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课程——第一章1.2—1.5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3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
学分2,周学时2。
本课程由“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两大部分组成。
“数学物理方程”讲授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数学与物理所涉及的偏微分方程。
主要介绍物理学中常见的三类偏微分方程及其有关的定解问题和这些问题的几种常用解法。
“特殊函数”讲授贝塞尔函数与勒让德多项式,以及如何利用这两种特殊函数来解决数学物理方程的一些定解问题的过程。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工程数学中数学物理方法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研究奠定重要的数学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主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外习题。
第零章预备知识(4学时)复习先修课程中相关的一些内容,主要包括: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以及常系数情形解的求法;积分学中的一些重要公式和技巧;傅里叶(Fourier)分析;解析函数的极点及其留数;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
第一章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4学时)在讨论数学物理方程的求解之前,应建立描述某种物理过程的微分方程,再把一个特定物理现象所具有的具体条件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
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数学物理方程的推导及定解问题的确定过程,学会推导一些简单物理过程的微分方程并能确定某些具体物理现象的定解条件。
第一节基本方程的建立通过几个不同的物理模型,推导出数学物理方程中的三种典型偏微分方程:波动方程、电磁场方程和热传导方程。
第二节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方程决定了物理规律的数学形式,但具体的物理问题所具有的特定条件也应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
用以说明某一具体物理现象的初始状态的条件称为初始条件,用以说明其边界上约束情况的条件称为边界条件。
第三节定解问题的提法由于每一个物理过程都处在特定的条件之下,所以我们要求出偏微分方程适合某些特定条件的解。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都称为定解条件。
《数理方程与特殊数函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英文名称: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and Special Function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代码:0700081课程性质:必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5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包括卓越计划实验班),光电信息科学和与工程(包括中法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包括理工交叉创新实验班),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信息类数理提高班,基于项目信息类专业教育实验班,电信卓越计划实验班,工程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包括电气卓越计划实验班),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通过本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实际背景,并使学生意识到掌握本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今后的科学实践的重要性。
正确掌握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几类经典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分离变量法、行波法、积分变换法、格林函数法、试探法等),掌握特殊函数的性质并能熟练应用特殊函数求解常见数学物理问题。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三类方程的导出及物理背景、各类定解条件及定解问题、分离变量法、行波法、积分变换法、贝塞尔函数。
课程难点:格林函数法的理解和应用;贝塞尔函数性质的理解及在分离变量法中的应用;积分变换法在求解不同类型定解问题时的应用等。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授法:最常用的方法;2、互动式教学: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倡导讨论和争论,对于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学生必做的论述题;3、研究性学习:学生自由结合组合成学习小组,指导他们结合专业方向学习设计能够用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课程中三类典型偏微分方程进行数学建模的实际物理或者专业实验,然后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测量、分析,同时进行数学模型的理论计算和计算机软件仿真等工作,并将其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with Special functions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48/3四、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五、课程性质:必修六、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典型物理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定解条件的给出以及对模型实施具体求解和分析检验的全过程,搭建起贯通数学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桥梁,在“缩微”的科研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能获得运用数学方法求解实际工程物理和技术问题的初步经验,又能了解Bessel函数与Legendre多项式等特殊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求解数学物理方程常见定解问题的主要解法,特别是明确所述特殊函数在数学物理方程求解中的作用,进而为其进入各相关专业的深入学习,和深化其数学知识的积累,奠定良好的必要基础。
七、适用学科专业光信息、通信、电子、电力及相关专业(本科)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数学物理方程基本概念(4学时)【内容】偏微方程基本概念,二阶线性方程的特征线与分类,典型方程的推导。
【基本要求】(1)了解三个典型方程(弦振动、热传导和Laplace方程)的推导过程;(2)掌握定解问题归属于初值、边值和混合问题的判识方法;(3)掌握二阶线性偏微方程的特征方程与特征线的求法,能以其为线索,用合适的变元代换将其化为标准方程。
【重点与难点】重点:各类泛定方程与定解问题的判识与解的确认,特征方程与特征线的求法,二阶线性偏微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难点:推导三个典型方程。
第二章分离变量法(12学时)【内容】函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理论与二阶常微方程的特征值理论;两端固定的弦自由振动、有限长杆上的热传导以及矩形薄板与圆盘上稳恒状态的温度分布;两端固定的弦的强迫振动、有热源的有限长杆上的热传导与Poisson 方程的特征函数展开求解法;非齐次边界条件齐次化的辅助函数法。
《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一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教学目的】了解典型方程的物理背景和导出步骤,定解条件所反映的物理意义,以及三种定解问题的提法;【重点难点】典型方程的物理背景和导出步骤;定解条件【教学内容】1.了解三类典型方程的物理背景和导出步骤。
2.了解定解条件所反映的物理意义。
3.了解三种定解问题(初值问题、边值问题、混合问题)的区别。
知道不同方程有不同的定解问题的提法。
4.知道并掌握线性偏微分方程解的叠加性质。
第二章分离变量法【教学目的】掌握分离变量法,掌握求解非齐次方程的固有函数法和齐次化原理,了解对于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重点难点】分离变量法,非齐次方程的固有函数法和齐次化原理【教学内容】1.掌握分离变量法,能应用于振动方程、传导方程的混合问题和特殊区域上拉普拉斯方程的狄里克莱问题。
2.掌握求解非齐次方程的固有函数法和齐次化原理。
3.了解对于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4.Sturm-Liouville理论的简单介绍。
第三章行波法与积分变换法【教学目的】会用行波法导出一维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公式,会用上述达朗贝尔公式求解定解问题,【重点难点】无界弦自由振动的达郎贝尔(D’Alembert)解法【教学内容】1.会用行波法导出一维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公式(限于齐次方程)。
2.了解弦振动问题的“依赖区间”、“决定区域”和“影响区域”的概念。
3.了解三维波动方程的泊松公式的导出方法。
4.用降维法从三维波动方程的泊松公式导出二维波动方程的泊松公式以及一维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公式。
5.用上述三种公式求解定解问题。
6.根据上述三种公式了解三维波的惠更斯原理(无后效现象)和一维、二维波的弥散现象。
7.付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简介。
8.会用付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一些定解问题。
29.0(,)11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 xx yy rr r r x y x y x r y laplace u u r u u u r rx r y r u x y u r r u u u u r u r u u u u ru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证明方程在极坐标下为 证明: sin cos ;cos cos in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r xx x r r u u r y r r u u u x x r r x u u r r r r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从而222222222222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yy u u u u r r r r r r u u ur r r r u u u y y r r y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2222222222222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1u u r r r r u u u u r r r r r r u u ur r r r u u u u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所以 10.u +=习题二21.(01,0),(0,)(1,)0,1,0.(2)2(,0)11,1,2(,0)(1);tt xx tu a u x t u t u t x x u x x x u x x x ⎧=<<>⎪==⎪⎪⎧⎪<≤⎪⎨⎪=⎨⎪⎪⎪−<<⎪⎩⎪⎪=−⎩求下列问题的解22(,)()().()()0,()()0.(0)(1)0.()()0,(0)(1)0.(),()si n n n u x t X x T t T t a T t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n X x B λλλλπ=′′+=′′+===′′+=⎧⎨==⎩==解:应用分离变量法,令 代入方程分离变量,得 由边界条件分离变量,得 求解固有值问题得, 111212202n (1,2,).()cos sin (1,2,).(,)(cos sin )sin .42sin (1)sin sin .2n n n n n n n n x n T t C an t D an t n u x t a an t b an t n x n a x n xdx x n xdx n ππππππππππ∞===+==+⎡⎤=+−=⎢⎥⎣⎦∑∫∫ 代入另一常微分方程,得则其中 ()()14402244124(1)sin 11.44(,)(sin cos 11sin )sin .2nn nn b x x n xdx an n a n u x t an t an t n x n n a πππππππππ∞=⎡⎤=−=−−⎣⎦⎡⎤=+−−⎣⎦∫∑ 因此,所求定解问题的解为2(0,0),(0,)(,)0,(3)35(,0)3sin6sin ,22(,0)0.tt xx x t u a u x l t u t u l t x xu x l l u x ππ⎧=<<>⎪==⎪⎪⎨=+⎪⎪=⎪⎩ ()22(,)()().()()0,()()0.(0)()0.()()0,(0)()0.21(),(2n n u x t X x T t T t a T t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l n X l λλλπλ=′′+=′′+=′==′′+=⎧⎨′==⎩+=解:应用分离变量法,令 代入方程分离变量,得 由边界条件分离变量,得 求解固有值问题得, ()()()()()()121)sin (0,1,2,).22121()cossin (0,1,2,).22212121(,)(cossin )sin .222235(3sin6sin 22n n n n n n n n n x B x n la n a n T t C t D t n l la n a n n u x t a tb t x l l l x x a l l ππππππππ∞=+==++=+=+++=+=+∑ 代入另一常微分方程,得则 其中 ()03,1;21)sin 6,2;20,12.0.3355(,)3cos sin 6cos sin .2222l n n n xdx n l l n b a a u x t t x t x l l l lπππππ=⎧+⎪==⎨⎪≠⎩==+∫、 因此,所求定解问题的解为3.4(0,0),(2)(0,)0,(,)0,(,0)().t xx x x u u x l t u t u l t u x x l x =<<>⎧⎪==⎨⎪=−⎩求下列定解问题的解:2(,)()().()4()0,()()0.(0)()0.()()0,(0)()0.(),()n n u x t X x T t T t T t X x X x X X l X x X x X X l n X x A lλλλπλ=′+=′′+=′′==′′+=⎧⎨′′==⎩==解:应用分离变量法,令 代入方程分离变量,得 由边界条件分离变量,得 求解固有值问题得, 222()2()012000cos (0,1,2,).()(0,1,2,).1(,)cos .222().62()cos n n t ln n n t ln n l l n n x n l T t D e n n u x t a a e x l l a x l x dx l n a x l x xd l l πππππ−∞−=====+=−==−∑∫∫ 代入另一常微分方程,得则 其中 2222222()2212[1(1)].2[1(1)](,)cos .6n n n t ln l x n l l n u x t e x n lππππ∞−=−−+−=−−+−=+∑ 因此,所求定解问题的解为2110(01),,0,(1,)0,.,.rr r u u u r r r A u A θθθαθαθπα⎧++=<<⎪⎪⎨⎧≤≤⎪⎪=⎨⎪<≤⎪⎩⎩其中为已知常数22(,)()().()()()0,()()0.()()0,()(2).(),()cos sin n n n n u r R r r R r rR r R r n X x A n B n θθλθλθθλθθθπλθθ=Φ′′′+−=′′Φ+Φ=′′Φ+Φ=⎧⎨Φ=Φ+⎩==+解:应用分离变量法,令 代入方程分离变量,得求解固有值问题得,()2010(0,1,2,).()()()0,(0).()(0,1,2,).1(,)cos sin .212n n n n n n n n n r R r rR r R r R R r C r n u r a a n b n r Aa Ad a ααλθθθαθππ∞=−=′′′⎧+−=⎨<+∞⎩===++==∑∫ 代入另一常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得, 则 其中 112cos sin ,1sin 0.2(,)sin cos .n nn AA n d n n b A n d A A u x t r n n n ααααθθαππθθπααθππ−−∞======+∫∫∑ 因此,所求定解问题的解为0(0,0),(0,)0,(,)0(0),(,0)(1),lim (,)0(0),.xx yy y u u x l y u y u l y y x u x A u x y x l l A →∞⎧+=<<<<∞⎪⎪==≤<∞⎨⎪⎪=−=<<⎩其中为已知常数 2(,)()().()()0,()()0.(0)()0.()()0,(0)()0.(),()sin n n n u x y X x Y y X x X x Y y Y y X X l X x X x X X l n X x B lλλλπλ=′′+=′′−===′′+=⎧⎨==⎩==解:应用分离变量法,令 代入方程分离变量,得 由边界条件分离变量,得 求解固有值问题得, 10(1,2,).()(1,2,).(,)sin.22()sin .lim (,)0n n y y lln n n n n y y l ln n n l n n y n x n l Y y C e D e n n u x y a e b e x l x n A a b A l xdx l l l n u x y a ππππππππ−∞−=→∞==+=⎛⎞=+⎜⎟⎝⎠+=−==⇒∑∫ 代入另一常微分方程,得则 其中 10.2(,)sin .n n y l n A n u x t e x n l πππ∞−===∑因此,所求定解问题的解为()22228.-10.cos ,sin ,111(0),0.{cos sin }.,()xx yy x y a rr r r an a u u u x r y r u u u r a r r u A n B n u r a r θθθθθθθ+==+====⎧++=−<<⎪⎨⎪=⎩+= 在以原点为心,为半径的圆内,试求泊松方程 的解,使它满足边界条件解:令作极坐标变换,得由固有函数法,相应的固有函数系为 因此,设方程的解为[]()()()()()()()0002222cos ()sin .11,110,0210,323()0()n n n n n n n n n nn n nn n n n b r n a a r n a a a n r r nb b b r r a r A r B r n b r C r D θθ∞=−+⎧′′′+=−⎪⎪⎪′′′+−=≠⎨⎪⎪′′′+−=⎪⎩=+≠=+∑ 代入方程,得方程,的通解:, ()()2000(0),()0;(0),()0.()00()0.11()ln ,4(0),()n n n n n n n n r a a a b b a a r n b r a r A r B r a a a −<+∞=<+∞==≠==+−<+∞=. 由有界性条件及边界条件,得 , 方程的通解: 由有界性条件及边界条件,()()()()()220222220.1().41,.41,.a r a r u r a r u x y a x y θ=−=−⎡⎤=−+ 得 则定解问题的解为 化成直角坐标,则得21210.sin ,(2)(0,)0,(,)0(0),(,0)0,(,0)0(0);{sin }.(,)()sin .tt xx tn n n u a u t x l u t u l t t u x u x x l n x ln u x t u t x l n a u u l ππππ∞=⎧=+⎪⎪==≥⎨⎪==≤≤⎪⎩=⎛⎞′′+⎜⎟⎝⎠∑求下列问题的解:解:由固有函数法,相应的固有函数系为 设方程的解为 代入原方程,得()2111020(1),.(0)(0)0(1,2,),1()0;1()sin sin .n n n n t n a u u t l u u n n u t l an u t t d al l l a t t a a l ππτττππππ=≠⎛⎞′′+=⎜⎟⎝⎠′===≠===−⎛⎞⎛⎞=−⎜⎟⎜⎟⎝⎠⎝⎠∫"" 由初始条件,得当时, 当时, 2(,)sin sin l l a u x t t t x a a l l ππππ⎛⎞⎛⎞=−⎜⎟⎜⎟⎝⎠⎝⎠ 故所求的解为2110(0,0),(3)(0,)0,(,)0,(,0)0.,{sin}.(,)()sin .sin 22sin [1(t xx n n n n l n u a u A x l t u t u l t u x n x ln u x t u t x l n A A A x l n A A A xdx l l n πππππ∞=∞=⎧=+<<>⎪==⎨⎪=⎩====−∑∑∫ 解:由固有函数法相应的固有函数系为 设方程的解为 并将展为: ,其中 222()023321)].2[1(1)],(0)0.2()[1(1)]2[1(1)][1].(,n n n n n n a t tn l n n a t n ln a A u u l n u Au t e d n Al e n au x πτπππτππ⎛⎞−−⎜⎟⎝⎠⎛⎞−⎜⎟⎝⎠−⎧⎛⎞′+=−−⎪⎜⎟⎨⎝⎠⎪=⎩=−−=−−−∫ 代入原方程可得得: 故所求的解为2233212)[1(1)][1]sin .n a tnl n Al n t e x n alπππ⎛⎞∞−⎜⎟⎝⎠==−−−∑()2211.224sin cos ,(2)(0,)0,(,)(0),(,0),(,0)()(0).(,)(,)().224sin cos ,(0,)(0ttxx t ttxx u a u x x l lu t u l t B t Bu x x u x x l x x l l u x t v x t w x v a v w x x l lv t w ππππ⎧=+⎪⎪==≥⎨⎪⎪==−≤≤⎩=+′′=+++求下列问题的解解:设问题的解为 将其代入上面的定解问题,得22222)0,(,)(),(,0)(),(,0)().224sincos 0,(0)0().4()sin.8(0,)0,(,)0,(,0)t tt xx v l t w l B Bv x w x x v x x l x l a w x x l lw w l B B l w t x x l a l v a v v t v l t v x ππππ⎧⎪⎪=+=⎨⎪⎪+==−⎩⎧′′+=⎪⎨⎪==⎩=+==== 化成下面两个问题:(1) , 解得: (2) 12222022340(),(,0)().(,)cos sin sin .0,4;24sin sin 8, 4.824()sin t n n n l n l n Bx w x v x x l x l n a n a n v x t a t b t x l l l n l n a x xdx l l a l l n an l b x l x xdx n a l n ππππππππππ∞=⎧⎪⎪⎨⎪⎪−=−⎩⎛⎞=+⎜⎟⎝⎠≠⎧⎪=−⋅=⎨−=⎪⎩=−⋅=∑∫∫ 解得: 其中, ()()43222441222[11].4[11]44(,)cos sin sin sin .844(,)(,)()1cossin 8nn n al l a n a n v x t t x t x a l l n a l l B l a u x t v x t w x x t x l a l l πππππππππ∞=−−−−=−+⎛⎞=+=+−⎜⎟⎝⎠∑ 则 因此,原问题的解为14..0,(2)(-)(),(-)().0().:0X X X X X X X x Be Ae Be A B λππππλ′′+=⎧⎨′′==⎩<=++=+−=−==⇒求下列问题的固有值与固有函数解:当时,方程的通解为 由边界条件,有, ; 得0()0.0().-0.:().0().sin ,X x X x Ax B A B A B A X x C X x A B A B A Bλππλ===++=+⇒==>=+−=++=− 当时,方程的通解为 由边界条件,有 得当时,方程的通解为 由边界条件,有22sin ;()0sin 0(1,2,);()cos sin .(0,1,2,),()cos sin .n n n n n n n n X x n n X x A nx B nx n n X x A nx B nx λλ+====+===+"""" 要不恒等于,则,得故,固有值 固有函数222()()0,(3)(1)()0.ln ,()0.0()00:x y x xy x y y y e x e x d y y d y x Be Bx A B Be τλτλττλ′′′⎧++=⎨==⎩==+=<=+=++=+=解:方程通过自变量代换 或 得: 当时,方程的通解为 由边界条件,有 , ; 得))0()0.0()ln .0,0.:()0.0()cos ln sin ln .0,A B y x y x A B A x B B A y x y x A B A x B x A λτλ==⇒===+=+===>=+=+= 当时,方程的通解为 由边界条件,有 得当时,方程的通解为 由边界条件,有()()2220;()00(1,2,);()sin ln .(1,2,),()sin ln .n n n n n n B y x n n y x B n x n n y x B n x λππλπ========"""" 要不恒等于,则,得 故,固有值 固有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