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价值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8.09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1. 引言1.1 胆囊结石概述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多数由胆固醇、胆色素或钙盐组成。
它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通常会引起胆囊疼痛、胆囊炎等症状。
胆囊结石的形成主要与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过多、胆汁成分改变、胆囊排空障碍等因素有关。
胆囊结石的大小、数量和分布位置不同,症状和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胆囊结石较小且不引起症状时,可以采取观察和保守治疗;而较大或引起症状的结石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体外碎石和内镜取石等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小的结石或症状不明显的患者。
而手术治疗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保胆取石术则是通过胆囊镜取石,保留了胆囊的功能,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患者。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1.2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等方法。
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胆固醇溶解剂和排石药物,可以帮助溶解结石或促进结石排出。
然而,药物治疗的疗效较慢,且容易复发,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壁上进行小切口,将镜头和手术器械引入腹腔,直接切除患者的胆囊。
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保胆取石术则是一种介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内窥镜技术将器械引入患者的胆囊内,直接将结石取出,同时保留了胆囊的功能。
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适用于结石较小、数量较少的患者。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对比【摘要】目的探究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64例胆囊结石患者,采取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
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保胆取石术。
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术[3],在术前准备抗感染、解痉止痛等常规治疗。
手术时采取全身气管插管麻醉,使用特制导管插进腹膜腔,注入co2气体建立气腹,压力达到10mmhg-14mmhg之间后于腹壁戳孔置入腹腔镜及其器械,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离断并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
若胆囊体积过大,可将胆囊移至腹壁穿刺口,切开胆囊,吸引器吸出胆汁,或夹出结石,胆囊塌陷后即能将其取出体外。
于腹腔镜操作下,小心地取下胆囊。
1.2.2 观察组采取微创保胆取石术[4],借助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手术时应先用气腹针经腹部穿刺置入腹腔镜探察胆囊位置、外观及是否有粘连。
穿刺后如胆囊外部正常,可在肋缘下行2cm小切口入腹,牵引胆囊,从胆囊底切开插入胆道镜,切口大小约0.5cm。
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用负压吸引器吸净胆囊内胆汁,取石的时候为使视野清晰,可放入生理盐水冲冼胆囊腔。
微小结石不易发现,取石结束后应用胆道镜反复检查胆囊腔内有无微小结石残留,并观察胆汁流入胆囊情况以排除胆囊管内有结石嵌顿。
取出胆囊内结石且确认无残存结石后,用可吸收线细心将胆囊分两层缝合,最后再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0.05);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曹泽嘉【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24(30)1【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MI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9—2022-09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行MIC术30例(MIC 组)、行LC术30例(LC组)。
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
术前及术后第3天检测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应激反应指标,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功能指标。
随访3个月,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MI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第1天的NRS评分、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低)于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2组患者的NE、CRP水平和CD3^(+)、CD4^(+)、CD4^(+)/CD8^(+)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其中MIC组患者的NE、CRP水平低于LC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L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随访3个月期间,MIC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LC比较,采用MIC治疗胆囊结石,能够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并有利于维护免疫功能和降低并发症风险。
但应严格掌握相关手术指征,规范各项手术操作,术后常规给予疏肝利胆制剂。
【总页数】4页(P62-65)【作者】曹泽嘉【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2【相关文献】1.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2.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近期疗效对比4.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5.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的比较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11-22T17:20:36.7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作者:王宝山[导读] 胆结石是普外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由于结石阻塞了胆囊管。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醴陵兆和医院湖南醴陵 412200【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胆结石患者时使用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收集胆结石患者共11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术,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GLQI(生存质量指数)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GLQ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在胆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疗效更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胆结石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胆结石是普外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指的是由于结石阻塞了胆囊管,导致胆汁滞留于胆囊当中,从而使患者继发细菌感染,并引发明显的机体症状[1]。
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了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疼痛、胆绞痛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对其健康和生命都造成严重威胁[2]。
目前临床上对于胆结石的治疗方式较多,而哪种方式最安全、有效、可靠则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对胆结石患者分别采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共11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在20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8.4)岁;34例患者为单发结石,24例患者为多发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7-04-02T18:22:24.0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作者:董晓波[导读] 胆囊结石是由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属于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高[1]。
(贵州省六盘水安居医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7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
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创保胆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费用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微创保胆手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更佳,且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微创保胆手术【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226-02 胆囊结石是由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属于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高[1]。
患者常伴有胆绞痛、胆囊积液、上腹隐痛等临床症状,治疗方式多以手术为主,效果明显,治疗快速。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开腹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取石,传统的手术因创伤大、难愈合等弊端已逐渐被取代,而其他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后期恢复仍存在较大争议[2]。
本研究进一步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7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
观察组男16例,女22例;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57±5.6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7±2.31)年。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张旭璞(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目的 分析与研究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胆结石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组,常规组45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46例采取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分析手术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都比常规组好,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胆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手术效果更好,且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也较小。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手术效果;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91.73.02胆结石也被叫做胆石症,主要是指胆囊或者胆管内发生结石,引发该疾病的病因包括喜静少动、不吃早餐、体制肥胖、遗传因素等,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引发胆囊炎症,甚至会导致胆囊癌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胆结石患者,分别采取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手术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胆结石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组,常规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在25~48岁,平均(36.1±3.6)岁,研究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在23~50岁,平均(39.5±4.1)岁,91例患者均被医院根据疾病诊断指南与标准确诊为胆结石,患者本人与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以对比。
谈谈几种胆囊结石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缺点(一)优点1.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小。
术后康复较快,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1.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几个小的切口,因此术后的疤痕相对较小,美容效果较好。
2.由于手术切口小,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彻底解决胆囊结石问题,避免了结石再次形成的可能性。
(二)缺点1. 腹腔镜手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
2. 尽管是微创手术,但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胆道损伤等。
3. 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肺病等,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
4. 相较于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的费用较高。
5. 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全麻,这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患者术后恢复的不适感。
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优缺点1.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性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小。
术后康复较快,通常需要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1.与传统胆囊切除手术不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通常能够保留部分胆囊组织,有助于维持一定的胆汁调节功能。
2.该手术只需要几个小的切口,减少了手术创伤,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相比于开放手术,内镜微创手术的切口较小,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
(二)缺点:1. 内镜微创手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
2.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肺病等,不适合进行内镜微创手术。
3. 虽然保留了一部分胆囊组织,但仍然有一些患者可能在饮食或消化方面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4. 由于失去了部分胆囊,有些患者可能会经历术后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5. 相较于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内镜微创手术的费用较高。
三、药物治疗的优缺点(一)优点1. 药物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不需要手术或其他创伤性操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比较研究作者:李茂林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35期【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治疗的139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
结果: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组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6)mL,(10.3±4.3)h及(3.2±1.8)d,而术后止痛剂使用率为11.4%,且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4/70),均明显优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Comparative Study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Cholecystolithotomy in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Calculi/LI Mao-l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35):049-051【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and mini-cholecystolithotomy in treatment of cholecystolithiasis significance.Method:In the treatment of 139 gallbladder stone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1.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bined laparoscopic and choledochoscopic mini-cholecystolithotomy.The operation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Laparoscopic and choledochoscopic cholecystolithotomy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recovered well,the average amount of bleeding,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during oper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15.8±6.6)mL,(10.3±4.3)h and (3.2±1.8)d,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use was 11.4%,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0.0%(14/70),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Key words】 Laparoscopic and choledochoscopic cholecystolithotomy operation;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Gallbladder stones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shi County,Jianshi 4453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5.024胆囊切除手术是胆囊结石治疗“金标准”[1]。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分别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而术中出血量、镇痛药使用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各项术前准备,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术中严格掌握手术操作要点及技巧。
研究组: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采用三孔或四孔法进行手术,取头高足低仰卧位,在脐缘或脐上10mm 作弧形切口,采用veress气腹针在患者脐旁进行穿孔制造气腹,保持腹内压12-14mmhg,在腹腔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症、粘连程度,探查胆囊内结石情况,用取石网套彻底取净胆囊内的结石,见清亮胆汁从胆总管经胆囊管反流入胆囊后,确认无残留结石、胆囊管通畅后用5-0可吸收线全层缝合胆囊切开处,吸净腹腔内积液并排出co2气体,逐一取出trocar,腹腔镜观察无胆漏及胆囊床损伤后关闭腹腔[1]。
对照组的手术方法具体参见文献[2]。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两组间差异用p值(p=0.05)表示。
2结果2.1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而术中出血量、镇痛药使用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23、10.28、8.85、9.20,p均<0.0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仅有1例发生肠粘连,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对照组患者中则有切口感染1例,切口渗血2例,肠粘连2例,肠管损伤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达12.77%,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5)。
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和预后【摘要】目的探究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分别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以及预后。
方法随机选取在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经确诊的胆囊结石的患者110例。
根据患者的病情等具体情况将110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61例,对照组有49例。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小切口的胆囊切除术来进行胆囊结石的治疗。
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观察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切口的大小和术中的出血量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3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无明显差异,即p>0.05。
结论对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进行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且伤口较小,有助于伤口的愈合,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的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胆道镜微创取石术;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疾病,在过去的治疗方法中普遍采用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但是,胆囊切除后所引起的并发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在更多的人愿意采用保胆取石的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然而学术界关于应用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以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问题一直争论。
本研究中对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治疗的干预研究,探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情况。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胆囊结石患者110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38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48岁。
有65例患者为单发性的结石,45例患者有多发性的结石。
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手术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6-08-30T16:13:52.1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作者:胡军[导读] 探讨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手术效果。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手术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0.31±0.28)min,术中出血量(15.13±0.34)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0.87±0.56)min,术中出血量(39.24±1.49)ml;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10.19±0.14)min,住院时间(3.14±0.34)d,并发症发生率4.44%;对照组患者排气时间(14.62±0.36)min,住院时间(6.23±0.21)d,并发症发生率14%;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应用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时间,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利于患者的预后,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保胆;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效果胆结石是肝胆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胆结石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手术效果,特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整理报道如下。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价值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31T13:41:46.09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作者:曾文辉
[导读]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价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肝胆甲乳外科 421002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76例胆结石患者均分为两组,微创组38例患者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腹腔组38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微创组38例胆结石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腹腔镜组;微创组38例胆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胆结石手术治疗中,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治疗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但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一定的复发率。
微创保胆取石术保胆适应症为:胆囊功能好、炎症较轻,在临床应用中要重视手术适应症。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价值
在临床上,胆结石属于十分常见的胆管疾病之一。
一直以来,胆囊切除都是胆结石治疗的首选方式[1]。
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微创保胆取石术逐渐应用于临床[2]。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76例胆结石患者均分为两组,微创组38例患者中男例20,女例18;年龄为21-72岁;病程为8个月-3年。
腹腔组38例患者中男例21,女例17;年龄为22-74岁;病程为6个
月-3.5年;微创组患者与腹腔镜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微创组38例患者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行全身麻醉,以患者脐下戳孔位10mm,行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以剑突下、右锁骨中线以及右腋前线肋缘下2cm,做横行切口,将操作器械与腹腔镜置入。
在纤维胆道镜的辅助下对胆结石进行探查,并且运用取石网篮取出胆结石,确定结石彻底清除后,缝合胆囊切口之后再次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进行清洗,将腹腔镜撤出对切口进行缝合,留置引流管。
腹腔组38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行全身麻醉,建立人工气腹,将腹腔压力维持在10-12mmHg,按照腹壁四套管法行手术,首先以脐上缘为切点做切口防止套管与腹腔镜,之后放置另外三个操作套管,在腹腔镜辅助下分离胆囊,并且将胆囊彻底切除,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微创组患者与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
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P值判定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比较
微创组38例胆结石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腹腔镜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微创组患者与腹腔镜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对比
3.讨论
在普外科胆结石属于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3-4]。
现阶段主要采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理想。
虽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研究表明,胆囊切除术会影响患者胆囊的贮存功能与排放功能,影响胆汁排放功能,危害患者健康[5]。
微创保胆取石术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该术式在将胆结石取干净之后会对胆囊进行修复,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胆囊的功能,并且能够在直视的条件下清理结石和胆固醇结晶[6]。
所以治疗效果理想,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但是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实施中要注意手术适应症,在手术前要确定胆囊功能好、炎症较轻。
另外临床研究表明: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一定的复发率,所以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防止病情复发。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微创组38例胆结石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腹腔镜组;微创组38例胆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微创保胆取石术效
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胆结石手术治疗中,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治疗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但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一定的复发率。
微创保胆取石术保胆适应症为:胆囊功能好、炎症较轻,在临床应用中要重视手术适应症。
参考文献:
[1]赵恒宝,金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13):36-38.
[2]肖康,钟文毅.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8):27-29.
[3]陈愉快.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02):113-117.
[4]李霖源,麦建全.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对比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04):483-485.
[5]乔桐杉,王满仓.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47-48.
[6]林正清,林彬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2):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