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 格式:doc
- 大小:368.50 KB
- 文档页数:9
解析人体的尺度与设计的关联1.人体构造尺寸人体尺寸测量的内容很多,就室内设计来看,最有用处的是10项人体构造的尺寸。
如“身高、体重、坐高、臀部一膝盖长度、臀部宽度、膝盖和膝胭高度、大腿厚度、臀部一膝胭长度、坐时两肘之间的宽度”,这些部位的尺寸与会所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
诸如家具、陈设和人所使用的一切设施等都与人体尺寸有关联,因此设计者不仅仅只关一些相关数据,还可以根据国家的标准来做。
12.百分点的概念由于每个人的人体尺寸与他人不太可能完全相同,存在着众多的变化,会所设计要满足于所有的人也不大现实,因此对于人体测量的数据则需要用按百分点的方式来表1达。
也就是说,把研究对象分成100份,根据一些特定的人体尺寸条件,从最小到最大进行分段,以此来获取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那部分数据作为设计的参考依据。
所以,“百分点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数。
”当采用百分点数据时,有两点要特别注意:(1)人体测量当中的每一个百分点数值。
只表示某一项人体尺寸,例如,它可能是身高或坐高。
(2)绝没有一个各种人体尺寸都同时处在同一百分点上的人。
例如:某人的人体尺寸,身高尺寸在第50百分点上,第40百分点可能是其膝盖高,而第45百分点也许是他的前臂长等。
由此看来,每个人的各项人体尺寸都属于不同的百分点数值。
23.人体活动尺寸静态的人体尺寸作为会所设计的基础数据,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实际设计中,情况要比上述中的数据2复杂得多,因为人是活动的,无论是还是休息都反映着人体始终是在动作状态中,人体的各部分并不是孤立地的。
是协调动作的过程,所以人体的活动关系是设计重点考虑的方面。
如果以静态尺寸去解决有关空间和尺度的问题,那一定是不全面的,也会出问题的。
因此,必须将人体的活动尺寸纳入设计的范畴。
并且把动作的特征及规律与空间尺度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空间设计中真正体现适宜的人体尺度关系。
1.人体构造尺寸人体尺寸测量的内容很多,就室内设计来看,最有用处的是10项人体构造的尺寸。
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尺度研究人体尺度是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人体尺度研究着眼于人类与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体尺度,使建筑空间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本文将从人体尺度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人体尺度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人体尺度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
在那个时代,设计师们开始关注人类对于空间的感知和需求。
由此,人体尺度成为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
通过合理地利用人体尺度,建筑师可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建筑空间,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和生活质量。
人体尺度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从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外观设计的人体尺度考虑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比例、立面和造型。
通过研究人体的身高、体型和步态等,设计师可以确定建筑物的尺度和比例,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与人们的视觉预期相符合。
其次,在内部空间设计中,人体尺度的考虑更加细致和复杂。
设计师需要研究人体在不同活动情境下的尺度需求,如行走、坐下、休息等,以便合理地布局空间,并提供合适的家具和设施。
此外,人体尺度在通道和门窗的设计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决定人们的活动流线和进出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追求,人体尺度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设计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模拟人体在空间中的行为和感知,进一步优化建筑空间的设计效果。
另一方面,智能科技的应用也为人体尺度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
例如,通过感应器和自动化设备,建筑空间可以根据人体的位置和行为来自适应地调整温度、照明和通风等环境参数,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居住体验。
未来,人体尺度研究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对于人体尺度的研究需求将不断增加。
此外,随着人们对于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人体尺度也将与生态建筑和绿色设计相结合,共同推动建筑空间的创新。
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的空间尺度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占的空间尺度是确定民用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首先必须满足的就是人体和人体活动的空间尺度要求。
如踏步、窗台及栏杆的高度,门洞、走廊、楼梯的高宽,家具设备的尺寸,以及房间的高度和面积大小等,都与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有关。
我国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平均高度分别为1670 mm和1 560 mm,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如图所示。
2、家具、设备的空间尺度在进行房间布置日寸,应先确定家具、设备的数量,了解每件家具、设备的基本尺寸以及人们在使用它们时占用活动空间的大小。
这些都是考虑房间内部使用面积的重要依据。
如图为民用建筑常用的家具尺寸示例。
3、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即环境因素,它对建筑物设计有着较大的影响。
(1)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设计有较大影响。
例如炎热地区的建筑应考虑隔热、通风和遮阳等问题;干冷地区的建筑体型应尽可能设计得紧凑一些,以减少外围护面的散热,有利于室内采暧、保温。
日照和主导风向,通常是确定建筑朝向和间距的主要因素,风速是高层建筑、电视塔等设计中考虑结构布置和建筑体型的重要因素,雨量较大的地区要特别注意屋顶形式、屋面排水方案的选择,以及屋面防水构造的处理。
在设计前,需要收集当地上述有关的气象资料,将之作为设计的依据。
上图为我国部分城市的风向频率玫瑰图(简称风玫瑰图),图中实线部分表示全年风向频率,虚线部分表示夏季风向频率。
玫瑰图上所表示风的吹向,是指由外吹向地区中心。
玫瑰图是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一般用16 个罗盘方位表示。
(2)地形、地质条件及地震烈度基地的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直接影响到房屋的平面空间组织、结构选型、建筑构造处理及建筑体型设计等。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空间构成与人体尺度关系探析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空间构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它指的是通过不同材料、形式、色彩等元素,将空间分为不同的区域,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或城市。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指的是人体各个部位的大小和间距。
当人类进入一个空间时,空间的大小、形状、高度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感受和体验。
比如,在一个很高的房间里工作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和压抑,而在一个舒适的、与人体比例相符的房间里工作则会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因此,空间构成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是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空间构成中,建筑物的高度、宽度和深度是最直观的体现。
其中,建筑高度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空间的感知,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人带来不适。
而建筑宽度和深度则会直接影响到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
比如,一个过窄或过浅的房间可能会给人感觉拥挤或局促,而一个宽敞的房间则会让人感到舒适宽阔。
除了建筑物本身的尺度外,人体尺度与室内装饰、配色和布局等方面也有密切联系。
比如,在一间书房中,书桌的高度应该与椅子的高度匹配,以免给人带来使用不便;而在客厅中,沙发的深度和椅子高度则需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身材和习惯,才能实现最佳的舒适性和使用效果。
此外,墙的颜色、地板的材质和窗户的大小等也会影响到人们对空间的感官体验。
综上所述,空间构成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筑和城市规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决定了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和体验,直接关系到建筑和城市的舒适性、效率和美观程度。
因此,在进行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人体尺度和感官需求,才能实现最佳的设计效果。
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我们将以解剖学、测量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为研究基础,了解并掌握在室内环境空间中,人的活动能力和极限,熟悉人体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尺度。
1.人体基本尺度人体基本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它主要以人体构造的基本尺寸(又称为人体结构尺寸,主要是指人体的静态尺寸。
如:身高、坐高、肩宽、臀宽、手臂长度等)为依据,在于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和适应力,分析环境因素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序,确定人在生活、生产和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所进行的系统数据比较与分析结果的反映。
它也因国家、地域、民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见表 2—1 )。
如:日本市民男性的身高平均值为1651mm,美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55mm,英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80mm。
我国不同地区人体各部分平均尺寸(mm)表 2—1图 2—2 ,是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理想而完美的人体比例图,也正是人类对人体基本尺度的构想。
图 2—3 是在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人体基本尺度,这些基本数据的使用,将为设计师在室内空间功能的设计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如:门的高度、楼梯扶手高度应采用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加上一定的活动余量等。
2、人体基本动作尺度人体基本动作的尺度,是人体处于运动时的动态尺寸,因其是处于动态中的测量,在此之前,我们可先对人体的基本动作趋势加以分析。
人的工作姿势,按其工作性质和活动规律,可分为站立姿势、座椅姿势、跪坐姿势和躺卧姿势。
1.站姿:背伸直、直立、向前微弯腰、微微半蹲、半蹲等。
(见图2—4)2—4 站姿2.坐椅姿势:依靠、高坐、矮坐、工作姿势、稍息姿势、休息姿势等。
(见图 2—5)图 2—5 坐椅姿势3.平坐姿势:盘腿坐、蹲、单腿跪立、双膝跪立、直跪坐、爬行、跪端坐等。
(见图2—6)图 2—6 平坐姿势4.躺卧姿势:俯伏撑卧、侧撑卧、仰卧等。
(见图 2—7)图 2—7 躺卧姿势虽然测量值因其动作的目的不同,故测量的功能尺度亦不相同。
常做设计的人基本都知道。
一般的过道宽为1200mm,其实这个数据是根据人体的肩膀宽来决定的。
人的肩膀宽大约在400mm左右,加上余量,达600MM以上的时候走路一般不会碰到东西。
所以当双人并肩走的时候,1200MM的空间基本够用。
所以家居基本过道为1200MM。
当然这仅是个常用数据,但不是绝对数据。
当空间确实很窄的时候,也可把过道设计为1000MM等,空间宽的有1500的设计等等。
公共空间一般为1500MM的内空宽度等。
家居鞋柜的深度(或说宽度、厚度),就是根据人体脚的尺度来设计的,一般人的鞋的尺寸为180MM-250MM之间,所以,鞋柜的深度在180MM-320MM之间,常用300MM。
为什么180MM也可以呢,其实鞋柜的功能主要是放鞋用的。
鞋不仅可以平放,我们也可以斜插着放嘛。
那么为什么不设计宽一点呢,有人问。
因为一般鞋柜的放置都在门厅或门口,以方便进出换鞋。
空间一般很小,常见的还都打设一半在240墙体里面的。
所以,目的是节约空间,同时还为了美观。
所以一般见不到450以上深度的鞋柜。
只有特殊情况才设计成这样。
沙发的宽度。
单人沙发的宽度为900MM。
这个这个尺度也是根据人的肩宽为基础的。
人的肩宽常在400MM左右,左右加点余量,算到500MM左右,沙发扶拦没边去200MM左右的厚度。
基本在总宽度达900MM。
当然还有1000MM的,其他规格的。
至于多人沙发,由于人数不等,所以就不多做阐述。
但也可以根据人的肩膀宽尺寸大概知道。
实在不会计算也可拿米尺去测量一下。
茶几的尺寸基本根据沙发的尺寸和空间来安排大小的。
在平面布置中还要考虑空调,空调的尺度就算是大规格的也不过有600-800的宽度就够放了。
深度在400MM-500MM就够了。
衣柜的深度也是我们做设计时候常涉及到的。
其实衣柜的尺寸还是根据人的肩膀宽为依据的。
不过,具体考虑到了衣服的宽度,展开用衣架凉起的时候大约在500左右,所以常见的是设计为550MM,也有设计为600MM等。
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的关系
人体尺度与空间的关系,是由人和家具、人和墙壁、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
休息空间、活动空间的大小,是由空间内家具的布置情况、人员的数量来决定的。
即使同样大小的空间,根据是否有人的穿越,其空间布置也是不相同的。
例如,两侧为墙壁和家具的走廊通道的最小尺寸为800ram,可以供一人通过;假如通道内有两人错行,其中一人横向侧身通过,那么通道尺寸至少应为900mm;若两人正面对行,那么通道尺寸应调整为1200ram.这说明,空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的数量及人的活动方式。
人体尺度与空间关系最为密切;家具、空间的使用功能等对空间的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
在确定空间范围前,首先必须搞清使用人数的多少,以及每个人活动的面积和行动方向。
其次,必须搞清楚使用空间的性质、占用面积和家具的数量等。
这样,空间范围就可以确定下来。
为家具设计提供依据。
家具是能起到支承、贮藏和分隔作用的器具,它是构成室内环境的基本要素。
家具应该是实用的,能为人提供舒适、方便、安全和美观的器具。
家具设计的基准点就在人体上,即要根据人体各部分的需要以及活动范围来设计家具。
继续浏览>>>《人体尺度与家具的关系》。
人体尺度与环境空间姓名:华恺强班级;艺术设计09-5学号:15095742指导老师:李永昌人体尺度与环境空间,主要就介绍下空间环境中各部分各种距离与人体尺度的那种和谐美之间的关系。
我主要就一本校图书馆中的空间做简要分析。
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当人与人处于1-2M是感受到是亲切;到12M大概看清面部表情;25M认清是谁;到130M的时候辨认身体姿态,等到1200M就是人可以看见一个人的极限。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
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依托的安全感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
因此人们习惯于找四周有依靠的地方。
这点在图书馆,自习室,以及餐厅都有印证。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
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以图书馆为例:自习室里的桌子尺寸为1600*1000*750,而座椅的尺寸为460*460*440(带靠背为770)。
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一、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我们将以解剖学、测量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为研究基础,了解并掌握在室内环境空间中,人的活动能力和极限,熟悉人体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尺度。
1.人体基本尺度人体基本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它主要以人体构造的基本尺寸(又称为人体结构尺寸,主要是指人体的静态尺寸。
如:身高、坐高、肩宽、臀宽、手臂长度等)为依据,在于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和适应力,分析环境因素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序,确定人在生活、生产和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所进行的系统数据比较与分析结果的反映。
它也因国家、地域、民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见表 2—1 )。
如:日本市民男性的身高平均值为1651mm,美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55mm,英国市民男性身高平均值为1780mm。
较高人体地区中等人体地区较低人体地区编号部位 (冀、鲁、辽) (长江三角洲) (四川)男女男女男女 A 人体高度 1690 1580 1670 1560 1630 1530肩宽度 420 387 415 397 414 385 B肩峰至头顶高293 285 291 282 285 269 C 度1513 1474 1547 1443 1512 1420 D 正立时眼的高度正坐时眼的高1203 1140 1181 1110 1144 1078 E 度200 200 201 203 205 220 F 胸廓前后径308 291 310 293 307 289 G 上臂长度238 220 238 220 245 220 H 前臂长度I 手长度 196 184 192 178 190 178 J 肩峰高度 1397 1295 1379 1278 1345 12611/2上个骼展K 869 795 843 787 848 791开全长L 600 561 586 546 565 524上身高长臀部宽度 307 307 309 319 311 320 M肚脐高度 992 948 983 925 980 920 N指尖到地面高633 612 616 590 606 575 O 度415 395 409 379 403 378 P 上腿长度Q 下腿长度 397 373 392 369 391 365 R 脚高度 68 63 68 67 67 65 S 坐高893 846 877 825 350 793 T 腓骨高度 414 390 407 328 402 382 U 大腿水平长度 450 435 445 425 443 422 V 肘下尺寸 243 240 239 230 220 216 我国不同地区人体各部分平均尺寸(mm) 表 2—1图 2—2 ,是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理想而完美的人体比例图,也正是人类对人体基本尺度的构想。
N O P 肚脐高度
指尖到地面高度
上腿长度
992
633
415
948
612
395
983
616
409
925
590
379
980
606
403
920
575
378
Q R S T 下腿长度
脚高度
坐高
腓骨高度
397
68
893
414
373
63
846
390
392
68
877
407
369
67
825
328
391
67
350
402
365
65
793
382
U V 大腿水平长度
肘下尺寸
450
243
435
240
445
239
425
230
443
220
422
216
我国不同地区人体各部分平均尺寸(mm)表
2—1
图 2—2 ,是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理想而完美的人体比例图,也正是人类对人体
基本尺度的构想。
图 2—3 是在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人体基本尺度,这些基本数据的使用,将为设计师在室内空间功能的设计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如:门的高度、楼梯扶手高度应采用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加上一定的活动余量等。
2、人体基本动作尺度
人体基本动作的尺度,是人体处于运动时的动态尺寸,因其是处于动态中的测量,在此之前,我们可先对人体的基本动作趋势加以分析。
人的工作姿势,按其工作性质和活动规律,可分为站立姿势、座椅姿势、跪坐姿势和躺卧姿势。
1.站姿:背伸直、直立、向前微弯腰、微微半蹲、半蹲等。
(见图2—4)
2—4 站姿
2.坐椅姿势:依靠、高坐、矮坐、工作姿势、稍息姿势、休息姿势等。
(见图 2—5)
图 2—5 坐椅姿势
3.平坐姿势:盘腿坐、蹲、单腿跪立、双膝跪立、直跪坐、爬行、跪端坐等。
(见图2—6)
图 2—6 平坐姿势
4.躺卧姿势:俯伏撑卧、侧撑卧、仰卧等。
(见图 2—7)
图 2—7 躺卧姿势
虽然测量值因其动作的目的不同,故测量的功能尺度亦不相同。
但是,人在处于不同动作姿态时,总会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我们正是根据此种相对静态的测量与分析(见图 2—8 )。
人体活动空间的尺度是适应行为要求的室内空间
尺度,是相对的概念,亦是动态的尺寸。
对于活动空间尺度来讲是一个整体的范围,它主要包括满足人在空间不变的前提下,使涉及到的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得以合理的规划,创造出适应人们生理需求、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空间范围。
(见图2—9)
图2—9 人体活动所占空间尺度(单位:毫米)
根据室内环境的行为表现,室内空间可分为大空间、中空间和小空间等不同的活动空间范围。
(1)大空间指公共行为空间,如:体育馆、营业厅、商场等,其特点是易于处理好个体行为的空间关系,在这个空间里个人空间基本是等距的,空间具有尺度大和开放的特点。
(2)中空间指事务行为空间,如:办公室、教室等,空间即开放又具有私密性,在以满足个人空间的前提下,设计公共事务行为的空间。
(3)小空间是个体行为的空间,如:卧室、书房、经理室等,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小空间的特色,主要以满足个体的行为为目的等。
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因此,在室内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中,将要充分考虑人在空间中的行为表现、活动空间尺度范围、分布状况、知觉要求、环境可能性,以及物质技术要求等因素的研究确定。
二、心理需求与室内空间
当人在相应的室内空间中活动,个体心理与行为虽然彼此间存在着差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仍然具有共性,这也就是我们要对其进行
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在室内环境中,人们心理需求与行为会有怎样的变化,现将根据我国心理学普及的情况和室内设计专业的需求,作以下必要的基础知
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