意借钱给房地产公司。
到1997年早现房地产的繁荣已经产生了居民和商业房地产的过剩生产能力。
到1996年后期,曼谷估计有35.6万套公寓单元无人居住。
1997年还有10万套单元会如期完成,泰国不动产市场多年来的超额需求已经由超额供给所替代。
据估计,曼谷的建筑业繁荣到1997年已经产生了足够的超额空间可以满足其居民和商业至少5年的需求。
同时,泰国在基础设施、工业生产能力和商业房地产的投资现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引外国商品。
为了建设基础设施、工厂和办公楼,泰国从美国、欧洲和日本购买了固定资产设备和材料。
结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贸易交付余额的经常账户转为严重的赤字。
尽管有强劲的出口增长,但进口增长得更快。
到1995年,泰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已经达到其GDP的8.1%.1997年2月5日,事情开始变得一团糟。
当泰国一家房地产开发商Somprasong Land 宣布它无法按期支付0.8亿美元欧洲债券贷款的310万美元利息时,事实上形成了拖欠。
SomPrasong Land是曼谷不动产市场上投机过热的第一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