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0 KB
- 文档页数:5
发动机冷却系统任务一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学习目标(1)冷却系统的功用和冷却方式(2)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认识冷却系统1 .冷却系统的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任务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使发动机得到适度 的冷却,从而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如图5-1所示,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 度在90℃左右。
正确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不仅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影响较大;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发动机温度与性能的关系图发动机过热会降低气缸充气效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加大,使零件 因承受额外冲击性负荷而造成早期损坏;运动件的正常间隙被破坏,运动阻滞,磨损加剧, 甚至损坏;润滑情况恶化,加剧了零件的摩擦磨损;零件的机械性能降低,导致变形或损坏。
发动机过冷会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太低,可燃混合气品质差,使点火困Pe :输出功率Be :燃油经济性T :发动机温度难或燃烧迟缓,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量增加;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汽易凝结成水而与酸性气体形成酸类,加重了对机体和零件的侵蚀作用;未汽化的燃料冲刷和稀释零件表面(气缸壁、活塞、活塞环等)上的油膜,使零件磨损加剧。
2.冷却系统的分类有液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液冷式主要用在汽车用发动机上,风冷式在摩托车上面应该非常广泛。
1).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介质是空气,通过气流利用散热片直接向周围空气散热,摩托车采用的风冷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冷却风冷发动具有特点:(1)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升温较快、经济性好。
(2)难以调节,消耗功率大、工作燥声大。
2).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液冷的原理是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从发动机水套中吸收多余的热量,并利用循环液将热量带走,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
液冷需要冷却液作为导热媒介,根据导热媒介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冷和油冷两类,现代轿车多采用水冷为主、油冷为辅的散热方式帮助汽车提高冷却能力。
水冷的媒介为防冻液,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发动机冷却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二、教学内容: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等;3.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循环制冷、温控效果等;4.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定期检查散热器、清洗水箱、检查冷却液等。
三、教学方法:1.讲述:通过讲述的方式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维护和保养方法;2.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故障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示范操作,学习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4.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加深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10分钟)-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冷却系统。
2.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20分钟)-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等,并讲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联。
3.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动画演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冷却液的循环流动、温控效果等。
4.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30分钟)-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散热器、清洗水箱、检查冷却液等,并说明各项维护的重要性。
5.实例分析及讨论(2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及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和互相交流,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发动机冷却系统相关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实验操作,检查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3.小测验: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汽车构造教案本田轿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布置,如图7- 3 所示。
2.水冷系主要零部件1.膨胀水箱膨胀水箱,其上部是一个较细的软管与水箱的加水管相连,底部通过水管与水泵的进水管相连接,通常为至少高于散热器。
膨胀水箱多半透明材料〔如塑料〕制成。
透过箱体可以直接方便的观察到液面的高度,无需翻开散热器盖。
膨胀水箱的作用是把冷却系统变成永久封闭系统,减少了冷却液的损失,防止空气不断地进入,该系统内造成氧化、穴蚀、使冷却系中水、气别离,保持系统内压力稳定,提高水泵的泵水量。
2.散热器散热器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散热器主要是由上贮水室1、下贮水室5和散热器芯(包括冷却管和散热带)组成。
上贮水室、下贮水室由散热器芯连接一起,并装在框架内(框架固定在车架上)。
框架上还设有护风圈,其目的是起到风向导流作用的。
下水箱的出水管1接水泵的进水口,上水箱的进水管2接缸盖的出水口。
上水箱上设有加水口6,并用加水口盖封闭。
在下贮水室中一般还装有放水阀。
散热器芯的构造型式有管片式、管带式等,但其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提高散热能力。
管片式散热器由许多冷却管和散热片组成。
冷却管是焊接在上、下贮水室之间的直管,是冷却液的通道。
当空气吹过冷却管的外外表时,从而使管内流动的冷却液得到冷却。
冷却管大多采用扁圆形断面,因为扁管与圆管相比,在容积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当管内的水冻结膨胀时,扁管可以借其横断面变形而免于破裂。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在冷却管外面横向套装了很多金属薄片(散热片)来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增加了整个散热器的刚度和强度。
如图7-6所示。
管带式散热器,其中散热带与冷却管相间排列。
散热带呈波纹状,为了提高散热能力,在散热带上一般开有形似百叶窗的缝孔,用来破坏空气流在散热带外表上附面层,从而提高散热能力。
这种散热器芯与管片式相比,具有散热能力较强,制造工艺简单,质量小,本钱低等优点,但结构刚度不如管片式好,一般在使用条件较好的轿车上得到广泛采用。
发动机冷却系统任务一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学习目标(1) 冷却系统的功用和冷却方式(2) 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一、认识冷却系统1. 冷却系统的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任务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使发动机得到适度的冷却,从而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如图5-1所示,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在90℃左右。
正确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不仅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影响较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有害物质排放。
Pe :输出功率Be :燃油经济性T :发动机温度发动机温度与性能的关系图发动机过热会降低气缸充气效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加大,使零件因承受额外冲击性负荷而造成早期损坏;运动件的正常间隙被破坏,运动阻滞,磨损加剧,甚至损坏;润滑情况恶化,加剧了零件的摩擦磨损;零件的机械性能降低,导致变形或损坏。
发动机过冷会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太低,可燃混合气品质差,使点火困难或燃烧迟缓,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量增加;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汽易凝结成水而与酸性气体形成酸类,加重了对机体和零件的侵蚀作用;未汽化的燃料冲刷和稀释零件表面(气缸壁、活塞、活塞环等)上的油膜,使零件磨损加剧。
2. 冷却系统的分类有液冷式和风冷式两种。
液冷式主要用在汽车用发动机上,风冷式在摩托车上面应该非常广泛。
1). 风冷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介质是空气,通过气流利用散热片直接向周围空气散热,摩托车采用的风冷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冷却风冷发动具有特点:(1)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升温较快、经济性好。
(2)难以调节,消耗功率大、工作燥声大。
2). 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液冷的原理是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从发动机水套中吸收多余的热量,并利用循环液将热量带走,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
液冷需要冷却液作为导热媒介,根据导热媒介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冷和油冷两类,现代轿车多采用水冷为主、油冷为辅的散热方式帮助汽车提高冷却能力。
水冷的媒介为防冻液,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冷却系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冷却液的作用及选择3. 水泵的工作原理4. 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5. 冷却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水泵和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冷却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及工作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冷却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冷却系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冷却系统的实物模型或示意图。
3. 准备冷却系统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发动机的冷却需求。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吗?二、新课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冷却液、水泵、散热器、风扇等。
2. 讲解冷却液的作用及选择:冷却液的性质、选择标准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水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水泵的类型、工作原理等。
2. 分析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散热器的形式、材料、维修方法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却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2. 强调冷却系统在汽车运行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冷却系统的各个部件吗?2. 提问:同学们知道水泵和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吗?二、课堂内容讲解(20分钟)1. 讲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水泵的类型、维修技巧等。
2. 讲解散热器的结构与维修:散热器的材料、维修方法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冷却系统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泄漏、堵塞、风扇故障等。
《发动机冷却系统》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汽师1111班的王德猛。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本节课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汽车构造》这本教材。
从教材的关键字“汽车构造”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门课程,因此,在重视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吉林参考书: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编著汽车构造人民邮电出版社大学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吴际障等编著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1.教材地位发动机类比于人的心脏,冷却系就相当于人体的温度控制核心。
2.学情分析针对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
鼓励他们对汽车修理行业的热爱。
选择了这份事业就相当于选择了自己的另一半,从此将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3.教学目标本节课《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后面其他汽车专业知识的桥梁。
另外,根据中职学校教学目标主要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认识发动机冷却系的结构组成;能力目标:掌握冷却系的功用及其工作过程;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实物讲述冷却系的工作过程.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过程中冷却系统常见故障。
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冷却系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把难点放在冷却系的工作过程的讲解上。
二、说教法根据对教材分析可知,本门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因此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视听方面给予学生客观认识。
我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和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的过程,也要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因此,我在设计学习方法的时候,结合目前中职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要求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实验法和讨论法.四、说教学过程在讲授本节的内容的时候,针对我们刚才分析的学生在具体学习中遇到的教学难点,我做了以下教学环节的安排:案例导入、理论教学、示范教学、小组讨论、师生点评、知识拓展和本课小结等七方面进行说明。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12 /2013 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班级:交通运输103班组员:甘天祥马怀霞潘园园题目:第十章发动机冷却系A :冷却系组成与冷却过程第十一周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水冷系的组成·水冷系的冷却过程能力点:·正确理解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正确掌握水冷系的冷却过程本讲主要内容:·冷却系的功用·冷却系的类型·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冷却液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启发分析冷却系的功用·对比分析冷却系的类型·重点讲解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教学重点:·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教学难点:·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启发分析、简要分析、对比分析、重点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上一讲回主页下一讲本讲教学内容:由发动机总体构造导入发动机冷却系统启发分析:一、冷却系的功用与类型简要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发动机过热、过冷的危害及发动机冷却系的功用1.冷却系的功用(1)发动机过热、过冷的危害1)发动机过热的危害·充气效率低,早燃和爆燃易发生,发动机功率下降·运动机件易损坏·润滑油粘度减小、润滑油膜易破裂加剧零件磨损2)发动机过冷的危害·燃烧困难,功率低及油耗高·润滑油粘度增大,零件磨损·燃油凝结而流入曲轴箱,增加油耗,且机油变稀,从而导致功率下降,磨损增加(2)冷却系功用·使发动机得到适度冷却,防止发动机过冷、过热·以保证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对比分析:·要求学生理解风冷却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图10-1:风冷却系统2.冷却系的分类(1)风冷却系统(图10-1)·冷却介质是空气,利用气流使散热片的热量散到大气中·组成:风扇、导流罩、散热片、气缸导流罩、分流板。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发动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燃油喷射系统等。
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观看汽车发动机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汽车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章节二:发动机冷却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学会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水泵、散热器、冷却液、风扇等。
3.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观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演示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4.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章节三:发动机润滑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学会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内容:1.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油泵、油底壳、滤清器、润滑油等。
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观看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
3. 教师演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
4.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章节四:发动机燃油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燃油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3. 能够解释冷却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4. 能够描述冷却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定义和作用a. 冷却系统的定义: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指通过循环往复将热能从发动机传导至散热器,以维持发动机工作温度的系统。
b. 冷却系统的作用: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避免过热和温度过低对发动机造成损坏。
2. 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a. 水泵:负责循环水流,并将热能传导至散热器。
b. 散热器:通过散热片使发动机产生的热能散发到外部环境。
c. 水箱:用于储存冷却液和调节冷却液的温度。
d. 水管:连接水泵、发动机和散热器,形成闭路循环。
e. 热交换器/水冷风扇:在低车速运行时,通过风扇吹拂散热器以加强散热效果。
3.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a. 冷却液在水箱中储存;b. 水泵将冷却液抽取到发动机中;c. 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吸收热能;d. 热能通过水泵循环到散热器;e. 散热器中的冷却液通过散热片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f. 冷却液再次回到水箱中循环。
4. 冷却系统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a. 缺冷却液:检查水箱液位,补充冷却液;b. 漏水:检查水管、水泵和水箱密封性,修复或更换漏水部件;c. 散热器阻塞:清洗散热器;如果无法清洗干净,需更换散热器;d. 水泵故障:检查水泵是否正常工作,如有问题需及时修复或更换;e. 气泡堵塞:通过排气阀及时排除空气泡。
5. 冷却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步骤a. 维护步骤:(1) 定期检查冷却液液位,确保正常;(2) 注意观察冷却液颜色和质地,如有异常需进行更换;(3) 检查散热器是否有异物堵塞,清洗或更换散热器;(4) 检查水泵和水管是否漏水或磨损,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5) 检查水冷风扇是否正常运转。
b. 故障排除步骤:(1) 检查冷却液液位和质量;(2) 检查水泵和水管是否漏水;(3) 检查散热器是否阻塞;(4) 检查水冷风扇是否损坏;(5) 如有需要,找到专业技师进行故障排除。
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教案设计如今电动汽车日益普及,但内燃机仍是目前主流的动力源之一。
内燃机在运转时必须得到润滑和冷却,否则将会导致部件磨损、甚至引起发动机故障。
在汽车维修技术的教学中,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是必须涉及的内容,也是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原理;2、掌握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理解不同润滑和冷却系统的优缺点;4、掌握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修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使用仪器和工具对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2、能够分析和解决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故障问题。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一)内燃机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1、内燃机的润滑作用2、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3、润滑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二)内燃机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1、内燃机的冷却作用2、冷却系统的基本原理3、冷却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三)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修1、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修2、冷却系统的检查和维修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通过讲解课程内容和技术要点,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润滑和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检查、维修方法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内燃机润滑和冷却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指导学生使用相应工具和仪器进行系统的检查和维修。
(三)交互答疑法在课堂环节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及时回答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制作课件,进行视频展示和配套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使用。
五、教学评价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进行教学评价。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书面测试如课堂测试和期末考试等,测试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二)现场评价学生在实验室中对实验与课程进行操作、提问、讨论,由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操作技能及工作态度。
发动机冷却系教案课题名称:发动机冷却系统课程目标:1.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类型和结构;3.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排查与维修方法;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准备(5分钟)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原理。
2.复习相关的发动机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循环等。
二、引入与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示与学生复习发动机冷却的基本原理。
2.制定问题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哪些类型的冷却系统?”三、内容展开(60分钟)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原理(20分钟)-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防止发动机过热,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通过循环冷却剂(水或冷却液)来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并将其散发出去。
2.常见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类型和结构(25分钟)-按循环方式分类:自然冷却系统和强制冷却系统。
-按冷却剂类型分类:水冷却系统和气冷却系统。
-介绍各种冷却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工作原理。
3.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排查与维修方法(30分钟)-故障排查方法:通过观察和检测发动机温度表、冷却剂泄漏等,确定冷却系统是否存在故障。
-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例如水泵损坏、散热器堵塞等,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小结与展望(10分钟)1.整理课堂内容,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原理、类型和维修方法进行总结。
2.针对冷却系统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提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五、课后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报告。
2.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和实验。
注:以上为大致教案框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改进。
发动机冷却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组成部分;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冷却液类型和选用原则;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汽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冷却液的选用原则和冷却系统的检修方法。
2.教学难点: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前言:介绍冷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1.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组成部分1.1.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1.1.2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1.2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1.2.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1.2.2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方式1.3发动机冷却液的选用和替换1.3.1发动机冷却液的选用原则选择符合制造商要求的冷却液,根据气候条件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冷却液。
1.3.2发动机冷却液的替换定期检查并更换冷却液,避免使用不同类型的冷却液混合。
1.4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方法1.4.1检查散热器检查散热器的破损和腐蚀情况,清洗散热器内部的污垢。
1.4.2检查水泵检查水泵的密封性能和旋转情况,及时更换老化的水泵。
1.4.3检查水箱检查水箱的密封性和泄漏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破损的水箱。
1.4.4检查冷却液管路检查冷却液管路的漏水情况和堵塞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冷却液管路。
2.教学过程2.1课堂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组成部分。
2.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处理方法。
2.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不同类型冷却液的选用原则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方法。
2.4实验安排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感受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案
2021 ~ 2022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教材《汽车构造》
专业、年级、班级
教师姓名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2)水冷却系统
冷却介质是“水”,通过冷却水的不断循环,从发动机水套中吸收多余的热量,并散发到大气中。
*#二、发动机水冷却系统组成与水路循环
2.1发动机水冷却系统组成
组成:水泵、水套、散热器、百叶窗、风扇、分水管、节温器、水温表等,如图1所示。
图1 水冷系统组成
2.2 发动机水冷却系统水路循环
(1)大循环
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如奥迪轿车高于105℃),节温器主阀门完全开启、副阀门关闭。
冷却液经节温器及散热器进水软管流入散热器,在散热器中,冷却液向流过散热器周围的空气散热而降温,最后冷却液经散热器出水软管返回水泵,进行大循环,如图2所示。
图2 水冷系统大循环图3水冷系统小循环
(2)小循环
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较低时(如奥迪100型轿车低于45℃),节温器主阀门关闭、副阀门打开。
冷却液经水泵增压后,由发动机的机体水套流过并从水套壁吸热而升温,然后向上流入气缸盖水套,从气缸盖水套壁吸热之后流经节温器,经小循环通道返回发动机机体水套进行小循环,如图3所示。
三、水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