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雕艺术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木雕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木雕艺术既是一种技艺,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不仅体现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也承载着时代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精华。
本文将对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进行浅析。
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木雕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木雕艺术早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刻、风水等领域,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代的木雕艺术作品,不仅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动植物和人物的形态、神态和各种生活情景,还通过图案、符号、象征等多种手法,表达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民俗情感。
第二,木雕艺术代表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
中国传统的木雕艺术通常以厚重、浓郁、雄浑的风格著称,这种艺术风格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密切相关。
木雕艺术通常用雕刻的手法表现生活实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既尊重了历史和传统,又具有现代审美意义和个性特点。
第三,木雕艺术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由于木雕艺术需要用到不同种类和品质的木材,而这些木材的取材、加工和保存会受到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木雕艺术作品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不同朝代、地域、艺术家以及时代背景都对木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和时代价值。
第一,木雕艺术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雕艺术不仅具备艺术审美价值,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之一。
通过木雕艺术作品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第二,木雕艺术是艺术市场的重要商品。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木雕艺术已经成为艺术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作为古老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木雕艺术不仅具有艺术文化价值,而且还可以为艺术市场注入新的能量,成为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其在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历史上,木雕艺术曾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宗教造像、器物雕琢等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学情趣。
如今,在当代社会,木雕艺术不仅在文化传承方面持续发挥着作用,同时也在形成新的创新与发展。
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和传承上。
木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其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于古代,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古代的宗教建筑中的雕刻、宫廷建筑的装饰、传统器物的雕琢等方面,木雕艺术都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
木雕艺术也通过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绵延传承。
木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深远性不容忽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木雕艺术的历史传承体现在其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延续上。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使用木头雕刻的技术,而且在商代就有了很高的技术和造型水平。
郑州二里头出土了大量的实物,证明了那一时期的雕刻已经相当的精湛,细腻入微。
商代初期的青铜器表面上都显露出雕刻图案,细细的纹饰,纹饰里隐藏着各种动植物的形象,和具有装饰性的面具等等。
在日常生活用具方面,一些陶器也有雕刻装饰。
从发展历程上看,木雕艺术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生活、宗教、艺术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并形成了具有深远历史传承的特点。
尤其在宗教造像方面,木雕艺术承载了古代宗教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造像艺术体系,并对后世宗教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木雕艺术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同时也呈现出了更多的新变化。
在意识形态上,传统木雕艺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传统,可能受到现代化价值观的冲击,传承方式也可能因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革。
浅析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木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木雕艺术就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人文精神,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寓意深刻的艺术品和装饰品。
在现代社会,木雕艺术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文化内涵和价值两个方面对木雕艺术进行浅析,旨在进一步探讨木雕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木雕艺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国古代有“木雕之乡”之称的山东省,正是木雕技艺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山东的木雕工艺非常发达,雕刻工匠们经常使用各种植物、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进行创作,其中以鲁南艺术最为著名。
这些木雕作品不仅在技术上非常精湛,而且在造型上颇具特色,常常体现出一种浓厚的地方文化和民间风情。
木雕艺术还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神话传说的元素,一些古代的木雕作品常常以宗教故事和传统神话为题材,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了古代人们的信仰和崇拜。
木雕艺术还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木雕作品都是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的。
在一些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人们常常能见到刻有红色革命题词和少数民族文化图案的木雕作品,这些作品既是对历史的回顾,又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而在一些旅游胜地和古镇古村,木雕作品则往往以古代建筑、山水风景和传统民俗等为主题,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
木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工艺,更是一门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木雕艺术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随着旅游业和艺术品市场的兴起,木雕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居装饰用品,而是成为了一种高端文化商品和艺术品。
许多艺术品收藏家和艺术品投资者纷纷将木雕作品收入囊中,由此推动了木雕市场的繁荣,也为木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与此一些木雕作品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良,进入了现代家居和商业空间,成为了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浅析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对木质材料进行雕刻、刻画和
雕琢,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的艺术品。
木雕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千年
岁月的洗礼和沉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浅析木雕艺术的文化内
涵与价值,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魅力所在。
一、文化内涵
2. 精神内涵
木雕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木雕艺术常常是表达美好愿望和崇高情感的载体,它在表现形式上虽然是
对木材进行雕刻,但更多是在传递一种精神力量。
木雕中的神仙、仙女、花鸟鱼虫等形象,都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和精神情感,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
式。
3. 创新发展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木雕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传统木雕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在木雕艺术中融入了现代的审美理念和设计元素,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也注入了新的鲜活和活力。
这种创新发展既能够满足现代审美需求,又
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木雕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艺术价值
2. 文化价值
木雕艺术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雕
艺术在表现形式、审美情感和文化内涵上都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
木雕艺术作品
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和历史内涵,使之成为了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和传承木
雕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沉淀,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浅析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木雕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木雕艺术常被用于雕刻神像、宫殿装饰、家具制作等方面,展示了中国人民独有的
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木雕艺术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木材进行艺术
雕刻的国家之一,木雕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融入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价值观和意象。
从古代的神像和佛像,到明清宫殿的雕刻装饰,再到现代的家具和
摆件,木雕作品中都能找到对中国人民生活方式、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的体现。
木雕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在中国古代的艺术观念中,追求天人
合一、尊重自然和谐的理念占据了重要地位。
木雕艺术通过对木材的雕琢,追求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的效果。
在木雕作品中,艺术家以其精湛的技巧和触觉,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
山水风景等元素融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木雕艺术承载了传统工艺的价值和精神。
在中国的传统工艺中,木雕艺术是一门历史
悠久、技术复杂的艺术形式。
木雕作品需要雕刻师傅耐心细致的劳动和精湛的技艺,反映
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工艺面临着
失传的危险。
保护和发扬木雕艺术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弘扬。
浅谈木雕艺术内涵木雕创作由于其物质基体自身的相对封闭、系统架构的相对单一以及人文内涵的相对纯粹,所以木雕艺术具有很深的学问和内涵。
对木雕的线条美感,色彩涂饰,图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透彻的研究和分析。
需要对木雕艺术进行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研究,多方面的了解这一艺术类型,从而最终得出具体可行的形式层面官能释放、艺术层面精神享受的双元一体式的交融亲和。
2木雕创作的表象形式木雕是一门侧重技术工艺,艺术审美,注重传统手工制造的民间艺术,具有很深厚的艺术内涵。
从立体表现形式来划分,大致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3大类,这三类组成了木雕这一独特的艺术门类。
而如果在地域上进行分属,则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主要以东南沿海为主,形成集散地。
而西部就相对比较分散,没有集散地,分布零星,大致以云、贵、川、陕居多。
在这么多的木雕集散地中,几种独特的木雕为主,最为著名。
这其中尤以浙系的东阳木雕与乐清黄杨木雕、粤系的潮州金漆木雕、闽系的龙眼木雕最为世人所知,也最具形式美与艺术美。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东部的木雕大多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兼容并蓄的特点。
创作形式表现载体都突破了自身内涵的原有特性。
并且由于过多的依赖美学等特点的美学感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容表现形式的再造,同时也在设计造型,线条勾勒,色彩涂饰,样式设计,图案描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造,凸显出鲜活个性的时代特征。
继而使得线条更为圆润、色彩更为素洁、图案更为灵动,凸显出一种张扬活跃的自信之气。
在东部,尤其是以浙江西部为代表的一些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尚不丰盛的整体背景的熏陶下,还普遍的存在着自身独有的一些木雕艺术。
诸如浙江乐清地区仍以黄杨作为木雕的创作原料,该原料木质坚实、色泽柔和,纹理密实,颇具象牙的视觉感观,且随着年轮见长,木质愈显深厚质朴,极具视觉冲击与触觉享受。
这些都在整体上维持着浑然天成,纯正自然的木雕艺术之美。
3木雕艺术的内涵位阶由于木雕等艺术门类的种类极其繁多,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庞杂性,细碎而难以划分。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一、介绍木雕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雕刻手法创造出各种形态丰富的雕刻作品。
木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意识之中。
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和艺术的高度。
二、历史渊源1. 早期发展木雕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木雕作品多以神话、宗教和民间传说为主题,通过雕刻木材来表达人们对于神灵和生活的崇拜。
2. 宋元明清时期的鼎盛在宋元明清时期,木雕艺术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木雕作品在题材和技法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例如,宋代的木雕以佛像雕刻最为著名,尤其是南宋时期的岭南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触感而闻名于世。
三、木雕的文化内涵1. 融入民间传统木雕艺术在中国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色彩。
许多木雕作品都表达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乡土生活的热爱和追忆。
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的木雕作品常常以农民和农耕生活为主题,通过雕刻展现出中国农耕文明的丰富内涵。
2. 体现审美意境木雕作品通过雕刻的形式和技法,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意境。
例如,一些山水木雕作品以其精细入微的纹理和流畅的线条,给人以深深地艺术享受。
木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能够引导人们思考和感受的艺术形式。
四、传承与创新1. 传统技法的传承木雕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传统的木雕技法包括凿刻、雕琢、镂空、涂金等,这些技法在不同的地区和流派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如今,一些古老的技法仍然在一些木雕作品中得到运用,这使得传统技法能够得以保留和传承。
2. 当代艺术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迁,木雕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一些当代艺术家通过结合现代元素和概念,创作出富有时代感的木雕作品。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技法和审美特点,又融入了当代的艺术思潮,展现出独特的时代艺术风貌。
五、木雕的意义和价值1. 传承中华文化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浅谈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它是以木材为原料,经过雕刻、打磨等工艺而成的一种民间艺术。
木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是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文化内涵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道家、儒家、佛教等多种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刻画的主题多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道德经、佛经等,寓意深刻,富含哲理。
使其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如以“财源广进”为主题的木雕作品,常常是以三元及 Auspicious Cloud 等元素为基础,以吉祥物、财神等为形象,寓意吉祥、富贵,别具一格、极富民族特色。
二、手工制作内涵木雕艺术彰显了中华传统工艺精神,独特的手工技艺是其重要体现。
雕刻技艺包括初始雕、精细雕、打磨等,要求刀法熟练、造型逼真,并注重雕刻细节的完美,体现出“工艺品”应有的精细、严谨和高质量。
三、历史传承内涵木雕艺术的历史传承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雕刻技艺,拥有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他们以木雕艺术继承历史文化、传承民族荣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自信的理念。
木雕艺术的历史传承体现在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如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郏县木雕工艺,人们将木雕刻出来的形象、结构、形态与儒、道、佛等碑文特点相结合,使作品更富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内涵。
总的来说,木雕艺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代表,具有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的重要价值。
我们应当用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这项神秘又美丽的艺术品,珍视并传承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浅析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文化寓意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它以木材为主要原材料,利用刻刀和锯子等工具,将木材雕刻成各种形象的艺术品。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木雕艺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寄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一、崇尚美好生活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主题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人、物、器、花鸟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人物雕刻为主的文化形象,这些雕刻形象以神韵古朴、栩栩如生为特点,从多个方面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和美德。
例如,在古代民间社会,木雕艺术被广泛用于派对庙会等场合,从而使得人民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顽强。
二、传承人类文明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些雕刻形象不仅是从具象的角度来反映人类的思想、审美和人生观,更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
例如,在唐代的“飞天”造型中,传承了中国佛教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神秘感和美感,更是融合了我国传统艺术的特点,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三、体现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具有浓郁的中国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雕刻形式既独特而又精妙,在其雕刻形象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
例如,京杭大运河上的“船形”木雕,体现了我国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繁荣景象;同时,在极具民族特色并被赋予了浓重的文化内涵的“龙”形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权威、尊荣和美好祝福。
浅析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价值1. 引言1.1 木雕艺术的定义木雕艺术是一种利用木材进行雕刻创作的艺术形式,通过雕刻、雕琢、镂空等技法,将木制品塑造成各种形态、图案或人物。
木雕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先民时期。
由于木材具有良好的可雕性和保存性,使得木雕艺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木雕艺术的定义包括了艺术家对木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雕刻作品所传达的艺术意境和情感。
木雕作品不仅仅是对木材的加工和创作,更是艺术家对生活、人文、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木雕,艺术家可以展现自己的审美追求、创作技巧和个人风格,同时也可以传达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
木雕艺术的定义不仅体现了技术层面上的工艺水平,更体现了作品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1.2 木雕艺术的历史木雕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人类最早是利用木材进行雕刻创作的。
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木雕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木雕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木雕艺术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雕艺术逐渐与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
在中世纪欧洲,木雕艺术在教堂、宫殿等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宗教和权力象征的重要表现方式。
在近现代,木雕艺术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
木雕艺术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过程,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木雕艺术的历史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又珍贵的艺术形式。
1.3 木雕艺术的发展木雕艺术的发展自古至今,可以说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
古代的木雕艺术主要以宗教、神话、历史等题材为主,通过雕刻和创作展现出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美学追求。
浅谈木雕艺术内涵
作者:王福森
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11期
摘要:分析了木雕创作的表象形式及相信艺术的内涵位价,探讨了莆田木雕艺术,从浮雕技法、镤雕技法、通雕技法等方面对福建金漆木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木雕;艺术内涵;表象形式
中图分类号:J3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89-02
1引言
木雕创作由于其物质基体自身的相对封闭、系统架构的相对单一以及人文内涵的相对纯粹,所以木雕艺术具有很深的学问和内涵。
对木雕的线条美感,色彩涂饰,图案设计等方面进行比较透彻的研究和分析。
需要对木雕艺术进行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研究,多方面的了解这一艺术类型,从而最终得出具体可行的形式层面官能释放、艺术层面精神享受的双元一体式的交融亲和。
2木雕创作的表象形式
木雕是一门侧重技术工艺,艺术审美,注重传统手工制造的民间艺术,具有很深厚的艺术内涵。
从立体表现形式来划分,大致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3大类,这三类组成了木雕这一独特的艺术门类。
而如果在地域上进行分属,则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主要以东南沿海为主,形成集散地。
而西部就相对比较分散,没有集散地,分布零星,大致以云、贵、川、陕居多。
在这么多的木雕集散地中,几种独特的木雕为主,最为著名。
这其中尤以浙系的东阳木雕与乐清黄杨木雕、粤系的潮州金漆木雕、闽系的龙眼木雕最为世人所知,也最具形式美与艺术美。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东部的木雕大多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兼容并蓄的特点。
创作形式表现载体都突破了自身内涵的原有特性。
并且由于过多的依赖美学等特点的美学感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容表现形式的再造,同时也在设计造型,线条勾勒,色彩涂饰,样式设计,图案描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造,凸显出鲜活个性的时代特征。
继而使得线条更为圆润、色彩更为素洁、图案更为灵动,凸显出一种张扬活跃的自信之气。
在东部,尤其是以浙江西部为代表的一些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尚不丰盛的整体背景的熏陶下,还普遍的存在着自身独有的一些木雕艺术。
诸如浙江乐清地区仍以黄杨作为木雕的创作原料,该原料木质坚实、色泽柔和,纹理密实,颇具象牙的视觉感观,且随
着年轮见长,木质愈显深厚质朴,极具视觉冲击与触觉享受。
这些都在整体上维持着浑然天成,纯正自然的木雕艺术之美。
3木雕艺术的内涵位阶
由于木雕等艺术门类的种类极其繁多,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庞杂性,细碎而难以划分。
这就需要从某一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和研究。
其次,就从区域地域上对木雕艺术做一个大致的分类。
这里将以浙江东阳木雕与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以及广东潮州木雕这三大典型区域的木雕实体的艺术内涵作为对区域民间木雕创作的基本划分和研究分类。
首先是浙江地区,这一地区的木雕种类繁多,主要原因就是这一区域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对于木雕艺术的把握和研究也比较深入。
其木雕线条大多比较流畅,整体朴实靓丽,多以红木为主。
题材及内容多设计历史人物,花鸟鱼虫,山水人家等多个方面。
给人既有一种古朴自然,纯洁清新的感觉,又有一种神清气爽,轻松愉悦,赏心悦目之感。
其次是福建的闽东地区,这一地区的木雕创作历史悠久、传承深远,而尤以莆田地区为代表。
龙眼木雕算是莆田地区木雕的集大成者,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以及很丰富的审美内涵。
其采用龙眼木作为雕琢原料,在图案绘制、造型构筑、色彩渲染上力求鲜活明丽、纯净无暇的视觉体验,并灵活巧妙地结合一系列佛教典故、人物进行艺术构思,并且在设计图案上,选择佛家文化的几何图形,体现了其创造的大胆性。
最后一大区域,就是广东潮州。
这一地区美学内涵以及遵循美学特征创造的木雕居多,这里的木雕不仅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更是每一个都具有深深的艺术内涵,也算是我国木雕艺术内涵最为丰富的一种。
在当代民间美术渐入维谷的阶段背景之下,社会群体的精神土壤需要更为多元、纯粹的人文内涵的给养灌溉,而木雕创作这一载体的形式艺术的美学价值则协调交互地契合了当前社会群体精神内核的匮乏空洞,也为民间美术的理念更新、模式优化、途径拓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对于木雕艺术的内涵位阶,有着深刻的定义和含义。
应该进一步挖掘木雕的潜在价值,侧重木雕创造形式的再造,从而推动人文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4莆田木雕艺术浅析
莆田的木雕艺术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历经岁月的考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难以超越的艺术造诣。
尤其在木雕艺术作品中,善于做圆雕和透雕,这两种雕刻方式出神入化,堪称经典。
在很大一件工艺品上,就算是很小的人物也可以雕刻的出神入化,惟妙惟肖,难以置信。
把一些灵动的表情和复杂的场景都表现了出来,堪称绝技。
莆田木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作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一朵奇葩,呈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
它是那些专注于艺术的人们技术、审美、以及思想的最高结合,是各个时期木雕艺人们对于木雕的内涵的把握和再创造。
众多的民
间木雕工艺,都秉承着传统工艺自带的那份精细和朴实,高贵典雅,代代相传,逐渐成为莆田木雕文化历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莆田的木雕艺术根据历史的记载,最早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有着历史的积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堆积,是不可替代的文化的一种,形成着自己独特而无法超越的历史风格。
在唐初,莆田的一些寺庙建筑就已经有了木雕的痕迹,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图画,却显得尤为个性和突出,毕竟只是木雕刚刚兴起,各方面都不那么成熟,所以这些刻在寺庙木质结构的支柱伤的木雕已经比较珍贵。
这些木雕的图案大多涉及佛教,圣经等,佛学色彩比较浓重,主要原因是受当时的历史文化环境影响。
这是木雕艺术发展的萌芽阶段,虽然很不成熟也不算精美,但这是莆田的木雕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宋末元初,木雕艺术的涉及范围开始包括花卉,虫鸟等现实中存在的物体,开始更加接近生活,不再过于神化,均显示出神韵和灵动之感。
5福建金漆木雕分析
5.1浮雕技法
浮雕技法立体性强,最能体现金漆木雕的特点与风格,它广泛采用各种题材,不论人物、山水、花鸟,在有才气的雕刻工匠手中,无不得心应手,形神兼备。
浮雕因雕刻深浅程度不同而又可分为浅浮雕、高浮雕等。
浮雕技法常见于石雕、砖雕、木雕等多种雕刻艺术,它的主题纹饰微微凸起,重视线条的起伏变化,雕刻简便,为最常用的基本雏刻技法。
另外浮雕技术是一种比较细致的雕刻方法,使得木雕比较精致和高端。
5.2镂雕技法
镂雕技法相对于浮雕技法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镂雕是指镂空雕刻方式。
大多的镂雕都是将空白部分全部镂空雕刻,主次分明,虚实结合,多用于窗框,屏风或者门框之类的框式结构,显得极为典雅和高贵,也是木雕艺术发展到精湛技艺的杰出表现。
5.3通雕技法
通雕技法实际是多种技法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技法。
许多艺术水平高超的金漆木雕作品多能见到这种技法的完美运用。
作者采用了浮雕、圆雕、镂雕等多种技法,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稿层层进行雕刻,在一整块木料上施展刀法,先粗雕,刻出轮廓,再按照画面上下各层透视关系,进行精雕和局部修饰,将全部空白处都进行镂空雕刻,最后进行上漆和上色。
这些作品大多设计的图案包括花卉个各种珍贵的鸟兽鱼虫。
各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堪称现实的化身和图案的再现,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传统历史民间文化气息,是非常珍贵的。
6结语
对于木雕艺术最为本质的内涵和艺术造诣,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了解。
木雕艺术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流传到现在是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是历史的精华和精髓。
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的了解木雕艺术,将那些内核的东西挖掘出来。
对于福建木雕艺术的发展,我们更要认识到它的强大和无可替代性。
福建金漆木雕不论是作为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作为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的工艺美术门类,还是作为一种珍贵的民俗文物遗产,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其整理、研究和展示,深入探讨其渊源与流变,揭示其丰富的内涵与美学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欣赏福建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珍贵民俗文物。
参考文献:
[1] 余元俊.精致细腻的艺术古朴典雅的风格——浅析莆田木雕艺术[J].雕塑,2012(5):60~61.
[2] 梁冰.儒雅传家风灵秀显神韵——宝安明清建筑木雕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J].文化月刊,2013(3):122~123.
[3] 黄芳芳.回归木雕佛像的艺术价值[J].卓越理财,2013(6):108~108.
[4] 晓雁.行走于传统意蕴与现代艺术审美之间——“行走集:彭小佳雕塑作品展”[J].上海艺术家,2013(2):68~69.
[5] 杨连彬.金木生辉漆耀眼吉祥如意福满堂——福建清代金漆木雕作品清赏[J].艺苑,2013(2):58~63.
[6] 陈靖云.潮州木雕工艺鉴赏——以中国客家博物馆藏潮州木雕隔扇为例[J].客家文博,2013(1):94~97.
[7] 张国惠,王勇坚.张家花园木雕装饰艺术及文化内涵[J].文山学院学报,2013(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