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教九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8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艺术来源于生活,20世纪的中国美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学生运用情节、构图、绘画语言等欣赏途径,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变化及主要成就。
3、通过对不同题材和作品形式的赏析,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美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1、结合历史的背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体会中国美术各门类的发展变化。
2、教学过程以欣赏、发现、讨论、合作为主,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世纪的中国美术是历史与思想的碰撞,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对中国美术各门类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及尊重传统、继承传统的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重点:小组通过对作品的探讨、总结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各门类取得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难点:通过对20世纪中国美术改革发展的了解,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并感受作品中表现形式、审美取向及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游戏“连连看”《连连看》2组连线,难度递增在大屏幕上有一组连线题,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小组讨论一下,看哪组同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成。
(上述画家都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中流砥柱,他们对中国画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设计意图】选用的作品,都是日常可见到的名作,拉进学生与本课、与画家的距离,而且趣味的连线方式,小组的合作,难度梯度的不同,激发了学生对20世纪中国画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活动2【讲授】启发探究作品:《群马图》、《桃实图》1、《群马图》:同学们在第一个连线题中,一眼就认出了徐悲鸿先生的《群马图》,他为什么画马?在中国人的思想中马寓意什么?万马奔腾展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意识?(欣赏视频1,在感受时代的背景时,总结出画作要表达的深层意蕴——百折不挠,艰苦创新的民族精神。
)回到画面上来,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大多是线条,那么这幅作品除了线条之外还有什么语言?体积?色彩?在中国画中为什么会出现西方的绘画语言。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对中国美术的影响,认识中国美术变革发展的概况、主要特点、主要成就。
2.结合相应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感受和体会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和变化。
3.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中国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变革的显著成就。
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20世纪中国美术的改革变化与中国社会剧变的关系,并结合相应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和比较,体会中国美术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世纪是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华民族经历由古老的农业国向现代形态社会转变的过程,经历了被外国列强侵略欺凌到当家作主、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过程,中国的文化也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逐渐演变发展为民主的、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美术,毫无疑问,其发展也必然展现了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美术的巡礼,共同来欣赏和感受中国美术的发展和变化。
引出课题《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
二、新课传授1.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美术:(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艺术直接和间接地大量地进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对于这阶段的中国美术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中国美术的突出成就:①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
A、吴昌硕《桃实图》B、齐白石《莲蓬蜻蜓》C、徐悲鸿《群马图》D、蒋兆和《流民图》小结: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画家们从继承传统到吸收外来艺术,从提高艺术家自身修养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
②新兴木刻的崛起。
A、李桦《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黑白木刻)B、黄新波《卖血后》(黑白木刻)小结:木刻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中国现代版画,这是一种富有战斗性的艺术形式。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中国美术变革。
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知识回顾。
关于中国传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区别于西画的主要特点,接着展示20世纪以来的多幅中国画作品。
提出问题: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与传统绘画相比有何不同?引出课题—板书:《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二、讲授新课20世纪中国画创新与继承的历史背景1.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
2.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3.写实改造中国画——中西融合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提出“写实改造中国画的观点”,主张引进西方绘画观念与方法,使其与中国民族传统相“融合”或“协调”,以振兴中国绘画。
代表画家: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等A、徐悲鸿:(1)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
(2)《泰戈尔像》与黄慎人物画比较,学生讨论并回答两者的异同。
黄慎人物画:写意,运用线条塑造形象,强调了用笔的书法式表现和韵律感。
《泰戈尔像》:写实,中国画笔墨与西方解剖、明暗相结合,注重对形象特征的刻画。
(3)欣赏《愚公移山》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4)《群马图》与古代绘画比较。
三、实践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或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三、课堂总结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学目标:1.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对中国美术的影响,认识中国美术变革发展的概况、主要特点、主要成就。
2.结合相应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感受和体会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和变化。
3.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中国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变革的显著成就。
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20世纪中国美术的改革变化与中国社会剧变的关系,并结合相应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和比较,体会中国美术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世纪是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华民族经历由古老的农业国向现代形态社会转变的过程,经历了被外国列强侵略欺凌到当家作主、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过程,中国的文化也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逐渐演变发展为民主的、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美术,毫无疑问,其发展也必然展现了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美术的巡礼,共同来欣赏和感受中国美术的发展和变化。
引出课题《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
二、新课传授1.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美术:(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艺术直接和间接地大量地进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对于这阶段的中国美术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中国美术的突出成就:①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
A、吴昌硕《桃实图》B、齐白石《莲蓬蜻蜓》C、徐悲鸿《群马图》D、蒋兆和《流民图》小结: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画家们从继承传统到吸收外来艺术,从提高艺术家自身修养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
②新兴木刻的崛起。
A、李桦《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黑白木刻)B、黄新波《卖血后》(黑白木刻)小结:木刻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中国现代版画,这是一种富有战斗性的艺术形式。
《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变化,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增加欣赏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掌握了一些美术造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对于美术作品欣赏,许多学生认为是理论上的东西,兴趣不浓,而且还缺少方法,不太懂得如何抓住欣赏要点。
因此,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作品有艺术感染力,使学生明白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变化,欣赏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难点: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与理解。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件图片引入简介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变化。
活动2【讲授】以时间为主线,分类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一、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美术1、介绍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美术的发展概况展示两件作品,分出哪件是中国画,哪件是版画。
2、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教师进行简要概述。
作品欣赏:A、吴昌硕的《桃实图》1)提问:中国画中的桃象征什么?在中国画里,蔬果花木被寓以特殊的象征意义。
桃象征着长寿,历来为画家所喜描绘。
吴昌硕画桃墨迹颇多,其桃以红、黄色点染,颇为亮丽,那三千年结实的仙桃更受人们喜爱。
2)引导学生对作品构图、笔墨方面进行分析。
B、齐白石的《莲蓬蜻蜓图》1)介绍齐白石学画经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作品的创新:写意画法与工笔画法的有机结合,开创了新的一代画风。
C、徐悲鸿的《群马图》教师讲解分析作品,并指出西方绘画技法融合的具体表现。
D、蒋兆和的《流民图》教师介绍作品创作背景,学生讨论分析作品西画技法的融合。
3、新木刻的崛起教师进行简要概述。
作品欣赏:李桦的《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和黄新波《卖血后》通过作品欣赏了解黑白木刻的艺术特点。
二、20世纪下半期的中国美术1、介绍20世纪下半期的中国美术的发展概况2、中国画改革与创新形成高潮教师进行简要概述。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第四单元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九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四单元,主题为“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
这个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观后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20世纪中国美术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能够准确辨识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2.教学难点: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20世纪中国美术的代表性作品和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20世纪中国美术的基本概念;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20世纪中国美术的代表性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讲授新课: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代表性作品和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观后感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分析和评价一些20世纪中国美术的作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通过欣赏和评价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让学生感受20世纪中国美术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
4.归纳小结: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掌握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