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67例高血压患者手术期的麻醉处理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择期手术的期高血压患者67例的临床麻醉处理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67例行择期手术的i~ⅱ期高血压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良好。
术后随访10~25d,均未出现心、脑、肾重要脏器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基本原则在于权衡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维持血压平稳,术后继续镇静、止痛,可预防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高血压;手术期;麻醉处理【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49-02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高血压是麻醉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外科手术中高血压病人的发生率高达20%。
现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行择期手术的i~ⅱ期高血压67例患者的麻醉体会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行择期手术的i~ⅱ期高血压患者67例,其中男46例,女21例;年均35~81岁,平均(57.4±13.5)岁;体重44~86kg,平均(65.2±11.7)kg;术前收缩压20~22kpa,舒张压10~16kpa,高血压病史2~23年;asaп~ⅲ级,均有不同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
术前检查呼吸功能、血糖、血生化、凝血四项、电解质及心电图等,排除严重心、肝、肺功能障碍等疾患。
1.2 方法:术前常规禁食12h,禁饮8h,但降压药均服用至术晨。
术前30min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3mg和苯巴比妥钠0.1g。
高血压病人临床麻醉注意事项你了解吗?手术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手术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特别是高血压病人,本身血压就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麻醉手术进行中很多环节都会再次升高血压,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高血压病人临床麻醉手术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麻醉手术前要注意的事项1.高血压病人麻醉手术前是否需要停用降压药,要根据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建议按之前的规律继续用药到手术当天,避免因停药血压波动过大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手术后也要尽快恢复用药治疗,确保血压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果因手术需求必须要停用口服降压药的,也要通过其他途径给药保证血压的正常,比如胃肠外用药,舌下含服硝苯吡啶等。
避免突然停药发生高血压反跳现象。
但降压药的种类有很多,如果病人服用的是长效的会影响体内儿茶酚胺激素分泌的,或者会影响术中其他药物使用的一些降压药,病人麻醉手术中非常容易发生低血压,因此手术当天或者提前几天停用降压药,避免术中发生严重低血压。
2、术前注意病人的心理疏导,高血压病人在面对手术这件事心里都会非常紧张与担忧,这种情况容易引起血压升高,降低手术配合度,医护人员和家人一定要给予病人足够的信心,多鼓励病人勇敢面对,相信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以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麻醉手术,必要时也可通过使用镇静类药物确保病人以最好的状态配合麻醉手术。
二、不同麻醉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1、部位麻醉:常用的部位麻醉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等。
部位麻醉可减少因感受器官受损害刺激而引起的高血压反应,对病人的循环影响也很小。
虽然部位麻醉的优点有很多,但对于高血压病人选择部位麻醉方式时,要特别小心谨慎,尤其是神经阻滞麻醉,必须要阻滞完全,适当使用镇静剂,这样有助于减少病人因紧张而引发血压升高。
因此,如果高血压情况较严重的病人要选择其他部位的麻醉方式,而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若选择神经阻滞,可以同时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进行辅助麻醉,要注意控制好使用剂量,避免病人的呼吸受到抑制。
高血压病人手术时麻醉注意事项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之后,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高血压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群体的主要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伴手术患者逐渐在增加,在手术期间,通常需要对患者采用麻醉方法,便于主治医生的操作,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手术类型、合并症等合理选择,对于高血压伴手术患者来说,麻醉时应该要注意患者的合并症,做好血压水平的稳定工作,避免患者血压上升或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
一、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因素年龄:一般来说,高血压发病通常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高,高血压的发病人群通常为40岁以上的群体。
体重:相比于体重正常的群体来说,体重超标的肥胖群体更容易诱发高血压。
遗传:相比于没有高血压遗传史的群体来说,有高血压遗传史的群体患高血压疾病的几率是前者的1.5倍。
食盐:盐分摄入量过多也会诱发高血压疾病,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们的盐分每日摄入量如果低于2g则几乎不会出现高血压疾病;如果每天盐分摄入量达到3~4g,则发生高血压的概率会随之增加;如果每天盐分摄入量达到4~15g,则患病率会增加到33%左右。
环境与职业:身处于嘈杂的环境当中或者需要从事高强度脑力活动当中也比较容易发生高血压疾病,相比于农村来说,城市居民比较容易患高血压疾病。
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会诱发多种多样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引起肾功能衰退或心脏累疾病。
高血压患者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出现比较危险的现象,如血压突然上升到200/120mmHg以上,则会促使视网膜发生病变,心脏、肾脏等出现急性功能损害,动脉血压持续性上升,最终导致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视网膜脱落情况。
在高血压疾病的控制上,目前通常是应用药物降压治疗,部分降压药物本身会与麻醉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尤其是对于联合用药的患者来说,多种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麻醉药物的使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高血压患者在麻醉期间容易发生血管意外情况,因此在麻醉时应该要特别注意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病人麻醉处理一、术前评估高血压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时,麻醉的风险主要取决于病人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因此,麻醉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高血压程度、重要脏器功能、药物治疗情况等。
同时,还应对病人进行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以了解病人整体情况和手术耐受能力。
二、麻醉选择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选择应遵循安全、平稳、有效的原则。
根据病人情况和手术要求,可以选择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适用于小手术或短时间手术,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全身麻醉适用于复杂或长时间手术。
无论选择哪种麻醉方式,都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保证病人安全。
三、术中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高血压病人的管理非常重要。
应保持病人安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疼痛刺激,同时注意保暖。
在手术过程中,还应注意病人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预防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还应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及时输血和补充血容量。
四、术后管理术后,高血压病人应继续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安静和舒适的体位,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应注意病人的疼痛情况和伤口愈合情况,及时给予止痛和抗炎治疗。
在康复过程中,还应注意病人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不良习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需要全面评估、合理选择、密切监测和科学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病人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期。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一、术前评估和处理在考虑为高血压病人进行麻醉处理前,首先要对病人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了解病人的高血压病史、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身体状况以及任何可能影响手术和麻醉的合并症。
对于高血压病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对病人的心理疏导,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同时,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病人的高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
术前应确保病人在手术前已经停用了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
二、术中麻醉处理在术中,对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处理应尽可能保持平稳和舒适。
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对手术患者的麻醉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为高血压病人提供麻醉时,医护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病人在麻醉中的注意事项和合理的麻醉管理,并介绍一些常用的麻醉方法。
麻醉管理的原则高血压病人在麻醉中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完善的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仔细评估病人的病情和麻醉风险。
这包括测量血压、了解用药情况、查看任何与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等。
术前评估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2. 血压的控制:在麻醉的过程中,维持稳定的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人非常重要。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用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等。
3. 预防并管理术中并发症:高血压病人在麻醉中容易出现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医护人员应做好监测工作,密切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常用的麻醉方法1. 局部麻醉:对于一些较小的手术,可以选择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通常不会导致显著的血压波动,对高血压病人来说相对较为安全。
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
2. 全身麻醉:对于复杂的手术或需要深度镇静的情况,全身麻醉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全身麻醉涉及使用麻醉药物控制病人的意识和疼痛感知,同时也会对循环系统产生影响。
因此,在全身麻醉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调整。
3. 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是一种针对下半身手术的常用麻醉技术。
该方法在高血压病人中相对安全,能够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和术后镇痛。
4. 术中监测和支持:为了确保高血压病人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医护人员应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支持。
这包括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氧合情况监测等。
同时,在需要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采取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如β受体阻滞剂等。
结语高血压病人在麻醉中的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关注,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1、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于高血压病人的麻醉管理需要特殊考虑。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高血压病人麻醉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麻醉操作时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服务。
2、高血压病人的评估2.1 基本病史和体格检查2.2 血压控制情况2.3 既往的麻醉史2.4 相关疾病的评估(如心脏病、糖尿病等)2.5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等)3、麻醉前的准备3.1 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室环境、监测设备等)3.2 麻醉用药准备(包括用药种类和剂量)3.3 详细的麻醉操作步骤安排3.4 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准备4、麻醉的监测4.1 心电监测4.2 血压监测4.3 血氧饱和度监测4.4 CO2浓度监测4.5 过程性监测(如中央静脉压监测等)5、麻醉的管理5.1 控制血压和心率5.2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5.3 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5.4 维持适当的体液平衡5.5 预防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休克、心律失常等)6、麻醉的观察和后续处理6.1 监测麻醉效果和患者生命体征6.2 遵循术后的麻醉和镇痛处理计划6.3 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高血压病人麻醉风险评估表- 附件2、高血压病人麻醉操作步骤示意图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hypertension):指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2、麻醉(anesthesia):通过给予药物以降低病人意识感觉和产生无痛状态的过程。
3、麻醉风险评估表(Anesthesia Risk Assessment Form):用于评估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和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华西)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华西)1. 引言高血压病人在进行麻醉手术时需要特殊考虑和处理。
本文档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高血压病人在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患者评估和准备2.1 高血压病人的评估指标2.1.1 收缩压和舒张压目标范围2.1.2 高血压病程和控制情况评估2.1.3 伴随疾病的鉴别和评估2.1.4 药物治疗和剂量评估2.2 术前准备2.2.1 高血压病人术前药物管理2.2.2 电解质和体液平衡的调整2.2.3 术前控制焦虑和压力2.2.4 心血管系统的评估和监测3. 麻醉方式选择3.1 麻醉模式的选择3.2 影响麻醉方式选择的因素3.2.1 手术类型和部位3.2.2 患者的术前评估结果3.2.3 预期的手术时间和风险3.2.4 麻醉技术团队的能力和经验4.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管理4.1 麻醉诱导剂4.2 麻醉维持剂4.3 麻醉中途药物管理4.4 恢复期的麻醉药物管理4.5 麻醉药物副作用和风险5. 麻醉监测与管理5.1 心电监测5.2 血压监测5.3 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功能监测5.4 安全性监测(体温、尿量等)5.5 麻醉深度监测5.6 麻醉药物浓度监测6. 麻醉过程中的特殊注意事项6.1 麻醉诱导期的注意事项6.2 麻醉中途期的注意事项6.3 麻醉维持期的注意事项6.4 麻醉恢复期的注意事项7. 麻醉后的护理和随访7.1 麻醉恢复室的观察和护理7.2 出科随访和指导本文档涉及附件:1. 附件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治疗方案表格2. 附件2:麻醉药物的详细说明书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麻醉法:指规定了麻醉专业人员的职责、麻醉手段的选择和使用等内容的法律法规。
2. 麻醉监护:指麻醉过程中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记录及分析的过程。
3. 麻醉深度监测:指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图等生理信号,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高血压病人临床麻醉注意事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高血压,该病对我们的身体破坏也非常大,很多疾病都与高血压有关,甚至有的高血压疾病需要进行麻醉手术治疗,所以高血压病人在临床麻醉时,也有很多的讲究,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高血压临床麻醉的注意事项1、术前对于病人的病情作详细评估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评估内容包括:患高血压的病期、病情发展情况、目前高血压的分级、是否有相关的脏器受到连累、其连累的严重程度或其他并发疾病和治疗情况等,对这些情况的预先了解,则有利于预估麻醉的风险,制订适宜的麻醉方案。
2、认真进行麻醉前准备如果病情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在手术前没有进行降压治疗,或者术前血压控制欠佳,那么其手术中,手术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普通患者高,术中血压也更容易出现剧烈地波动。
3、麻醉管理与麻醉选择对于患有高血压病人的手术治疗,其麻醉过程要求保持平稳状态,尽量将血压维持在接近平时可耐受的水平,防止患者因低血压或血压过高而出现并发症,尤其要防止出现心脑血管的意外和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要注意在临床麻醉期间,最好控制患者血压的波动幅度不超过原来血压水平的20%,若是进行全麻静脉注射时,应当遵循“缓慢、分次注射”的原则,在注射诱导的同时,要观察和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4、注意减轻患者的心血管反应高血压患者在麻醉偏浅时,由于各种刺激而导致交感神经反应,或由于对血管活性药物非常敏感而出现血压过高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高血压病人临床麻醉时,应当根据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可耐受力情况,帮助患者维持一个适宜的麻醉深度,尽量减轻在气管内插管或拔管时出现的心血管反应,同时避免在输液、输血时血容量的骤然升高,以及避免低氧或二氧化碳的过度蓄积而引起血压升高。
5、保持一个良好的麻醉环境在进行高血压病人的临床麻醉时,高血压病人本属于易激动的人群,所以手术前要维持一个充分良好的手术环境,同时要注意及时输血、输液,并维持患者身体内环境稳定。
高血压病人麻醉注意什么高血压是当代社会人们十分容易患上的慢性疾病,当人们患上高血压疾病的时候,不及时地进行治疗,将会造成其心、脑与肾脏等器官的受损,这会严重影响到其生命健康。
因此,做好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手术治疗对于其健康的生存十分重要。
而麻醉又是手术中需格外重视的,一旦麻醉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健康,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应注意对于高血压病人的麻醉要求,以保障其顺利地完成手术,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
二、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手术麻醉注意要求在进行对高血压病人手术麻醉治疗的过程之中,麻醉人员应注意从严格地按照维持病人心功能的要求进行麻醉,通过要求患者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同道阻滞剂,在术中保持对于其脏器的灌注,使病人因高血压承担的心脏负荷能有效地降低,使其既能得到麻醉也能保持器官健康,以实现对其接受手术状态麻醉效果的有效保证。
这样一来,高血压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血压才不会出现不良升高的问题,而是能通过麻醉得到有效地镇痛与镇静,使其血压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加强对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而且在运用麻醉药物控制高血压病人血压的过程之中,麻醉人员应注意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进行对其血压的合理控制,将六十岁作为年龄界限,对于小于六十岁的患者应控制其血压小于140/90 mmHg,大于或是等于六十岁的患者,应控制其血压小于150 mmHg。
而对于高血压患者则可以将血压控制在141到150之间,以保障其能真正达到手术麻醉要求,更加高效地确保其接受手术的治疗效果。
同时,麻醉人员还需注意根据高血压病人进入到手术室其血压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其手术时间的合理规划,如若其血压持续升高可根据其病情适当地推迟手术,以避免在此时进行对其降压手术治疗使其身体内重要的靶器官受到损坏的不良问题,尽可能地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与手术效果。
但是对于高血压病情已经危及到病人生命的情况,则应将保住病人生命为前提,及时地进行对病人的手术,以及相应的手术麻醉用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紧急手术带来的对病人器官的损害问题,而是使高血压病人能在有效地麻醉与治疗下早日康复。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的详细指导。
针对这一特定患者群体,正确选择和应用合适的麻药是至关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 高血压简介在开始讨论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该疾病。
3. 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a) 确认诊断:确保患者已被正式诊断为高血压,并记录其相关信息(如最近测量到达多少)。
b) 完整历史采集:收集包括家族史、过去手术经验等方面在内完整而全面地匹配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个案情况并制定相应计划。
c) 身体检查:进行身体各项功能及器官系统检查, 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等部位状态评估.4. 执行前注意事项a) 控制基础动态平稳: 心率控制;降低循环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b) 药物管理:对于正在使用的药物,需要评估其与麻醉相关的相互作用,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停止。
5. 麻醉技术选择a) 局部浸润和表面局部浸润: 对于小手术、切口较小且不需深度组织操作者, 只是为了减轻疼痛感.b) 神经阻滞: 适用于下肢外科手术及其他特定区域如上肢、颈椎等处.6. 具体注意事项在执行高血压病人的麻醉过程中,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关注: a)控制循环动力学变化;b)避免应激反应引起心脑并发事件;c)监护指标合理选取以保证安全性。
7. 执行后处理完成手术后,在恢复室内密切观察该类群体是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康复回家。
8. 结论本文档所附带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沙氏量表(Sphygmomanometer)- 血压监测记录表(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Record)- 麻醉药物清单及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2.局部浸润麻醉:通过将局部组织直接注射大剂量的局部麻药来实现疼痛控制的方法。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主讲人:麻醉科主治医师刘光辉
1、对于病人的病情应该作祥细的评估。
应对高血压病人的病期、发展情况、目前高血压程度、有无脏器(靶器官)受累及其严重程度、其他并存疾病以及治疗情况等做出评估,以便于估计麻醉风险,制订麻醉方案。
2、应认真进行麻醉前准备。
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如术前未经降压治疗则术后发病率(mor-bidity)和死亡率均可较高,术中血压亦可剧烈波动。
WHO的降压目标为:中青年<130/85 mmHg,老年人<140/90mmHg;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应降至130/80mmHg以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甚至125/75mmHg以下。
3、高血压病人易于激动,术前应充分镇静。
4、麻醉管理比麻醉选择更为重要。
对于高血压病人,要求麻醉过程平稳,尽可通将血压维持于接近平日可耐受水平,防止低血压或血压过高所致之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意外和肾功能衰竭。
如血压较原来水平降低25%,即可应视为低血压:如降低30%,则为显著的低血压。
麻醉期间血压下降的幅度不宜超过原来血压水平的20%。
如血压较麻醉前升高>30mmHg,则为血压过高。
作全麻静脉诱导时应缓慢、分次注射,并观察和监测病人对药物的反应,采用最小的有效诱导剂量。
此外,应注意变动体位要缓、轻巧、术中及时补充血容量,
尽可能采取措施减轻手术所引起的不良神经反射如胆心反射、腹腔丛反射等。
另一方面,这类病人又常可由于麻醉偏浅时各种刺激所致的交感神径反应、或对于血管活性物质(药物)的高度敏感而出现血压过高。
因此在进行高血压病人的麻醉时,应在其心血管功能可耐受的情况下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尽力减轻气管内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避免低氧或二氧化碳蓄积,注意在输液、输血中不使血容量急剧增高。
在处理低血压而使用升压药时,也切忌一次注入较大剂量而致血压剧升。
对于血压过高,如针对原因处理无效时可用药物控制血压。
除传统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外,可采用效果好而副作用更少的药物,如尼卡地平(nicardipine)、艾司洛尔、乌拉地尔(urapidil)等。
对过高的血压应及时处理,否则可增加心肌氧耗导致心肌缺血外,还可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心肌梗死、脑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5、注意及时输血、输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则与一般手术麻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