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监测内容及护理-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37.01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外科生命体征监护及危重患者护理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包括重度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脊髓肿瘤手术后病人,尤其是术后48-72小时。
由于全麻创伤、肿瘤所在部位的影响易并发脑水肿、脑出血、感染、中枢性高热、尿崩症、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常需观察神志、瞳孔、心电、脉膊、呼吸、血压、血氧、血气和其它生化指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所以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沟通急性期病人生命垂危,家属十分着急。
这时应主动关心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及愈后,并告知我们在尽力救治,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并告知合理按排陪护与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减少一切不良刺激,积极配合抢救和治疗。
二、密切观察意识变化脑损伤病人最容易出现的变化之一,表现为嗜睡、朦胧、半昏迷和昏迷、在观察中如出现(1)由昏迷状态转入燥动,想抓伤口、拔尿管等动作系病情好转.(2)从燥动不安转入昏迷状态,对周围反应迟钝,强刺激可能唤醒,表示病情加重.三、观察瞳孔的变化正常瞳孔等大等园直径3~4毫米对光反应灵敏.观察中如出现.(1)伤口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是乳内血肿的表现.如伤后病人神志清醒而一侧瞳孔散大可能为动眼神经损伤.(2)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应差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3)伤后一侧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4)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提示临终状态.(5)眼球若能外展伴复视为展神经损伤.(6)眼球振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7)双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桥脑或脑干伤损害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因使用冬眠药物.大剂量镇静药及吗啡等所致.四、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1)伤后血压上升脉膊有力呼吸深而慢提示颅内压升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这是应立即报告医生作脱水降颅压.(2)脑出血的病人应每15~30/分钟测一次血压,一般血压维持在平时高度或稍高水平,如果不知平常血压则维持在150~160/90~100毫米汞柱之间.(3)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跳减弱呼吸减慢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4)枕骨骨折的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5)高热深昏迷表示下丘脑受损,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五、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1.头疼、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为三主征.2.病人出现剧烈头疼或烦躁不安症状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先兆,颅内压增高时呕吐呈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体征.3.脑疝的预防:(1)脱水降颅压(2)密切观察病情发展的动向(3)抬高床头15~30度(4)吸氧改善脑缺氧降低脑血流量(5)控制液体入量(6)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六、呼吸道的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或误吸导致肺部感染.2.深昏迷的病人必须抬起下颌或放入口咽通气道以免舌后坠阻碍呼吸.3.翻身叩背防止肺部感染.4.深昏迷者或呼吸不畅做气管切开七、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1.病室环境要求:保持清洁,湿式清扫,室温在18~20度,湿度在50%~60%.限制探视人员,定时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三十分钟.2.观察呼吸频率和方式,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和出血如有少量渗血及分泌物,要及时吸出.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及血肿,有无气胸患者取平卧或头高脚低位.3.吸痰方法:(1)吸痰前后均应洗手,评估病人痰鸣音的位置和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压力成人一般在40千帕左右,小儿应小于40千帕.(2)一次吸痰不超过十五秒,连续吸痰不超过三分钟,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痰前后视病情加大氧流量.如上呼吸机人吸痰前给予纯氧持续2~3分钟, 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 (3)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4)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管粗细不超过内套管直径1/2.(5)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保持无菌操作.(6)痰液粘稠不宜吸出我科采用如下方法雾化吸入定时气管内滴药凡是叩背.4.气管切口护理(1)及时清洁气管周围的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液(2)每天更换气管垫两次分泌物增多或出血多时应急时更换并保持干燥,5.气管套管的护理(1)内套管定时取出清洗消毒时间不超过四十分钟防止细菌污染和痰液阻塞(2)消毒方法先用热水浸泡清洗再用0.3%的双氧水浸泡20分钟或煮沸1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后重新放回.6.拔管的护理,拔管应在病情稳定,无呼吸困难,吞咽反射及呼吸肌功能恢复,肺炎控制,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才能进行堵管试验.第一天堵1/3,第二天堵1/2,第三天完全堵塞.此时应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急促,面色发干,出汗等.如有及时报告医生.如堵管24~48小时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可拔管,拔管后漏口用2%的典伏消毒皮肤,再用无菌纱布及蝶形胶布牵拉固定2~3天可痊愈。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在神经外科中的重症观察室中对患者给与的病症观察以及病症护理方式。
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之间神经外科中处于重症观察室的41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给与有效的观察以及护理治疗,进而研究其实际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后续并发症相关状况。
结果重症观察室中41例患者经过良好的观察护理无1例患者出现了后续并发症状况。
结论对于神经外科中处于重症观察室的患者来讲实施有效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通过对患者的严密观察以及有效护理进而真正的提高重症观察室实际监护质量。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002-01前言:一般来讲神经外科中的病症患者相较于其他科室来讲其病势较为凶险,该科室病症患者往往具有发病较快的病症特点,因而就需要对该病室患者给与较好的管理,尤其是重症观察室中的患者更需要细致入微的有效监护,这样才能真正的给与患者生命健康的保障。
一、一般资料以及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有效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3月之间神经外科中处于重症观察室的41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41例患者在年龄方面主要是集中在27岁到55岁之间,其中存在脑挫裂伤病症患者为10例,存在脑出血病症患者为12例,存在脑干损伤病症患者为14例,还有5例患者则存在脑内血肿病症。
(二)观察指标对重症观察室中的41例患者通过多功能型监护仪有效动态监测,监测内容为患者实际呼吸状况、心率变化和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状况。
(三)观察方法由于神经外科中的重症观察室患者其病症较为复杂同时病势变化较快,一般均为实施手术之后转入到重症观察室中。
因而在护理实际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就需要对患者的各种体征状况给与密切的有效观察,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及时给与治疗处理,进而将重症观察室患者实际病死率有效降低下来。
(四)观察以及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监护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的主要内容及护理。
方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肢体活动及专科护理。
结果85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采取了相应措施。
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内容专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94-02一、特点1、急、危、重,病情恶化快,康复缓慢。
2、意识不清,无自知力。
3、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
意义:急性期死亡率高,主要死亡原因:颅内高压、脑疝、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
监护的重要性:严密监护能及时而准确地掌握病情。
给予正确治疗,尽可能的减少继发性损伤(脑干损伤、脑梗塞、脑水肿)。
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为疾病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条件。
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
二、临床资料2013年4月1日至6月30日我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五科重症监护室进修共收住85例重症患者。
1、一般资料本组85例,年龄6个月~82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特重型颅脑损伤10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2例),脑挫裂伤8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5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脑出血5例,颅内肿瘤术后52例。
2、观察指标我们采用多参数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24 h动态监测,同时根据病情使用颅内压监测仪进行颅内压监测,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电解质的变化。
三、监护的内容TP RBP,神志、瞳孔、运动、感觉、反射、颅内压等。
直接反映脑功能障碍程度。
(一)血液动力学监护:包括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等。
可以提供有效循环血量及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流动态变化参数,为治疗提供依据。
1动脉血压监护:可作为了解病人有效循环状态的主要指标(1)血压过高:一过性升高——应激、颅内高压、脑血管痉挛,血压过高可导致损伤部位局部过度充血或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