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伍舜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简介及交通地图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
中山大学校园地图图片来源于:百度网址中山大学有5个校区:南校园: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邮编510275。
北校园: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邮编510080。
东校园: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邮编510006。
珠海校区:广东省珠海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邮编519082。
深圳校区:深圳市光明新区东新路南。
1.深圳校区因为还没建好,所以本人也从没去过,但从概念设计图来看,应该是充满现代感的一个校园。
等深圳校区的同学搬过去之后,我看过实景再来谈吧。
2.珠海校区豪华!透露着一种有钱且高级的气息,甚至还有高尔夫球场。
教学楼好像是“亚洲最长教学楼”?有一说一,教学楼的设计确实好看得很。
不过感觉地理位置上有点偏,附近都没什么商区。
如果不是爱出校玩的同学的话,应该会挺满意珠海校区的环境的。
3.广州校区1)北校抱歉,这个真没去过。
不过听医学院的同学吐槽,宿舍环境好像比较差,校园也比较小,校园环境比较一般吧。
不过毕竟中大的牌坊在北校,适合打卡。
2)南校南校的成荫绿树和充满韵味的建筑应该是每个中大学子都挺喜欢的吧,而且也是拍照圣地,有一次去南校还看到有人拍婚纱照。
不过个人觉得,南校更适合观光打卡,如果住在南校的话,可能生活会略有不便(例如宿舍内可能没有独卫)。
不过南校真的太太太好看啦!大家务必去看一看!3)东校(因为本人是东校的,所以这部分会详细很多)东校的宿舍区风格大概就跟高中差不多?就是普通的饭堂和宿舍楼。
最值得吐槽的就是宿舍区离教学区还有一段距离,如果住的远的话,走到教学楼上课都要十多分钟,好累呜呜呜。
不过教学区我倒是挺喜欢的,傍晚走在谷河边上看夕阳还是挺享受的。
另一个优点大概就是地理环境好了吧。
一是在大学城,和一些附近的学校也会有合作,例如图书馆互借系统和部分课开设的互选。
而且办了大学城一卡通之后,偶尔也可以去附近的学校吃吃饭,感受一下别人的饭堂。
(顺便推荐广外的小超市和面包店,我太喜欢了!)二是在大学城比较中心的位置,离gogo和中心湖都很近,所以可以经常去商场吃饭、去踏青,比较能丰富课余生活?三是离地铁站近,所以平时出岛玩也比较方便。
中大校史建校初期-->>抗日战争胜利 (光辉历程之一)1924年-1927年(建校初期)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的。
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干部和科学人才,孙中山在创办黄埔军校的同时,把当时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创立了广东大学,任命邹鲁为校长。
广东大学下设文、理、法、农、医5科16个学系。
校本部设在广州文明路。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
廖仲恺在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会第七十一次会议上提议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
8月,广东大学校务会议正式通过改名,得到国民政府批准。
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明令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27年-1938年1927年至1937年,中山大学各方面都有发展。
1930年9月至12月朱家骅为校长。
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由著名教育家许崇清任校长。
1931年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
1932年2月后校长仍为邹鲁。
1 934年成立工学院,1935年春成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至此,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农、医、研7个学院,23个学系,以及天文台、各研究所、医院、中小学等主要附属单位共19个。
中山大学校园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邹鲁校长等努力下,在广州市东郊白云山侧的石牌兴建了占地达12000亩的新校园。
1937年夏,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大法学院。
1938年夏,广东省立勤大学工学院并入中大工学院,1938年秋设立师范学院。
至1938年全校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研等8个学院,31学系。
1938年-45年(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山大学曾三易校址,辗转跋涉。
校舍、图书、仪器设备损失惨重。
1938年10月,日军侵入广州,中山大学初迁广东罗定,后改迁云南江。
1940年4月许崇清复任校长(代)。
同年秋,他主持由江迁校回粤北坪石。
【中大历史沿革】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两校重新合并组建。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把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的各类大学整合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改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山大学的初衷就是要把中山大学打造成一个现代学术机构,为改造中国社会和发展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而努力。
中山大学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前身为格致书院,创办于1888年,在旧中国最初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1904年迁至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改名岭南学堂。
1927年由第一任校长钟荣光先生收归中国人成为私立岭南大学。
1952年院系大调整,原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并校组成新中山大学,入主康乐园。
从此康乐园成为了中山大学的代称。
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这两校的医学院拆分合并另行组建专门的医科院校,后将广州光华医学院并入,易名中山医科大学。
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共同继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和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岭南大学的办学传统。
2001年,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现今的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包括工医药、人文与社会、自然与技术、经济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大南校区基本介绍】怀士堂又称“小礼堂”,位于中山大学南校区康乐园中轴线上。
1917年,由美国安布雷·史怀士出资修建,原为基督教青年会馆。
1923年,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到岭南大学视察,在怀士堂作长篇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怀士堂现为中大小礼堂,作为全校政治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黑石屋1914年由芝加哥的黑石夫人出资兴建。
原来岭南大学是教会学校,1927年教育主权收回国有,曾担任过岭南学堂教务长的钟荣光博士成为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长,黑石屋曾是钟荣光先生的寓所。
内部交流文科科研简报2006年第2 期总第19期社会科学处编2006年6月10日本期要目科研管理在线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2006年中山大学科研工作会议召开2005—200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基地建设我校两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2005年度评估中获得优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撰的《广东民俗大典》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参与主办的“双三角论坛”学术在上海隆重召开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参与主办的“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国际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项目园地我校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情况黄天骥教授获得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重点项目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课题论证会召开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信息技术与大都市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开题学术会议第三届「心灵环保与人文关怀」学术研讨会简讯人类学系召开“田野中的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管理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暨中山大学与美国春田学院体育交流十周年庆典活动举行“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池田大作思想与亚洲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揭幕典礼暨“池田大作思想与亚洲教育”学术研讨会举行学术讲坛中外优秀文化讲座“文化:差异与沟通”大型系列专题讲座陈春声教授:与古人对话:历史研究如何跨越时代差异周大鸣教授:族群差异与跨族群交流黎红雷教授:儒家和谐哲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李萍教授:中西伦理文化的比较著名市场营销学专家Paul Chao为管理学院师生做学术讲座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教授莅临管理学院作“案例写作的理论与方法”学术讲座管理学院第八届管理文化节开幕式暨“步入管理咨询”主题讲座举行我校第一届心理宣传月开幕式暨社会心理学讲座举办岭南大讲堂之博雅教育系列讲座在珠海校区开讲为师与为学——管理学院在东校区举办会计知识前沿系列讲座交流与合作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访问岭南学院韩国社会科学院金俊烨理事长访问我校宋俊华副教授考察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信息夏书章教授荣获2006年度“国际公共管理杰出贡献奖”管理学院欧阳洁教授新著成为GMC全球赛区培训教程我校学科建设再创佳绩服务社会“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调查报告新加坡举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讨会李江帆教授作主题演讲保继刚教授主持的《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前沿大讲坛”获2005年度广东理论宣传奖“前沿大讲坛”继续关注社会热点:刘林平教授:外来工及其高流动性值得各方关注于海涌副教授:物权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孙立平教授:调整利益关系与转变发展模式马骏教授: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政治MPAcc财智论坛第三讲举行社会反映热烈我校发布《2006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广东百村调查”项目正式启动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二○○六年五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
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外〔〕号关于报送年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的通知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医院(单位),产业集团,各有关科研机构:为切实做好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管理工作,根据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审计署反馈意见及我校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规定,现就做好年我校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工作通知如下:一、申报事项: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填报《中山大学年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表》(附件)。
各派出单位对出国(境)人员审批负有第一责任,须按照我校因公出访管理规定和填报指南(附件)进行审核把关。
二、申报人员:我校在编在岗教职工(含离退休返聘人员)三、未列入年度计划的因公临时出国(境)申请原则上不予受理。
如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出访,各单位在本单位计划范围内进行调整。
四、提交方式(纸质版电子版):汇总并审核计划后,于月日前将纸质版(须所在单位负责人签名后,加盖单位公章),提交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出访科(南校区中山楼),[邮件命名:“年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表”“所在单位名称”]。
各单位务必通知到相关教职工并组织好计划报送工作,以免影响所在单位教职工年出访审批。
逾期未报送计划的单位视为年无因公出国(境)计划。
五、其它注意事项(一)我处汇总计划后,根据上级部门规定以及要求,可能会对部分工作访问计划进行调整,原则上学术交流性质的出访计划可予以保留。
(二)目前已经在办理年因公出国(境)申报的出访人员,请务必将已申报出访列入到年度计划中予以报备。
(三)此为计划申报,不收取任何申报材料,请出访人务必在每次出访前按照因公临时出国(境)流程进行申报,完成审批和办理因公证照流程后方可出访,请出访人预留充足时间进行出访申报,建议提前个月进行申请。
附件:.中山大学年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表. 填报指南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月日(联系人:张哲,黄孟邻;联系电话:,)1 / 1。
中山大学伍舜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简介及交通地图
酒店简介:
珠海伍舜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中大商务酒店)位于环境优美的唐家湾畔,中山大学(珠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内,邻近珠海大学城、南方软件园、唐家政务及商业中心等,交通便捷。
酒店依山傍海,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中国著名建筑大师齐康院士主持设计,设计、装修和具备多功能的现代化酒店。
拥有拥有宽敞舒适的多功能国际会议厅,专业提供国际会议服务,也可进行小型文艺演出,另有功能齐备的高级会议室、会展大堂等,集讲学、会展、培训等于一体,是举办学术会议的理想场所。
交通距离:
坐落于环境怡人的唐家湾畔,邻近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可以从中大大学广州校区正门直入30米处岐关车站乘坐班车直达珠海校区,大会将在珠海校区岐关车站安排交通车接送与会代表至伍舜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报到。
地图一:
伍舜德学术
交流中心
地图二:
伍舜德学术
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