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有机废气治理处理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7.90 MB
- 文档页数:43
废气净化处理技术方案一、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各级环保部门对污染排放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
如何取得经济效益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人类面临的新问题。
而在现阶段解决污染源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使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降到最低,其排放总量及排放浓度达到(或优于)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
该实验室做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苯类物质及粉尘的废气,废气的主要污染成分为苯、甲苯、二甲苯等,该种废气不仅有异味,而且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加以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工业上常把苯、甲苯、二甲苯统称为三苯,在这三种物质当中以苯的毒性最大。
二、设计依据与原则(一)、设计依据1、厂方出具的废气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委托书;2、厂方提供的该厂项目立项书;3、环境影响报告表;4、厂方提供的有关该型号的技术参数;5、《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7----2001);6、环境工程设计手册《环境废气控制卷》。
7、废气源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8、相关的废气治理设计规范;9、以往同类工程资料与经验;(二)、设计原则1、采用先进可靠的废气治理工艺与方法;2、精确计算和精心设计,既保证处理效果又保证机房通风良好;3、布局合理、美观,工程经济、实用。
三、治理要求(一)设计处理能力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数据,该公司生产车间废气排放量235m3/min。
经换算,我公司设计废气净化系统处理能为14100m3/H。
(二)经净化后气体排放浓度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4/27—2001)中“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规定的二级排放浓度,排放浓度达到:苯:0mg/m3<12mg/m3甲苯:35mg/m3<40mg/m3二甲苯:60mg/m3<70mg/m3(三)经治理后粉尘排放浓度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7----2001)中粉尘最高容许排放浓度(第一时间段)标准:颗粒物:110mg/m3<120mg/m3四、有害溶剂污染物基本性质一般情况下,混炼押出工艺过程中的有机废气多为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均为无色液体,有芳香味,具有不溶于水、易挥发、易燃等特点。
废气处理方法废气处理一般分为无机废气与有机废气的处理,无机废气一般是采用喷淋法与水洗法,有机废气常用的方法是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等。
无机废气无机废气主要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卤素及其化合物等。
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方法:1、氨法脱硫(氨-酸法、氨-亚硫酸法、氨-硫铵法)2、钠碱法脱硫(亚硫酸钠、亚硫酸钠循环法、钠盐-酸分解法)3、石灰/石灰石法脱硫(石灰/石灰石直接喷射法、荷电干式喷射法、流化态燃烧法、石灰-石膏法、石灰亚硫酸钙法、喷雾干燥法)4、双碱法脱硫(钠碱双碱法、碱性硫酸铝-石膏法、CAL法)5、金属氧化物吸收法脱硫(氧化镁法、氧化锌法、氧化锰法)6、活性炭吸附法脱硫氮氧化物废气治理方法:1、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2、液体吸收法(稀硝酸吸收法、氨-碱溶液两级吸收法、碱-亚硫酸桉吸收法、硫代硫酸钠、硝酸氧化-碱液吸收法、尿素还原法、尿素溶液吸收法)3、固体吸附法(分子筛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4、化学抑制法5、SO2和NOX废气“双脱”技术(干式双脱技术、CuO双脱法、NOXSO双脱技术、吸收剂直喷双脱技术、非均相催化双脱技术、湿式双脱技术)硫化氢治理方法:1、干法脱硫(克劳斯法、活性炭吸附法、氧化铁法、氧化锌法)2、湿法脱硫(液体吸收法、弱碱溶液的化学吸收法、碱性盐溶液的化学吸收法、有机溶液的物理吸收法、环丁砜溶液的物理化学吸收法)3、吸收氧化法(氧化铁悬浮液的吸收法、有机催化剂的吸收氧化法)含氟废气治理方法:1、稀释法、2、吸收法(湿法)、3、吸附法(干法)氯气的治理方法1、酸碱中和法2、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吸收法3、四氯化碳吸收法4、水吸收法5、吸附法氯化氢废气治理方法:1、水吸收法2、碱液吸收法3、联合吸收法4、冷凝法含铅废气治理方法:1、物理除尘法2、化学吸收法(稀醋酸溶液吸收法、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法)、3、掩盖法含汞废气治理方法:1、冷凝法2、液体吸收法(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次氯酸钠溶液吸收法、热浓硫酸吸收法、硫酸-软锰矿溶液吸收法、过硫酸铵-文氏管吸收法、碘络合吸收法)3、固体吸附法(充氯活性炭吸附法、多硫化钠-焦炭吸附法、吸收剂表面浸渍金属的吸附法、HgS催化吸附法)4、联合净化法(冷凝-吸附法、冲击洗涤-焦炭层吸附法、液体吸收-充氯活性炭吸附法)5、气相反应法(碘升华法、硫化净化法)恶臭治理方法:1、吸收法2、吸附法3、燃烧法(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脱臭法)沥青烟治理方法:1、燃烧法2、电捕法3、吸附法4、吸收法二氧化碳治理方法:1、膜吸收法2、CLC3、O2/CO2燃烧4、MEA吸收CO2法5、碱金属吸收剂干法吸收CO2法有机废气:有机废气主要包括各种烃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和胺类等。
废气处理中有机废气和无机废气在处理上区别有机废气主要用甲醛、二甲苯、丙酮、丁酮、乙酸和乙酯处理。
事实上,有机废气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难以处理。
然而,无机废气主要是指含有无机污染物的废气,主要来自氮肥、磷肥(含磷酸)、无机盐、H2S、氮氧化物和含尘废气,如各种金属加工过程中的氧化粉尘和矿石加工过程中的石粉。
那么,接下来废气处理威尔奇环保和大家分享下有机废气治理和无机废气治理间的区别有哪些。
1.治理方法通常在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时,需要根据有机污染物的类型还有浓度、有机废气的排气稳定还有排放流量、颗粒物含量和需要达到的控制物水平等多种因素使得使用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现在的冷凝法、吸附法、催化燃烧法等,在这当中比较先进的是分子筛技术,然而,通常无机废气处理一般选择喷淋法和水洗法就可以。
2.治理难度通常有机废气都存在着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多种不好的条件,同时大部分的有机废气都不溶在水里还有有机溶剂中。
并且,在进行有机废气处理时的设备会更加复杂,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来防止对工作人员形成危害。
因此和无机废气处理相比较,有机废气处理难度更大。
3.再利用程度实际上,有机废气处理方法中有许多吸附材料可以重复使用,如活性炭纤维和分子鞣制晶体,吸附达到饱和后,吸附的有机气可以通过再生功能分解,从而再生吸附体,并可以回收利用。
一般无机废气以粉尘为主,一般不存在再利用的问题。
南阳威尔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废气塔,酸雾塔,喷淋塔,酸雾净化塔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南阳威尔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
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废气管理方案标题:废气管理方案引言概述:废气管理是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有效的废气管理方案可以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废气管理方案,匡助读者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废气管理方案。
一、物理方法1.1 过滤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废气管理方法,通过将废气通过过滤器,将颗粒物等污染物截留下来,净化废气。
1.2 吸附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将其固定在吸附剂上,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1.3 冷凝冷凝是通过降低废气温度,使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液体,进而将有害物质随之凝结,达到净化废气的效果。
二、化学方法2.1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可以有效吸附废气中的有机物质,净化废气。
2.2 化学吸收化学吸收是利用化学溶液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2.3 光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是利用光催化剂催化废气中的有害气体氧化分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废气的效果。
三、生物方法3.1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气中有机物质的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2 植物净化植物净化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作用净化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
3.3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生长降解废气中有机物质的方法,通过生物膜的作用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四、热力方法4.1 燃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废气管理方法,通过高温燃烧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氧化分解,达到净化废气的效果。
4.2 热解热解是利用高温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裂解分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净化废气。
4.3 热风除尘热风除尘是利用高温热风吹扫废气中的颗粒物等污染物,将其除尘净化废气。
五、综合方法5.1 联合管理联合管理是将多种废气管理方法结合使用,根据不同废气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果。
5.2 循环利用循环利用是将废气中的实用成份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废气治理方案标题:废气治理方案引言概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废气排放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各国纷纷制定了废气治理方案。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废气治理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处理废气排放问题。
一、物理治理方案1.1 筛分技术: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将废气中的颗粒物截留下来,净化废气。
1.2 冷凝技术:利用冷凝器将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液态,进而分离出其他有害气体。
1.3 吸附技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二、化学治理方案2.1 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2.2 中和反应:利用中和剂中和废气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使其变为中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 氧化反应:通过氧化反应将废气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降低废气的有害程度。
三、生物治理方案3.1 生物过滤技术:利用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净化废气。
3.2 生物膜反应器:将废气通过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3.3 生物吸附技术:利用生物吸附剂吸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达到净化废气的效果。
四、热力治理方案4.1 燃烧技术:将废气经过燃烧处理,将有害气体燃烧成无害物质。
4.2 高温焚烧:采用高温焚烧技术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燃烧成二氧化碳和水。
4.3 热解技术:通过高温热解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五、综合治理方案5.1 联合治理技术: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和热力等多种治理技术,达到更好的废气净化效果。
5.2 智能化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监测废气排放情况,实时调整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效率。
5.3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对治理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障废气治理效果。
结论:废气治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有机废气处理技术三种不同燃烧法对比
在企业废气治理方面,对有机废气治理采用燃烧法通常有三种: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等。
一、热力燃烧法(RTO)
热力燃烧法操作简单,易于维护,适用于温度较高、浓度较大、风量较小的有机废气,可高效处理大多数有机气体。
如与废热回收装置、气体浓缩装置结合使用,则经济适用性强、适用气体范围更广。
二、催化燃烧法(RCO)
(1)起燃温度低,能源消耗少。
含烃类的VOCs气体在通过催化剂床层时,碳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并被活化,因而能在200~450℃较低温度下完成反应,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由于反应温度低,热能消耗量少,在某些情况下,催化燃烧达到起燃温度后,便无需外界供热,还能回收净化后废气带走的热量。
(2)适用范围广
催化燃烧几乎可以处理所有含烃类的VOCs废气。
对于有机化工、涂料、造漆、印刷、食品加工等行业排放的低浓度、多成分、无回收价值的VOC废气,采用吸附—催化燃烧法处理效果更好。
(3)效果高,无二次污染。
(4)用催化燃烧法处理有机废气的净化率一般可达95%以上,最终产物为无害的CO2和H2O,且由于燃烧温度低,能大量减少NO x生成,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三、直接燃烧法(TO)
直接燃烧法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对于高浓度VOCs,去除率可达95%以上。
直接燃烧法在处理低浓度VOCs时,必须使用辅助燃料维持燃烧,运行成本大幅增加,且换热设备庞大,易生成NO x等大气污染物,甚至形成二噁英等毒性物质,近年已较少应用。
有机废气处理的方法分析如下:为了使您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山东昊威环保做了简单的整理:1、冷凝回收法:把有机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经吸附、吸收、解板、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该法适用于有机废气浓度高、温度低、风量小的工况,需要附属冷冻设备,主要应用于制药、化工行业,印刷企业较少采用。
2、吸附法:(1)直接吸附法:有机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可达95%以上的净化率,设备简单、投资小,但活性炭更换频繁,增加了装卸、运输、更换等工作程序,导致运行费用增加。
(2)吸附-回收法:用纤维活性炭吸附有机废气,在接近饱和后用过热水蒸汽反吹,进行脱附再生;本法要求提供必要的蒸汽量。
(3)吸附-催化燃烧法:此法综合了吸附法及催化燃烧法的优点,采用新型吸附材料(蜂窝状活性炭)吸附,在接近饮和后引入热空气进行脱附、解析,脱附后废气引入催化燃烧床无焰燃烧,将其彻底净化,热气体在系统中循环使用,大大降低能耗。
本法具有运行稳定可靠、投资省、运行成本低、维修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大风量、低浓度的废气治理,是目前国内治理有机废气较成熟、实用的方法。
3、直接燃烧法: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将混合气体加热,使有害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分解为无害物质;本法工艺简单、投资小,适用于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但对安全技术、操作要求较高。
4、催化燃烧法:把废气加热经催化燃烧转化成无害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本法起燃温度低、节能、净化率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投资投资较大,适用于高温或高浓度的有机废气。
5、吸收法:一般采用物理吸收,即将废气引入吸收液进净化,待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析、冷凝回收;本法适用于大气量、低温度、低浓度的废气,但需配备加热解析回收装置,设备体积大、投资较高。
6、纳米微电解氧化法:纳米微电解净化技术采用纳米级加工的压电性材料,在具有一定湿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微电解电场产生纳米微电解材料的电性吸附并释放出大量羟基负离子对气体中的需氧类污染物进行净化,不仅可以去除空气中大部分有机物,而且还能分析如氨氮、硫化氢等无机臭气。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分析及总结工业废气污染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污染来源之一,如不及时进行治理,被人体吸收后,容易产生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废气进行治理,特别是有机废气,以提升空气质量,减小疾病的发生。
一、有机废气的主要构成及特点通过对大部分有机废气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其构成主要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丙酮丁酮、乙酸乙酯、油污、糠醛、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添加剂、漆雾以及一些含碳氢氧的有机气体等。
有机废气具有以下特点:有毒、易爆、易燃、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体、处理困难。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会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有机废气,经处理后的一些物质,还能进行再利用。
二、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和方法1、光分解法采用这种方法治理有机废气,可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一是采用光照分解,当光照波长达到相应值时,就可以分解有机废气;二是加入催化剂,通过光照的形式进行有机废气的分解。
例如,用185mm的紫外线照射有机氯化物和氟氯烃时,能在很短时间内将其进行分解。
在进行光分解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某些中间物质,但这些东西可能透过延长光的照射或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掉;三是通过光催化降解,该技术是通过紫外线对TiO2进行照射激活,使H2O生成为OH-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将有机废气化解为CO2和H2O。
当我们选择催化剂消除有机废气时,可以采用常见的荧光灯作为光源,把有机废气中的恶臭进行消除,或者降低其污染浓度。
但就目前经验而言,采用催化剂进行降解的技术及效果还有待提高。
2、吸附法(1)直接吸附法采用活性炭,直接吸附有机废气。
其吸附率非常高,可达到____%以上,该方法投资小,简单。
但当活性炭处于吸附饱和状态时,其吸附有机废气的程度会大为下降,仅为吸附____%左右,吸附“三苯”废气只能达到____%~____%,也就是说一吨活性炭吸附的“三苯”气体只有200-250kg。
有机废气(VOCs)处理技术综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的大量新起,在加上环保投资力度的不够,导致了大量工业有机废气的排放,使得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来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需要加大对有机废气的处理。
对有机废气的治理,人们早就有研究,而且已经开发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控制技术,如广泛采用并且研究较多的有热破坏法、冷凝法、吸收法等,近年来形成的新控制技术有生物膜法、电晕法、等离子体分解法等。
本文将对上述方法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1有机废气处理技术1 . 1热破坏法热破坏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是研究较多的有机废气治理方法,特别是对低浓度有机废气,有机化合物的热破坏可分为直接火焰燃烧和催化燃烧。
直接火焰燃烧是一种有机物在气流中直接燃烧和辅助燃料燃烧的方法。
多数情况下,有机物浓度较低,不足以在没有辅助燃料时燃烧。
直接火焰燃烧在适当温度和保留时间条件下,可以达到99%的热处理效率。
催化燃烧是有机物在气流中被加热,在催化床层作用下,加快有机物化学反应(或破坏效率的方法) ,催化剂的存在使有机物在热破坏时比直接燃烧法需要更少的保留时间和更低的温度。
催化剂在催化燃烧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用于有机废气净化的催化剂主要是金属和金属盐,金属包括贵金属和非贵金属。
目前使用的金属催化剂主要是Pt、Pd,技术成熟,而且催化活性高,但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在处理卤素有机物,含N、S、P等元素时,有机物易发生氧化等作用使催化剂失活。
非金属催化剂有过渡族元素钴、稀土等。
近年来催化剂的研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进行得较多,而且多集中于非贵金属催化剂并取能得了很多成果。
例如V2O5 +MOX (M:过渡族金属) +贵金属制成的催化剂用于治理甲硫醇废气, Pt + Pd + Cu催人剂用于治理含氮有机醇废气。
由于有机废气中常出现杂质,很容易引起催化剂中毒,导致催化剂中毒的毒物(抑制剂主要有磷、铅、铋砷、锡、汞、亚铁离子锌、卤素等。
废气处理一般分为有机废气与无机废气的处理,有机废气常用的方法是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法等,无机的一般是采用喷淋法与水洗法涂装废气处理方法的选择选择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总体上应考虑以下因素:有机污染物的类型及其浓度、有机废气的排气温度和排放流量、颗粒物含量以及需要达到的污染物控制水平。
1喷漆常温废气的处理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来自喷漆室、晾置室、调漆间和面漆污水处理间的废气为低浓度、大流量的常温废气,污染物的主要组成为芳香烃、醇醚类和酯类有机溶剂。
对照GB16297《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这些废气的浓度一般在排放限值以内,为应对标准中的排放速率要求,多数厂采取高空排放的办法。
这种办法虽然可以满足目前的排放标准,但废气实质上是未经处理稀释排放,一条大型的车身每年排放的气体污染物总量可能高达数百吨,对大气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
为从根本上减少废气污染物的排放,可以联合利用几种废气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但大风量的废气处理成本很高。
目前,国外较为成熟的方法是,先将有机废气浓缩(用吸附-脱附转轮将总量浓缩15倍左右),以减少需处理的有机废气总量,再采用破坏性方法对浓缩的废气进行处理。
国内也有类似的方法,先采用吸附法(活性碳或沸石作吸附剂)对低浓度、常温喷漆废气进行吸附,用高温气体脱附,浓缩的废气采用催化燃烧或蓄热式热力燃烧的方法进行处理。
低浓度、常温喷漆废气的生物处理方法正在研发之中,国内现阶段的技术尚不成熟,但值得关注。
为真正减少涂装废气公害,还需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如采用静电旋杯等手段提高的利用率、发展水性涂料等环保涂料等。
2烘干废气处理烘干废气属于中、高浓度的高温废气,适合采用燃烧的方法处理。
燃烧反应都有3个重要参数:时间、温度、扰动,也即燃烧3T条件。
废气处理的效率实质上是燃烧反应的充分程度,取决于燃烧反应的3T条件控制。
RTO可以控制燃烧温度(820~900℃)和逗留时间(1.0~1.2s),并保证必要的扰动(空气与有机物充分混合),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可达99%,并且废热回收率高运行能耗较低。
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挥发性有机废气是指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等过程中挥发到大气中的有机物质。
由于挥发性有机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成为了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各国和地区纷纷加大了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一、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来源与危害挥发性有机废气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燃烧排放等活动的常见产物,主要包括苯、甲醛、二甲苯、甲苯、苯乙烯等化合物。
这些有机物质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异味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也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长期暴露在挥发性有机废气中,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肝脏损伤等健康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成为了保护环境和维护人民健康的紧迫任务。
二、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的现状为了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技术措施。
一方面,加强立法和监管,推动企业加强自律和自我治理,减少挥发性有机废气的产生和排放;加大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治理效果和降低治理成本。
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技术:1. 吸附技术:通过吸附剂吸附挥发性有机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硅胶等,可以有效去除挥发性有机物质中的苯、甲苯等有害成分。
2. 燃烧技术:将挥发性有机废气导入燃烧炉中进行高温燃烧,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成无害物质和热能。
燃烧技术具有高效、彻底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能耗高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3. 催化氧化技术: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将挥发性有机废气氧化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催化氧化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的热门技术之一。
4.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其代谢产物对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降解和净化。
废气处理技术的分类废气处理技术的分类废气处理技术是指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以达到环保要求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根据处理原理和方法不同,可以将废气处理技术分为以下几类。
一、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分离,常用于低浓度、大体积的有机废气治理。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度,能够有效地吸附有机污染物。
2. 分子筛吸附法:分子筛是一种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晶体,可用于分离小分子化合物。
3. 低温等离子体吸附法: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在表面形成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固体表面上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二、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易于处理或无害的产物。
常见的化学吸收法有以下几种:1. 洗涤吸收法:利用水溶性化合物对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分离,如氢氧化钠、硫酸等。
2. 氧化吸收法:利用氧化剂将废气中的污染物氧化为易于处理的产物,如过氧化氢、臭氧等。
3. 碱性洗涤法:在碱性条件下,利用碱性溶液对废气中的酸性污染物进行中和反应,如NaOH、Ca(OH)2等。
三、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指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产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 生物滤池法:将废气通过填充着微生物群落的滤料层,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和H2O等无害产物。
2. 生物膜反应器法:在固定载体上附着微生物群落,在适宜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3. 生物吸附法:利用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分解,如利用活性污泥对废气中的甲醛进行吸附分解。
四、热处理法热处理法是指通过高温燃烧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和H2O等无害产物。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 燃烧法:将废气直接在高温下进行完全燃烧,如焚化、火焰燃烧等。
2. 催化氧化法: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氧气反应生成CO2和H2O等无害产物。
ECOLOGY区域治理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分析山东鼎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李小光,党成凤,巨姗摘要:挥发性有机废气是目前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技术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地分析,以增进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认知并加大对其的防治,最大限度地提升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成效。
基于此,本文对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9-0108-0001一、挥发性有机废气带来的危害(一)影响身体健康如人们生活的大气环境中含有大量的VOCs废气,可能会导致人体中毒情况的发生。
轻症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以及咳嗽等症状,重症患者则可能出现昏迷以及肝脏中毒等问题,更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由此不难看出,排放到空气中的VOCs废气或多或少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
(二)污染生态环境作为雾霾的重要组成成分,VOCs废气和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等气体能够结合,在光照反应下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硝酸盐物质以及其他颗粒物。
通常这类颗粒物往往不易沉降,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
在光线的散射作用下,这类颗粒物能够降低整个环境中的空气能见度,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导致被覆盖地区的生态失衡,地方环境进一步恶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所以,VOCs 废气的排放不单单会对空气产生严重污染,同时也有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生态损害等问题。
二、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一)吸附技术吸收技术是对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回收的技术,将不易挥发的液体作为吸收剂,利用其所具有的吸收功能,借助吸收装置回收挥发性有机废气。
在回收过程中,利用组分溶解度和化学反应间的差异,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有害成分可以得到充分吸收。
吸附技术采用固体介质的吸附剂所具有微孔结构,将挥发性有机废气吸附在表面,废气中的目标物质与主体得以分离。
有机废气治理方法汇总有机废气治理是指用多种技术措施,通过不同途径减少石油损耗、减少有机溶剂用量或排气净化以消除有机废气污染。
有机废气污染源分布广泛。
为防止污染,除减少石油损耗、减少有机溶剂用量以减少有机废气的产生和排放外,排气净化是目前切实可行的治理途径。
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催化燃烧法、热力燃烧法等。
选用净化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县选用费用低、耗能少、无二次污染的方法,尽量做到化害为利,充分回收利用成分和余热。
多数情况下,石油化工业因排气浓度高,采用冷凝、吸收、直接燃烧等方法;涂料施工、印刷等行业因排气浓度低,采用吸附、催化燃烧等方法。
治理方法1、冷凝回收法:把有机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经吸附、吸收、解板、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该法适用于有机废气浓度高、温度低、风量小的工况,需要附属冷冻设备,主要应用于制药、化工行业,印刷企业较少采用。
2、吸收法:一般采用物理吸收,即将废气引入吸收液进净化,待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析、冷凝回收;本法适用于大气量、低温度、低浓度的废气,但需配备加热解析回收装置,设备体积大、投资较高。
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法:通过活性炭吸附废气,当吸附饱和后,活性炭脱附再生,将废气吹脱后催化燃烧,转化为无害物质,再生后的活性炭继续使用。
当活性炭再生到一定次数后,吸附容量明显下降,则需要再生或更新活性炭。
活性炭是目前处理有机废气使用最多的方法,对苯类废气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对烃类废气吸附性较差。
主要缺点是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合于湿度大的环境。
3、直接燃烧法: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将混合气体加热,使有害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分解为无害物质;本法工艺简单、投资小,适用于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但对安全技术、操作要求较高。
4、催化燃烧法:把废气加热经催化燃烧转化成无害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本法起燃温度低、节能、净化率高、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投资投资较大,适用于高温或高浓度的有机废气。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方案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企业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
这些废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治理有机废气已成为保障环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方案。
一、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指利用吸附材料吸附有机废气中的污染物,将其积累在吸附材料表面,并定期更换、再生吸附材料的过程。
物理吸附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稳定。
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医药和化工等行业,适用于流量小、浓度低、有机废气种类单一的处理场合。
二、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液与废气接触,从而使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被气液联系吸收并从气体中转移到吸收液中的过程。
化学吸收法可分为碱性吸收法、酸性吸收法及离子液体吸收法等。
化学吸收法的优点是能够处理含有多种有机物的废气,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
但同时,操作及维护成本较高,回收吸收液困难也是其缺点。
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化工、冶金和石化等行业。
三、吸附催化氧化法吸附催化氧化法是将吸附技术、催化技术和氧化技术三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废气治理技术。
它利用氧化剂氧的高效作用和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将有机废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吸附与氧化进行深度处理。
吸附催化氧化法的优点是有效地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处理效率高,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并能够处理高浓度、复杂有机废气。
但由于其成本较高,仍处于发展阶段。
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石化等高浓度污染物处理场合。
四、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是指利用等离子体对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裂解和氧化分解处理的技术。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分解类似于苯、甲苯等难分解的有机化合物,处理效率高。
但同时,该技术处理成本高,能耗大,存在操作风险大的局限性。
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高浓度、难处理有机废气处理。
五、生物法生物法是指利用生物体的代谢功能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生物降解转化的过程。
废气处理技术方案废气处理是指将产生的废气经过处理后排放到环境中以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废气处理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废气性质、排放浓度、处理目标等因素进行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废气处理技术方案。
1.吸收剂法吸收剂法是通过将废气通过洗涤液中来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常用的吸收剂包括水、石灰乳、氢氧化钠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酸性废气和碱性废气。
吸收剂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的优点,但是需要对吸收液进行处理和处理废液。
2.催化氧化法催化氧化法是通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废气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氧化成无害物质。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活性炭、铜氧化物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有机废气和挥发性有机物废气。
催化氧化法具有高效、能耗低的优点,但是对催化剂的选择和更新有一定要求。
3.燃烧法燃烧法是通过将废气燃烧为二氧化碳和水来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燃烧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高温度、易燃性废气。
燃烧法的处理效果较好,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和能源。
4.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通过薄膜来分离废气中的污染物。
常用的膜包括多孔膜、渗透膜等。
膜分离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气和特定成分的废气。
膜分离法具有设备简单、无二次污染的优点,但是膜材料的选择和维护比较复杂。
5.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气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生物降解方法包括生物滤床、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生物降解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和恶臭废气。
生物降解法具有效果稳定、能耗低的优点,但是对微生物的培养和维护有一定要求。
有机废气治理泠凝工艺1冷凝工艺简介油品在储运和销售过程中部分轻煌组分挥发进入大气,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
同时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有机溶剂挥发到空气中,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采取合适的方法回收这些挥发性有机物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具有巨大的环保效益。
冷凝法是用来回收VOCS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态污染物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使某些有机物凝结出来,使VOCS得以;钾价口回收。
2冷凝式油气回收设备采用多级复叠或自复叠制冷技术系统流程虽然相对复杂, 但其关键部件压缩机和节流机构已全部实现本土化生产,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
根据换热管工作原理可分为制冷剂回路和气体回路部分,换热管连接两部。
在气体循环部分,低温冷媒在换热器中和热的有机溶剂混合气体进行热交换,有机溶剂液化后回收,制冷剂流入储液罐。
制冷剂回路,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风冷冷凝器液化,通过干燥过滤器,在冷媒-制冷剂热交换器中冷的液态制冷剂与冷媒进行热交换,低温冷媒进入储液罐,制冷剂通过吸入过滤器进入压缩机入口,完成整个的制冷剂冷媒换热过程。
3冷凝工艺的影响因素冷凝分离法回收轻煌要对原料气体冷却降温。
根据原理可分为节流膨胀制冷,膨胀机膨胀制冷。
根据工艺可分为制冷剂制冷(如丙烷制冷),节流膨胀制冷,膨胀机膨胀制冷,混合制冷(在膨胀机膨胀制冷或工艺流体自身节流膨胀制冷的基础上外加冷剂制冷)。
分离方法包括精憎系统精微分离,分离器相平衡分离。
这个过程一般包括脱水、增压(低压力气体)、精憎和制冷。
以上冷凝工艺的各个部分的选择都会影响最终的冷凝效果。
4冷凝工艺优缺点优点:冷凝法是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回收,适合沸点较高的有机物,该方法具有回收纯度高、设备工艺简单、能耗低的优点;并有设备紧凑、占用空间小、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方便、安全性好、输出为液态油可直接利用等优点;缺点:单一冷凝法要达标需要降到很低的温度,耗电量巨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