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爆破方法与操作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8.92 MB
- 文档页数:54
第六章隧道钻爆法开挖施工技术6。
1 隧道爆破的基本概念隧道开挖爆破是单自由面条件下的岩石爆破,爆破条件往往是很差的,要求的爆破技术较高。
特点是:爆破自由面少,一般只有一个自由面,而且是大致与炮眼方向垂直。
炮眼数目与炸药消耗量多.隧道开挖爆破涉及的主要名词如下:掏槽、光面爆破、预裂爆破。
循环进尺:一次开挖爆破的隧道进尺。
炮眼间距:同一并排两相邻炮眼的中心距离。
抵抗线:药包中心至自由面的最小距离.炮眼利用率:实际循环进尺与炮眼深度之比。
掏槽眼:开挖断面中部偏下,最先起爆的炮眼。
辅助眼:掏槽眼之外、周边眼之内的所有炮眼。
周边眼:周边轮廓线上的炮眼。
底板眼:隧道底边上的炮眼。
炸药的敏感度。
爆力和猛度。
炸药爆炸的稳定性。
6.2。
1.1 全断面开挖法适用条件:岩石坚固性中等以上、裂隙节理不发育、围岩整体性较好、断面小于100M2。
优点:可采用深孔爆破、空间大、通风容易、宜采用大型机械。
6。
2。
1.2 台阶开挖法适用条件:岩石坚固性中等以下、裂隙节理发育、围岩整体性较差。
台阶开挖法又分为:正台阶开挖法反(倒)台阶开挖法6。
2.1。
3 导洞开挖法导洞开挖法:根据主导洞位置分为上导洞、下导洞、侧导洞。
6.2.2 影响开挖方法的因素一、地质条件二、洞室的断面面积三、洞室的支护形式四、装运条件五、施工队伍与设备条件6.3 隧道爆破技术工作面的炮眼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1)掏槽眼(又名掏心眼)(2)辅助眼(又名崩落眼)(3)周边眼。
6。
3。
1 爆破参数隧道掘进爆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正确确定爆破参数;选择合理的炮眼排列方式;采用有效的控制轮廓措施;解决施工操作中的安全问题。
一、爆破参数的确定原则其主要标志应当是:炮眼利用率高,应在90%以上;巷道断面轮廓合乎规格,超欠挖量不大,对围岩破坏小;岩堆比较集中,岩块大小合适,有利于装岩运输;炮眼数目少,爆破材料消耗少。
二、爆破参数爆破参数是指爆破工作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它包括:炸药消耗量、炮眼直径、炮眼深度、炮眼数目、炮眼利用率、最小抵抗线等.6.3。
2024年爆破工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爆破工作的安全,保护人员和设备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一切涉及爆破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爆破工程师以及其他参与爆破作业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爆破作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进行岩石、混凝土、金属等的破碎、拆除、采矿等,同时需要保护周围环境和设备的安全。
第四条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爆破作业的规定,同时须依法申请爆破作业许可,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审核和评估。
第五条爆破工程师是爆破作业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和工作经验,负责爆破方案的制定、指导和实施。
其他参与爆破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第二章爆破作业的准备工作第六条爆破作业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勘察和安全评估,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爆破区域周边环境、设备及人员的安全状况等方面,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案。
第七条爆破方案必须由爆破工程师编制,并提交给相关单位审核和批准,方可进行爆破作业。
第八条爆破区域必须设立合适的警戒区域,并在周边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闲杂人员靠近。
第九条爆破作业前必须对爆破区域进行清理和安全措施的布置,包括清除可燃物、易燃物、易爆物等危险品,保证作业区域内没有人员滞留。
第十条爆破作业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宣传和警示教育,让所有参与人员了解爆破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要求,并签署安全承诺书。
第三章爆破作业的实施第十一条爆破作业前必须对爆破区域进行布线、测量和标记,确定爆破点和起爆顺序。
第十二条爆破作业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试运行,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第十三条爆破作业前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设备、设置防护屏障等,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十四条爆破作业必须由控制室操作人员进行监控和控制,并与现场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如发现爆破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适当的处理,确保周围环境和设备的安全。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2003年6月气象出版社发行)第六章爆破有害效应爆破有害效应包括爆破地震波、冲击波(地面或地下;空气或水中)、个别飞石、毒气或噪音等。
这些效应都随距爆源距离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减弱,但由于各种效应所占炸药爆炸能量的比重不同,能量的衰减规律也不相同,同时不同的效应对保护对象的破坏作用不同,所以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应根据各种效应分别核定最小安全距离,然后取它们的最大值作为爆破的警戒范围。
第一节爆破地震波当炸药包在岩石中爆炸时,邻近药包周围的岩石遭受到冲击波和爆炸生成的高压气体的猛烈冲击而产生压碎圈和破坏圈的非弹性变化过程。
当应力波通过破碎圈后,由于应力波的强度迅速衰减,它再也不能引起岩石破裂,而只能引起岩石质点产生扰动,这种扰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往外传播,形成地动波。
引起岩石震动的部分能量,占炸药爆炸时释放总能量的小部分,在岩石中约占2%~6%,在土中约占2%~3%,湿土中约占5%~6%。
爆破产生的震动作用有可能引起土岩和建筑(构)物的破坏。
为了衡量爆破震动的强度,目前国内外用震速作为判别标准。
当被保护对象受到爆破震动作用而不产生任何破坏(抹灰掉落开裂等)的峰值震动速度称为安全震动速度。
通常安全震动速度以被保护物临界破坏速度除以一定的安全系数来求得。
爆破引起的地震波速度通常采用下述的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炸药量,kg;齐发爆破取总药量,秒差爆破取最大一段的药量;R——从爆源中心到被保护物的距离,m;K、a——系数,通过试验确定,也可以参照类似的条件下爆破的实测数据来选取或参照爆破安全规程(表6—1)选取。
目前,我国对各种建、构筑物所允许的安全震动速度规定如下:(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为1.0cm/s;(2)一般砖房、大型砌块及预制构件房屋为2~3cm/s;(3)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和修健良好的木房为5.0cm/s;(4)水工隧洞为10cm/s;(5)地下巷道:岩石不稳定但有良好的支护为10cm/s;岩石中等稳定有良好的支护为20cm/s;岩石坚硬稳定,无支护为30cm/s。
爆破工技术操作规程一、总则1.1 本技术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爆破工作安全、高效进行,规范爆破工作流程,保护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提出了爆破工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
1.2 本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矿山、建筑工程、隧道工程等各类爆破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二、爆破方案的制定2.1 爆破方案的制定必须由具有合法资质的爆破设计师完成,并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
2.2 爆破方案必须包括爆破设计、爆破参数、爆炸物的选择、炮孔的布置等内容,并详细记录在爆破作业手册中。
2.3 爆破方案必须满足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安全要求,并合理考虑周围环境、建筑物、人员等因素。
三、爆破材料和设备的准备3.1 爆破材料和设备的配备必须符合爆破方案的要求,并经过验收合格。
3.2 爆破材料必须储存在专用库房中,防止与火源和易燃物接触。
3.3 爆破设备必须经过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可靠性和工作正常。
四、爆破现场的准备工作4.1 爆破前必须进行场地勘察,确定爆破区域、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和人员情况等,并编制详细的现场布置图。
4.2 爆破前必须对爆破区域进行清理,清除周围的易燃物、易爆物以及其他危险物品。
4.3 爆破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管制线,确保无关人员无法进入。
五、爆破过程的操作规范5.1 爆破作业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爆破工人进行,不得擅自委派非专业人员进行。
5.2 爆破作业前必须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所有人员已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5.3 爆破作业前必须进行警示广播,提醒周围人员注意安全,并确保无关人员已撤离。
5.4 爆破作业前必须对爆破材料和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5.5 爆破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爆破方案要求进行操作,严禁违反操作规程和违章指挥。
5.6 爆破作业现场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和指挥,确保整个作业流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六、事故应急处理6.1 发生事故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6.2 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和分析。
第六章《爆破方法与操作技术》复习思考题上1.通常将孔径大于(a) mm,孔深大于 5m 的炮孔称为深孔。
a. 50 b. 60 c.40 d.702.拆除爆破,应等待(d),方准许人员进入现场检查。
a.10min 以后 b.建筑物倒塌以后 c. 15min 以后 d.倒塌建(构)筑物和保留建筑物稳定之后3.深孔爆破的炮孔形式一般分为(d)孔、倾斜孔和水平孔三种。
A.纵向 b.横向 c.反向 d.垂直4.深孔爆破时,炮孔布置形式一般有(a)、正方形和矩形三种。
a.三角形 b.波浪形 c.圆形 d.椭圆形5.岩石的单位耗药量是指爆落(b)的岩石所需要的消耗的炸药量。
a.1t b.1m³ c.一块 d.1 ㎡6.以下描述中哪个是描述半爆的?(b) a.雷管和炸药没有引爆 b.雷管爆炸,但因起爆能量不够,没有引爆炸药 c.炸药爆轰完全 d.炸药包在地上爆出了一个大坑7.在炮孔内放置起爆药包时,雷管脚线要顺直,轻轻拉紧并贴在孔壁一侧,防止损坏(d),同时可减少炮棍捣坏脚线的概率。
A.炮孔 b.雷管 c.药包 d.脚线8.深孔爆破时,填塞材料一般可以采用钻屑、(a)和粗沙。
a.黏土 b.碎石片 c.建筑垃圾 d.砂砾石9.浅孔爆破时,炮孔直径小于 50mm、炮孔深度小于(c)。
a.3m b.4m c.5m d.6m10.浅孔爆破时,孔内装入起爆药包后严禁用力捣压(d),防止早爆或将雷管脚线拉断造成拒爆。
A.炸药 b.装药 c.炮泥 d.起爆药包11.以下描述中哪个是描述拒爆的?(a) A.雷管和炸药都没有爆炸 b.雷管引爆了炸药c.炸药在传爆过程中熄灭了,孔底留有残药d.炸药在地下爆出了一个大坑12.禁止用手提雷管脚线或导爆管的方法传送药包,上下传送药包时应该(a)进行传递,严禁上下抛掷。
A.手对手 b.双手 c.单手 c.用专用工具13.光面爆破要求爆破后壁面平整,不平整度要控制在(d)范围内。
爆破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爆破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解炸药爆炸的物理过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爆破工程的安全知识,包括炸药的性质、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3. 引导学生掌握爆破设计的初步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爆破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爆破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爆破计算和设计。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安全、规范地进行模拟爆破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爆破工程项目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爆破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在爆破工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爆破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爆破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爆破设计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上述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爆破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炸药爆炸的化学过程、能量释放原理,以及冲击波、爆炸气体产物等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爆破物理基础2. 炸药性质及安全知识:介绍常见炸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分类及储存、运输、使用中的安全要求。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炸药与爆炸器材3. 爆破技术与方法:讲解不同爆破方法、适用范围及设计原则,如露天爆破、地下爆破、静态爆破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爆破技术及其应用4. 爆破设计与计算:学习爆破参数的计算方法,如药量计算、孔距、排距设计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爆破设计与施工5. 爆破安全与管理:探讨爆破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爆破现场安全距离、警戒范围、应急预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