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优化治疗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97 MB
- 文档页数:31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药物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作者:沈潞华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药物治疗沈潞华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呈上升趋势,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超过70万人。
冠心病有许多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是后者的3~4倍。
在冠心病二级预防长期治疗过程中,除了生活方式治疗、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戒烟、体重控制、降压及降糖治疗,调脂治疗等)外,仍然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药物。
对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十分重要,可单用或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目标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及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首先要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包括两类:改善预后药物(阿司匹林,不能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酯药物;ACEI)及减轻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
ACS药物治疗包括抗缺血药物、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他汀类调酯药物;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一抗血小板药物1 阿司匹林多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临床试验显示了阿司匹林治疗的获益,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最佳剂量是75~150 mg/d。
ACS患者开始服用300 mg,以后75~150 mg/d。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持续存在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存周期(7±2天)。
所有冠心病的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均需服用阿司匹林。
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出血。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2 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常用剂量为75 mg/d,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或需要支架置入者可顿服300 mg。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合理用药作者:沈潞华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07期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70万人。
冠心病有许多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是后者的3~4倍。
在冠心病二级预防长期治疗过程中,除了生活方式治疗、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戒烟、控制体重、降压及降糖治疗、调脂治疗等)外,仍然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药物。
对患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十分重要,可单用或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目标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首先要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包括两类:改善预后药物(阿司匹林,不能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物;ACEI)及减轻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药物治疗包括抗缺血药物、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多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临床试验显示,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最佳剂量是75~150 mg/日。
ACS患者首剂300 mg/日,3~5天后,75~150 mg/日。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持续存在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存周期(7±2天)。
所有冠心病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均需服用阿司匹林,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出血。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常用剂量为75 mg/日,ACS患者或需要支架置入者可300 mg顿服。
ACS置入药物支架患者需要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维持12个月左右,但仍需注意出血等不良反应。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一、简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指同时存在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疾病状态。
高血压是指持续性血压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而冠心病则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病症。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二、病因1.高血压的原因:高血压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肥胖、进食高盐、饮酒过量、缺乏锻炼、精神紧张等。
2.冠心病的原因: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由以下因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年龄等。
三、临床表现1.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高血压患者常常无明显症状,但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2.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冠心病患者常表现为胸痛、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急性病症。
四、诊断1.高血压的诊断: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多次测量的血压值,一般应连续测量至少三次,确定是否超过正常范围。
2.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五、治疗方法1.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如控制饮食、限制盐摄入、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减轻体重等。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因素,选用降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等进行治疗。
六、预防措施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保持健康体重、合理运动、戒烟限酒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临床病例、检查报告、治疗方案等文件,具体见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血压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2.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病症。
3.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长期受损,形成斑块,逐渐堆积,导致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