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标异常及危害
- 格式:pptx
- 大小:10.53 MB
- 文档页数:44
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指标解析肝功能损害的鉴别与诊断在临床检验中,肝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作为肝功能指标之一,其异常水平常常用于判断肝脏是否受损害。
本文将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指标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肝功能损害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
一、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基本知识血清谷丙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的酶,其主要功能是帮助氨基酸的代谢,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正常情况下,ALT以较低的水平存在于血液中,但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
二、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鉴别1. 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损伤是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最常见原因。
例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以导致肝细胞受到损害,从而使血清ALT水平升高。
2. 胆汁淤积胆汁淤积也是一种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原因。
当胆道受阻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胆汁中的谷丙转氨酶溢出到血液中,使血清ALT水平增高。
胆道阻塞常见于胆结石、胆管狭窄等疾病。
3. 肝外因素影响除了肝脏本身的问题外,一些肝外因素也可能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
例如,心肌梗死、肌肉损伤等疾病也会使血清ALT水平升高。
三、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诊断1. 确定血清ALT水平在临床上,通过血清谷丙转氨酶检测可以快速获得血清ALT水平。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水平在男性为10-40 U/L,在女性为7-35 U/L。
当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应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
2. 病史与体征分析综合病史与体征分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诊断十分重要。
例如,病毒性肝炎病史、药物使用史、大量饮酒史等都可以为肝功能损害提供线索。
3. 其他肝功能指标检测除了血清谷丙转氨酶外,还应该联合检测其他肝功能指标,如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等,以全面评估肝功能的状况。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肝功能损害的鉴别与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1、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现象,这是因肝功能异常导致消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乏力、嗜睡等。
因肝功能异常会出现肝细胞损害,进而导致这类现象的发生。
3、黄疸,这是胆色素代谢异常所引起的。
4、脂肪肝。
肝功能异常而引起的脂肪代谢障碍,可形成脂肪肝。
5、胆固醇合成及酯化能力降低。
因糖代谢障碍,血脂含量改变。
6、腹水、胸水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白蛋白合成障碍。
7、皮肤粗糙、夜盲、唇舌炎症、浮肿、皮肤出血、骨质疏松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维生素类代谢障碍。
8、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9、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皮肤小动脉扩张,出现蜘蛛痣、肝掌、脸色黝黑等,属肝功能异常引起的激素代谢异常。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肝功能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异常,多是长期不注意调养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今天就说一些常见的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1、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等是最常见的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2、化学药品中毒,如磷、锑、砷剂等,引起代谢障碍,会导致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异常。
3、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肝脏损害,从而出现肝功能异常。
4、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等均会对肝脏造成损害,也是会导致肝功能异常的。
5、胆道阻塞,如结石、肿瘤、蛔虫等使胆汁淤积,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会致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造成肝功能异常。
6、血液循环障碍,如慢性心力衰竭时,引起肝淤血和缺氧,是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之一。
建议:患者如出现肝功能异常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治疗,千万不要胡乱用药,盲目治疗。
肝功能异常如何调理肝脏对人体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参与着人体各个组织的活动,从能量代谢到胆汁生成、解毒到免疫以及热量的产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肝功能出现异常之后,是需要大家引起重视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肝功能异常如何调理。
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一、肝功能异常的常见症状1.黄疸:黄疸是肝功能异常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由于肝脏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引起。
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眼球和黏膜的发黄,伴有瘙痒感。
2.腹水: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对血液的净化和排泄功能减退,导致体内的水分滞留,最终形成腹腔内的液体积聚。
腹水会导致腹部胀痛、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
3.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可能会肿大,常常会出现右上腹饱胀感、腹部胀痛以及触摸时的明显肝脏增厚。
4.乏力:肝功能异常会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导致身体大量能量和营养的损耗,从而出现乏力、无力、工作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5.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会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造成营养摄入减少,加重患者的乏力和体力下降。
二、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的肝功能异常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酒精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应该戒酒和限制酒精摄入;对于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应该停止使用引起异常的药物等。
2.支持治疗:支持治疗主要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这包括给予充分的饮食摄入,保持水电解负平衡的平衡,防止低血糖等。
3.调控免疫治疗:肝功能异常与机体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控机体免疫功能以减轻肝功能异常的症状。
这包括在低剂量的情况下应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孢素等,以减轻机体的免疫反应。
4.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对症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黄疸病例,可采取利胆药物、中药调理等方法;对于腹水,可以通过利尿剂、腹部穿刺抽水等方式减轻症状。
总之,肝功能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常见症状包括黄疸、腹水、肝肿大、乏力、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调控免疫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期恢复肝功能的正常。
肝功能异常诊断标准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本身的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肝脏活动受到影
响而出现的症状和变化的一种疾病。
肝功能异常通常被诊断为“肝病”。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以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为主。
血液学
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其中主要是血清谷草转氨酶(TG),血清丙氨酸
酶(ALT),血清球蛋白X(TPX)和血清谷丙转氨酶(GGT)等。
其中,TG、ALT和TPX能反映肝细胞内部细胞壁蛋白损伤的程度,而GGT则可以反映肝脏功能的总体损害情况。
影像学检查包括肝脏B超,CT,螺旋CT,电子磁共振,肝素核素血流动力学和肝素核素摄影术等几种手段,可
以反映肝脏的形态及它们的工作状态。
有时还会使用病理学检查,也
就是活检,以确定肝脏的真正病变情况。
另外,病史也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性标准,这可以帮助医生
推断患者可能患有肝炎,肝硬化或其他肝脏疾病。
检查完血液学指标
和影像学检查后,还要进行临床检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肝病,
以及患者的病情。
总之,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主要有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以
及病史检查等几个方面,医生们应将这些指标综合评估,以有效确定
患者是否患有肝功能异常。
只有综合这些检查才能准确诊断肝功能异常,从而为临床治疗和后续监测工作提供基础。
肝功能受损分级标准
肝功能受损分级标准通常有以下几个等级:
1. 轻度肝功能受损:转氨酶指标在100以下,肝脏功能正常。
这个阶段需要注意规律作息,调整饮食结构。
如果是病毒导致的肝功异常(如乙肝、丙肝),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肝功能可以得到完全恢复。
2. 中度肝功能受损:转氨酶指标在100\~1000左右,已经存在肝纤维化倾向。
这个阶段如果存在乙肝、丙肝、脂肪肝等疾病,需要积极治疗。
如果任其发展,大概率会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3. 重度肝功能受损:转氨酶指标超过1000,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或已存在肝硬化和多种并发症,比如恶心呕吐、乏力、身体肿胀、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胃底静脉曲张等。
如果仍未接受正规治疗,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癌。
另外,对于肝硬化患者,还有一种分级标准是针对肝脏储备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的分级标准,分为A级、B级、C级。
1. A级:总分5\~6分,代表患者肝脏功能相对较好,预后好,手术风险较小,术后1\~2年存活率为100%\~85%。
2. B级:总分7\~9分,代表患者肝脏功能一般,预后相对较好,手术风险较中等,术后1\~2年存活率为80%\~60%。
3. C级:总分大于等于10分,代表患者肝脏功能差,手术风险很大,术后1\~2年存活率为45%\~35%。
该分级标准包含了5项指标,分别是肝性脑病、腹水、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根据严重程度将每一项指标记为1、2、3分,将5项分数加起来后进行相应的分级,最低是5分,最高是15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风险评估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代谢、解毒、合成等方面功能的异常变化。
而肝癌则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肝功能异常与肝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本文将探讨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风险评估。
一、肝功能异常的定义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代谢、解毒、合成等方面功能出现异常。
常见的肝功能异常指标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
当这些指标超过正常范围,就意味着肝功能存在异常。
二、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关联肝功能异常与肝癌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癌的风险因素之一,也可以作为肝癌的早期预警指标。
一方面,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肝脏组织的炎症和损伤,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另一方面,肝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因此,通过评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可以辅助判断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
三、肝功能异常的风险评估方法1.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评估肝功能异常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血液样本中的指标测定,可以获取具体的肝功能异常指标数值。
常用的指标包括ALT、AST、TBIL等。
根据不同指标的异常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可以初步评估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风险。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以提供肝脏形态、大小、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评估肝功能异常是否与肝癌存在关联。
例如,肝癌可能会导致肝脏的结构异常,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这些异常情况,进一步提示肝癌的可能性。
3. 预防性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长期饮酒史等,可以进行肝癌的预防性筛查。
预防性筛查包括肝癌标志物检测、肝脏超声等,旨在尽早发现潜在的肝癌风险。
四、肝功能异常与肝癌预防措施了解肝功能异常与肝癌间的关联,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肝癌的风险。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限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可以降低肝癌的风险。
其次,对于有肝功能异常的人群,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及治疗肝癌的早期病变。
肝功能异常是什么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正常生理功能范围内发生异常的情况。
人体的肝脏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分解、转化和排泄许多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胆红素等。
当肝脏的这些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黄疸、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消瘦、腹水等。
不同的肝功能异常导致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酒精滥用:过度饮酒会对肝脏产生损伤,长期酗酒可导致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
2.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感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的损伤和炎症。
3. 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如某些抗生素、解热药、抗癌药等,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4. 肝脏病变: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疾病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5. 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会影响肝功能。
肝功能异常的诊断通常包括血液检查、肝功能指标检测、肝超声、肝脏穿刺等。
治疗肝功能异常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因而定,如戒酒、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护肝功能也非常重要。
肝功能异常的预防和治疗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滥用药物和酒精等。
及时发现和治疗肝功能异常有助于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保护肝脏的健康。
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哪些?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而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和肝功能的代谢异常。
当检查出肝功能异常时,一定要去有资质的大型专业医院及时接受治疗,这是因为肝功能异常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必须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诊断治疗。
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哪些?1、肝功能指标异常引起消化功能异常,致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2、肝功能糖代谢障碍,可致血脂含量改变,胆固醇合成及酯化能力降低。
所以肝功能指标异常要视情况限制糖和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以免形成营养过剩,促使体内脂类物质增多而易发生高血脂或脂肪肝,加重病情。
3、肝细胞损害肝功能指标异常,致血清转氨酶等酶类增高,而胆碱脂酶降低,可致乏力、易倦、思睡等。
4、肝功能白蛋白合成异常,使白蛋白降低,血液的胶体浓度下降,血液中的水分透过血管进入组织中,严重时导致腹水、胸水等。
肝功能异常的指标有哪些?1、当肝脏组织受损时:此时的转氨酶就会升高,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转氨酶原本是在肝细胞中的,当肝细胞破损的时候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去,因此当肝脏组织受损就会出现转氨酶高的情况。
2、肝脏的代谢消化异常:261医院建议此时一般由胆红素来反映。
可分为直接胆红和间接胆红素。
如果出现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肝脏的排泄出现了障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
总胆红素正常值为5.1~19.0,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为0.0~5.1,间接胆红素)正常值为5.0~12.0。
3、肝脏储备能力异常的指标:ALB(白蛋白)降低,GLB(球蛋白)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指标,可说明肝脏的储备能力出现了异常,需要及时治疗。
ALB(白蛋白)正常值为40~55,GLB(球蛋白) 正常值为20~30.0,A/G(白球比) 正常值为(1.5~2.5):1。
肝功能异常原因文章目录一、肝功能异常原因二、肝功能异常的症状主要表现三、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肝功能异常原因1、肝功能异常原因:感染寄生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阿米巴、钩端螺旋体、细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脏损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见如病毒性肝炎。
2、肝功能异常原因:化学药品中毒如四氯化碳、氯仿、磷、锑、砷剂等,往往可破坏肝细胞的酶系统,引起代谢障碍,或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tp生成减少,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对氨柳酸、异菸肼、某些碘胺药物和抗菌素如四环素,即使治疗剂量就可以引起少数人的肝脏损害,这可能与过敏有关。
3、肝功能异常原因:营养不足缺乏胆硷、甲硫氨酸时,可以引起肝脂肪性变。
这是因为肝内脂肪的运输须先转变为磷脂主要为卵磷脂,而胆硷是卵磷脂的必需组成部分。
甲硫氨酸供给合成胆硷的甲基。
当这些物质缺乏时,脂肪从肝中移除受阻,造成肝的脂肪性变。
4、肝功能异常原因:遗传缺陷有些肝病是由于遗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血色病、囊性纤维化、a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Wilson氏病等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先天性肝脏疾病,都是可能导致肝功能不正常的原因。
5、肝功能异常原因:胆道阻塞如结石、肿瘤、蛔虫等使胆汁淤积,如时间过长,可因滞留的胆汁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和肝内扩张的胆管对血窦压迫造成肝缺血,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成为肝功能不正常的原因。
肝功能异常的症状主要表现1、肝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异常,可致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倾向。
2、激素代谢异常,可致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失调、皮肤小动脉扩张,出现蜘蛛痣、肝掌、脸色黝黑等。
3、肝功能异常可导致白蛋白合成异常,白蛋白低,血液的胶体浓度下降,血液中的水分透过血管进入组织中,严重时导致腹水、胸水等。
4、肝功能异常的症状全身表现:乏力易疲劳是最常见的症状。
多是由于肝细胞损害,致血清转氨酶等酶类增高,而胆碱脂酶降低所致。
也可能是由于食欲下降、饮食减少、营养不良引起的。
肝功能不全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多项重要功能,包括产生胆汁、代谢药物和毒素以及合成血浆蛋白等。
当肝功能发生障碍或不全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并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肝功能不全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症状1. 黄疸黄疸是最常见也是最典型的肝功能不全表现之一。
当肝脏受损时,无法正常分解和排泄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患者皮肤和眼球处会出现黄色变化,伴随着尿液变深和粪便颜色变浅。
2. 消化系统问题肝功能不全还可引起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这些消化系统问题往往由于胃肠道对营养物质过敏或无法有效吸收而造成。
3. 肝性脑病肝功能不全引起的高氨血症可导致肝性脑病,其主要特征是认知和神经行为异常。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精神状态改变、睡眠障碍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神经肌肉问题,如震颤和抽搐。
4. 疲乏和乏力由于肝脏在能量代谢方面的功能受损,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劳和乏力。
这是因为身体无法正确分解食物并合成足够的能量,导致人体缺乏动力。
5. 水潴留肝功能不全时,还会导致体内液体潴留问题。
这是因为正常工作的肝脏可以产生足够的血浆蛋白来保持血管内液体平衡。
但当肝功能不全时,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液体开始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导致手指、腿部或腹部水肿。
二、治疗方法1. 原发病治疗肝功能不全的治疗首要任务是针对导致肝脏损伤或疾病的原因进行治疗。
例如,如果肝功能不全是由于酒精滥用导致的,则需要通过戒酒和恢复身体健康来改善肝脏情况。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肝功能不全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给予抗生素、利尿剂、维生素以及其他支持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毒素、控制水潴留和补充所需营养。
3. 营养支持患有肝功能不全的人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足的问题,因此饮食调理也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采用低盐、低蛋白质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此外,还可以通过口服补充剂或静脉注射途径提供必要营养,并确保患者体内能够得到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肝功能损害分度标准一、血清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为0-40U/L。
ALT升高主要见于肝细胞损伤,是反映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值为0-40U/L。
AST 升高也主要见于肝细胞损伤,但较ALT稍不敏感。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正常值为0-40U/L。
γ-GT升高主要见于胆道阻塞性疾病以及酒精性肝病等。
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为30-135U/L。
ALP升高主要见于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
二、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为3.4-17.1μmol/L。
TBIL升高主要见于黄疸,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直接胆红素(DBIL):正常值为0-3.4μmol/L。
DBIL升高主要见于胆汁淤积性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等。
间接胆红素(IBIL):正常值为0-13.6μmol/L。
IBIL升高主要见于溶血性黄疸。
三、白蛋白白蛋白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值为40-55g/L。
白蛋白降低主要见于肝细胞损伤或合成功能障碍,如肝硬化、肝炎等。
四、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为11.5-13.5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为24-34s;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正常值为70-100%。
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见于肝细胞损伤导致的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消耗过多,如重型肝炎、肝硬化等。
根据以上指标的检查结果,可以将肝功能损害分为以下几度:轻度肝功能损害:ALT、AST轻度升高,TBIL、DBIL、IBIL 正常或轻度升高,白蛋白、凝血功能基本正常。
中度肝功能损害:ALT、AST中度升高,TBIL、DBIL中度升高或轻度升高,白蛋白稍降低,凝血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异常。
重度肝功能损害:ALT、AST明显升高,TBIL、DBIL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凝血功能明显异常。
极重度肝功能损害:ALT、AST极度升高,TBIL、DBIL极度升高,白蛋白极度降低,凝血功能极度异常。
临床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判断及氨基转移酶增高、白蛋白降低、总胆红素增高等指示疾病和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肝功能检查主要用于发现人体是否有肝脏损伤,是否有隐性黄疸,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判断肝病的种类,以及评估价疗效等。
下面介绍常见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
氨基转移酶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广泛存在于身体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内含量最多,只要有1%的肝细胞损伤,即可使血清中酶活性增高1倍。
ALT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ALT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以及胆囊炎等。
健康人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熬夜后ALT有可能升高。
若出现该情况,应在充分休息后复查。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中,以心肌中的含量最丰富,在肝脏中含量为第二位。
当心肌细胞和肝细胞有损伤时,血清中AST活性明显升高。
AST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胆囊炎,以及胆石症等。
白蛋白降低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
白蛋白降低是肝脏严重受损或机体营养不良的重要指示,如需做进一步的检查,可增加总蛋白和球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比值)。
当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1时,提示肝脏严重受损。
白蛋白降低主要见于肝细胞病变、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营养不良等。
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脏实质性损害。
总胆红素增高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之和。
如果总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21.0 μmol/L),不管直接胆红素偏高,还是间接胆红素偏高,意义都不大。
如果总胆红素在21.0—34.2 μmol/L,可能是隐性黄疸,此时若氨基转移酶(AST和ALT)也升高,肝炎可能性大,应进一步检查,查找原因。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增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黄疸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肝功能损害标准引言肝功能损害是指肝脏受到损伤导致其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由于肝脏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一旦发生肝功能损害,会对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准确评估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肝功能损害的标准。
一、临床检验指标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损害指标主要包括肝酶、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
1. 肝酶肝酶是指在肝细胞中存在的若干种酶类,其活性的改变往往意味着肝细胞的损伤。
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
正常值范围为:ALT 8-40 U/L,AST 5-40 U/L,ALP 45-115 U/L。
2. 转氨酶转氨酶是肝细胞内的重要酶类,其释放到血液中的量与肝细胞损害的程度相关。
常用的转氨酶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范围为ALT 8-40 U/L,AST 5-40 U/L。
3. 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肝脏合成并排泄的一种物质,其水平的升高往往是肝功能损害的标志。
正常值范围为总胆红素 2-17.1 μmol/L。
二、肝功能损害标准肝功能损害的判断标准多种多样,各国、各地区的标准略有差异。
在国际上,常用的标准有美国肝病协会(AASLD)标准、欧洲肝病协会(EASL)标准、亚洲肝脏研究促进会(APASL)标准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标准。
1. AASLD标准AASLD标准主要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根据ALT和AST的水平将肝功能损害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正常:ALT和AST水平正常;•轻度损伤:ALT或AST水平轻度升高;•中度损伤:ALT或AST水平中度升高;•重度损伤:ALT或AST水平重度升高。
2. EASL标准EASL标准主要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以及肝脏功能的受损程度。
根据ALT、AST和胆红素的水平将肝功能损害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正常:ALT、AST和胆红素水平正常;•轻度损伤:ALT、AST和胆红素水平轻度升高;•中度损伤:ALT、AST和胆红素水平中度升高;•重度损伤:ALT、AST和胆红素水平重度升高。
肝功能5项肝功能是指肝脏对体内代谢产物的清除功能,包括乙醇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胆汁酸代谢等。
评估肝功能时,常用的指标有五项,分别是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血清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
下面将对这五个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 血清谷草转氨酶(ALT)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清ALT水平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
常见的肝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等可以导致血清ALT增高。
2. 血清谷丙转氨酶(AST)AST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但也存在于心肌、肌肉和其他组织中。
血清AST水平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但并不特异。
临床上常见的肝疾病如酒精性肝炎和肝癌等可以导致血清AST增高。
3. 总胆红素(TBIL)TBIL是血浆中的胆红素的总量,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升高的TBIL水平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常见的疾病如黄疸和肝胆管梗阻等常常导致TBIL升高。
4. 血清白蛋白(ALB)ALB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其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会受到影响,血清ALB水平下降。
因此,血清ALB水平也是评估肝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5.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评估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水平可以反映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
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会下降,导致PT延长。
因此,PT也是评估肝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结起来,肝功能五项指标包括ALT、AST、TBIL、ALB和PT。
通过评估这五个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了解肝功能的情况,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肝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异常结果的解读本单元将帮助您:识别不同类型的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 根据常见的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理解肝功能检查在诊断方面的局限性为具有异常肝功能检查结果的患者选择合理的进一步检查简介测量肝病的血清标志物,即通常所说的肝功能检查(LFT ),已成为临床常规检查 手段。
LFT 是健康查体的一部分。
当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症状时,需要进行术前 评估或作基线参考时,以及怀疑患有肝病时,即可采取这一检查。
因此,我们常 常需要处理没有肝病而肝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
尽管很多肝功能异常的"健康"患者可能患有亚临床型可治愈的肝病,但有超过一 半的患者未能进行彻底的检查。
及指导治疗。
以健康志愿受试者的LFT 结果为基础,取其较高 但是,由于很多肝病为隐匿性的,这些健康受试只是没有被诊断出来,因此用他们 由此而言,用上述方法制定出的正常参考值可能会偏向病理水平,也就是说正常高值其实有可能是病理值。
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对于肝功能检查结果处于正常高值的表面上看健康的人 群,其肝病死亡率显著增加。
2另外,8%的美国人虽未患明显的肝脏疾病,但是 他们却存在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这可能与肥胖导致脂肪肝患病率增加有关。
3相反,很多人虽然肝功能检查结果是正常的, 但是可能患有重要的肝脏疾病(如 丙型肝炎)。
4常规血清肝功能检查包括以下项目: 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Y 谷氨酰转移酶总蛋白。
1正确判读LFT 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预后 异常LFT 结果的传统定义是: 的2.5%定为异常LFT 结果。
者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可能存在肝脏相关问题, 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制定临界值不一定准确。
可以说,只有前两者才是肝功能的实际标志物。
其他指标反映的是肝脏或胆道 的损伤程度。
另外,这些指标都不是肝脏所特有的,它们的升高也可能见于其 他脏器病变。
上述肝功能指标分布在不同的肝细胞和其他脏器内。
有关“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
有关“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如下:
1.转氨酶:正常值在5-40μ/L,转氨酶是反映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当肝脏受到损害
时,转氨酶会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到血液中。
因此,通过测定血中的转氨酶水平,可以得知肝脏病变的程度。
一般来说,转氨酶值越高,代表肝脏损害的程度越严重。
基本上,转氨酶的值在80μ/L以上便代表肝脏损伤较为严重。
2.凝血因子:肝功能损害时,相关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以导致凝血酶原时间(PT)延
长,是肝功能异常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3.胆红素:肝功能异常会引起胆红素水平增高。
胆红素主要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如果是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例升高,可能是发生肝细胞性黄疸。
如果直接胆红素异常,可能是肝脏异常引起的胆汁淤积。
4.白蛋白:主要是肝脏内合成的一种蛋白,对维持血液内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肝功
能异常,则白蛋白合成减少。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肝功能异常指的是肝脏在合成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物和排泄毒素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身体出现相应的异常现象。
肝功能异常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例如饮食不当、酗酒、病毒感染、药物中毒、遗传因素等。
一旦肝功能异常,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及时评估肝功能异常是十分重要的。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一般包括临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一、临床症状表现1. 皮肤黄染:黄疸是肝脏功能异常的最典型表现,患者的眼睛、皮肤、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黄染。
2. 腹部肿大:肝脏异常会导致腹部积水,使腹部明显肿大,患者出现腹胀、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4. 全身症状:肝功能异常还可能导致全身症状,如乏力、头晕、倦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5. 其他症状:肝功能异常还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尿色变化、腹胀、腹腔肿块、脾大等症状。
二、体格检查1. 皮肤:观察皮肤有无黄染、蜘蛛痣、皮疹、出血点等异常现象。
2. 水肿:观察患者有无下肢水肿等表现。
3. 浮肿:观察患者有无腹部大块浮肿情况。
4. 脾大:触诊患者腹部,观察有无脾大现象。
5. 腹水:叩诊观察患者有无腹水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1. 肝功能试验: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
2.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
3. 肝炎病毒检测:包括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和丙肝病毒(HCV)标志物等检测。
4. 肝组织活检:有必要时进行肝脏组织活检,以确定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根据以上评估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疾病情况,肝功能异常的评估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化。
解读肝功能检查中的异常指标ASTALT总胆红素的意义及其异常情况解读肝功能检查中的异常指标AST、ALT、总胆红素的意义及其异常情况肝功能检查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查,可以通过测量多个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况。
其中,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中经常出现异常的指标。
本文将解读这些指标的意义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一、AST的意义及异常情况AS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与心肌等组织中的酶,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能量合成等生物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AST的水平较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AST会释放入血液中,导致AST水平升高。
在肝功能检查中,如果AST的水平超过了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10-40 U/L),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或炎症。
常见的异常情况包括:1. 肝炎: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或酒精性肝炎等可以导致肝细胞受损,使AST水平升高。
2. 脂肪肝:由于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引起肝细胞损伤,AST水平可能升高。
3.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癌药物)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AST水平异常升高。
4. 肝硬化:长期的肝脏病变(如肝炎、脂肪肝等)未得到及时控制,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使AST水平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AST水平的升高并不一定能够明确指示肝脏疾病的具体病因,因此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二、ALT的意义及异常情况AL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的酶,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反应。
与AST类似,当肝脏受损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导致ALT水平升高。
正常情况下,ALT的水平也比较低,参考范围通常为9-60 U/L。
当ALT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或炎症。
常见的异常情况包括:1. 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炎(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可导致ALT升高。
2. 脂肪肝:ALT水平的升高也可以是脂肪肝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