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健康水有那些标准,健康水七大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351.13 KB
- 文档页数:2
优质水标准
优质水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1. 干净的水,不含病菌、杂质、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的水。
2. 营养的水,含有适当比例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且以离子状态存在。
3. 弱碱性水,PH值为7.2-8.5。
4. 小分子团水,核磁共振半幅高宽50-100赫兹,渗透性强,溶解性好。
5. 负电位,能清除人体多余的自由基。
6. 富含溶解氧的水,含有适量的氧(水中溶解氧≥
5mg/L)。
此外,优质饮用水的感官指标还包括清澈透明、无异味、喝起来爽口解渴。
化学、毒理学、细菌学等的指标也必须达到国家的卫生标准。
饮用水的最佳温度应当是45℃左右,这种水饮用时具有最爽快和最新鲜的口味。
国际直饮水标准数值介绍国际直饮水标准是指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直饮水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直饮水的安全、卫生和可靠性,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国际直饮水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国际直饮水标准数值。
pH值pH值是衡量水酸碱性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直饮水的酸碱程度。
国际上的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pH值处于6.5-8.5之间,以确保水的酸碱度适宜。
总溶解固体(TDS)总溶解固体是指水中溶解的固体物质的总量,包括矿物质、溶解盐和有机物等。
国际直饮水标准要求TDS的浓度通常不应超过500毫克/升,以确保水质的纯净度。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如泥土、沙粒等。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悬浮物的浓度不超过5毫克/升,以确保水的清澈度。
含氧量含氧量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数量。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含氧量应大于5毫克/升,以确保水具有良好的氧气供应。
可溶性金属可溶性金属是指水中溶解的含有金属元素的物质,如铁、铜、锰等。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可溶性金属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有害物质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指水中存在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水中微生物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卫生性。
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评估水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通常用于判断水的卫生性。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总大肠菌群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卫生安全。
总氯总氯是指水中氯化物和游离氯的总量。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总氯的浓度不应超过一定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品质。
总大肠杆菌总大肠杆菌是评估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可以间接反映水体是否受到严重细菌污染。
国际直饮水标准通常要求总大肠杆菌的浓度应低于相关的指标值,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世界卫生组织水质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水质标准是全球范围内用于评估和监测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
这些标准旨在保护公众健康,确保饮用水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世界卫生组织水质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遵守这些标准。
首先,世界卫生组织水质标准涵盖了一系列参数,包括微生物污染物、化学物质和放射性元素。
这些参数的监测和控制对于确保饮用水的安全至关重要。
微生物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其存在可能导致水源受到污染。
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和化学物质残留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此外,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也可能对饮用水质量构成威胁。
其次,世界卫生组织水质标准对于这些参数都有明确的限值要求。
比如,对于微生物污染物,WHO规定饮用水中不得含有致病细菌和病毒,以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对于化学物质和放射性元素,也有详细的限值要求,以保证饮用水中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水质标准还包括了对水源和供水系统的监测和管理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对水源地的保护、水处理工艺的控制和供水系统的卫生管理等方面。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最后,世界卫生组织水质标准的执行需要政府部门、水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对饮用水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水务部门需要加强对水源和供水系统的管理,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相关企业也需要积极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和饮用水质量造成影响。
总之,世界卫生组织水质标准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依据,对于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遵守这些标准,共同维护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世界卫生组织水质标准的了解,促进对饮用水质量的关注和重视。
全球饮用水水质标准人类对饮用水安全的关注饮用水的安全性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微量分析和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积累,人们对水中微生物的致病风险和致癌有机物、无机物对健康的危害,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相关机构纷纷修改原有的或制订新的水质标准。
了解和把握国际水质的现状与趋势,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和修订已沿用多年的现行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城乡居民对饮水水质新的需求,加强对人体健康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现状目前,全世界具有国际权威性、代表性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有三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EC)的《饮用水水质指令》以及美国环保局(USEPA)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其它国家或地区的饮用水标准大都以这三种标准为基础或重要参考,来制订本国国家标准。
如东南亚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香港,以及南美的巴西、阿根廷,还有南非、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都是采用WHO的饮用水标准;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等欧盟成员国和澳门则均以EC指令为指导;而其它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同时参考WHO、EC、USEPA标准;我国和我国的台湾省则有自行的饮用水标准。
三部重要的水质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作为世界性的权威水质标准,是各国制订水质标准的重要参考,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类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而不断发展。
考虑到全球多个国家地方社会习俗、经济、文化、环境的差异,因而水质指标较完整,但指标值并非是严格的限定标准,各国可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在1993年到1997年期间,WHO分三卷出版了《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二版,其中包括:第一卷,建议书(1993);第二卷,健康标准及其它相关信息(1996);第三卷,公共供水的监控(1997)。
最近WHO在《准则》中增加了"微囊藻毒素"指标,表明对蓝藻产生的藻毒素的健康影响给予高度重视。
健康水五大标准1、不含任何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2、水的硬度介于30-200之间(以碳酸钙计);3、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含量适中;4、PH值呈弱碱性(7-8);5、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适度(水中溶解力、渗透力、代谢力、乳化力、洗净力等)要强。
水和心脏病首先,水的硬度和心脏病死亡率有确定的、谓楚之关系,我们应尽可能饮用硬度大约为170MG/L的水,这个标准是理想的;其次TDS(总溶解固体)和心脏病死亡率之间也有确定的关系,TDS越高,心脏病发作率越少。
水中含有适当的硬度和TDS是健康饮用水的两个有益特点。
因此,理想的饮用水能够使心血管死亡率减少15%。
加氯消毒法医学博士JOSEPH PRICE经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原因是氯,与之相联系的诸如心力衰歇和大部分常见的硬化形式,本质也是由氯引起的。
在氯化过程中,氯同天然的有机物质、腐殖质相结合形成潜伏的致癌物三卤甲烷(THM'S)。
三卤甲烷总体上包括着如氯份、澳份之类的致癌物。
THM'S在我们饮用水中的总含量理论上EPA规定了限量,虽然法定允许最高量是100PPB,但实际上市政给水系统中多超过此极限。
水和癌症饮用水中有4种元素是有助于我们防止癌症的,它们分别是:TDS、硬度、PH和二氧化硅。
经研究发现如饮用水中有中等含量的TDS(大约300MG/L)。
属硬水、偏碱性(PH大于7。
0),并含有15MG/L的二氧化硅,那么癌症的死亡人数就会减少10-25%。
因此,喝高TDS和高硬度的偏碱性不,心脏病和癌症发病率就低。
开水是否我们最健康的饮水选择?答:不是。
因为制造自来水的杀菌过程中加入了大量氯气和含氯漂白粉等化学物,带来了游离氯对各种有机物的氯化作用,其中包括二恶英在内,特别是在开水中,这些含氯有机物比如氯仿的含量会成倍增加,说明游离的氯在加热过程中加快了对有机物的氯化作用,这是导致人类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
纯净水的不足之处是什么?答:纯净水的可贵之处在于纯、净,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净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有用矿物质和有益微量元素大大减少,而这些人体必需的物质元素仅靠吃饭是不能完全补充的,必须要从饮水中得到补充。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七大标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饮用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特别关注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提出的七大标准,希望能够对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了解。
1. 清洁和清澈清洁和清澈的水是最基本的饮用水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关水污染和水质不合格的新闻。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清洁和清澈水质的要求,不仅是对水源的保护,也是对人类健康的保障。
2. 不含有害物质饮用水中含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的标准之一就是不含有害物质。
这涉及到水源的保护和对水质的严格监控,以确保人们饮用水的安全。
3. 低微生物水平微生物是导致水源污染和水质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用水标准之一是低微生物水平。
这要求在饮用水处理和管道输送过程中,严格控制微生物的含量,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4. 无异味异味和异色异味和异色的水源通常会使人产生对水源质量的怀疑,因为这通常是水源受到污染或者变质的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的标准之一便是无异味异味和异色。
这要求对水源进行定期检测和调查,以及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异常情况,保证水质的良好。
5. 含有适当的矿物质饮用水中适当的矿物质含量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的标准之一便是含有适当的矿物质。
这有利于促进人体内矿物质的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6. 合理的PH值水的PH值是衡量水酸碱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水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中,合理的PH值是必不可少的。
这要求对水质的酸碱度进行严格把控,保证饮用水的PH值在合理范围之内。
7. 经常监测和检测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的标准中,还强调了经常监测和检测饮用水的重要性。
这也是保障饮用水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水源、水质、管道等环节的定期监测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好水的七大标准引言自古以来,人类就深知水是生命之源。
然而,当今世界面临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加剧等严峻问题。
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来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健康且优质的饮用水。
世界卫生组织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制定了七大标准来评估饮用水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七大标准,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安全性安全性是衡量饮用水质量的首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必须不含有害物质,例如微生物、重金属和化学物质。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确保人们饮用水的安全,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潜在威胁。
2. 清洁度清洁度是评估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指标。
好水应当是无色、无味、无异味的。
只有水质清洁,人们才能更加愿意饮用并接受它。
3. 性质恒定性好水应具备性质恒定不变的特点。
水的化学性质和组成应该稳定不变,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充分了解水的性质,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4. 适宜温度虽然水的适宜温度因人而异,但饮用水的温度应该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毕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人们的饮用体验。
饮用水应该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5. 营养价值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好水应当为人们提供一定的营养价值。
这并不是要求水本身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是指水应当能够保持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6. 社会利益好水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利益。
为了能够提供大量的好水,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水源保护、用水管理等方面。
只有确保饮用水的社会利益,人们才能在更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7. 可持续性好水必须是可持续的。
这意味着水资源应该得到合理利用,不应过度开采和浪费。
只有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才能保证未来世代的饮用水需求得以满足。
总结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好水的七大标准进行全面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饮用水质量的要求和重要性。
这七大标准涵盖了饮用水的安全、清洁度、性质恒定性、适宜温度、营养价值、社会利益以及可持续性。
只有通过符合这些标准,我们才能确保人们获得优质、健康的饮用水,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机组份
(P)—临时性指标值,该项目适用于某些组分,对这些组分而言,有一些证据说明
这些组分具有潜在的毒害作用,但对健康影响的资料有限;或在确定日容许摄入量(TDI)时不确定因素超过1000以上。
** 对于被认为有致癌性的物质,该指导值为致癌危险率为10-5时其在饮用水中的
浓度(即每100,000人中,连续70年饮用含浓度为该指导值的该物质的饮用水,
有一人致癌)。
& NAD—没有足够的资料用于确定推荐的健康指导值。
# ATO—该物质的浓度为健康指导值或低于该值时,可能会影响水的感官、嗅或味。
C 饮用水中常见的对健康影响不大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U—对于这些组分不必要提出一个健康基准指标值,因为它们在饮用水中常见的浓度下对
人体健康无毒害作用。
a.这里所指的水准值不是精确数值。
根据当地情况,低于或高于该值都可能出现问题,
故对有机物组分列出了味道和气味的上下限范围。
b.TCU,色度单位。
c.NTU,散色浊度单位。
健康饮用水三大标准:无污染富含矿物质呈弱碱性 2006年09月30日16:13 环球时报人们每天都要喝水,但什么是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却很少有人知道。
在全球“水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持续、长久的健康、安全饮用水来源也成为本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上各国专家探讨的重要问题。
全球饮用水严重缺乏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中,饮用水更是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
医学研究表明,在极端情况下,因缺水导致的死亡远高于因缺乏食物导致的死亡。
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的面积为水所覆盖,约占地球表面面积30%的陆地也有水存在,但只有2.53%的水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
由于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海水、深层地下水、冰雪固态淡水等还很少被直接利用。
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资源,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4%,还不到全球水总储量的万分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污染加剧了本已匮乏的水资源紧缺。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已有40%的河流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上升的趋势。
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大城市饮用水的一半透过裂缝渗入了土壤。
我国每年自来水漏失量就达10亿多吨。
我国年人均用水量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
联合国据此已把中国列为13个最缺水国家之一。
淡水资源的缺乏不是个别国家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
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水危机,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新技术用于饮用水如何利用新技术把其他水源转化为饮用水,是科学家们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新加坡曾严重缺水,近年来,新加坡政府花巨资修建了新生水厂,把生活污水变成饮用水。
做法是先用隔膜处理技术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污物阻隔。
然后用反向渗透技术,去除小分子和微生物污物。
最后是紫外线辐射,对水源进行消毒,这会使水的酸碱度遭到一定破坏,所以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恢复酸碱度。
快适水水质卫生标准1、快适水概念水质指标达到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现行饮用水标准中最高要求,适合于婴幼儿等对水中污染物较为敏感的人群长期饮用的优质饮用水。
2、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四国或地区饮用水水质标准比较2.1分类的区别(1)美国水质标准分为国家一级饮用水水质标准和二级饮用水标准。
国家一级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又有最大污染物浓度(MCL)和最大污染物浓度目标(MCLG)两个指标,MCL为强制性的标准,MCLG是非强制性的更高目标值。
美国一级饮用水指标共有78个,分为:无机物、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学指标,其中无机物指标有15个,有机物指标54个,放射性物质指标有3个,微生物学指标有6个;二级饮用水污染物指标共有15个,没有细分。
(2)欧盟水质标准并没有特别分类,水质指标分为微生物学指标、化学物质指标和指示指标,其中微生物学指标2个(瓶桶装水是5个),化学物质指标26个,指示指标20个。
(3)日本水质标准分为水质基准项目和水质管理目标设定项目。
水质指标项目分为病原微生物、重金属、无机物、金属类、有机物、消毒剂残留及消毒副生成物、基本特性、其他类。
日本水质基准项目共50个,其中病原微生物指标有2个,重金属指标有10个,无机物指标有9个,有机物指标有11个,消毒剂和消毒副生成物10个,基本特性指标5个,其他类指标2个;水质管理目标设定项目共27个,其中重金属和金属指标有4个,无机物指标有2个,有机物指标有9个,消毒剂和消毒副生成物6个,其他类6个。
(4)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分为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共计106项。
饮用水标准水质常规指标分为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四类共38个,其中微生物指标有4个,毒理指标有15个,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有17个,放射性指标2个;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4个;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分为微生物指标2个、毒理指标59个、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3个。
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质量准则
饮用水质准则是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健康的重要准则。
世界卫生组织定期更新其关于饮用水质量的准则,作为国际有效规范,以保证维护世界各地饮用水环境的,确保人们安全饮用水。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质量准则主要分为2大类 11类:一般和技术类参数。
一般参数指的是包括水的外观、气味以及口感等,此类参数反映饮用水的外在质量,方便消费者安全饮用;技术类参数指污染物含量,如溶解氧、生物污染、重金属、有机物等,饮用水中的这些污染物必须在规定的质量标准参数以内,才能保证其安全性,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此外,除了11类参数外,世界卫生组织还提供关于质量管理、水文信息及管理措施等重要技术规范,其中包括推行细微粒过滤设备、改善灌溉系统、有效去除污染物以及正确处理废水等内容,以实现良好水文资源管理和可持续能源利用。
饮用水质准则及其相关规范是世界卫生组织出台的极其重要的资料,它既细致全面条理化的提出了饮用水的质量管理要求,同时也确保人们安全饮用水,为健康生活能够提供基本保障。
各国政府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其重大作用,依据饮用水质量准则制定国内相关法令及执法从严,实行有效监管,从而更好地维护世界饮用水质量。
水质安全评价标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质安全评价标准则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水质安全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国际水质安全标准、国内水质安全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我国水质安全评价标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水质安全评价标准的重要性水质安全评价标准是衡量水源是否适宜饮用的依据,也是评估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减少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同时,水质安全评价标准也是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依据,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水质安全标准1. 世界卫生组织的水质安全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研究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质安全标准,包括饮用水质量准则、环境水质量标准等。
这些标准主要从水中化学物质、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等方面考虑,旨在保障全球民众的饮用水安全。
2. 欧盟的水质安全标准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质安全标准,包括饮用水指令、地表水指令等。
这些标准要求成员国在水资源管理和水安全方面达到一定的指标,确保公众的饮用水安全。
三、国内水质安全标准我国水质安全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
这些标准从水质指标、水源类型、使用功能等方面综合考虑,为我国水质安全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卫生标准》该标准是我国饮用水质量的基本要求,对水质指标、水源保护、水处理工艺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它是我国水质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是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对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的水质指标和控制标准。
它的制定对于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平衡,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我国水质安全评价标准的现状与发展1. 现状我国水质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特定区域和水源类型的具体标准。
各国饮用水水质标准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各国在制定饮用水水质标准时,都会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工业发展水平等因素,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有着一定的差异,下面将对几个代表性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简要介绍。
美国是世界上饮用水质量管理比较严格的国家之一,其饮用水水质标准由美国环保局(EPA)负责制定和监管。
根据EPA的规定,美国的饮用水中主要污染物包括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美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了微生物指标、物理化学指标、有机物指标、无机物指标和放射性物质指标等内容,对于每一种污染物都有详细的限量要求。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饮用水水质标准对于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由卫生部(现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管。
中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了对水源地、水处理工艺、供水管网和自来水的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对于水中微生物、无机物、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指标都有详细的规定。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其饮用水水质标准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尤为重要。
日本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由卫生劳动省(现更名为厚生劳动省)负责制定和监管。
日本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了对水源地、水处理工艺、供水管网和自来水的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微生物、无机物、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指标都有详细的规定。
德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饮用水水质标准对于工业排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
德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由卫生部(现更名为联邦卫生部)负责制定和监管。
德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了对水源地、水处理工艺、供水管网和自来水的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微生物、无机物、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指标都有详细的规定。
总的来说,各国对于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是对水质的要求,也是对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保障。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指标(根据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2nd edition, Vol. 1 Recommendations, WHO, 1993编译)表1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ab 虽然大肠杆菌是更准确的粪便汚染指示物,耐热性大肠菌也可作为替代指标。
必要时应进行确认试验。
总大肠菌不能作为农村给水的卫生质量指标,特別在热带地区,未加处理的水中往往有许多卫生上并无重要意义的细菌。
c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给水中普遍存在粪便性汚染,在这种情況下,国家监测机构应制定改善供水条件的中期目标。
表2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化学指标A. 无机物续表 2B. 有机物续表 2 续表 2续表 2(日耐受摄入量)时不确定因数超过1000的化合物,另外也包括下述两种情況:(1)计算出的指标值低于实际定量分析限度或低于实际水处理技术可能达到的浓度水平;(2)水的消毒可能导致浓度超标。
b 对于有致癌性的化合物,指标值是根据致癌危险率10-5(连续70年饮用该浓度的水,100000人中有一人患癌症)制定的。
致癌危险率10-4或10-6的相应浓度可用指标值乗以或除以10来推算。
致癌性化合物的指标值是用数学模型計算出来的,无法用试验来验证。
受数学模型精度的限制,计算值与根据TDI推算的数值会有差异。
因此最好将指标值作为对癌症危险率的概略估计。
但因为使用的数学模型都偏保守,所以计算误差偏安全。
短期内摄取高于指标值的剂量不会导致高致癌率。
c 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化学物質致癌性的分类:Group 1:对人体有致癌性的化合物(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对人体致癌)Group 2A:很有可能对人体致癌的化合物(对人体致癌的证据有限,但对试验动物致癌的证据充分)Group 2B:有可能对人体致癌的化合物(人体致癌的证据有限,有证据表明对试验动物致癌,但不很充分)Group 3:不能按对人体的致癌性来分类的化合物(对人和试验动物致癌的证据都不充分)Group 4:可能对人体无致癌性的化合物(有证据表明其对人和试验动物无致癌性)d 几个术语的含义:TDI(tolerable daily intake):日耐受摄入量LOAEL(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有副作用最小量NOAEL(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无副作用量PMTDI(provisional maximum tolerable daily intake):暂定最大日耐受摄入量PTWI(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暂定周耐受摄入量UF(uncertainty factor):不确定因数,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不确定的原因不确定因数值物种间差异(动物和人) 1 ~ 10物种内差异(个体差异) 1 ~ 10数据充分度 1 ~ 10健康影响的性质和严重性 1 ~ 10(综合不确定因数值是上述因数的乘积,其最大值为10000)e TDI的推算公式:TDI=(NOAEL或LOAEL)/UFf 根据TDI推求饮用水水质指标的公式:指标值=(TDI ×bw ×P)/C式中 bw:体重(成人60 kg、儿童10 kg、婴儿5 kg)P:TDI中通过饮水摄取的量的百分比(不明确时取10%)C:日饮水量(成人2 L、儿童1 L、婴儿0.75 L)王晓昌编译金同轨校核。
国际健康水有那些标准,健康水七大标准
不含任何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尤其是重金属和有机物。
目前世界在水中已检测出2221种有机物,其中315种为三致物质(致癌、致突变、致畸变)。
有机物对人体的危害往往是滞后的,一般发现得病,在人体上反应要达20-30年。
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比例适当。
健康水含有均衡的天然矿物质,以离子状态存在,与人体内的体液非常接近,比食物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更易被人体吸收。
健康水的PH值呈弱碱性(7.0-8.0)。
人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呈弱碱性的内环境。
当酸性物质在体内越来越多时,量变引起质变,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多补充弱碱性饮用水,是调整酸碱平衡的重要方法。
健康水的水分子团小(核磁共振半幅宽度低于100HZ)。
水分子团越小,水分子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具有更佳的渗透性,强化人体的代谢功能,并把各种离子带进细胞内,因此对健康越好。
健康水的硬度为50-200mg/L(以碳酸钙含量计)。
我国《生活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水的总硬度不得超过25度,最适宜的饮用水的硬度为8~18度,属于轻度或中度硬水。
健康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度(溶解氧=6mg/L)。
健康水含有适度溶解氧能增强人体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役系统等的功能,促进人体健康。
健康水的营养生理功能(溶解力、渗透力、扩散力、乳化力、洗净力)要强。
水营养生理功能越强,越容易通过细胞使细胞内外水的交换增加,有利于吸收营养和排出废物。
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自由基(自由基是人体衰老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