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鸟瞰图手绘画法
- 格式:docx
- 大小:1018.39 KB
- 文档页数:4
课程标准参考格式《园林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为园林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它常用书写工具钢笔进行或者中性笔进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绘画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园林绘画的基本思维与方法,具备一定的园林审美能力和园林绘画表现能力,能独立徒手完成园林景观的基础表现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掌握钢笔画技法、线条造型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把钢笔,签字笔绘画过程中所得到的美的经验借鉴到实际设计当中,为深化专业教学打下绘画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课程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方针;坚持“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办学模式;坚持“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课程体系完成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园林手绘与设计行业需求引领课程作为工作任务,以课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及相关规范与条文循序渐近融于各项目之下的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的覆盖景观手绘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
通过技能的学习过程,来获取必须用的知识。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项目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是为园林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它常用书写工具钢笔进行或者中性笔进行,主要培养学生对物体形象的快速概括能力,起着引导学生进行造型再现、方案构思、形象构思的作用。
第一章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园林制图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语言,是每个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应掌握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还必须遵照有关的制图规范进行制图。
主要内容:绘图工具的使用基本的制图规范和画法第一节绘图工具及使用教学目的:使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仪器,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保证绘图质量、加快绘图速度、提高绘图效率。
教学重点:丁字尺、三角板、图板结合应用。
难点:丁字尺、曲线板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场演示。
常用的绘图工具及仪器有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曲线板、铅笔等。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1、图板图板是用来固定图纸的,由木料制成,是最基本的工具。
图板的规格有零号(1200mm*900mm)、一号(900mm*600mm)和二号(600mm*450mm)三种规格,制图时应根据图纸大小选择相应的图板。
普通的图板由框架和画板组成,其短边称为工作边,面板称为工作面,板面要光滑平整,不影响画图的质量。
画板应避免乱刻乱划、加压重物或置于阳光下暴晒。
2、丁字尺丁字尺又称T形尺,由互相垂直的尺头和尺身组成。
尺身上有刻度的一侧称为丁字尺的工作边。
丁字尺分1200mm,900mm和600mm等几种规格。
丁字尺主要用来画水平线或配合三角板做图。
使用方法如下:(1)应将丁字尺尺头放在图板左侧,并与边缘紧贴,可上下滑动使用(如图一)。
(2)只能在丁字尺尺身上侧画线,画水平线必须自左至右。
(3)画同一张图纸时,丁字尺尺头不得在画板的其他各边滑动,也不能用来画直线(如图二)。
(图一)(图二)(4)过长的斜线也可用丁字尺来画。
(5)较长直线的平行斜线,如果用可调节尺头的丁字尺做图更为方便。
(6)丁字尺尺身要求平展、工作边平直、刻度清晰准确,尺头不得松动,因此丁字尺的放置应挂放或平放,不能斜倚放置或压重物,也不能用工作边来裁图纸。
提问:丁字尺尾部的小圆孔有什么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明确丁字尺的正确放置方法。
项目六透视图一、教学目标1. 能进行一般透视图的绘制。
2. 会根据园林设计图绘制园林鸟瞰图。
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2个任务,分配4个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用视线法和量点法熟练绘制透视图,手工熟练绘制园林鸟瞰图。
四、教学难点绘制园林鸟瞰图。
五、教学内容任务一透视图的绘制一、透视图基本知识透视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
如图6-1所示,假如人们透过一个透明的画面来观看物体,那么观看者的视线与画面相交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视。
若将看到的形体在画面上描绘出来,这样所形成的图称为透视图。
透视图具有消失感、距离感。
空间中同样体积、面积、高度和间距的物体,随着距画面近远的变化,在透视图中呈现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的特点。
另外空间中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在透视图中仍保持平行关系。
空间中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消失感,这类平行线随着远离画面方向延伸,在透视图中逐渐靠拢并汇于一点,即灭点。
随着物体与画面的相对位置的改变,物体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可能与画面平行或相交。
由于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没有灭点,而与画面相交的直线有灭点,据此,我们将透视图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三类。
二、视线法作透视图视线法作图原理就是中心投影法,即过投影中心S作一系列视线(投影线)与实物上各点相连,这些视线与画面相交,得到各投影点,将各投影点相连而成的图形就是该物体的透视图。
用视线法作透视图,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步,即:首先求作物体的方向轮廓线的灭点和迹点,再利用灭点和迹点求出物体的次透视图,最后利用真高线画出各部分高度,从而完成整个物体的透视作图。
下面以例代理,介绍视线法作透视图的方法。
【例6-1】设有一立方体,将其放于画面后,并与画面倾斜一角度。
为了方便作图,将立方体的一棱边靠紧画面(以PP表示),如图6-4所示。
图6-4(b)为其水平投影。
GP 表示地平面。
已知观察者的眼睛(视点)在地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即观察者站立的位置(站点S)及观察者眼睛的高度,即画面上视平线HL与画面和地平面的交线(基线)GL之间的距离(也称为视高)。
园林施工图纸绘制,掌握这五点就够了1、竖向施工图内容,用途和绘制要求:(一)内容与用途竖向施工图主要表示地形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为造园工程土方调配预算、地形改造的施工提供服务依据,是指导园林土方工程施工的技术性文件。
凹形施工图主要包括平面图、断面图和这种做法说明等。
(二)绘制要求1.平面图(1)图的比例尺为1:100~1:500。
(2)画等高线。
外观设计地形和原地形的高程用等高线将原表示,等高距为0.25--0.5m。
水池池底高程若用等高线圆周坦承,水面要标出最低、最高及常水位。
(3)标注高程。
标明建筑室内外和出人口、土(假)山山顶、水体驳岸岸顶、岸底的标高,道路的转折点、交汇处、变坡处应注明标高及纵坡坡度。
(4)画出排水方向、雨水口位置。
必要时可增加土方调配图,方格为2m×2m~l0m×10m,注明各方格交点云峰原塔顶标高、设计标高及填挖高度,并列出土方平衡表格。
2.断面图对于重点地区、下坡变化复杂地段可增加断面图。
并标明各关键部位的标高。
图的比例尺为1:20--1:50。
3.做法说明可用文字、图形对土质分析隋况、夯实程度、地形及客土的处理方法等演算法加以说明。
2、施工总平面图内容与用途,绘图要求:施工分布区总平面图表示用地区域范围的总体综合设计的内容,是个股表现工程总体布局的图样,是工程施工放线、土方工程及编制施工规划参照的依据。
(二)绘图要求(1)图的比例尺为1:100~1:500。
(2)应以详细尺寸或坐标网格标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的位置及外轮廓。
坐标网格一般为2m×2m--10m×10m,其方向尽量与测量坐标网格一致。
(3)图中要注明基准点、基准线。
伯德角要同时注明标高。
(4)注明道路、广场、台承、建筑物、河湖水面、山丘、绿地和古树根部的爱宕山,它们的衔接部分亦要做若干标注的标注。
3、园路、广场施工图内容与作用,绘图要求:(一)内容与作用园路、广场施工图是指导徽派道路和广场施工的技术性图样,它能够地反映园林路网和广场布局及广场、园路铺装的材料、施工方法和要求等。
园林设计图纸的绘制与阅读园林设计图纸是园林设计师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转化为可视化的工具,也是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
对于园林行业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掌握园林设计图纸的绘制与阅读方法至关重要。
一、园林设计图纸的绘制(一)前期准备在绘制园林设计图纸之前,设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设计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周边环境、交通、人流等社会因素。
其次,要与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业主的需求和期望,确定设计的主题和风格。
最后,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绘图工具和材料绘制园林设计图纸需要用到一系列的工具和材料,如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铅笔、橡皮擦、针管笔、马克笔、彩铅、绘图纸等。
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设计师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求进行选择。
(三)图纸内容1、平面图平面图是园林设计图纸中最基本的一种,它展示了园林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关系。
平面图包括地形、建筑物、道路、广场、水体、植被等元素,需要用不同的符号和线条来表示。
在绘制平面图时,要注意比例的准确性和布局的合理性,使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呼应。
2、剖面图剖面图是展示园林竖向空间关系的图纸,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形的起伏、建筑物的高度、水体的深度等信息。
剖面图通常沿着重要的轴线或关键部位绘制,需要标注出标高、尺寸等数据。
3、立面图立面图是展示园林建筑物和景观元素外立面的图纸,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建筑物的外观、材质、色彩等信息。
立面图需要标注出尺寸、材质、色彩等数据,使施工人员能够准确地进行施工。
4、效果图效果图是展示园林设计最终效果的图纸,它可以帮助业主直观地感受到园林的美景。
效果图通常采用手绘或电脑绘制的方式,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光影的效果、材质的表现等,使效果图更加逼真、生动。
(四)绘图步骤1、确定比例和图幅根据设计场地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合适的比例和图幅。
第 04 章 建筑空间线稿画法目录/Contents4.1 平面拉伸空间4.2 鸟瞰图线稿绘制4.3 图书馆建筑线稿绘制目录/Contents4.4 商业建筑线稿绘制4.5 实景照片线稿写生4.6 欧式建筑线稿绘制4.7 本章练习4.1 平面拉伸空间平面拉伸空间是设计者在考试、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对绘图者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立面设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难度较大。
如何将其画好,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44.1.1 平面图分析1.平面图投影:可以看出建筑与地面的关系,以及建筑大概的高度。
2.平面图标记:标注有数字,这就是建筑的楼层数。
3.由平面图看出这个建筑由3 个体块构成,最高为23 层,3 层的是商业建筑区,呈不规则形,灭点应选取左面,不能选在右面,因为3 层的不规则体左面的角高,按照透视画出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是透视画错了。
4.1.2 建筑体块分析1.对体块的深层次分析有助于对建筑本质的理解。
2.研究设计者是如何对建筑进行切割、组合、穿插的。
4.1.3 草图分析草图也就是成图前的小样图,5分钟左右刻画出的建筑大致关系,同时也是我们外出写生、收集素材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这张图难点在玻璃上,经过草图分析玻璃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处理。
1.排线较密的暗部玻璃,亮部排线随光影有一定的变化。
2.亮部与暗部玻璃排线一样,暗部再画斜线,增强暗部效果。
从整体构图来看画面的右面偏轻,可以适当加车、人物、植物或者签名4.1.4 线稿绘制01 铅笔打形。
铅笔稿的第一步是先确定建筑的透视—两点透视。
在图面中确定好两个灭点的位置,地平面和视平线可以近似成一条线,横向所有的结构线应与两个灭点相连。
02 细分楼层。
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同时增加远处的建筑轮廓,让建筑不会感觉那么单一。
03 增加配景。
为建筑增加人物、植物等配景,让建筑不至于那么孤立。
04 勾勒建筑轮廓。
保证透视正确,先前的铅笔稿可以适当地调整。
对于太长的线条,建议用尺规辅助,不然把握不好,容易造成画面乱。
景观设计表现图手绘图法考试试卷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总分20分)1.建筑模板上刻有多种方形孔、圆形孔、建筑图列、轴线号、祥图案引号等。
可用来直接绘出模板上的各种图样符号。
(√)2.目前使用的丁字尺大多是用有机玻璃制成的,尺头与尺身固定成45°角度。
(×)改:90°3. 建筑模板上刻有多种方形孔、圆形孔、建筑图列、轴线号、祥图案引号等。
可用来直接绘出模板上的各种图样符号。
(√)4. 颜色的三原色相加为白色,色光的三原色相加为黑色。
(×)改:前者是黑色,后者是白色5. 一副三角板有两种,一种是45°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种是两锐角分别是30°和60°的直角三角形。
(√)6. 平面图的表现法有:徒手绘图,概念图,工程制图。
(√)7. 在效果图中平面图上色要注意灰,刮,粉,火,脏。
(√)8. 花廊架的结构是柱,梁,组成。
(×)该:还有坊组成9在剖,立面图上,可以用墨线来画较近的元素,用铅笔画中距离及远距离的元素,已达到上述要求的效果。
(√)10. 地形,水面,植物,建筑体和建筑物是构成景观环境的四个要素。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总分20分)1.绘图板是制图中最基本的工具,用来固定纸,它的两面由胶合板组成。
四周边框为硬质木条。
2.分规是等分线段和量取线段的工具,两腿端部均装有固定钢针。
3.建筑模板上刻有多种方形孔、圆形孔、建筑图列、轴线号、祥图案引号等。
可用来直接绘出模板上的各种图样符号。
4.园林制图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计划书,基地分析图,概念及构想图,设计图及表现,施工图及相关文书,五个阶段。
5.概念图的特征是:随意,不精确的。
6.工程制图是施工方面的精确图样,是在设计程序接近完成时的作品。
7.基本概念设计的阶段是探讨初期的设计构想和机能关系的阶段。
8.图量的容量问题指图面大小和主景建筑和环境大小的相对尺度问题。
9.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三要素。
一、鸟瞰图鸟瞰图是视点高于建筑物的透视图,多用于表达某一区域的建筑群或园林总平面的规划,对于这类鸟瞰图通常采用网格法来绘制。
本节介绍的鸟瞰图是建立在画面仍然垂直于基面,只是提高视平线的情况下所作的透视图。
如前所述提高视平线也应增加视距,否则图形会出现失真。
实际画图时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控制图形中的失真。
如图8-70所示是水平面上正方形网格的透视,以两灭点M1和M2的连线为直径画圆,凡与圆周相接或超出圆周的透视正方形都是失真的,最近角点出现≤90°的夹角,这不符合视觉印象。
圆周内透视正方形最近角虽然大于90°,但许多正方形的透视看起来也是厂失真的,其中愈偏离主视线的透视正方形看起来也愈失真,在主点:‘到灭点的中点划两条铅垂的双点划线,它们与灭点圆周的范围称为允许误差的范围。
试验表明:在这个允许的范围内。
能保证与视觉的一致性并满足设计要求。
在此范围内先定最近角点0°,过0°画一条水平线作为基线。
(一)一点透视鸟瞰图如图8-71(a)所示的总平面图,建筑、树木、道路的方向各不相同,也不规则时,可用一点透视方格网来绘制鸟瞰图。
(1)在总平面图上,先定位置适当的画面ox ,按选定的方格宽度画出正方形网格,使一组网格线平行于画面,另一组网格线垂直于画面,如图8-71(a)所示.(2)在图纸上画视平线并选定主点s′位置,在s′的一侧设置距点,即正方形对角线的灭点M d。
按选定的视高画基线o′x′,在o′x′上定出垂直于画面的格线的迹点1、2、……。
连接各迹点和主点,就是垂直于画面的一组格线的透视.连OM d是对角线的透视,过交点作基线o′x′的平行线,就是平行于画面的另一组格线的透视,从而得到一点透视方格网,见图8-71(b)。
(3)根据总平面图中,建筑、道路、树木在网格中的位置,尽可能准确地定出它们在透视网格中的位置,画出透视平面图。
(4)透视高度可按下述方法量取:如图8-71(b)所示,如墙角线a0A0的真实高度相当于1.2个网格宽,则于a0处作水平线与相邻网格交于c0、d0, c0d0即为a0处一个网格的宽。
园林景观理念构思图怎么画,才能堪称完美!写下这个题⽬的时候,我感觉接触到的有限范围内的⼤多数规划分析图正在⾛向⼀种⽆意义的繁冗,并引以为荣,尤其是理念构思部分。
有时想:为什么画理念图?是为了传达思路,完善成果,还是仅仅为了满⾜作为设计⼈员那点⼉⽆图不欢的怪癖?难道不能以⽂字替代?众所周知分析图的本意是将复杂的⽅案构思以简练的形式传递给⽬标群体——政府领导、开发商、专家,有时还有围观群众。
然⽽在这⼀点上往往有两个误区:其⼀,由于分析图不是关注重点,因此很多⼈就认为这是个鸡肋——⽅案做的⽜,那个随便画画就好了——结果出来本⼦以后万紫千红⼭东电视台⽓息爆表;其⼆,总希望充分展⽰浩瀚的灵感,林⼦不⼤却什么鸟都想往⾥装,最后结果就是多⽽⽆当。
如果这两点都具备了,那恐怕就没法看了。
我总以为,分析图虽不是项⽬的重点,却是吸引点,前期理念构思图尤甚,虽没必要投⼊太多精⼒,但应做精做巧。
构思有⼀个主要的⾜矣,⼤量理念同时出动反⽽削弱了核⼼。
即便需要若⼲延伸性的理念去分别⽀撑结构、路⽹、重点⽚区等,也不宜突破主体构思。
此处有个⼩插曲,两三年前参与了⽼师⼀个项⽬,是⼀条城市重要河流两侧城市设计。
由于包括⽼师在内的我们这个⼩团队的研究⽅向就偏向城市设计,热情度很⾼,看了⾮常多的包括同济、深规院等⼤⽜在内的滨⽔设计案例,同时当时协助⽼师的编写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的⽅法与表达》⼀书刚出版,秉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简直是哪个都想学,都想借来⽤⽤——理念就像俄国套娃⼀样,最后当局者迷,旁观者更迷。
如你所料,并没有中标,评委意见⼀个字:散。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图⾯表达,确实不太理想,可谓“勇⽓可嘉,姿⾊较差”。
同时也很遗憾,因为之后就再也没有接触过这个档次的项⽬了…现在想想,那会⼉真是发起疯来连⾃⼰都打了。
(如下图)下⾯说正题,我把参与的每⼀个⽂本中的前期构思理念图分两类:原则表述和⽅案构思,先分类介绍,接着分别展开。
⼀.理念构思图的特点是什么?1.原则表述类此类构思图,也是我们⼀般所说的模式图。
平面图鸟瞰图立面图效果图总体术语一、平面图术语基本解释平面图:绘在平面上的图画或图解。
把地球表面某一小部分当作平面测制的地图。
详细解释:凡绘一物体,无论绘其全体或一部,使物体各点均在一平面上显示出来的图形。
二、鸟瞰图术语鸟瞰图是根据透视原理,用高视点透视法从高处某一点俯视地面起伏绘制成的立体图。
简单地说,就是在空中俯视某一地区所看到的图像,比平面图更有真实感。
视线与水平线有一俯角,图上各要素一般都根据透视投影规则来描绘,其特点为近大远小,近明远暗。
如直角坐标网,东西向横线的平行间隔逐渐缩小,南北向的纵线交会于地平线上一点(灭点),网格中的水系、地貌、地物也按上述规则变化。
鸟瞰图可运用各种立体表示手段,表达地理景观等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最理想的俯视角度和适宜比例绘制。
其中块状鸟瞰图不仅可表示地形,而且可看到前侧、左侧或右侧的地壳截面,可表示地质基础与地形的关系。
三、立面图术语一座建筑物是否美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在主要立面上的艺术处理,包括造型与装修是否优美。
在设计阶段中,立面图主要是用来研究这种艺术处理的。
在施工图中,它主要反映房屋的外貌和立面装修的做法。
在与房屋立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作房屋的正投影图,称为建筑立面图,简称立面图。
四、效果图术语现代来讲是通过计算机三维仿真软件技术来模拟真实环境的高仿真虚拟图片,在建筑、工业等细分行业来看,效果图的主要功能是将平面的图纸三维化,仿真化,通过高仿真的制作,来检查设计方案的细微瑕疵或进行项目方案修改的推敲。
效果图细分:效果图是一个广义词包罗万象,不过效果图所应用最多的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建筑效果图、城市规划效果图、景观环境效果图、建筑室内效果图、机械加工效果图、产品设计方案效果图等等。
一个简单的三字词覆盖面之广是难以想象的。
手绘建筑透视画法:不会画透视怎么办?分步骤图解教你透视画法手绘建筑透视画法一点透视建筑物由于它与画面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它的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与画面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
如果建筑物有两组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那么这两组轮廓线的透视就不会有灭点。
而第三组轮廓线就必然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心点S°。
这样画出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
在此情况下建筑物就有一个方向的立面平行于画面,故又称为正面透视。
在建筑手绘实际运用当中,一点透视常常用在街景当中,中间是马路,两边是建筑,路的尽头有时是远山。
一点透视本身就存在着很强的空间感。
其视觉中心常常就在灭点S°的位置。
一点透视示意图一点透视在建筑草图中运用得其实并不多,因为其必须过多地交代一些与主体建筑造型无关的多余建筑和配景,从而使画面丢掉了设计重点。
建筑外观一点透视画面一点透视效果图(1)一点透视效果图(2)两点透视如果建筑物仅有铅垂轮廓线与画面平行,而另外两组水平的主向轮廓线均与画面斜交,那么画面上就形成了两个灭点,且这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这样形成的透视图称为两点透视。
正因为在此情况下建筑物的两个立角均与画面成倾斜角度,故又称为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示意图建筑外观两点透视画面两点透视在建筑手绘当中是运用得最多的,相对一点透视来说两点透视能给人更直观更真实的感受,它塑造出来的画面也更灵活。
更自由。
通常在处理两点透视的画面时,将正面处理成受光面,侧面处理成背光面。
两点透视角度的选取灭点过于靠近透视体积而导致侧面太少,体积感不强。
灭点适中,正面透视与侧面透视比例协调,这时建筑的体积感最强。
左右两侧灭点接近对称,正、侧面透视基本相同,建筑被二分之一等分,体量失真。
灭点太靠近正面,侧面面积很大,正面面积却很小,不利于整体表达。
两点透视效果图(1)两点透视效果图(2)三点透视在手绘的实际应用当中,三点透视一般用来画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者仰视图。
三点透视又称倾斜透视,出现三点透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物体太过于高大,平视角度的话人没办法看到建筑的全貌而不得不用仰视或者俯视。
景观建筑鸟瞰图手绘画法
建筑手绘表现技法多种多样,每种变现方式各自又有其特点。
鸟瞰图作为建筑手绘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能够模拟高空俯视观察视角,展现给观者一个完整的建筑形体及建筑与周边场地的关系;同时,鸟瞰图可以为观者提供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认识。
步骤一:
具有设计感的鸟瞰图不是凭空绘制的,而是有相对具体的平面尺寸,从平面图升鸟瞰图也可以展现出一个手绘者的基本设计素养。
鸟瞰图作为透视图的一种,灭点相对较远,所以掌握鸟瞰图的透视对于手绘的表现很有帮助。
步骤二:
按照建筑的比例与尺度,定出各个细部的位置,注意透视关系所带来的尺寸变化,同时大体刻画出建筑周围的场地关系。
步骤三:
根据已打好的铅笔稿上墨线,注意线型的粗细关系与整体的虚实对比,建筑结构及轮廓线线型相对较粗,建筑内部刻画线相对较细;同时要注意每张手绘表现图中都会主观的选取视觉中心进行详细刻画。
明暗关系可是适当用墨线进行刻画。
步骤四:
马克笔上色时,从画面暗部开始着笔,同时注意马克笔的覆盖与笔触,从整体出发,保证画面的完整性;在颜色干透后,在进行第二遍上色。
步骤五:
第二遍上色时要准确快速,否则色彩会渗出而形成浑浊状,在整体刻画的同时,将视觉中心作为刻画重点。
步骤六:
最后的完善过程中,注意细节的刻画与表现,明暗关系的对比要强烈,建筑体量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