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相似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0 KB
- 文档页数:5
《第27章相似》复习一、诱导复习1.导入课题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何关联?重点是什么?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呢?(板书课题)2.复习目标(1)疏通本章知识,弄清知识脉络.(2)进一步熟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并能运用这些判定和性质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3)知道什么是位似,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知道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3.学习重、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位似图形的性质.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二、分层复习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教材P24~P59.(2)复习时间:10分钟.(3)复习方法:阅读课本,运用图表梳理本章知识.(4)复习参考提纲:① 形状 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当相似比等于1时,这两个图形全等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 相等 ,对应边 成比例 .② 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又有哪些性质?......a b c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 b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性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③什么叫位似?位似与相似有何关系?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有何规律?两个图形相似且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新图形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k ,那么与原图形上的点(x ,y )对应的位似图形上的点的坐标是(kx ,ky )或(-kx ,-ky ).④ 试画本章知识结构框图.2.自主复习:学生参考复习指导进行复习.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画知识结构框图,理顺知识脉络.(2)生助生:小组交流、研讨.4.强化复习:师生互动梳理知识,画知识结构框图.1.复习指导(1)复习内容:典例剖析、考点跟踪.(2)复习时间:12分钟.(3)复习方法:小组交流协作.(4)复习参考提纲:①如图,已知AB∥CD∥EF,AF 交BE 于点H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C )A. B. C. D. BH AH HC HD =AD BC DF CE =HC HD HE DF =AF BE DF CE =第①题图 第②题图 第③题图②如图,AC⊥BC,∠ADC=90°,∠1=∠B,若AC=5,AB=6,求AD 的长. ∵AC⊥BC,∴∠ADC=∠ACB=90°,又∵∠1=∠B,∴△ADC∽△ACB.∴,AD AC AC AB=即,解得 AD=.556AD =256③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与△DEF 相似的三角形共有(B)A.1个B.2个C.3个D.4个④如图,△ABC 内接于⊙O,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AE 是⊙O 的直径,连接BE ,求证:AD·AE=AB·AC.∵AE 是直径,AD⊥BC,∴∠ABE=∠ADC=90°,又∵∠E=∠C,∴△ADC∽△ABE.∴,即 AD·AE=AB·AC.AD AB AC AE=⑤如图,小明为测量学校操场上小树CD 的高,他站在教室里的A 点处,从教室的窗口望出去,恰好能看见小树的整个树冠HD .经测量,窗口高EF=1.2 m ,树干高CH=0.9 m ,A 点距墙根G 1.5 m ,C 点距墙根G 4.5 m ,且A 、G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根据上面的信息,帮小明计算出小树CD 的高.∵FG∥DC,∴△BFE∽△BDH.∴.FE AG DH AC=即,解得 DH=4.8(m ).12151545....DH =+∴CD=CH+HD=0.9+4.8=5.7(m).即小树CD 的高为5.7 m.2.自主复习:学生参考复习指导进行复习.3.互助复习(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复习参考提纲的解题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2)生助生:同桌之间交流、研讨.4.强化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三、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和方法?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主动性,小组交流协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是全章的复习课,教学时先由师生共同回顾本章的知识,建立全章的知识框架图,然后由学生提出有关疑问,教师予以解答.本章的核心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中,因为涉及了构造全等三角形作为中介,学生不太习惯,所以在进行本章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分析证明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如图,在大小为4×4的正方形网格中,是相似三角形的是(C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②和④2.(10分)如图, 小李打网球时, 球恰好打过网, 且落在离网4 m 的位置上, 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 为(D)A.0.6 mB.1.2 mC.1.3 mD.1.4 m 3.(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顶点A 的坐标为(2,3),若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画△ABC 的位似图形△A′B′C′,使△ABC 与△A′B′C′的相似比等于,则点A′的坐标为.12331122,⎛⎫⎛⎫-- ⎪ ⎪⎝⎭⎝⎭或,4.(20分)李华要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一块10 cm×5 cm 的长方形版面要支付180元的广告费,如果她要把版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3倍,要支付多少广告费?(假设单位面积广告费相同)解:将边长扩大3倍后,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所以要支付广告费:180×9=1620(元).5.(20分)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ACB 和△DCE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ED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F.求证:(1)△ACB∽△DCE ;(2)EF⊥AB. 证明:(1)∵,∠ACB=∠DCE=90°,32AC BC DC EC ==∴△ACB∽△DCE.(2)∵△ACB∽△DCE,∴∠B=∠E,又∵∠E+∠CDE=90°,∠BDF=∠CDE,∴∠B+∠BDF=90°,∴∠BFD=90°,即EF⊥AB.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如图, △ABC 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 AD 是边BC 上的高, BC =40 cm, AD =30 cm, 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HG 是宽HE 的2倍的矩形EFGH,使它的一边EF 在BC 上, 顶点G,H 分别在AC,AB 上, AD 与HG 的交点为M.求这个矩形EFGH 的周长.解:设HE 为x ,则HG 为2x .∵四边形EFGH 是矩形,∴HG∥BC,∴△AHG∽△ABC,∴,即,解得 x =12.HG AM BC AD =2304030x x -=∴矩形EFGH 的周长为(12+2×12)×2=72(cm).三、拓展延伸(10分)7.(10分)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以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E.(1)求证:△DEC∽△AEB;(2)当∠AED=60°时,求△DEC 与△AEB 的面积比.(1)证明∵∠BDC=∠BAC,∠DEC=∠AEB,∴△DEC∽△AEB.(2)解:∵AB 是直径,∴∠ADB=90°,又∵∠AED=60°,∴∠DAC=30°,∴,12DE AE =∴.14DEC AEB S S ∆∆=。
《第27章相似》复习课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章相似的全章复习。
2.知识背景分析本章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章共有三节内容第1节图形的相似主要介绍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并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2节相似三角形主要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及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第3节位似研究了一种特殊的相似-位似,研究了位似图形的画法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化。
本节课是在学习前三节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一些图形性质的探索、证明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3.学情背景分析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本章正处于学生对于掌握的推理论证方法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阶段,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综合法证明命题,熟悉探索法德推理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知识,做到以新带旧,新旧结合。
要加强解题思路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已知与未知,简单与复杂,特殊与一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把一般问题化为特殊问题的思考方法。
通过小结对于学生推理证明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复习,梳理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
(3)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5)通过典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使学生综合运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特点。
4.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小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建立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复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4.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用相似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梳理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类比思想,划归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结图形相似的有关特征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屮,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析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难点:正确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相似三角形的有关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相似三角形方面学习了哪些内容。
考点1比例线段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如¥ =丄(或b d 写作a:b),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若—,则ab=bc.h d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考点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屮线、和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位置判定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其延长线相交,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边角关系判定法:①斜边的比等于一线直角边的比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②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④两边对应成比例II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考点3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屮,处处都存在相似三角形,当我们与其接触时,就能利用相似的相关知识去识别和解决相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①同一时刻物髙与影长的问题;②利用相似测量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③利用相似进行图形设计等运用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能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它转化为纯数学知识的问题,要注意培养数学建模的思想。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会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2.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应用判定定理解决问题.3.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4.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5.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结合相似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探索和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坐标系下位似图形的画法,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4.通过探究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建模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建立与三角形相似有关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共同探究的合作意识及探索实践的良好习惯.3.在类比、猜想、证明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精神.4.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重点】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并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3.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难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2.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总结:1、相似图形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成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当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时,这两个图形也是相似图形,它们是特殊的相似图形:全等图形.2、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 b =c d(即ad =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或者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相似多边形的概念与性质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如果它们的角分别相等,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由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迁移得到的. 相似三角形的表示:如果△ABC 与△A'B'C'相似,就记作△ABC ∽△A'B'C',符号“∽”读作“相似于”,利用“∽”表示两个图形相似时,对应顶点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主要目的是为了指明对应角、对应边.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比是有顺序的,若△ABC 与△A'B'C'的相似比为k ,则△A'B'C'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5、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把这个基本事实应用到三角形中,可以得到: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6、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符合这一特征的图形有两种:“A ”型和“X ”型.2.判定定理1: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3: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斜边和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应用建立在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求解数学问题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9、位似图形1.定义: 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点叫做位似中心.2.作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位似中心,画位似图形时,位似中心可能在图形的内部,也可能在图形的外部,还可能在图形的边上.(2)找出关键点(多边形常取顶点):根据相似比,确定能代表所作的位似图形的关键点. (3)顺次连接所得的关键点,得到新的图形. (4)写出作图的结论.3.位似图形的坐标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新图形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k ,那么原图形上的点(x ,y )对应的位似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为(kx ,ky )或(-kx ,-ky ). 二、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都可判定 △ADC ∽△ACB .(1) ; (2) ;(3)2、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5,12,13,与它相似的 △DEF 的最小边长为 15,则 △DEF 的其他两条 边长为 .3、如图,△ABC 中,AB=9,AC=6,点 E 在 AB 上 且 AE=3,点 F 在 AC 上,连接 EF ,若 △AEF 与 △ABC 相似,则 AF = .4. 如图,在 □ABCD 中,点 E 在边 BC 上,BE : EC =1 : 2,连接 AE 交 BD 于点 F ,则 △BFE 的面积与 △DFA 的面积之比为ADE C BBCAE5. 如图,CD 是 ⊙O 的弦,AB 是直径,CD⊥AB,垂 足为 P ,求证:PC2 = PA · PB.应用:例1 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材料,边 BC =120 mm ,高 AD =80 mm ,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 BC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 AB 、AC 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例2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CE 是外角平分线,点 D 在 AC 上,连接 BD 并延长与 CE 交于点 E.·ACDOP DMEGHABCFA(1) 求证:△ABD ∽△CED;(2) 若 AB = 6,AD = 2CD ,求 BE 的长例3 已知:在 △ABC 中,以 AC 边为直径的 ⊙O 交BC 于点 D ,在劣弧上取一点 E 使 ∠EBC =∠DEC,延长 BE 依次交 AC 于点 G ,交 ⊙O 于 H . (1) 求证:AC⊥BH;例1 如图,某一时刻一根 2 m 长的竹竿 EF 的影长 GE 为 1.2 m ,此时,小红测得一棵被风吹斜的柏树与地面成 30°角,树顶端 B 在地面上的影子点 D与 B 到垂直地面的落点 C 的距离是 3.6 m ,求树 AB 的长.ABCD GE OH2m1.23.6三、课题小结:四、作业布置:练习题小试卷五、板书设计:1、知识点2、专题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性质3、专题2、应用4、位似。
《第27章相似》复习
一、诱导复习
1.导入课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何关联?重点是什么?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呢?(板书课题)
2.复习目标
(1)疏通本章知识,弄清知识脉络.
(2)进一步熟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并能运用这些判定和性质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3)知道什么是位似,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知道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位似图形的性质.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二、分层复习
1.复习指导
(1)复习内容:教材P24~P59.
(2)复习时间:10分钟.
(3)复习方法:阅读课本,运用图表梳理本章知识.
(4)复习参考提纲:
① 形状 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当相似比等于1时,这两个图形全等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 相等 ,对应边 成比例 .
② 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又有哪些性质?
......a b c ⎧⎪⎨⎪⎩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a b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性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③什么叫位似?位似与相似有何关系?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有何规律?
两个图形相似且对应顶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以原点为位似中心,新图形与原图形的相似比为k ,那么与原图形上的点(x ,y )对应的位似图形上的点的坐标是(kx ,ky )或(-kx ,-ky ).
④试画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2.自主复习:学生参考复习指导进行复习.
3.互助复习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画知识结构框图,理顺知识脉络.
(2)生助生:小组交流、研讨.
4.强化复习:师生互动梳理知识,画知识结构框图.
1.复习指导
(1)复习内容:典例剖析、考点跟踪.
(2)复习时间:12分钟.
(3)复习方法:小组交流协作.
(4)复习参考提纲:
①如图,已知AB∥CD∥EF,AF交BE于点H,下列结论错误的是(C)
A.BH AH
HC HD
= B.
AD BC
DF CE
= C.
HC HD
HE DF
= D.
AF BE
DF CE
=第①题图第②题图第③题图
②如图,AC⊥BC,∠ADC=90°,∠1=∠B,若AC=5,AB=6,求AD的长. ∵AC⊥BC,∴∠ADC=∠ACB=90°,
又∵∠1=∠B,∴△ADC∽△ACB.
∴AD AC AC AB
=,
即
5
56
AD
=,解得 AD=
25
6
.
③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与△DEF相似的三角形共有(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④如图,△ABC内接于⊙O,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AE是⊙O的直径,连接BE,求证:AD·AE=AB·AC.
∵AE是直径,AD⊥BC,
∴∠ABE=∠ADC=90°,
又∵∠E=∠C,
∴△ADC∽△ABE.
∴AD AB
AC AE
=,即AD·AE=AB·AC.
⑤如图,小明为测量学校操场上小树CD的高,他站在教室里的A点处,从教室的窗口望出去,恰好能看见小树的整个树冠HD.经测量,窗口高EF=1.2 m,树干高CH=0.9 m,A 点距墙根G 1.5 m,C点距墙根G 4.5 m,且A、G、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根据上面的信息,帮小明计算出小树CD的高.
∵FG∥DC,
∴△BFE∽△BDH.
∴FE AG DH AC
=.
即1215
1545
..
..
DH
=
+
,解得 DH=4.8(m).
∴CD=CH+HD=0.9+4.8=5.7(m).
即小树CD的高为5.7 m.
2.自主复习:学生参考复习指导进行复习.
3.互助复习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复习参考提纲的解题情况.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同桌之间交流、研讨.
4.强化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三、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和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主动性,小组交流协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全章的复习课,教学时先由师生共同回顾本章的知识,建立全章的知识框架图,然后由学生提出有关疑问,教师予以解答.本章的核心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中,因为涉及了构造全等三角形作为中介,学生不太习惯,所以在进行本章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分析证明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一、基础巩固(70分)
1.(10分)如图,在大小为4×4的正方形网格中,是相似三角形的是(C)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2.(10分)如图, 小李打网球时, 球恰好打过网, 且落在离网4 m的位置上, 则球拍击球的高度h为(D)
A.0.6 m
B.1.2 m
C.1.3 m
D.1.4 m
3.(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顶点A的坐标为(2,3),
若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ABC的位似图形△A′B′C′,使△ABC
与△A′B′C′的相似比等于1
2
,则点A′的坐标为
33
11
22
,
⎛⎫⎛⎫
--
⎪ ⎪
⎝⎭⎝⎭
或,.
4.(20分)李华要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一块10 cm×5 cm的长方形版面要支付180元的广告费,如果她要把版面的边长扩大为原来的3倍,要支付多少广告费?(假设单位面积广告费相同)
解:将边长扩大3倍后,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所以要支付广告费:180×9=1620(元).
5.(20分)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ACB和△DCE的顶点都在格点上,ED的延长线交AB于点F.求证:(1)△ACB∽△DCE;(2)EF⊥AB.
证明:(1)∵
3
2
AC BC
DC EC
==,∠ACB=∠DCE=90°,
∴△ACB∽△DCE.
(2)∵△ACB∽△DCE,∴∠B=∠E,
又∵∠E+∠CDE=90°,∠BDF=∠CDE,
∴∠B+∠BDF=90°,
∴∠BFD=90°,即EF⊥AB.
二、综合应用(20分)
6.(20分)如图, △ABC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 AD是边BC上的高, BC=40 cm, AD =30 cm, 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HG是宽HE的2倍的矩形EFGH,使它的一边EF在BC 上, 顶点G,H分别在AC,AB上, AD与HG 的交点为M.求这个矩形EFGH的周长.
解:设HE为x,则HG为2x.
∵四边形EFGH是矩形,
∴HG∥BC,
∴△AHG∽△ABC,
∴HG AM
BC AD
=,即
230
4030
x x
-
=,解得x=12.
∴矩形EFGH的周长为(12+2×12)×2=72(cm).
三、拓展延伸(10分)
7.(10分)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以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
(1)求证:△DEC∽△AEB;
(2)当∠AED=60°时,求△DEC与△AEB的面积比.
(1)证明∵∠BDC=∠BAC,∠DEC=∠AEB,
∴△DEC∽△AEB.
(2)解:∵AB是直径,
∴∠ADB=90°,
又∵∠AED=60°,∴∠DAC=30°,
∴
1
2 DE
AE
=,
∴
1
4
DEC
AEB
S
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