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排列图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28
TS16949推进宣传(八)---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介绍(一)----排列图、因果图一、排列图排列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图表工具.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Pareto)提出的.巴洛特发现人类经济领域中"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的现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理.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成为在质量管理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和确定质量改进方向的有力工具.1.排列图的画法排列图制作可分为5步:(1)确定分析的对象排列图一般用来分析产品或零件的废品件数、吨数、损失金额、消耗工时及不合格项数等.(2)确定问题分类的项目可按废品项目、缺陷项目、零件项目、不同操作者等进行分类。
(3)收集与整理数据列表汇总每个项目发生的数量,即频数fi、项目按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
最后一项是无法进一步细分或明确划分的项目统一称为“其它”。
(4)计算频数fi、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首先统计频数fi,然后按(1)、(2)式分别计算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1)式中,f为各项目发生频数之和。
(2)(5)画排列图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频率折线组成。
如图1所示为一排列图实例。
2.排列图用途(1)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0-80%左右的若干因素。
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中焊缝气孔和夹渣。
主要因素个数一般为1-2个,最多不超过3个。
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有影响因素:累计频率Fi在80-95%左右的若干因素。
它们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称为有影响因素。
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次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95-100%左右的若干因素,其对产品质量仅有轻徽影响,称为次要因素。
(2)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将质量影响因素分类之后,重点针对1-2项主要因素进行改进提高,以解决质量问题。
第4章柏拉图77第4章柏拉图小打式。
Diagram)排列图一、前言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
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
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 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78品管七大手法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品管(QC)七大手法之排列图(Pareto Diagram,柏拉图)什么是排列图法定义:根据所搜集之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的一种图形.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柏拉托(Pareto)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1848---1923)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后被称“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兹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描绘了柏拉图法则,被称为“劳伦兹曲1930年美国品管泰斗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到品质管理上。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
也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
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
主要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次要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累计频率(如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累托曲线)。
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
由于A类因素占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为了方便理解,下图是对某酒杯制造厂对某日生产中出现的120个次品进行统计,做出排列图,如下图所示:帕累托图排列图的作用 1、作为降低不良依据。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3、确认改善效果。
4、用于发现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5、用于整理报表或记录。
6、可作不同条件的评价。
排列图的使用排列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的项目从大到小的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质量改进常用方法之排列图1.排列图的概念排列图也称为巴雷特图(Pareto diagram),由于质量问题常可以用质量损失的形式表现,而大多数损失往往又是由少数质量问题引起的,这些质量问题又由少数原因引起。
因此,明确了“关键的少数”,就可集中资源解决之,避免由此所引起的大部分损失。
用排列图法,我们可以高效、形象地展现出这些关键少数。
2.作排列图的步骤(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和收集数据;(2)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将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合计栏;(3)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列有各项不合格的数据,累计不合格数,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4)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
“其它”项的数据由许多数据很小的项目合并在一起,将其列在最后,而不必考虑其它项的数据是多大。
参见表6.2.2-1;(5)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
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
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
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项。
(6)在横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直方柱。
(7)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并用直线连接,绘制累计百分数曲线(巴雷特曲线)。
根据表6.2.2-1的数据做出排列图参见图6.2.2-1。
表6.2.2-1 排列图数据表图6.2.2-1根据表6.2.2-1所作的排列图3.应用排列图法注意事项因素的分类依据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也不同。
为关注“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在0~80%间的因素为A类因素;在80~90%问的因素为B类因素;在90~100%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
其它项所占的百分比很大,则分类不够理想,可换一个角度分类。
损失数据可用金额表示时,金额应用纵轴表示。
排列图可用来确定采取对策的顺序。
并且,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研究对应项目的变化,可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排列图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排列图排列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展示数据的方式,通过将数据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在图表中,直观地展示出数据的大小关系和趋势。
排列图的形式丰富多样,常见的有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等。
排列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2. 排列图的原理排列图的原理基础上是数据的排列和展示。
具体来说,排列图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数据排序在绘制排列图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
排序可以按照数据的大小、时序等不同的规则进行。
通过排序,我们可以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展示数据,使数据的大小关系更加明确。
2.2 数据映射在排列图中,数据需要被映射到图形的形式上。
例如,在条形图中,数据的大小通过不同长度的矩形来表示;在饼图中,数据的比例通过不同大小的扇形来表现。
数据的映射是排列图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图表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2.3 图形设计图形设计是排列图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排列图的美观程度和易读性。
在设计排列图时,需要考虑颜色的搭配、字体的选择、坐标轴的设置等。
合理的图形设计可以使排列图更加直观、易懂,提升数据传达的效果。
3. 排列图的应用排列图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排列图应用场景:3.1 商业分析排列图在商业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绘制销售额排行榜、市场份额饼图等排列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市场竞争关系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3.2 研究报告在研究报告中,排列图可以用来呈现研究结果和统计数据。
例如,可以使用条形图展示各个研究组的实验数据,使用折线图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
3.3 教育教学排列图在教育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统计中,可以使用饼图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分布情况,使用折线图展示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趋势,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相关数据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学习。
统计过程控制(SPC)与休哈特控制图(四)第八章排列图法和因果图法一、排列图法(一)什么是排列图排列图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
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所组成的图。
它的基本图形,见图9-1。
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
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
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却占有少量财富处于贫困的状态。
这种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左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关系。
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米兰,把这个“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中,便成为常用方法之一(排列图),并广泛应用于其它的专业管理。
目前在仓库、物资管理中常用的ABC分析法就出自排列图的原理。
(二)排列图的作图法1.搜集数据搜集一定时期内的质量数据,按不同用途加以分层、统计。
以某卷烟厂卷烟车间成品抽样检验时外观质量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中的数据为例(表9-1)。
2.作缺陷项目统计表为简化计算和作图,把频数较少的油点、软腰和钢印三次缺陷合并为“其它”项,其频数为37。
(1)把各分层项目的缺陷频数,由多到少顺序填入缺陷项目统计表,“其他”项放在最后,见表9-1。
(2)按表9-1的表头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百分比。
并填入统计表9-2中。
3.绘制排列图绘制排列图的步骤如下:(1)画横坐标,标出项目的等分刻度。
本例共七个项目。
按统计袤的序号,从左到右,在每个刻度间距下填写每个项目的名称,如空松、贴口、......、其它。
如图9-2。
(2)画左纵坐标,表示频数(件数、全额等)。
确定原点为0和坐标的刻度比例,并标出相应数值,本例为100、200、300等等。
(3)按频数画出每一项目的直方图形,并在上方标以相应的项目频数。
如空松458、贴口297等。
(4)画右纵坐标表示累计百分比。
画累计百分比折线,可用两种方法。
第06讲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的绘制与分析知识点十九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考题类型:1.挑错题;2.记忆类的题目。
第一部分:知识点解析(一)排列图的绘制、分析与判断及其应用排列图也称帕累托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用于找出影响工程或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帮助人们确定需要改进的关键项目。
排列图上有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一条折线和若干条形方块。
横坐标上排着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顺序排列。
左边的一个纵坐标表示对应某种质量因素的不合格品的频数或件数等;右边的一个纵坐标表示某种质量因素造成不合格品的累计频率;一条折线称累计频率曲线,也称帕累托曲线。
案例一背景:A施工企业承担某大学教学楼工程项目的装饰工程施工任务,教学楼工程为7层框架结构,外墙设计为陶瓷面砖。
在进行一层外墙饰面砖质量检查中,检查6个项目中超出允许偏差的项目检查点数共50个,详见下表。
一层外墙砖检验批检查不合格点数据表问题:1.简述排列图的应用过程。
2.为提高外墙饰面砖的施工质量,试依据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排列图法确定饰面砖施工质量的薄弱环节。
答题要点:1.排列图法的应用过程:①数据的收集、整理;②绘制排列图;③排列图的分析与结论。
2.通过排列图法确定饰面砖施工质量的薄弱环节。
(1)根据所检查的质量数据进行数据整理(按频数从大到小的顺序重制表格),结果见表。
不合格点数项目频数统计表(2)绘制排列图根据整理数据,绘制排列图。
其中,频数和累计频率应根据数据一一对应。
每个影响因素中的频数上部绘出直方形,并与频数大小一致。
(3)排列图的分析与结论从本工程外墙饰面砖的排列图中可以得出,影响饰面砖的质量影响因素中表面平整度、阴阳角方正、立面垂直度、接缝直线度、其他项目的频数分别为24、16、5、3、2,其频率分别为48%、32%、10%、6%、4%。
根据累计频率的ABC分类管理法划分为A、B、C三个区。
A区:累计频率0~80%,主要因素(A类因素);B区:累计频率80%~90%,次要因素(B类因素);C区:累计频率90%~100%,一般因素(C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