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经济热点 日本地震的经济影响 ppt
- 格式:ppt
- 大小:439.00 KB
- 文档页数:10
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
此次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
截至当地时间5月1日16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死亡14704人,登记在册的失踪人数为10969人,两者合计为25673人。
此次大地震在日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作为中国的主要邻国,日本与中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联系,日本大地震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其中本次大地震的重灾区地处日本相对落后的东北部,主要分布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一些重要产业,经济规模约占日本GDP的8%左右,地震将主要通过供应链和贸易途径对中国产生影响。
从总体上看,中日之间的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电子产品、车辆、光学设备和纺织品等行业,呈现出互补性特征。
日本制造企业控制着关键技术和品牌,在价值链中居支配地位,而中国企业从事加工组装,在价值链中处于从属地位。
换句话说就是,日本创造,中国制造。
具体来说,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向中国转移技术含量较低的产能,本土保留核心元器件的生产,将关键零配件出口至中国工厂进行组装,产成品一部分返销日本,大部分出口欧美市场,而中国向日本提供纺织品、煤炭、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等。
由此看来,日本大地震将会给中国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有两个:一、日本企业停产将导致中国相应加工企业面临关键零部件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问题,对中国加工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供货能力形成一定冲击;二、日本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日本经济萎缩将降低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
损失是双方面的,进口和出口都存在问题,有一定的冲击。
当然,间接地影响也不可忽视,同样也有两个:一、日本核电危机导致全球核电产业受挫,全球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发电需求势必上升,从而导致化石资源价格上涨,加剧了中国的进口压力;二、日本保险商和投资商抛售美元证券资产,将引发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上升和价格下跌,从而影响中国持有的美元证券资产的价值。
日本地震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本地震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自从2011年3月11号的那次在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9.0级地震以来,这场灾难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之一就是它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波及。
一方面,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地震对日本经济的打击自然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地震发生时,日本的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链被破坏,这也给中国的进口业务带来巨大的困难。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场地震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由于日本是中国的进口商品和技术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供应链的瘫痪显然会对中国的生产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核心工业骨干--电子、汽车和机械等制造业都面临着供应链不稳定和部分停摆的影响。
当时,一些重点企业不得不暂停生产,以等待日本对中国供应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恢复正常,这些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也遭受了损失。
日本震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了贸易上。
2011年3月后,中国的出口迅速下降。
当时,出口订单大幅减少,因为日本的需求被打压,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制造商遭受失业率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中国必须依赖更多的内需和政府出口补贴来维持其出口行业的稳定。
此外,在日本软银公司的股权所占的高通公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高通公司在14年度的利润下降了99%。
这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可以从高通公司上市时的公司估值中得到体现,其市值超过10年后大众汽车与道达尔公司市值总和还高。
中国的大量出口产业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是日本的高科技产品和先进设备,而2011年的地震打乱了这条产业链。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1年,中国进口总额下降了1.8%,其中从日本进口的产品总额减少了10.2%。
此外,日本还在中国拥有大量的投资,因此地震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还涉及到了在中国境内运营的日本公司和工厂。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场地震所带来的机遇。
因为日本的一些公司被迫改善产品供应链,这也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良机。
中国企业可以为日本的公司提供可靠的供应链中断方案,帮助日本企业应对紧急情况,这对于中国企业的业务拓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推器。
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思考一、引言二、日本大地震的背景及影响1. 日本大地震的背景2. 日本大地震的影响3. 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三、日本大地震对全球贸易的影响1. 日本大地震对全球贸易的影响2.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的影响3. 日本大地震对韩国的影响四、日本大地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 日本大地震导致的股市动荡2. 日本大地震对日本政策的影响3. 日本大地震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五、重建与投资1. 日本大地震后的重建工作2. 投资机会与挑战3. 日本大地震的普世价值六、案例分析1. 日立电器2. 丰田汽车公司3. 索尼集团4. 日本燃料5. 日本航空七、结论引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一次里氏9.0级的大地震,这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地震不仅引起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日本和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包括对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探讨重建与投资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最后将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结合几个典型企业的情况,来探讨这次大地震对企业的影响。
二、日本大地震的背景及影响1、日本大地震的背景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随后又发生了10米高的津波。
大地震导致了近2万人死亡、3万人失踪,同时也对日本的建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2、日本大地震的影响首先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其次,地震还导致日本的核电站爆炸,这对日本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威胁。
而对于经济来说,大地震则意味着工厂关闭、交通系统被破坏、电力供应中断等。
所有这些都对日本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由于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贸易大国,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因此,日本大地震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地震造成了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中断和延迟,从而导致全球供应链中的某些部分受到破坏。
日本大地震的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
由于这次地震还引发了海啸、核泄漏和核辐射等次生灾害,尤其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受损严重,因此该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经济影响:首先,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地区并不是日本最主要的工业区。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日本的汽车业遭受了巨大损失,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丰田、本田、日产等工厂一度迫不得已关闭。
其次,地震导致了供应链危机。
虽然日本的主要制造厂商并未受到灾难性损害,但由于地震导致交通中断,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成品也无法运至机场或港口。
由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供应链危机在地震后的数月内给日本厂商乃至全球厂商都带来了不小损失。
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具有密切的联系,日本地震过后,很快就启动了灾后重建的工作,所以日本的内需迅速扩大,相应中国对日的出口也将扩大。
尤其是日本的灾后重建,对于中低端的钢材和建材等产品的需求都大幅度上升,而这些产业正是中国的强项;从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替代竞争关系上看,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的一些产业的产能在一定时期内都无法重启,主要是集中在汽车和电子品方面。
因此,在日本的产能恢复之前,对于与其有一定竞争关系的中国企业,都会订单增加,以填补其留下的空缺。
另外,由于核辐射的影响,对于日本的旅游业也造成了不小影响。
政治影响:在地震之前,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已经不断下降,在其执政地位岌岌可危的时候,3 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
面对此次地震,民主党菅直人内阁总的来说行动迅速,对应稳妥,可圈可点,虽然也发生了福岛核电站隐瞒事故等,但总的来说,日本政府对这次空前灾难的应对还是不错的,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也不断回升,虽然比不上刚上任是的支持率。
日本老百姓支持菅内阁,一方面反映了日本老百姓对菅直人内阁在震灾后的基本良好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日本老百姓以抗震救灾的大局为重,认为在大灾大难之前不宜轻易更换政权。
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太平洋发生了里氏9.0级强烈地震。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此次强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日本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经济体,作为这次货币泛滥的因素之一,日本的地震会对其经济产生很严重的影响,通过对日本地震前后日本经济的分析、对比,并提出灾后如何进行经济复苏的问题,有助于应对日本经济破坏带给日本本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标签:日本地震;工业中心;日本经济;经济复苏1地震前日本经济状况分析1.1日本汽车产业的功能与地位分析汽车产业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它的出现和发展对整个世界都有很深刻的意义。
如今,全世界关于汽车一系列的运作和发展也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了美国,日本,欧洲这一发达的汽车工业区。
在整个的汽车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欧美的汽车产业,日本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但是后来居上的日本汽车产业发挥了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以合理的价格、超前的技术,稳定的性能、快速的更新及多样化的产品,在充满竞争力国际汽车市场上逐渐占得一席之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汽车强国。
日本汽车工业的现状可概括为三点:产能旺盛,国内汽车市场接近饱和,出口优势明显。
(1)强大的生产力。
1990年,日本汽车的生产量达到了1348万辆,使得日本汽车行业陷入低谷。
但是自2000年以来,日本汽车总量开始逐步上升,平均的年增幅超过2%。
到2006年,日本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
在2007年,日本汽车总产量突破1160万辆,同比涨幅达到1%,产值达到21亿日元,同比的涨幅到达7%。
与此同时,日本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国,2007年的乘用车生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辆,2008年日本汽车总产量略有下降,也达到了1156万辆。
(2)市场趋近饱和。
2007年,在日本本土的汽车销售量一共是1288.4万辆,承载人过千的汽车保有量近600辆,这时的日本汽车市场已经开始达到饱和状态,这直接导致国内需要的急剧下降。
日本311地震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摘 要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短期内给日本在经济方面以繁重的打击。
本文整体要紧分了两个大的部分来说明3·11地震对日本经济的阻碍。
第一个部分先通过网络资源查取数据,从阻碍经济进展的几个大的方面动身定量的分析了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庞大阻碍。
第一分析了地震对进出口总额的阻碍,为了更好的对比我们选择了2004-2010年三月份的进出口总额,应用了高斯函数拟合,推测出没有地震阻碍时进出口总额分别237650亿元,6931.6亿元,再跟有地震阻碍时的进出口总额比较,从而求出地震对进出口总额的阻碍率分别为: 0.0088,-0.02。
然后我们把出入境旅行人数作为指标衡量地震对日本服务业的庞大阻碍,我们也是选择2004-2010年三月份出入境旅行人数,应用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推测模型GM (1,1),分别推测出了没有地震阻碍时的出入境旅行人数分别为:78.9674万人,143.1741万人,从而得出地震对出入境旅行人数的阻碍率:3I =-0.8056,4I =0.1125。
再以电子产业为代表来分析地震对日本制造业的阻碍,我们搜集了2010年1月到2011年5月的电子产品总值,应用了不同的函数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拟合优度,选择了拟合优度最高的傅里叶函数5次拟合,依照确定出的函数关系式进行2011年3、4、5月的推测,引入相对误差η来说明实际电子产品总值与推测值之间的偏差,运算出η(2011,3)= -19.57%,η(2011,4)= -46.62%,η(2011,5) =-29.06%。
最后我们又以GDP 为指标分析了日本地震对经济的整体阻碍,关于GDP 的推测我们应用了神经网络对它进行了推测,我们第一介绍了神经网络差不多原理,各参数的确定,模型建立的步骤,最终得出2011年GDP 的推测值,又依照日本团队的估量方法,估量出日本2011年受地震阻碍后的GDP 值,进而把来两者进行比较,得出受地震阻碍后2011年GDP 下降的百分点为%1.23。
日本地震对经济的影响日本东部海域11 日发生的9 级大地震及海啸,使日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一、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日本制造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很多都集中在地震发生的东日本地区,地震使这些中小企业受损,无法按时供货,导致世界多家大型汽车厂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实;日本的半导体产量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并且在很多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领先,地震以及随后展开的限电措施,都严重制约着日本半导体生产的恢复,并波及世界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
日本地震对这两大产业的影响已经显现。
媒体报道称,地震造成的进口零件短缺已经开始波及雪铁龙、诺基亚公司的生产线。
不过,大多数分析都认为,地震造成的进出口中断是临时性的,经过短期调整很快会恢复正常二、对全球核电产业影响更加环保的核电在解决资源短缺、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日本地震带来的核泄漏却造成新一轮核恐慌。
基于核力量的巨大威慑,核事故对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实际影响。
核恐慌倘若继续持续,不仅影响各国核电战略的制定,而且可能影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传统石化能源的大面积回归,既不利于全球经济的整体转型,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更大压力。
三、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一方面:在灾后重建预期下,海外套利日元和投机资金大量回流日本,导致短期内日元需求大增,在地震后出现逆市升值,以致七国集团10 年来首次采取联合干预行动,紧急干预日元汇率。
另一方面,为重振经济,日本政府不得不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日元长期贬值将不可避免。
那么,日元泛滥加上美国持续量化宽松政策,将进一步增加全球市场的流动性泛滥。
所以,新兴市场多处于加息通道中,日本为救灾所作的货币努力,可能进一步吹大资产泡沫,冲抵新兴市场的努力,并使新兴经济体面临新一轮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热钱涌入隐患。
四、重建将带来“外溢效应” 重建将带来“外溢效应” 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日本经济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出现提速,大规模重建将刺激日本经济在未来5 年时间内保持增长。
2011 年3 月11 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 9.0 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 度,东经142.6 度,震源深度约10 公里。
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日本东北地区此次的 9.0 级地震是全世界第三高.1.日本东北大地震的财产损失日本本次大地震的重灾区东北地区是日本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规模占日本 GDP 的 8% 左右,分布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一些重要产业。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岩手、宫城、福岛三县占日本 G D P 的 4 % 。
同时,东北地区还承担着向日本经济中心关东地区供电的任务,而关东地区占日本GDP 的 40%。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东北电力公司在本次地震和海啸中损失严重,导致关东地区电力供应严重短缺。
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对日本的打击是全方位的,如民众生命安全、环境质量、产品品质和国民消费信心等。
目前,日本核危机仍在继续,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之东北重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尚未启动,现在还很难对此次大地震的损失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
但根据日本官方的初步估计,此次大地震的损失空间为 1 5 万亿~25 万亿日元,约占日本 2010 年GDP 的 3%~5%,而世界银行的预测相对较为乐观,损失规模约为1220亿~2350 亿美元,约占 GDP 的 2.5%~4%。
综合上述两者的预测,本次大地震的财产损失区间约为 1220 亿~3125 亿美元。
而阪神大地震造成了1000亿美元损失,明显小于此次大地震。
此外,日本灾后重建将导致日本政府债务问题继续恶化。
2010年,日本政府负债总额占GDP 比例已达 200%。
据 IMF 的预测,日本公共债务占 GDP比率在 2012 年、2016 年将分别升至232%、277%,从而日本将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财政状况最差的国家。
此前,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已经下调了日本的主权评级,此次大地震导致的巨额财政支出,无疑会给日本雪上加霜.2.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2009 年,日本经济强劲反弹,全年 GDP 实际增长 3.9%,创 20 年来最快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