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 答②: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
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 最常见的做法。
3【“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
• 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 “边城”、“烽火”、“羌笛”、“关山”、 “月”、“大漠”等词语;
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己、 “嫁与东风”。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 始嫁,则倍增惆怅。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 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 • 2、这首诗通篇把花人格化并托物言情。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 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 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末句则用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手法写落花身不由 己、 “嫁与东风”。
2【“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 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 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 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 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 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 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 或嘱托,或期望。”
•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 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鉴赏示例1】
• 南国十三首(其一) 李贺 •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
媒。 • 注: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时年25岁。 • 1、有人说这是一首作者自伤自悼之词,试简要分析。 • 2、这首诗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 【参考答案】 • 1、“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