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陆川猪产业介绍20140115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广西:加大建设“陆川猪”百亿产业步伐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
【年(卷),期】2011(7)4
【摘要】“陆川猪”是国家良种猪种和猪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广西陆川县优势资源和名牌产品。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好“陆川猪”优势资源,陆川县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把“陆川猪”产业建成百亿元产业的发展战略。
【总页数】1页(P154-154)
【关键词】陆川猪;产业;广西;遗传资源保护;优势资源;名牌产品;开发利用;陆川县【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
【相关文献】
1.加大加快新型墙材推广应用步伐--在建设部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应用推广会上的讲话 [J], 陈福广
2.加大加快新型墙材推广应用步伐——在建设部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应用推广会上的讲话 [J], 陈福广
3.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以高科技产业化为重点──本市工业加大重大骨干项目建设步伐 [J], 贺师惠;
4.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司法所建设步伐——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司法所建设情况调查 [J], 黄宏忠;邓平
5.澳洲型荷斯坦奶牛胚胎移植在广西首获成功/黑龙江省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中国专利金奖"首次花落广西/中国农科院实施"科技西进行动计划"/中国工程院新
设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上海打造高科技数字园区/广西智能农业带动农业规模经营/我国建成第一个农业专利数据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川猪的产地1.1 产地地理分布•陆川猪肉质•陆川猪的繁殖与育种•陆川猪在农业上的意义与贡献•陆川猪的保护与发展目录产地地理分布产地品种特性产地饲养管理饲养过程中注重防疫和卫生管理,以保证猪群的健康和陆川猪的饲养管理注重粗饲与精饲的结合,以充分利用肉质特点030201烹饪应用营养价值脂肪酸均衡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繁殖特点繁殖性能高陆川猪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可以加快繁殖速度。
繁殖周期短遗传稳定性好杂交育种采用不同品种的陆川猪进行杂交,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选种选育通过选择优良的陆川猪个体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好的后代。
继代选育在每一代中选择优秀的个体进行繁殖,以逐渐提高整体的品质。
育种方法增加瘦肉率提高生长速度提高耐病性改善肉质口感遗传改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03物流与运输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01饲料加工产业02屠宰与肉制品加工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措施种质资源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政策支持疫病防治加强疫病防治,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减少疾病对陆川猪种群的影响。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陆川猪保护与发展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陆川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策略与建议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陆川猪资源,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科研合作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陆川猪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工作,提高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
推广与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推广陆川猪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陆川猪保护与发展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综合措施,实现陆川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提升产业水平通过科研创新与推广应用,提高陆川猪的产业水平,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养殖与管理。
未来展望。
陆川猪科技展览馆规划建设项目简介1.项目名称:陆川猪科技展览馆规划建设2.实施单位:陆川县陆川猪养殖协会3.实施地点:待定4.建设期限:2013年——2014年12月5.建设规模: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5000M26.建设内容:(1)主建筑群3600M2:展览馆主楼三层(一层:陆川猪实物展示厅;二层:多媒体会议室和高科技展示厅;三层:休息间)(2)展馆前广场(或停车场);猪大型雕塑(3)配套建筑:猪活体展示900M2(或生态养殖展示);猪体育馆500M(用于游泳、跳台跳水、赛跑、跨栏、抓猪等运动项目比赛);沼气工程等7.技术方案:(1)以陆川猪文化为主题,以藏品、活体、实物、展板、文字、图片等形式演绎期历史文化、进化演变、民俗传统、营养美味、品质改良等内容,展示陆川猪百亿元产业风采。
(2)广泛征集与猪有关的各种造型(铜、铁、木、瓷、石等)藏品或工艺品;名人字画、剪纸、照片、谚语、邮票等。
(3)对陆川猪的客家文化进行积沉、精心提炼,采用传统的展览形式与现代的声、光、电艺术高科技相结合,充分展示陆川猪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4)展馆增高互动、体验新元素,增加乐趣,生动又趣味横生地加深文化底蕴的理解。
8.项目投资:总投资5000万元9.资金来源:项目资金1000万元,融资投入4000万元10.效益概算:陆川猪是陆川县人民独有的宝贵资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难以多得的优秀遗传物质资源,其始于汉而盛于唐。
以独特的高贵品质,优秀的繁殖性能,丰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国内外,曾为罗马女皇玛尔格丽亚特和维多利亚女皇所青睐与深宠。
规划陆川猪科技展馆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让更多人了解陆川猪及其产业发展,吸引投资合作资源的一项社会公益性工程,核心价值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但可通过合理设置趣味项目、艺术品商店、会议室外租、引进交流展览等,提高“造血能力”,实现建成后正常运营的收支平衡。
及开展不以经济盈利为目的的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窗口,将猪的繁殖、生长、人类与猪的关系展示出来。
广西陆川猪和巴马香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黄艳娜;兰干球;蒋钦杨【摘要】陆川猪和巴马香猪均为产于广西被列入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品种.近年来,深入开展地方品种猪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已成为重点.作者现对广西陆川猪的遗传与繁殖、猪支原体肺炎病原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巴马香猪的遗传与繁殖、疾病模型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041)011【总页数】6页(P79-84)【关键词】陆川猪;巴马香猪;分子生物学【作者】黄艳娜;兰干球;蒋钦杨【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广西地方品种猪有陆川猪、环江香猪、巴马香猪、桂中花猪、东山猪等,这些品种具有肉质优良、繁殖力高、抗病力强等特点,有着巨大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广西主要地方品种猪不仅做了生产性能、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而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
作者现在对两大广西地方品种猪——陆川猪和巴马香猪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1 陆川猪的优良特性陆川猪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原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现主要分布于玉林、钦州、梧州等地。
陆川猪历史悠久,早在1579年(明朝万历已卯年)编纂的《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陆川县志编辑委员会,1993)。
2000年,农业部第130号公告将陆川猪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陆川县良种猪场被确定为国家级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场(谢栋光等,2003)。
2010年10月,在广西玉林市召开的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及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7次年会暨猪产业高峰论坛上,陆川猪喜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李琼华,2010)。
又见野猪林本来质量已经很好的“陆川猪”,现在放养于林下,肉质更加鲜、嫩、甜、脆、香,香不可挡。
今年9月30日,“陆川猪”地理标志登记申报成功(见《农业部第1549号公告》),“陆川猪”正式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品种。
其实,“陆川猪”很早就具备了中国名猪应有的“身份证”:被确定为全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被誉为现代理想杂交母本;农业部第130号、662号公告确定,“陆川猪”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和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陆川猪”分布广,群体数量大。
据2000年、2002年和2008年多次品种资源调查,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二元杂商品猪生产,大部分利用“陆川猪”作为母本,据统计,纯种陆川能繁母猪存栏群体达150多万头。
去年,陆县内纯种能繁陆川母猪存栏683万头,占全县能繁母猪存栏49.8%,其中用于纯种繁殖的母猪3.21万头,担负着每年对外提供种猪苗30万头用于社会杂交母本正常更新的任务。
该县“陆川猪”纯种繁殖生产,在瘦肉型猪和杂交猪生产的强烈冲击下,仍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陆川猪”品牌产业框架已基本形成,经多年打造,已形成从品种种猪繁育体系(保护场与保护区相结合)、饲料生产(年产50多吨能力)、生猪养殖(年饲养出栏肉猪120多万头)、产品深加工(年加工130万头生猪能力)和连通市场(养猪协会、合作社年销售生猪100多万头,含中小猪外销)的产业链。
陆川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陆川把生猪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在政策、资金、用地、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生猪产业发展打造平台,农民、专业户等养猪热情空前高涨。
陆川县先后被定为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007至2009连续3年)、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基地建设县、广西畜牧业十强县。
生猪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亮点纷呈。
一是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生猪存栏以2005年为基数计算,到2009年四年间连续增长,年均增长9%以上。
陆川猪是什么猪?中国八大名猪-陆川猪品种特点及图片陆川猪是什么猪?陆川作为中国地方名猪,有着很多优点繁殖能力肉质抗性等可以作为商品猪的母本食用,食用价值也是比较高。
陆川猪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强、肉嫩味鲜、体型紧凑、遗传力稳定等优点。
陆川猪是什么猪?陆川作为中国地方名猪,有着很多优点繁殖能力肉质抗性等可以作为商品猪的母本食用,食用价值也是比较高。
陆川猪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强、肉嫩味鲜、体型紧凑、遗传力稳定等优点。
陆川猪是什么猪?陆川猪体型矮、短、宽、肥、圆,背腰宽广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致性黑白花。
早在明朝万历已卯(1579)年编纂《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
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因原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现主要分布于玉林、钦州、梧州等地,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
陆川猪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强、肉嫩味鲜、体型紧凑、遗传力稳定等优点,2000年被农业部第130号公告陆川猪被列入畜禽资源保护名录。
陆川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
其肉皮薄、肉嫩、肥而不腻,可加工成陆川猪扣肉、香肠、无皮五花腊肉、烧乳猪等。
炸猪排、白切猪脚、脆皮扣等在宾宴上不可缺少的菜肴。
陆川猪是陆川县宝,产品盛销全国各地。
陆川猪地域范围陆川猪分布于陆川县境内的温泉镇、大桥镇、横山乡、乌石镇、滩面乡、良田镇、清湖镇、古城镇、沙坡镇、米场镇、沙湖乡、马坡镇、珊罗镇、平乐镇等十四个乡镇,区域面积1551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1°53′—22°38′,东经110°04—110°25′,区域范围2008年陆川母猪存栏6.67万头。
陆川猪外貌特征陆川猪体型特点是矮、短、肥、宽、圆,头较短小,体型紧凑,嘴中等长,鼻梁平直,面略凹或平直,额较宽,有“丫”字型或棱形皱纹,额中间多有白毛;耳小直立略向前外伸,背腰宽稍凹陷,腹大似船底形;殿短稍倾斜,尾根高,四肢粗短;蹄宽,多呈卧系;有效乳头6—7对,多则8对;被毛稀短,毛色为黑白花,头、耳、颈背、腰、殿、尾为黑色,其余均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有一条4—5厘米白毛黑白晕带;头颈交接处多有一条2—3厘米宽的白带,毛色稳定。
47 2014年 第2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生猪及猪肉制品情况猪为六畜之首,猪粮安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呈现迅速发展势头,2013年末,我国生猪存栏47 411万头,较2012年下降0.4%;出栏 71 557万头,较上年增长2.5%。
猪肉产量5 493万t,较上年增长2.8%。
2013年活猪累计出口量168万头,比2012年(165万头)增长3万头,累计比2012年增长 1.8%;出口金额459 185.0千美元,累计比2012年(460 564.0千美元)减少1 379千美元,下滑0.3%。
2013年活猪出口平均价格为273.3美元/头,比2012年279.1美元/头下滑5.8美元/头。
2013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 373万t,比2012年(8225万t)增加148万t,增长1.8 %,肉类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其中,猪肉产量为5 493万 t,较2012年(5 343万t)增加150万t,增长2.8 %。
截至2013年12月全年猪肉出口量累计7.3万t,较2012年同期(6.62万t)增长10.27%,占2013年肉类出口总量的23.64%;出口总值为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3.0亿美元上涨了10%。
2013年猪肉出口平均价4 433.44美元/t,比2012年4 456.77美元/t 下降0.52%。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猪肉进口量全年累计58.3万t,较2012年同期(52.2万t)增长11.69%,占肉类进口总量的22.75%;进口总值为11.05亿美元,与2012年同期9.8亿美元相比增长11.76%。
2013年猪肉进口平均价为1894.2美元/t,比2012年1878.4美元/t,上涨0.84%。
中国猪肉进口量大于出口量,贸2013年我国养猪行业总体概况张 宁1,黄若涵2(1.中国种猪信息网,北京 100102;2.《猪业科学》编辑部,天津 300210)易逆差51.0万t,与2012年同期逆差(45.58万 t)相比增长了11.89%。
陆川猪从生产发展、环境污染的传统模式到闯出一条绿色养殖新路何春慧(陆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玉林537700)中图分类号:S828.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19)04-0070-03摘要陆川猪生产发展,从保种、饲养、对环境和水源污染,到“倒逼”整治,转型升级—“益生菌+高架床”养殖、林下生态养殖;到加工形成完整产业链,形成一系列烧烤卤腊特色、精美小包装食品、干货制品、精美礼盒,到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从散户到规模到集约化生产,将传统的生猪养殖方式转移到山上林间,解决环境污染大问题,构建长期得林、短期得利、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生产格局,为畜牧业做出了示范,闯出了一条绿色养殖新路,对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陆川猪生产;污染;整治;集约化收稿日期:2019-05-29作者简介:何春慧(1969-),女,广西陆川人,畜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推广应用工作.E-mail :h7337133@陆川猪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属于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也是著名的地方保护品种。
陆川猪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明朝万历己卯年(1579年)编撰的《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
1982年《中国家畜品种志》一书中将陆川猪收录为国家级保护品种,使陆川猪名扬广西[1]。
近年来随着神龙王、元安元等大企业将陆川猪肉加工成扣肉、腊肠、腊肉、猪肉丁并精包装推向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品牌效应更是在全国名声大震。
陆川猪集名猪、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1]等品牌于一身,自然得到了市场和人们的青睐和认可。
1陆川猪生产发展状况1.1陆川猪生产发展1982年《中国家畜品种志》将陆川猪收录为国家级保护品种;2000年农业部第130号公告将其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6年农业部第662号公告又将陆川猪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陆川猪的养殖技术及发展前景摘要:陆川猪作为我国主要的地方优良猪种之一,科学的养殖技术可促进其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肉类食物。
利用传统的养殖技术对陆川猪进行养殖,不仅效率低,而且还会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基于此,对陆川猪林下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对陆川猪养殖之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陆川猪;养殖技术;发展前景陆川猪是我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不仅繁殖能力强、母性较好,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等特点,广泛的分布在广西玉林、梧州等地区。
据相关部门研究,100g的陆川猪肉中含有非常多的营养素,其中包括:热量598J;蛋白质20.30g;脂肪6.20g;碳水化合物1.50g,维生素44.0μg;硫胺素0.54mg等,能够为人类正常生活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因此,对陆川猪的养殖技术与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国陆川猪养殖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
1陆川猪的养殖技术1.1放养前的准备1.1.1品种的选择近年来,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对猪肉的品质具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对猪养殖时,必须要选择优质的猪种。
而与其他猪种相比,陆川猪更加喜爱粗饲料,并且,具有较强的觅食能力,同时身体强壮,病害的抗性较强,生产周期漫长。
因此,从综合性的角度来说,陆川猪非常适合林下养殖。
具体选择猪仔时,为了确保养殖的质量与效率,要对陆川猪仔仔细的进行检查,选择那些健壮的体重在20kg左右的猪仔。
1.1.2林地的选择选择林地时,应根据养殖地区的自然天气情况,选择最佳的林地进行养殖。
一般情况下,可选取自然林地作为养殖场所,或者是那些阔叶树木茂盛的林地,这些林地内往往存在自然的水源,并具有充足的食物。
选择这样的林地不仅可以为陆川猪的成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与食物,而且还能够对资源进行重复利用。
选择好林地之后,应对养殖场所周围进行调查,对污染源进行清理。
同时,还要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关注林地的通风效果与卫生状况,最大程度避免林地内病毒细菌的产生,降低陆川猪病害的产生几率[1]。
陆川猪品种简介陆川猪,因原产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现主要分布于玉林、钦州、梧州等地,有陆川猪、公馆猪、杨梅猪、太平猪等不同品群。
早在明朝万历已卯(1579)年编纂的《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
目前,有关陆川猪的资料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翻译成4种文字。
1973年中国农科院在广东顺德召开的中国猪种育种会议,确定陆川猪为中国地方优良品种。
2000年被农业部第130号公告陆川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陆川县良种猪场被确定为国家级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场。
陆川猪是全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
母猪具有成熟早、产仔多、母性好的特点;其肉皮薄、肉嫩、脆而不腻;其畜产品可加工脆皮乳猪、香肠、无皮五花腊肉等。
炸猪排、白切猪脚、脆皮扣等在宾宴上不可缺少的菜肴。
陆川猪是陆川的县宝。
陆川猪苗先后销往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越南。
体型特点陆川猪体型特点为体躯矮,短,肥,宽。
头较短小,耳小而薄向外平伸,额有横行皱纹,背腰宽而下陆川猪猪肉凹,腹大下垂,臀短倾斜,四肢粗短多卧系,乳头多为6对。
全身被毛稀短,毛色为黑白花。
除头、背、腰、臀部为黑色外,肩甲、腹部与四肢均为白色。
背腰宽广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致性黑白花。
陆川猪体小、早熟易肥。
肉质好、营养丰富。
母猪母性好,繁殖力高。
适应性强,耐粗饲。
遗传力稳定,杂交优势明显。
产仔数11头左右,初生重0.6千克,2月龄断奶重9.6千克。
屠宰适期为8月龄,体重70千克左右,屠宰率为69%。
成年公猪体重87千克,母猪79千克左右。
饲养繁殖陆川猪属脂肪型猪种,其体型特点是圆、短、宽、矮。
皮肤丢色呈一致性的黑白花;头、耳、背、腰、臀及尾为黑色,其余部位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有一条4~5厘米白毛黑皮的“晕”。
陆川猪皮薄、被毛短、细、稀疏,头较短小。
嘴中等长,面微凹或平直,额较宽有横纹或菱形纹,耳小向外平伸,胸深,背腰宽、凹陷、腹大拖地,臀短多倾斜,尾粗大,后腿有皱槽,四股粗短,多卧系,乳头6~7对。
2013年陆川猪产业介绍20140115第一篇:2013年陆川猪产业介绍20140115陆川猪产业介绍一、基本情况——地位:陆川县连续七年(2007-2013)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先后获广西畜牧业十强县、广西特色畜牧业先进县、广西全区南北农业合作对接最佳组织奖等荣誉;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获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节。
陆川畜牧业生产走在广西全区的前列。
陆川生猪产品深加工、林下养猪、打造百亿元陆川猪品牌产业、百里养殖加工示范长廊建设、养殖业污染治理效果等成为广西畜牧业的新亮点。
——产值:2013年渔牧业产值预计31.5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61%。
其中生猪产值21.9亿元,占牧业产值的69.5%。
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生产:陆川生猪有瘦肉型猪、杂交猪、纯种陆川猪,其猪群结构为0.45︰0.3︰0.25。
2013年能繁母猪存栏19.5万头,肉猪出栏145万头,外销中小猪125万头,存栏122.3万头,肉类总产量11.8万吨。
——品牌:陆川猪是国家级“三保”品种(地方良种猪种保护、优良种猪遗传资源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资源保护品种。
两个林下养殖陆川猪的企业,生猪通过有机认证。
陆川猪深加工产品荣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优质产品”、“广西优质产品品牌”、“广西畜牧加工产品十大品牌”。
猪肉产品进入钓鱼台,指定为国宾馆宴会用品。
经权威机构就评估陆川猪公用区域品牌价值19.61亿元,陆川猪农产品地理标志综合价值109.39亿元。
——加工:县内已建成投产,并通过QS认证的生猪产品深加工企业七家:广西元安元食品、广西神龙王集团陆川猪产品深加工厂、广西远邻食品有限公司、广西桂安至善陆川猪产品深加工厂、陆川县陆宝猪产品加工厂、广西聚银牧业陆川猪加工厂、陆川县亿龙陆川猪产品加工厂。
达设计生产负荷时,年屠宰加工能力160万头。
深加工产品有冷鲜、腊制、酱卤、罐头、休闲食品、特色风味菜、肉干、肉脯等系列共5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达2.5亿元。
陆川腊乳猪加工工艺作者:杜威来源:《农村百事通》2013年第05期陆川猪因原产于广西陆川而得名,被誉为陆川县的县宝。
经屠宰测定,陆川猪猪肉膘厚3~4厘米,皮厚0.2~0.3厘米,骨骼占胴体重的11.23%,瘦肉率为37%~40%。
可见陆川猪具有脂多、皮薄、骨细、肌肉肥满等特点,是制作腊乳猪、腊肉和腊肠的上乘原料。
用陆川猪制作的腊乳猪使用传统配方腌制,在经过上色、烘烤等工艺后,色泽红润、腊香味扑鼻,是宴席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1.原材料选择陆川腊乳猪选择1月龄、7公斤左右的陆川猪小仔猪制作。
2.预处理经过屠宰开膛后的猪体首先要进行修整,用刀剔去猪体边缘及周围多余的碎肉。
然后把猪体腹朝上,平摊在案板上。
用刀把猪肉划成3~5厘米的方块状,用力不能太大,以免划破猪皮。
划成小块不仅可以防止烘烤时受温不均,而且腌制时也容易入味。
3.配料味道鲜美的陆川腊乳猪在配料上要求严格,配料前准备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量筒和盛成品料的不锈钢容器,称料用电子秤。
腊猪的配料有食盐30克、白糖60克、曲酒10毫升、酱油15毫升、甘草粉10克、沙姜粉10克、亚硝酸钠0.1克,亚硝酸钠在使用时要用1000倍的水稀释。
4.腌制把搅拌均匀的配料倒入腌制盆内的猪体表面,轻轻揉搓,使配料均匀渗入。
然后放入低温间,调温至3~10℃,腌制6小时,每2小时翻动一次。
5.上架上架的目的是为了定型和方便烘烤,用铁丝把腌制好的乳猪固定在椭圆形的铁制架上,固定7个部位,分别是4条腿,头部、猪腹部左右两侧。
上架完成后,用清水冲洗猪体背部,清洗干净后挂在铁支架上晾干。
6.上色猪体表皮水分晾干后就可以上色。
上色是针对猪皮的色泽处理,上色以老抽作为原料,用刷子把老抽均匀涂抹在猪皮上,要注意在耳根、腿部有皱褶的地方也要涂抹均匀。
上色完成后晾干。
7.烘制上色后即进入烘制环节。
烘制时对温度、时间要把握准确,烤房内猪体要摆挂整齐,猪体前后左右距离是8~10厘米,温度为45~60℃。
陆川猪的简单介绍
陆川猪是一种优质的猪肉品种,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它起源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的陆川镇,因此得名。
陆川猪选种自本地的土猪,经过长期的饲养、改良和筛选,形成了独特的品种。
它的肉质细嫩、鲜美,肉色略带红色,肉质中带有适量的油脂,口感极佳。
陆川猪的生长环境是南通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气候温和、水土肥沃,非常适宜于猪的生长。
它的主要饲料是玉米、豆饼、麸皮等,完全不添加任何激素和抗生素,保证了肉品的安全和健康。
陆川猪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且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易于人体吸收。
维生素B1、B2、B6、B12等含量也较丰富,对身体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此外,陆川猪的矿物质含量也很高,其中铁、锌、硒等元素含量尤为丰富,对保护心血管、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陆川猪作为南通市的地理标志产品,已经获得了国家级认证,并且在市场上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前,陆川猪已经成为南通市的一个重要的农业品牌,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陆川猪的种植和养殖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陆川猪是一种优质的猪肉品种,具有很高的营养和健康价值,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备受瞩目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
陆川猪产业介绍
一、基本情况
——地位:陆川县连续七年(2007-2013)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先后获广西畜牧业十强县、广西特色畜牧业先进县、广西全区南北农业合作对接最佳组织奖等荣誉;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获广西休闲农业“十佳”名节。
陆川畜牧业生产走在广西全区的前列。
陆川生猪产品深加工、林下养猪、打造百亿元陆川猪品牌产业、百里养殖加工示范长廊建设、养殖业污染治理效果等成为广西畜牧业的新亮点。
——产值:2013年渔牧业产值预计31.5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61%。
其中生猪产值21.9亿元,占牧业产值的69.5%。
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生产:陆川生猪有瘦肉型猪、杂交猪、纯种陆川猪,其猪群结构为0.45︰0.3︰0.25。
2013年能繁母猪存栏19.5万头,肉猪出栏145万头,外销中小猪125万头,存栏122.3万头,肉类总产量11.8万吨。
——品牌:陆川猪是国家级“三保”品种(地方良种猪种保护、优良种猪遗传资源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资源保护品种。
两个林下养殖陆川猪的企业,生猪通过有机认证。
陆川猪深加工产品荣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优质产品”、“广西优质产品品牌”、“广西畜牧加工产品十大品牌”。
猪肉产品进入钓鱼台,指定为国宾馆宴会用品。
经权威机构就评估陆川猪公用区域品牌价值19.61亿元,陆川猪农产品地理标志综合价值109.39亿元。
——加工:县内已建成投产,并通过QS认证的生猪产品深加工企业七家:广西元安元食品、广西神龙王集团陆川猪产品深加工厂、广西远邻食品有限公司、广西桂安至善陆川猪产品深加工厂、陆川县陆宝猪产品加工厂、广西聚银牧业陆川猪加工厂、陆川县亿龙陆川猪产品加工厂。
达设计生产负荷时,年屠宰加工能力160万头。
深加工产品有冷鲜、腊制、酱卤、罐头、休闲食品、特色风味菜、肉干、肉脯等系列共5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达2.5亿元。
——规模养殖:2013年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区级养殖龙头企业2家,市或行业级23家),生猪标准化园区4个,年出栏500头规模以上养猪企业753家,规模养殖占比重达60%以上。
——林下养殖:2013年林下生态养殖12.55亿元(其中:林-禽4.02亿元,林-猪8.13亿元,林-牛羊0.39亿元,林-蜂0.01亿元),占全县畜牧业产值的42.5%。
利用山林果园养殖陆川猪,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猪场2000多个,500头以上的规模场72个。
——标准化建设:至2013年底县内通过国家级1家,区级标准化养猪示范场6家,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猪场56个,认证产品55个,有机生猪产地认定猪场1个,有机生猪产品认证2个。
建设“零排放”示范场30个,猪场建成沼气发电站16座,建成10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池1200多个,重点治理的89家减排养殖企业基本达到无污染排放。
——民间组织:县、乡二级成立养猪协会组织15个,会员已发展到1200多个;成立种类(猪、鸡、鸭、鹅、鱼
等)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175个。
——饲料工业:近年相继引进双胞胎、正邦、九鼎等饲料集团,加上温氏和县内神龙王、久益等企业,2012年饲料年产能力已达35万吨以上,产值16.5亿元以上。
——产业链:以陆川猪为主线的百亿元品牌产业建设,从品牌—饲料加工—养殖—产品深加工—产业服务—产品销售,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已形成,全产业链产值达72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品牌战略,做强陆川猪产业,提升产业地位
陆川猪是国家级“三保”品种,我县把挖掘陆川猪种资源优势,打造中国名猪世界品牌,作为做强产业的重点。
一是以农事节庆为平台,打响名猪品牌。
2009年成功申报陆川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了走出“国门的身份证”后。
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筹办“中国八大名猪汇陆川”、“农业部送良种〃惠百姓”、“中国八大名厨汇陆川,联袂制作中华全猪第一宴”等全国性活动,有效的扩大了陆川猪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提高了陆川猪的知名度。
央视成了陆川的常客,先后到陆川拍摄并播放“陆川猪养殖技术”、“陆川猪腊制品加工技术”等6个专题片。
二是编制《陆川猪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陆川猪行业标准》、《陆川猪饲养管理操作规范》、《陆川猪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科学规划陆川猪产业建设,规范陆川猪生产与加工管理。
三是完善“一库三群一站”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先后建成国家级保种场、繁育基地、五大保种区,经自治区发证的种公猪站4个,县级和乡镇级供精站15个,种猪质量经农业部广州检测中
心检测,荣获中国健康养猪“神苗杯”赛前三名,年发放猪精25万瓶,授配母猪12.5万头次,良种覆盖率达95%。
四是联合专家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开展“传统低温扣肉生产技术”、“陆川猪绿色产业技术”等技术攻关,使陆川猪产业已拥有专利、省级成果等知识产权,提高产业技术含量。
五是组织进京、赴沪、到穗、出港等举办展销会和推介会,大力推介陆川猪产品。
六是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和有机生猪认证。
企业业主先后注册了“桂宝”、“元安元”、“野人牌”、“十六姑”、“粥水香”、“桂安”“英平”“陆宝”等陆川猪品牌商标。
(二)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扶持龙头,推进集群发展
特色产业的理想状态就是“产业集群”。
因此,我们围绕这一主题,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围绕成长起来的特色产业,把众多上游、中间、下游企业聚集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链。
一是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优惠政策,解决龙头企业用地、用电、用人和资金等困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扶强龙头(尤其是深加工)企业,采取贷款帖息、税后返还等优惠政策,扶强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殖反哺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三是扶持产业化和标准化示范、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对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给予经济奖励,优先安排项目,重点解决粪污治理、改造排污设施资金,按雨污分流、粪尿分离要求设计施工。
四是引导农户依附龙头企业为其解决“三难”(资金、技术、销售),促进养殖方式的转变,以“公司+投资商(联营商)+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利益共赢的经济共同体。
五是打造百亿元产业链。
通过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示范,辐射带动上下游
产业的发展。
(三)“三化”齐驱,促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我们坚持从陆川猪这个特色产业入手,集中优势资源,采取超常措施,实施重点突破,挖掘深加工潜力,延长产业链,把特色产业逐步做强做大,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领先优势。
一是推行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县内规模养殖按照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采用分阶段全进全出、工厂化流水作业;应用漏缝地板、定位栏、产床、保育床等机械化养殖;实现喂水、喂料、清粪、温湿度等自动化控制和饲料配方、疫病防控、生产成绩、产品质量及销售等智能化管理。
二是根据丘陵农区的特点,推行适度规模化养殖,以“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现农村散养向适度规模转移。
为农民就业或依附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是推行综合循环养殖。
利用山林、果园等,大力推行畜禽—沼—鱼/果/菜/粮等农牧结合模式,实现农牧资源循环多级利用。
四是推广林下生态养殖。
把猪禽转移到山上林下放养,创新推出林下养猪模式,解决养殖用地难,治污难等问题,提高肉品质量。
六是发挥协会作用,整合部门资源,助推产业发展。
发挥民间组织的桥梁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七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积极开展“万元增收工程”、“科技富民强县”、“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和“万名兽医走村屯”活动,整合社保、科技、扶贫、协会等部门资源,进村入屯,对农村党员、示范户等进行重点培训,年培训骨干1.2万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科学应用水平和技术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