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林徽因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50
一代才女林徽因作者:萧乾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3年第04期我第一次见到林徽因是1933年11月初一个星期六的下午。
沈从文先生在《大公报·文艺》上发了我的小说《蚕》以后,来信说有位绝顶聪明的小姐很喜欢我那篇小说,要我去她家吃茶。
那天,我穿着一件新洗的蓝布大褂,先骑车赶到达子营的沈家,然后与沈先生一道跨进了北总布胡同徽因那有名的“太太的客厅”。
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
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常和费正清与夫人威尔玛去外国人俱乐部骑马)。
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
别说沈先生和我,就连梁思成和金岳霖也只是坐在沙发上吧嗒着烟斗,连连点头称赏。
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
我后来心里常想:倘若这位述而不作的小姐能像十八世纪英国的约翰逊博士那样,身边也有一位博斯韦尔,把她那些充满机智,饶有风趣的话一一记载下来,那该是多么精彩的一部书啊!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
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在我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期间,徽因一直是我的啦啦队。
我每次由天津到北平举行约稿恳谈茶会,她总是不落空,而且席间必有一番宏论。
她热烈支持我搞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奖金,还从已刊的作品中选编出一本《大公报小说选》。
徽因自己写的不算多,但她的写作必是由她心坎里爆发出来的,不论是悲是喜,必得觉得迫切需要表现时才把它传达出来。
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一起,为他们钟爱的建筑事业,倾注了所有的心力。
“七七”事变那天,这对夫妇正在五台山一座古庙里工作着,并由徽因从一座古寺罩满灰尘和蛛网的梁上,发现了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木结构的建筑。
整个抗战期间,他们相当一段时间蛰居在条件艰苦,几乎没有生活必需品的李庄,坚持做学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代才女林徽因三个凄美爱情故事女主角导语: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
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对林徽因来说,则是以身世个性传奇。
她身世氛围,更多地折射着那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
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对林徽因来说,则是以身世个性传奇。
她身世氛围,更多地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流逝的时光之水也冲洗不掉她的传世风华,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寻。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
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英文水平极佳。
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
在北京的文化圈里,她一直以才貌双全而闻名。
由于徐志摩的文学引领,她写得一手音韵极美的新诗,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
以她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文化学者,而她就是一个高级文化沙龙的女主人。
她是建筑史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卷起袖子就可以赶图设计新房舍。
她骡子骑得,鸡毛小店住得,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她还是三个著名的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痴狂,并开中国现代离婚之先河;一个是和梁思成这个名字并置在一起的婚恋正剧,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另外,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场,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
可想而知,她确实是一位倾倒众生的佳人。
在她身后,似乎还真难找到一个能及得上她的成就和魅力的女性。
1928年生活常识分享。
林徽因的故事五则林徽因,福建闽侯人,是中国着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林徽因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太太客厅”逸事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住在北京东城总布胡同时,她家的客厅名为“太太客厅”。
当时,一批文坛名流巨子,包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等,常聚集在这里,一杯清茶,些微点心,谈文学,说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
在“太太客厅”里,林徽因一直是最活跃的人物,读诗,辩论,她的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会餐而闪闪发光。
朋友是林徽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优秀也是因为有他们的欣赏和激励。
爸爸的掌上明珠林徽因生于杭州,祖籍是福建闽县(今福州市)。
出身书香门第,又是家中的长女,生得清秀可人,因此她从小就受尽宠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得到父亲的宠爱,她的小名“徽徽”便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儿上的。
1912年,林徽因的祖父从杭州迁居到上海,林徽因进入爱国小学读书。
1914年,10岁的林徽因又随祖父到北平,与父亲林长民住在一起,三个月后祖父去世。
1915年,袁世凯称帝,林徽因随全家迁居天津英租界的红道路,在天津生活了一年。
从杭州到上海,到北平,到天津,童年的林徽因可谓大开眼界。
一个天资聪慧的小女孩儿,总是会用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来审视这个世界,接纳这个世界,她那幼小的心中,也许正在一点一滴地学会如何看待美,追求美,创造美。
这一点,恐怕最了解女儿的爸爸林长民也不能够完全了解吧。
尽管看遍了大江南北那些优秀的建筑瑰宝,年幼的林徽因对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还未深刻理解,但是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外观样式,却使她感受到建筑艺术的诱人魅力。
1916年,林徽因又随全家返回北平,进入英国教会学校培华女中读书。
在这里,林徽因开始了解到西方文化以及英国发展的历史,了解到宗教的一般人生意义,见识到多种西洋乐器,也学会了一点钢琴演技,特别是跟外国教员学会了一口地道而流利的英语,使她受益匪浅。
一代才女林徽因经典语录一代才女林徽因经典语录寄语:流水过往,一去不返,可为什么人总是在悲伤惆怅的时候,会无法抑制地怀念从前。
或许因为我们都太过凡庸,经不起平淡流年日复一日的熬煮。
想当初站在离别的渡口,多少人说出誓死不回头的话语。
到最后,偏生是哪些人需要依靠回忆度日,将泛黄了的青春书册一遍又一遍翻出来阅读。
好书好作品要反复细品,我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精美的短句短段,希望大家喜欢。
1. 陆小曼和林徽因都出身名门,但行事方式迥异。
陆小曼像河,百川到海,一去不回,一路的平静激荡,她不断创造着新的局面,精疲力尽,却也瞬间精彩。
林徽因像湖,明净,沉稳,虽然也有起风浪的时候,但最终还是一方静水,只是,有水进来,有水离开,她总是新鲜,趋于永恒。
2. 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3. 我不知道,一种缘能走多远,但我知道,穿过我的长发你的眼,必定会开满你淡蓝的温暖。
荼蘼花开,一路繁花相送。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 她焦心的不是在公婆妯娌间的委曲求全。
这几年对婚姻问题谁都讨论得热闹,她就不懂那些讨论的道理遇到实际时怎么就不发生关系。
她这结婚的实际,并没有因为她多留心报纸上,新文学上,所讨论的婚姻问题,家庭问题,恋爱问题,而减少了问题。
《九十九度中》6. 一百、同样的行为,喜欢的人会理解为聪明机灵,谁知在不够喜欢的人眼中就成了自私狡猾。
7. 我们总是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有些缘分只是南柯一梦,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萍踪过往。
有些缘分却落地生根,扎进了你的生命中,从此纠缠不清。
8. 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心情语录,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9. 爱的,不爱的。
一直在告别中。
告别中,不越界,知进退,也许才有徘徊后的万里晴空。
10. 在她的心里潜伏着一个深渊,扔下巨石也发不出声音。
11.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爱一个人,她笑说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代才女林徽因三个爱情故事女主角林徽因情史
导语:林徽因简介生辰:1904年6月10日民族:汉祭日:1955年4月1日籍贯:福建闽候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
林徽因简介
生辰:1904年6月10日
民族:汉
祭日:1955年4月1日
籍贯:福建闽候
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
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
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
生活常识分享。
旷世才女林徽因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
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还致力于建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气质如兰的多才少女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原籍福建闽侯。
父亲林长民是诗人兼书法家,早年留学日本,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林尹民是堂兄弟。
林长民是新派人物,他思想开朗,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长。
1916年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入教会学校——北京培华女子中学,接触西方文化,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
1920年4月随父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开拓了自由的视野。
同年入伦敦圣玛丽女校学习。
在此期间,林徽因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将来以建筑为业。
这年10月,本来是留学读经济的徐志摩却对文学发生了兴趣,辍学到处游览。
他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了美若天仙的少女林徽因,当即堕入爱河,开始了几乎疯狂的追求。
然而24岁的徐志摩比林大了整整8岁,而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当时就在伦敦!林徽因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为火辣辣的情书所感动,她被折磨得辗转难眠。
在徐志摩发动多次进攻之后,看似牢固的防堤也决了口,她说: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
浪漫的徐志摩回家后就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
张感到十分突然,但也理智,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
徐志摩的父亲是一个银行家,气愤之下宣布断绝了父子关系,停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应。
林长民与维新派首领梁启超是好友,临出国前他已将爱女林徽因许配给了梁的二公子梁思成,尽管他们只是订婚,也尊重爱女的选择,但还是感到以后无法交代,就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了。
林微因的一生简介作文《一代才女林徽因》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叫林徽因。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很有文化的家庭,她从小就特别聪明,喜欢读书和学习。
长大后,她去了国外留学,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她可不只是会读书哦,她还特别有才华。
她会写诗,她写的诗就像美丽的花朵,让人读了心里特别舒服。
比如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多人都喜欢呢!而且呀,林徽因还是一位很棒的建筑师。
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一起,跑了好多好多地方,去研究那些古老的建筑。
不管是大寺庙,还是小亭子,他们都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画下来。
有一次,他们去了一个很偏远的地方,那里的路很难走,但是林徽因一点都不怕苦,坚持要去看那些古老的房子,就是为了能把咱们国家的建筑文化保护下来。
林徽因的一生虽然不太长,但是她做了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她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林徽因一样,努力学习,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好不好?《了不起的林徽因》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位超级厉害的阿姨,她叫林徽因。
林徽因阿姨长得很漂亮,而且非常有智慧。
她小时候就很爱学习,总是抱着书看个不停。
她长大后,不仅在文学方面很出色,写出了好多优美的诗歌和文章,还在建筑领域有很大的成就。
她和她的丈夫梁思成一起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去考察那些古老的建筑。
有一回,他们去了一个很破旧的小村子,那里的房子都很旧很旧了,但是林徽因阿姨却发现了这些房子的独特之处,还把它们画了下来。
林徽因阿姨还很爱国。
在战争时期,生活很艰苦,但是她依然坚持工作,为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努力着。
她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很多人的道路。
小朋友们,我们要向林徽因阿姨学习,做一个有才华、有勇气、爱国的人!。
林徽因是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人们印象中的她贤淑文弱,瘦削而多病,但她为了和丈夫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却甘愿风尘仆仆辗转于乡间小道,在艰苦的条件下徒步考察。
此时的她肺部和肾脏已经严重受损,但她为了完成最后的工作,不惜将整个生命赌上去,从死神那里夺取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最后的三次拼搏:第一次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在病中完成,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上,在毛主席提议下全体起立鼓掌通过这个设计,那时她已经病弱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她带学生跑工厂作坊,才使得这种国宝工艺不致失传并且发展壮大,这时的她,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蔓延到肠了,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第三次拼搏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设计。
1955年4月1日,因为长期积劳,病情恶化,她在同仁医院走完了51年的生命历程,这位柔弱女子就这样勇敢地与死神奋战到最后一刻,从它那里多争到了十年时间,给我们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跑在死神前面人生就是一次长跑,各自的(de)体验不(bù)同。
跑在死神前面,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美,是一种瑰丽的(de)“跑的(de)体验”。
她在跑,从不(bù)停步。
为了协助丈夫完成巨着《中国建筑史》,在肺部和(hé)肾脏受到严重损伤的(de)情况下,披星戴月,栉风沐雨,风尘仆仆,穿丛林,走泥泞,过高山,搜集了大量的(de)关于民居、庙宇、桥梁、牌坊等资料和(hé)图片。
她瘦窄的(de)额头经常挂满豆大的(de)汗滴,图的(de)是给丈夫的(de)学术“助跑”,给建筑事业“提速”。
她在跑,从不(bù)停步。
为了给新中国一份厚礼,她全程参与设计了国徽,她不(bù)顾瘦弱的(de)身躯遭受病痛的(de)煎熬,夜以继日的(de)工作,构思,初稿,否定,二稿,讨论,修改,定稿。
一代才女——林徽因作者:钦林来源:《上海企业》2015年第01期端庄大方的国徽设计图样、精致小巧的景泰蓝艺术对罐、充满雅趣的《故乡》水彩画、色彩绚丽的手绘古建筑考察地图、凤凰飞舞的金漆新婚嫁妆箱......这些世人难得一睹的林徽因珍贵作品和生活实物,从10月19日起首次亮相《永远的四月天——林徽因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
林徽因的女儿、儿媳,梁启超的嫡孙、孙女,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上海图书馆馆长、中国百名建筑大师代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负责人 (10)月18日下午,云集海内外名流的特殊盛会——《永远的四月天——林徽因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上海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燕群,以及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等有关方面的领导、负责人200多人,出席了纪念特展开幕式和座谈会。
共同缅怀这位集建筑师、工艺美术家、作家、诗人等多项桂冠于一身的杰出女性。
林徽因与其夫婿梁思成作为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从“窗内”走向“窗外”的数百幅人生影像,他们比翼双飞,在建筑、文学、工艺设计等诸领域筚路蓝缕的卓越才华与贡献,他们秉承父辈梁启超、林长民等一代鸿儒的家学渊源,以及他们与胡适、萧乾、沈从文、金岳霖、徐志摩、傅斯年、费正清、费慰梅等众多师友诗文唱和、鸿书往返的精彩内容都将在展览现场得到精彩呈现。
游弋于格调雅致、展示新颖的展厅,近距离观赏到国立北平艺专校长余绍宋为梁思成、林徽因所作的婚礼画;梁启超亲手所书赠给儿子梁思成、儿媳林徽因的书法扇面;林长民这位“五四”运动引爆人写给留居上海读书的女儿林徽因的秀雅书信以及用丹砂手书赠给女婿梁思成的《养生论》;哈佛大学校长之女费慰梅赠给好友林徽因的《武梁祠》拓片……林徽因和梁思成作为我国现代文化中的杰出艺术伉俪,他们竭尽一生,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挚爱的中国建筑和艺术事业,共同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一起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他们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建筑学的研究与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供大家参考!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篇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
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
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
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
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
解放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与世长辞,享年51岁。
关于林徽因的个人介绍和事迹篇2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出身于书香门第,曾在日本留学,而母亲何雪媛则是富商之家的出身,没有读过多少书。
林长民曾经有过一段美满的婚姻,但不幸的离世让他陷入悲痛。
他被迫迎娶了何雪媛,一个外表不漂亮、性格暴躁的女人。
这段婚姻并不美满,何雪媛不得不忍受丈夫的冷淡,而丈夫则不情愿地接受了这门婚姻。
何雪媛为林家生下了一儿一女,女儿即林徽因。
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幸福,她嫉妒丈夫对她的冷淡,经常对他发飙。
一天,她抱着儿子出门,却摔倒导致儿子夭折,让她痛苦不堪。
丈夫和家人都认为是她的错,而对。
她更加冷漠。
林长民后来娶了小妾程桂林,她虽然没有文化,但性格温婉,赢得了丈夫的喜爱,生下了四个儿子。
何雪媛失去了地位,被赶到了后院,她的嫉妒和怨恨渐渐转化为对女儿的虐待和负面影响林徽因在母亲的谩骂声中度过了童年时光,她变得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害怕招惹母亲的愤怒。
你是人间四月天——民国才女林徽因一、导入她才貌双全、出身名门,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许多传统古建筑的拯救者。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在文学上大放异彩,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她,就是林徽因。
可以说是最幸福的女人。
二、林徽因简介或许大家熟悉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很多的演绎、电视剧里,都把徐志摩在伦敦时的诗情画意都归功于了林徽因。
因为林徽因的美丽、出身、气质无不让见过他的男子动心,而风流多情的才子徐志摩正是这样男子的代表。
其实,看看林徽因的身世,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她会如此的吸引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最有才华的诗人了。
林徽因,出生于1904年6月,浙江杭州陆官巷(现吴山广场西侧,中大吴庄旁边)的一所老宅子内。
原名为林徽音。
祖父林孝恂,是清朝进士。
父亲林长民,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也是政治界的一颗明星,1919年巴黎和会后,就是林长民喊出了“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也是他,坚定的阻止了政府签约。
而林徽音的叔叔则更为出名,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里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所以说,林徽因出生于书香世家,更是有着鲜明主见和进步思想的家庭,也许这些条件,也为林徽因后来的成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因为懂得,所以离开——与徐志摩(中国第一个离婚的人)《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徐志摩1920年春,因为政治原因,林长民被政府派去英国伦敦。
而他因为喜爱自己的这个女儿,并在很小时就发现她过人的才华,终于决定带着林徽因一起赴欧洲。
相信,这个和蔼的父亲还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因为大多数男人更愿意带着自己的夫人出国,有个照顾,可林长。
林徽因作文素材林徽因,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林徽因的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林徽因作文素材一林徽因是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人们印象中的她贤淑文弱,瘦削而多病,但她为了和丈夫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却甘愿风尘仆仆辗转于乡间小道,在艰苦的条件下徒步考察。
此时的她肺部和肾脏已经严重受损,但她为了完成最后的工作,不惜将整个生命赌上去,从死神那里夺取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最后的三次拼搏:第一次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在病中完成,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上,在毛主席提议下全体起立鼓掌通过这个设计,那时她已经病弱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她带学生跑工厂作坊,才使得这种国宝工艺不致失传并且发展壮大,这时的她,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蔓延到肠了,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第三次拼搏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设计。
1955年4月1日,因为长期积劳,病情恶化,她在同仁医院走完了51年的生命历程,这位柔弱女子就这样勇敢地与死神奋战到最后一刻,从它那里多争到了十年时间,给我们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林徽因作文素材二林徽因的宽容与血性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占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旦,林徽因在一次聚会上与吴晗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