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主题:比较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990.59 KB
- 文档页数:28
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张耒③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
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
【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
②红:油灯。
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
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
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
2.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华州太守花园徐积南园花谢北园开,红拂栏干翠拂苔。
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一凤凰山苏辙山川蟠踞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
更种梧桐真可致,高飞性似伯夷清。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诗着重描写了园中的花卉,在对比中巧妙地表现花叶的错落之貌。
B.苏诗妙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川蟠踞之势,形如徘徊低飞的凤凰。
C.徐诗和苏诗都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第三句“转”出一层新的诗意。
D.徐诗和苏诗都虚实结合,既写眼前的景象,又写想象中飞翔的凤凰。
4.两首诗均写到了“种梧桐”,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夜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中秋月张祜碧落【注】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注】碧落:道家认为东方最高的天有碧霞遍布,故称为“碧落”,后用以指天空。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圆魄”“桂含姿”,都是喻指月亮,同时也都点明了诗歌中的所咏之物。
高中诗歌比较阅读优秀教案教案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诗歌的世界。
可以通过预习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初步感知。
例如,选择两首表达相似主题但风格迥异的诗歌,让学生在课前预读,并思考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解读。
小组成员需共同探讨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以及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隐喻等文学手法,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读者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之间的比较分析。
这一步骤是教案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层次鉴赏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两首诗歌在处理相似主题时的不同之处、各自的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差异。
教案还应包含创作实践环节。
鼓励学生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或仿写某位诗人的风格。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诗歌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应设计反馈与评价环节。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让他们从同伴的作品中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角度。
一个优秀的高中诗歌比较阅读教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诗歌的海洋中自由遨游,领略文学的魅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阅读理解——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篇今天这堂课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诗歌鉴赏。
今天考点可是重头戏,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儿中都非常热门——比较阅读。
什么叫比较呀?即两两相比,放到诗歌里呢就是两首诗歌让我们比较着看,比较着体会。
它既考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又考察我们的比较分析能力。
同学们又要开始喊了:难上加难,简直是强人所难嘛!老师还是想说,不难不难~无论什么样的比较阅读,考点只有两个——诗歌特点和情感表达。
今天我就要为同学们送上三把解题金钥匙,轻轻松松解决比较阅读。
解题之前同学们先来欣赏三首名篇,分别是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和邓剡的《唐多令》。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二首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还附上了注释: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
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第三首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本首诗的注释是:邓剡,南宋人,坚持抗元,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崖山失守后被俘。
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南京时所作。
同学们发现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三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按比较阅读题所占比例来看,咏史怀古诗称第二,就没题目敢称第一!因此,这里就隐藏着比较阅读的第一把也是最重要的一把金钥匙——知人论世。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体裁类型、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等等。
咏史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作者的朝代往往也透露解题的思路。
上面三首诗的作者都生于唐宋覆灭时期。
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诗歌形象比较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问题:这两首诗的头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加以简析。
答案:陈诗的头两句写出梅花初绽,傲然独立,美艳动人的状态。
“独树春”表明梅花初绽,“惊起晓妆匀”五字写出了梅花的美艳动人。
风韵嫣然。
陆诗的头两句写出了梅花不畏寒风,遍开山中的状态。
“坼晓风”表明梅花迎风盛开,“雪堆遍满四山中”写出了梅花不畏寒冷,漫山遍野竞相开放的状态。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问题:概括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野步者形象。
答案:周诗描写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写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诗歌语言比较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无题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尽枯黄。
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
问题:你认为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前一首含蓄曲折,后一首明快直接。
《观祈雨》第二句表面写农民吹奏箫管、表演节目,恭迎龙神,场面热热闹闹,其实热闹之下不难看出百姓的心急如焚,焦虑不已,语句表达比较含蓄。
后一首诗第三句用比喻形象描绘农夫焦急忧虑的心理,语言比较明快直接。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原诗1】少年行四首(其一)王维〔唐代〕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1、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2、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著名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译文】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万贯,出没都城长安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赏析】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新丰美酒斗十千”。
是说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
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新丰镇,古代那里盛产美酒。
斗酒十千,使用这个数目字,目的在于强调酒的名贵,为下文的“咸阳游侠”作映衬。
“咸阳游侠多少年”。
意思是说:咸阳城里的游侠们多半是青春少年。
咸阳,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秦朝时曾作国都,这里实际是以它代指唐朝京都长安。
游侠,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为游侠。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游侠都是英雄豪杰,倍受尊重和赞扬。
作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纵死犹闻侠骨香”,说即便侠客死了,他们的骨头也是香的。
可见侠客的社会地位之尊贵。
作者特别地点出“少年”二字,写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英雄,这些少年游侠在“新丰美酒”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豪纵不羁,风流倜傥。
“相逢意气为君饮”。
意思是说:这些少年侠客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
“意气”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仗义疏财,除暴安良,轻生重义,都是侠客们所注重的意气。
这句把饮酒的性质强调出来了,他们不是为了取乐而饮酒,而是为了彼此的侠义行为而庆功;他们不是熟人聚会而饮酒,而是偶然相逢,一见倾心,便不惜花费重金买酒,相互勉励。
这句诗把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足以令人敬慕。
“系马高楼垂柳边”。
意思是说:他们把自己的高头大马,拴在那高高酒楼前的垂柳旁边。
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走上了酒楼,把“为君饮”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主题多义性的特点;掌握诗歌比较阅读的一般方法。
二、方法指导:紧扣意象,缘景入情;合理想象,层层深入。
三、补充资料: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表达方式主要指抒情和描写。
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
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
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比兴””互文”等。
四、教学过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
你对这主张有什么看法?答:不能改为“桃花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
“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另外颜色上也不合,红色鲜艳的桃花与惆怅的情感不协调。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2浙江卷唐诗两首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全国甲卷宋诗两首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事物形象2020浙江卷唐诗两首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命题趋势古代诗歌阅读中,对比阅读的题型通常选择两首同一时代、或同一描写对象的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鉴赏能力。
一、(2022·浙江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
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
飞龙,马厩名。
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
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9.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和,寄寓鉴戒之意。
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答案】19.勤政楼千秋节20.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王建的《楼前》首句点明写的是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勤政楼;前两句写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楼庆生,而且要热闹三天;三四句写曾经在勤政楼前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还记得曾经被教过的音乐节奏,听见音乐声总是会抬起头。
可见此诗主要写了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
杜牧的《过勤政楼》题目点明所写内容——勤政楼;前两句写当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
诗歌专项训练----比较阅读一、创作意旨上的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秋海棠清·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创作旨意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平原放马①张炎②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
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
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王鹏运③苜蓿阑干满上林,西风残秣独沉吟。
遗台何处是黄金④?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
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统治者却苟且偷安,一味粉饰太平。
②张炎,南宋词人,从小生长在都城临安,宋亡后,到处漂泊浪游。
③王鹏运,晚清诗人。
④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为燕昭王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黄金台。
2、两首词都以马为写作对象,但用意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语言风格上的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唐]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宋]王镒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概括说明。
三、在优劣上的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1)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2)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2)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当时诗人在巴蜀,他思念的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4、《夜雨寄北》的结尾划线句有对《月夜》结尾划线句的传承和超越,请分析。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09古诗词鉴赏之对比阅读(解析版)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标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查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题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命题趋势】.. (2)【备考策略】 (2) (2)考点1:内容、情感比较 (2)考点2:意象、意境、形象比较 (4)考点3:语言赏析比较 (5)考点4:手法、技巧比较 (7) (9)古诗词比较阅读应对策略 (9) (10)【课标要求】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两则或几则古诗词材料放到一起,让考生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本质。
这是课内知识达成和课外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
【考查重点】内容、情感比较;意象、意境、形象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
【主要题型】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