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设计史
- 格式:doc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0
中外艺术设计发展史略1、艺术设计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是人类依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合目的的创造活动,反映着人类的自觉意志和经验技能。
2、艺术设计史的特征;第一、艺术设计的意识性与自觉性。
第二、艺术设计的目的性与预见性。
第三、艺术设计的规律性与审美性。
第四、艺术设计的指向性与指导性。
3、艺术设计史的范畴。
艺术设计史是研究和总结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创作规律和实践经验的一门学科。
4、艺术设计学。
所谓艺术设计学是研究人的造物行为和设计规律的,是融多种学科于一体的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
5、根据艺术设计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历史时代的精神特质,我们把西方艺术设计的历史大致分为史前艺术设计、古典艺术设计和现代艺术设计三个时期。
6、中国艺术设计历史的分期则只能按照社会性质来分段;即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以及现当代的艺术设计四个阶段。
7、所谓手工业是指劳动者使用或制造简单的手工工具,依靠手工技艺而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
8、西方手工业时代艺术设计的共同特征;第一、设计和生产形式主要有官办机构和个人小作坊,生产手段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简单的机械操作,技术水平较差,生产效率较低,产品小批量而多样化。
第二、设计活动的对象大多功能较为简单。
第三、阶级差异的烙印在设计作品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第四、设计与制作往往融为一体。
第五、产品的销售方式以主要满足本地小范围的需求为主。
9、古埃及艺术设计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建筑设计方面。
10、古埃及从第四王朝开始,用砖石结构方法来建构房屋。
11、古埃及的建筑形式也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各种陵墓建筑上,出现了一种更能体现权威、意志和宗教精神的新型陵墓建筑金字塔。
12、金字塔首先由第三王朝做赛尔王的大臣伊姆荷太普设计建造,由六级阶梯组成的平顶四面锥体,这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用石头建造的巨大的建筑物。
13、古代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时至位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域的广大地区,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中外艺术设计史重点古代艺术与设计:中外古代艺术和设计在多个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都有较为成熟的艺术和设计传统,这些传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和设计发展。
例如,古希腊的建筑学、古罗马的雕塑、古印度的绘画、古埃及的墓穴壁画等都对后来的艺术和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艺术和设计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15世纪至17世纪,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例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
文艺复兴时期强调对古典艺术和设计的研究和复兴,注重透视、人体解剖和光影效果。
这个时期的艺术和设计对后来的艺术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现代艺术和设计发展的重要起点。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爆发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
这也导致了艺术和设计中的新趋势和风格的兴起。
例如,工业化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艺术和设计的标准化,如装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和包豪斯学派等。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艺术和设计的主要运动之一、这一运动主张摒弃传统的观念和风格,追求新的艺术和设计形式。
例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都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
现代主义对设计师和艺术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功能性、简约性和实用性。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评。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多样性、自由表达和文化相对主义的重视。
这一运动在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盛行。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和设计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种类多样性。
以上只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中外艺术设计史重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将继续演变,新的潮流和趋势会不断出现。
研究和了解中外艺术设计史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个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和设计作品。
《中外艺术设计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
2. 掌握重要艺术设计师和艺术设计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艺术设计史:a. 古代艺术设计:青铜器、陶瓷、建筑等。
b. 近现代艺术设计:家具、染织、广告等。
2. 外国艺术设计史:a. 西方艺术设计史:工业革命前的艺术设计,如欧洲古典艺术、文艺复兴等。
b. 现代艺术设计史:工业革命后的艺术设计,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重要设计师。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外艺术设计史》。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作品,引发学生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中国艺术设计史和外国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脉络、重要设计师和作品。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个艺术设计作品或设计师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成绩:评估学生论文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观点等。
3. 期末考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测试学生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加深对艺术设计作品的理解。
2. 邀请艺术设计师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设计经验和理念。
3. 开展学生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八、教学参考书目:1. 《中外艺术设计史》.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24年。
2. 《世界艺术设计史》.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中外艺术设计史第一章: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一、石器时期的设计1、石器时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学者们以石器的加工形态与完善度对石器时代进行分期,将其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特征;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出现为标志,象征着农业的诞生与定居生活的开始。
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正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起步的。
考古学上把磨制石器的出现作为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
2、陶器的出现陶器是农耕与定居生活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人类设计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夹砂陶片数百块,而距今七八千年的河北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则发现了较为完整的陶器,如陶钵、陶鼎、陶壶和陶罐,不仅能满足实用功能,且其造型已具备一定的形式感。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4000年前,由于陶窑、陶轮和封窑技术的应用,陶器的设计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黄河流域的中西部地区陶器产生很早,至仰韶文化时期以美丽的彩陶著称,从造型到纹样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甘肃临洮的马家窑文化,被认为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后的一种文化类型,以精美的彩陶为特色,在造型和纹样装饰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黄河流域东部地区的陶器十分出色,造型以高足、高器座为特色。
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以器型规整、磨光如镜、胎体轻薄的黑陶著称,说明已经采用了先进的快轮制陶工艺。
华南地区发现过中国年代最早的陶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器表用模印工具压印各种几何纹样和编织纹。
3、玉器的设计特点环太湖流域玉器制作发达,特别是距今4000多年的良渚文化,玉器制造技术高度发展。
北方辽东地区则是玉石产地,是中国史前玉器的发源地之一。
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玉玦、玉管等,是迄今国内所知最早的真玉器。
在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址,更出土了一批史前玉器,其中一枚玉猪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河南舞阳县贾湖村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用绿松石制作的装饰品。
中外艺术设计史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一、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巢居和穴居是上古时期普遍的居住形式..1、巢居——长江流域1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2巢居的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独木橧zēng巢在一棵大树上构巢→→多木橧巢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干栏式遗址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诸如河姆渡遗址;草鞋山遗址等..早期:沼泽地为桩式晚期:柱脚多垫有木板;以防沉陷2、穴居——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均匀;直立性好;适于凿挖..挖掘窑洞之后;仍能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即黄土具有结构优势.. 古人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即黄土具有抗寒优势..二、奴隶社会的建筑1、最早的宫城遗址: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夏代..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3、东周瓦当周朝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瓦的使用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到春秋时期逐渐普遍;出现了全、半瓦当;表面有各种纹饰.. ——脱离“茅茨土阶”阶段..4、周代建筑的色彩在周天子的宫殿中;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黄色居上;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5、营造制度三、秦汉建筑1、秦汉木结构方式:梁柱式叠梁式、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2、秦汉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斗尖.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五、隋唐时期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的成熟期..如工匠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宇文恺营建新都大兴城;唐代宫殿建筑设计气势雄伟;富丽堂皇..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多;由30多所宫殿组成..六、宋辽金时期的建筑1、宋朝建筑群增加了轴线的深度和空间层次;强化了秩序..屋顶组合也更为灵活..2、园林兴盛..风景区、园林布局更为自由活泼..增强了造景、观景功能..文人的参与;出现了写意山水园.. 沧浪亭是苏州宋代园林的代表..3、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5、唐宋建筑比较唐代建筑的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这正是唐风的完美体现..宋代尺度变小;注重建筑细部的刻画;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七、元代建筑元代幅员辽阔;民族交往活跃;进而形成宗教信仰的多重性..在多重宗教思想影响下的建筑风格出现了多样化;这就是元代建筑特点..在这些特点中;尤其是藏传佛教对寺庙建筑的影响至深..八、明清建筑1明清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顶峰;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艺术的充实与总结阶段..2明清时期的单体建筑形式精炼化;设计符号性增强;呈现出稳重严谨的设计风格..3明清时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1.明清北京城规划严整2.装饰性增强;丰富精致的装饰小品——华表、石狮、嘉量;御道雕刻3.天坛4.明清园林;别有洞天;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第二节中国古代服饰设计一、秦汉以前服饰在原始社会;人们用动物的羽毛和兽皮来遮掩和御寒..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有了纺织和编织的衣料..黄帝、尧、舜时代以有成型的衣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自然经济基本形成.. 城市中纺、织、染、缝作坊随之兴起..织锦当作一种通用货币;与黄金比价交换..二、秦汉服饰秦汉时期;纺织印染业在战国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官营和私营..汉代丝织工艺品种增多: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等..秦汉服饰的设计特点: 秦汉帝王的服饰是沿袭战国时期的冕服;它成为中国历史上传统帝王的典型帝服;直到明代..百姓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穿交领;衣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或赤足..三、魏晋服饰的设计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受民族融合的影响;简易轻便的胡服与汉族服饰融合演变;样式复杂..受佛玄两家的影响;魏晋名士们很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讲求脱俗的风貌;追求内外完美的统一..四、隋唐五代服饰唐绫开始追求大花纹的艺术形式;出现了整幅的大花纹..唐锦风格富丽绚烂;清新流畅..隋唐服饰设计: 隋唐男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隋唐女服种类: 襦裙服、半臂与披帛、履、女着男装..五、宋辽夏金时期服饰宋代丝织纹样设计:宋代丝织纹样以清淡自然与端重为其突出的时代风格;寄情于自然界的风景山水花鸟颇具隐逸生活的气息..染缬工艺:染缬在宋代极为盛行;且印染技术大有提高;色谱也较齐全..夹缬印花在当时已成专门化的工艺行当.. 点蜡幔;雕蜡成版而印染布幔..六、元代服饰元代女子首服中最有特色的是“顾姑冠”;汉字写法“姑姑冠”或“罟罟gu冠”..七、明清染织与服饰明代:纺棉织品非常丰富;江浙一带“南京土布”大量出口;丝织品种增加..明朝政府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置了织染局;集中能工巧匠;从事龙衣彩缎等高级衣料生产;并以“坐派”、“召买”等形式;动用民间机户为其生产..清朝:在南京、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织造中心;史称江南三织造;此外;四川、广东等地区的织染业也很兴盛..明代老百姓服装: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第三节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家具设计一、秦以前的工艺美术设计青铜器:漆器:漆是一种抗腐蚀性能良好的天然涂料;对竹木器尤为适用..漆器一般是黒和红两色;而以黑地红纹为多..如战国时期的漆豆;黑红两色的配合;形成一种明快的对比;朴素之中尽显华美.. 代表作品——曾侯乙墓棺铜镜: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并流行;在铜镜未流行之前;人们用铜鉴盛水照面;故镜称鉴..战国时期的铜镜设计具有四大特点:薄胎;卷边;铜镜的边缘卷起;比镜身更高;二、秦汉时期的金属工艺设计冶铜业与铜器汉代铜镜的设计特点是:体薄、平边、圆钮;装饰表现了程式化的特征..铜壶铜灯铜制科学仪器:东汉时张衡等用青铜制作浑天仪;能演示天象;并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三、魏晋时期的金属工艺设计四、隋唐时期金属工艺与家具设计五、宋辽夏金时期的工艺设计六、元代金属、印刷、家具工艺设计元代印刷:元代印刷业技术进步的突出标志是出现金属活字——锡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法七、明清时期家具、印刷工艺设计第四节中国古代陶瓷设计陶器的产生: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意味着人类开始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资料..1、黄河流域陶器类型陶器造型:碗、钵、罐、盆、壶、豆、瓶、鼎、鬶guīA、半坡型彩陶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形壶、红陶小口尖底瓶B、庙底沟型:庙底沟彩陶造型以尖底或大口、鼓腹、小平底..彩陶花瓣纹盆凤鸟是中国古代东方集团夷人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湖北大学校徽: 由编钟H 型结构、凤凰U 型结构、钥匙等整合构成C、马家窑型:马家窑彩陶装饰以满见长;其纹饰也用钩叶、圆点纹和弧线纹最多;运用条线平行、弯曲、交叉、同心圆、涡形的花纹..以小口的壶、罐居多.. 彩陶钵、彩陶漩涡纹尖底瓶D、半山型:半山型彩陶罐这种圆满鼓腹的造型也是母性特征的表现..仰韶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彩陶翁E、马厂型彩陶蛙文翁、彩陶人形浮雕壶仰韶文化彩陶的装饰发展特点:1、装饰内容的演变 2、形式法则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约的发展轨迹2、河姆渡文化的陶器猪纹钵它以非常写实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头肥猪粗壮的憨态;惹人喜爱..3、黑陶文化黑陶以龙山文化为代表黑陶蛋殻杯、黑陶高足杯陶器的制作:捏塑法、圈泥法、轮制法陶器的设计的样式:暗纹陶、印纹硬陶、春秋战国瓦当4、秦汉时期陶器:汉玄武、汉白虎、汉青龙、汉朱雀秦云纹瓦当、秦鹿纹瓦当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青瓷:最早的瓷器是青瓷..魏晋时佛教盛行;其造型明显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黑瓷: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白瓷: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正式进入了瓷器时代..此时不仅出现了青瓷、白瓷和黑瓷三大基本瓷器;在造型和纹饰设计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6、隋唐陶瓷业:越窑的青瓷和刑窑的白瓷是唐代陶瓷中两大代表体系;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发出夺目光彩..绚丽的花瓷和唐三彩陶瓷更是工艺史上的奇葩..青瓷: 唐青瓷凤首龙柄壶、唐越窑海棠式杯白瓷:唐白釉长颈瓶、唐白釉双龙耳瓶花釉:唐花釉腰鼓唐三彩:唐三彩属于一种低温釉陶器..它是一种厚葬冥器;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三彩贴花龙柄瓶、三彩贴花凤首执壶7、宋辽夏金时期的陶瓷五大名窑:汝窑青、官窑淡青、钧窑铜复色、哥窑裂、定窑白..8、元代瓷器:元代陶瓷匠师们烧制成功的青花、釉里红元代瓷业名窑尤以龙泉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为杰出代表..A、龙泉窑:青釉双耳瓶B、钧窑:天青釉瓷盖罐C、磁州窑:剔花玉壶春D、景德镇窑:青白瓷刻花执壶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青花“追韩信图”梅瓶、元代青花松竹梅纹瓶9、明清瓷器:明清时期是陶瓷高峰..景德镇成为瓷都;宜兴成为陶都..斗彩又称逗彩、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珐琅彩、紫砂器始烧于宋代;明代紫砂器闻名于世;清代达到顶峰..第二章第一节古埃及的艺术设计一、古埃及的政治与宗教二、古埃及艺术设计分期金字塔的构思反映古埃及人的信仰..与尼罗河的风光十分协调..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建于第四王朝;人面部是哈夫拉法老的理想肖像..这是人类第一件巨型雕像..1、古王国时期的人物雕像:①正面律;头、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②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③画面充实;不留空白;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2、中王国时期的神庙:生活化、个性化、情绪化方尖碑、神庙建筑3、新王国时期的神庙、雕像与柱式A、神庙:封闭、连续;与世隔绝、庄严;世俗性加重..B、雕像:追求逼真..有时从死者身上印下面模;直接翻制雕像.. 涅菲尔蒂C、柱式:古代埃及柱式:A莲花束茎式、B纸草束茎式、C纸草盛放式3种柱子外形的象征意义:莲花象征尼罗河上游的上埃及图中左数第3个;纸草象征下埃及左数第1、2个..莲花和芦苇图案的柱头:莲花和芦苇象征着上、下埃及的统一三、古埃及的手工艺制作四、古埃及的首饰五、古埃及陶器:黑顶陶器与彩绘陶器六、古埃及的玻璃器皿代表作品:鱼形玻璃壶第二节、古西亚与古波斯的手工艺设计一、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概况: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称“米索不达米亚”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二、古西亚金属工艺设计: 浮雕与圆雕相结合;装饰与使用功能相结合..三、古西亚陶工艺设计四、古西亚建筑设计两河流域的建筑特点:1、以方块体积的构成为主;墙壁非常厚重;门窗很小..2、由于缺石少木;发展了券、拱和穹隆结构;采用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琉璃砖..第三章古代西方的艺术设计欧洲古代艺术设计分为三个时期:1、古希腊、古罗马奴隶制时期;初步成型..2、中世纪封建制时期;早期发展阶段..3、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爆发封资转型时期;高度发展阶段..第一节古希腊的艺术设计古希腊的建筑: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狄奥尼索斯剧场是希腊最古老的露天剧场..第二节古罗马的艺术设计青铜母狼像:罗马市徽罗马角斗场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从罗马万神殿、大斗兽场、浴场、凯旋门中;你看到什么历史信息1规模大、2功能多、3建筑设计水平高、4阶级等级明显..5举行角斗活动是大斗兽场主要活动之一..6不断吸收古希腊和东方的建筑风格..第三节中世纪的艺术设计时间:西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三种建筑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中世纪家具设计:主要分为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小结:1、中世纪艺术设计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是基督教的产物..2、中世纪的艺术设计反映了当时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圣和威严;其基调是低沉而凝重的;表现出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3、中世纪的艺术设计不是以实用为唯一目的;而是通过设计符号调节和平衡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感化人们精神世界的目的..4、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与宗教相关的工艺美术品、诸如圣物盒、十字架、圣书函等的发展;这与当时衰落的纯艺术雕刻、绘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巴洛克艺术设计的特征:1表现出与古典艺术形式的对立;追求标新立异..2创作风格豪华壮观、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3注重外在表现形式;作品充满强烈的动势..罗可可艺术设计风格:纯粹的宫廷艺术;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多用C形涡旋纹、S 形曲线及艳丽浮华的色彩;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第五章、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荷兰风格派的设计思想:1、绝对抽象的原则..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以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2、摒弃传统家具、建筑、绘画、雕塑的特征;将之简化为集合结构单体;但在新的结构组合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3、运用非对称性造型;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使用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灰白中性色..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杜斯伯格、蒙德里安、里特维尔德里特威尔德:在风格派中则以设计家具、建筑等见长..他经常运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优美而功能性的建筑和家具..结构主义者产出许多计划、构想图和模型;然而;这些从未真正大量生产出来..第六章、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确立包豪斯是德语bau-huas的音译;原意为“建筑之家”;是格罗皮乌斯造出来的;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构成..包豪斯的设计思想: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包豪斯发展的三个时期: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任校长1919——1928德绍时期迈耶任校长1928——1930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任校长1930-1933格罗皮乌斯理论:在设计思想方面;格罗佩斯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主张设计面向大众;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新材料;为尽量压低造价;他强调摒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他主张设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他还认为;要改变德国的设计现状;必须创办一所与工业紧密相关的学校;必须通过设计教育来改造德国;为此;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的诞生..其设计理念有如下特点:高度强调功能的原则来设计;构图上采用灵活的不规则布局;建筑体形纵横错落..“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迈耶的设计思想与主张:1.迈耶的功能主义摒弃以审美知觉为基础的一切形式主义方法;而代之以从产品的功能和结构合目的性的相互关系中直接产生出来的规律..2.迈耶的贡献是重视艺术设计的社会方向:艺术设计成为建造现代物质环境的组织力量..包豪斯的造型艺术教育: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包豪斯的教师:瓦西里·康定斯基对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贡献有:1、分析绘画;2、对色彩和形体的理论研究..从抽象的色彩与形体理论开始;逐步与具体的设计实践联系起来..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布劳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 ;创造了一系列简洁、轻巧、功能化并适于批量生产的钢管椅;造型轻巧优雅;结构简单;成为他对20世纪现代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包豪斯的设计风格:1注重满足实用要求 2注重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和;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 4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5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这些观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包豪斯的历史作用与影响:包豪斯用现代材料批量生产;形成现代设计新面貌..在实践上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模式;并创立了一整套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体系;形成了后来设计艺术教育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的主体课程框架..确立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建立了与工业界和企业界的联系..现代主义设计小结:时间:20世纪初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观念: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形式:面向大众、改变传统、取消装饰少就是多具体特点如下:1、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讲究设计的科学性;重视设计是适时的科学性、方便性、经济效益和效率..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3、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板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从30年代末开始;现代主义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阶段..第七章、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第一节、20世纪美国艺术设计的确立一、美国艺术设计兴起的背景:包豪斯被法西斯强行解散以后;一大批包豪斯的教员和学生先后来到美国;继续从事设计和教学工作;使在德国和欧洲没有实现的理想;得到了实现..美国对于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工业设计变成一个独立职业的国家;设计的职业化造就了一大批驻厂设计师和专业设计师..这是美国新一代的设计师;也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代工业设计师..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第一拉埃特大厦沙利文有一个着名的论断“形式跟从功能”;这句话既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一种反映;也是时代的精神..沙里文高层建筑之父在这一批巨将的不断努力下;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芝加哥学派"..这时期的建筑有一个革命性的建筑技术:放弃传统的石头承重墙体;采用一种轻型的铸铁结构;框架与外墙分离..建筑巨匠:莱特莱特作为天才的建筑家;使芝加哥学派的成就达到了顶峰..他将老师沙利文“有机建筑”观付诸实施..莱特认为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向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为此;他把有机建筑说成是自然的建筑;因为自然界是有机的..房屋象植物一样;它从属于自然界;从地里长出来..建筑师应该从中得到启示..与自然环境的亲密融合是莱特建筑创造的最大特色..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沃尔特提格雷蒙.罗维法国:1.流线型的运用..罗维把流线型运用到交通工具的设计中;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能耗..2.企业统一的形象设计 3.使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可口可乐;字形下面有一根波状曲线;造成一种延续和变化的效果;活泼而流畅;畅销全世界;其商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继基督教的十字、伊斯兰教的新月和希特勒纳粹党标志之后的第四个永久性标志..也就是说;它是世界上占有最多观众的商业性标志..罗维的设计原则:都是非常实用主义的;那就是:简练、容易维修和保养、典雅美观、使用方便、经济与耐用、以及通过产品的形状表达使用功能.. 从设计理论的角度来讲;罗维的设计方式不是革命式的;而是循序渐进式的;人机工程学的开创者:德雷福斯人体工程学又称人机工程学;它的宗旨是研究人与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人体工程学从科学的角度为实现人——机——环境的匹配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使“为人的设计”落实到科学的、实际的设计中..贝尔·盖茨于1927年开设了美国第一家设计事务所;走上了工业设计化道路;被称为是“第一个感觉20世纪潮流的美国人”..盖茨在平面设计、橱窗布置、展览陈列、工业产品设计等方面都有成就..主要贡献是在设计中首先开展市场调查..他将工业设计工作过程分为5个步骤:1委托人要求;2调查研究;3委托人限制;4设计试验;5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程序的理性化和商业化特征非常鲜明;它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程序和方法的基础..盖茨也是“流线型”设计的热心创导者;曾设计过梦幻式的汽车和飞机..在1934年;参与设计了着名的克莱斯勒“气流”汽车..。
名词解释艺术设计史:艺术设计史就是研究与总结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得创作规律与实践得一门学科。
艺术设计学:所谓艺术设计学就是研究人得造物行为与设计规律得,就是融多种学科于一体得一门新得边缘性学科。
1、巴洛克风格:源于葡萄牙语,意为粗糙,形状不规则得珍珠,隐含有贬义色彩,然而这一艺术形式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时代得标志。
它形成于17世纪由于人文精神得普及与新兴市民阶层得兴起,设计迎合了这种倾向,在建筑、室内装饰、家具、工艺品设计等领域创造了一种奢华绚丽、热情奔放得风格。
2、罗可可风格:继巴洛克风格之后,18世纪得欧洲又兴起了一种与巴洛克有关而自称特色得装饰风格。
3、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就是改良得古典主义风格它流行于欧洲18世纪60年代直至19世纪前半期。
新古典主义一面世就以简洁庄重与充满理性得风格特点将罗可可奢华纤丽得脂粉之气一扫而光,它保持了古典文化得庄重典雅,又赋予这种风格以新得思想内涵。
4、工艺美术运动:就是19世纪下半叶源自英国,针对设计领域工业化,批量生产中造成设计水准下降得局面,力图改变这种状况而兴起得一场旨在复兴手工艺为目地得设计运动。
5、新艺术运动: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大陆得一次影响很大得设计运动,就是由古典风格走向现代运动得一个转折点。
6、维也纳分离派:奥地利新艺术风格主要就是活跃在首都维也纳得一群先锋派艺术家,建筑师与设计师组成得分离派。
维也纳分离派得设计思想即与新艺术运动主旨保持联系,又有独特面貌。
7、装饰艺术运动: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法国英国与美国等国家兴起得一次涵盖面极广风格较为特殊得设计运动。
8、格拉斯哥风格:18世纪末以后格拉斯哥出现了许多新生代画家,创作了大量表现格拉斯哥印象主义得作品。
9、爵士摩登风格:豪华夸张迷人怪诞。
10、现代艺术设计:指生产于20世纪初,成熟于30年代,至50年代开始衰落得一种设计艺术思潮。
现代主义在艺术设计理念上强调产品得功能性,注重理性思考,因此又称为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
中外艺术设计史范文中世纪的欧洲艺术设计以基督教宗教画和建筑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宗教与神秘主义的特点,体现了信仰与超越的内涵。
同时,在阿拉伯世界,伊斯兰教的装饰艺术设计也经历了繁荣的时期,以几何图案和字体组合为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设计开始从宗教和神性中解放出来,呈现出更具个性和独创性的表现方式。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通过绘画和雕塑作品展示了人体和自然的精湛描绘技巧,被视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与工业革命影响着艺术设计的方向。
新古典主义代表了对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追求,追求秩序、纪律和对称,重视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础的审美准则。
同时,工业革命也使得工艺和工业设计得到了发展,如英国的中央文艺复兴运动和德国的包豪斯学派。
20世纪初的艺术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思潮。
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抽象艺术等运动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设计流派,例如俄国的庞贝尔运动和荷兰的德·斯蒂尔运动。
同时,装饰艺术运动也诞生于20世纪初,试图打破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例如法国的艺术和工艺联盟运动和奥地利的维也纳工艺美术学院。
二战之后,现代主义设计成为主导,致力于简约、功能性和大众化,强调形式和功能的协调性。
美国的国际式设计和瑞士的海尔维提体设计成为代表。
然而,20世纪后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质疑了以功能为导向的现代主义思想,尝试重新关注人的感受和情感。
同样,地域与文化也开始在艺术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日本的超现实主义和英国的新民族主义设计。
当代设计则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合,以及个人的表达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都在当代设计中展现出来。
总之,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发展是由于不同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所塑造的。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艺术设计记录了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成长与变迁。
不论是古代的文明遗产,还是现代的前卫设计,都让我们认识到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和无穷的创造力。
《中外艺术设计史》完整教案
一、前言
1.1引言
中外艺术设计史是中国设计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中国设
计活动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环境,为设计发展提供了深刻的认识。
准确地
了解中外艺术设计史,对于加深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以及了解当代设计
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以《中外艺术设计史》
这本书为基础,介绍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发展历程,梳理中外艺术设计史发
展的时间轴,概述中外艺术设计史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外艺术设计史在当
代设计发展中的影响与意义。
1.2书籍简介
《中外艺术设计史》是一本历史性的设计史类著作,主要介绍中外艺
术设计史的发展历程,梳理中外艺术设计史发展的时间轴,概述中外艺术
设计史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外艺术设计史在当代设计发展中的影响与意义。
书中从中国古代设计史的演变,进而谈论西方设计史,再探讨设计发展技
术手段、理论和设计创作,综合了中外艺术设计的历史、理论、技术和实
践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比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设计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二、中外艺术设计史发展历程
2.1中国古代设计活动
中国古代设计活动源自夏商时期。
雅典卫城体现了古希腊“柱廊式建筑”特点。
柱式:爱奥尼式(女性比例)新进共和城邦、秀丽华美轻快。
多立克式(男性比例)寡分制城邦、沉重粗苯。
科林斯式柱式。
塔斯干柱式。
混合柱式。
西方中世纪的建筑设计:拜占庭风格、罗马时代风格、哥特式建筑。
欧洲文艺复兴:巴洛克建筑(1、炫耀财富。
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
2、追求新奇。
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尽的建筑手法层出不穷3、趋向自然。
4、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兴致勃勃的气氛。
)、罗可可风格(1、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
2、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
3、色泽柔和﹑艳丽。
4、崇尚经过人工修饰的“自然”。
5、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及母爱等。
)伦敦博览会:体现了先进技术和落后的装饰的矛盾。
目的:为了展示产业革命的成果,促进工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技术引起广泛关注。
约翰·拉斯金:《威尼斯的石头》提倡发扬中世纪手工艺的历史传统。
思想:1主张艺术与设计相结合,反对将造型艺术分为“大艺术”和小艺术2主张设计的社会功能,认为设计应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少数人所享有3提倡艺术家、设计师向大自然学习(影响威廉·莫里斯)提倡中世纪哥特式艺术和手工艺4强调艺术与手工业的结合(局限性、片面性—发现问题但没有提出正确解决方案)威廉·莫里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现代设计之父。
设计思想、原则:1主张艺术、设计为大众服务2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3提倡回归自然,推崇中世纪哥特式艺术。
局限性:对工业化生产的否定。
工艺美术运动:本质,设计改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
原因:受到约翰·拉斯金的影响,引导人,莫里斯。
目的:复兴手工艺。
新艺术运动:法国:兴起,自然的曲线,历时20多年,萨穆尔·宾,采用植物弯曲、回卷的线条。
中外艺术设计史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一、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巢居和穴居是上古时期普遍的居住形式。
1、巢居——长江流域(1)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2)巢居的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独木橧[zēng]巢(在一棵大树上构巢)→→多木橧巢(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干栏式遗址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诸如河姆渡遗址,草鞋山遗址等。
早期:沼泽地为桩式晚期:柱脚多垫有木板,以防沉陷2、穴居——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均匀,直立性好,适于凿挖。
挖掘窑洞之后,仍能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即黄土具有结构优势。
古人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即黄土具有抗寒优势。
二、奴隶社会的建筑1、最早的宫城遗址: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夏代)。
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3、东周瓦当周朝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瓦的使用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到春秋时期逐渐普遍,出现了全、半瓦当,表面有各种纹饰。
——脱离“茅茨土阶”阶段。
4、周代建筑的色彩在周天子的宫殿中,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黄色居上);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
5、营造制度三、秦汉建筑1、秦汉木结构方式:梁柱式(叠梁式、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
2、秦汉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斗尖).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五、隋唐时期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的成熟期。
如工匠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宇文恺营建新都大兴城;唐代宫殿建筑设计气势雄伟,富丽堂皇。
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多,由30多所宫殿组成。
六、宋辽金时期的建筑1、宋朝建筑群增加了轴线的深度和空间层次,强化了秩序。
屋顶组合也更为灵活。
2、园林兴盛。
风景区、园林布局更为自由活泼。
增强了造景、观景功能。
文人的参与,出现了写意山水园。
沧浪亭是苏州宋代园林的代表。
3、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
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5、唐宋建筑比较唐代建筑的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这正是唐风的完美体现。
宋代尺度变小;注重建筑细部的刻画;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
七、元代建筑元代幅员辽阔,民族交往活跃,进而形成宗教信仰的多重性。
在多重宗教思想影响下的建筑风格出现了多样化,这就是元代建筑特点。
在这些特点中,尤其是藏传佛教对寺庙建筑的影响至深。
八、明清建筑(1)明清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顶峰,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艺术的充实与总结阶段。
(2)明清时期的单体建筑形式精炼化,设计符号性增强,呈现出稳重严谨的设计风格。
(3)明清时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明清北京城规划严整2.装饰性增强,丰富精致的装饰小品——华表、石狮、嘉量,御道雕刻3.天坛4.明清园林,别有洞天;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第二节中国古代服饰设计一、秦汉以前服饰在原始社会,人们用动物的羽毛和兽皮来遮掩和御寒。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有了纺织和编织的衣料。
黄帝、尧、舜时代以有成型的衣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自然经济基本形成。
城市中纺、织、染、缝作坊随之兴起。
织锦当作一种通用货币,与黄金比价交换。
二、秦汉服饰秦汉时期,纺织印染业在战国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出现了官营和私营。
汉代丝织工艺品种增多: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等。
秦汉服饰的设计特点: 秦汉帝王的服饰是沿袭战国时期的冕服,它成为中国历史上传统帝王的典型帝服,直到明代。
百姓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穿交领,衣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或赤足。
三、魏晋服饰的设计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受民族融合的影响,简易轻便的胡服与汉族服饰融合演变,样式复杂。
受佛玄两家的影响,魏晋名士们很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讲求脱俗的风貌,追求内外完美的统一。
四、隋唐五代服饰唐绫开始追求大花纹的艺术形式,出现了整幅的大花纹。
唐锦风格富丽绚烂,清新流畅。
隋唐服饰设计: 隋唐男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
隋唐女服种类: 襦裙服、半臂与披帛、履、女着男装。
五、宋辽夏金时期服饰宋代丝织纹样设计:宋代丝织纹样以清淡自然与端重为其突出的时代风格,寄情于自然界的风景山水花鸟颇具隐逸生活的气息。
染缬工艺:染缬在宋代极为盛行,且印染技术大有提高,色谱也较齐全。
夹缬印花在当时已成专门化的工艺行当。
点蜡幔,雕蜡成版而印染布幔。
六、元代服饰元代女子首服中最有特色的是“顾姑冠”,汉字写法“姑姑冠”或“罟罟(gu)冠”。
七、明清染织与服饰明代:纺棉织品非常丰富,江浙一带“南京土布”大量出口,丝织品种增加。
明朝政府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置了织染局,集中能工巧匠,从事龙衣彩缎等高级衣料生产,并以“坐派”、“召买”等形式,动用民间机户为其生产。
清朝:在南京、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织造中心,史称江南三织造,此外,四川、广东等地区的织染业也很兴盛。
明代老百姓服装: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第三节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家具设计一、秦以前的工艺美术设计青铜器:漆器:漆是一种抗腐蚀性能良好的天然涂料,对竹木器尤为适用。
漆器一般是黒和红两色,而以黑地红纹为多。
如战国时期的漆豆,黑红两色的配合,形成一种明快的对比,朴素之中尽显华美。
代表作品——曾侯乙墓棺铜镜: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并流行,在铜镜未流行之前,人们用铜鉴盛水照面,故镜称鉴。
战国时期的铜镜设计具有四大特点:薄胎;卷边,铜镜的边缘卷起,比镜身更高;二、秦汉时期的金属工艺设计冶铜业与铜器汉代铜镜的设计特点是:体薄、平边、圆钮,装饰表现了程式化的特征。
铜壶铜灯铜制科学仪器:东汉时张衡等用青铜制作浑天仪,能演示天象,并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三、魏晋时期的金属工艺设计四、隋唐时期金属工艺与家具设计五、宋辽夏金时期的工艺设计六、元代金属、印刷、家具工艺设计元代印刷:元代印刷业技术进步的突出标志是出现金属活字——锡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法七、明清时期家具、印刷工艺设计第四节中国古代陶瓷设计陶器的产生: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意味着人类开始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
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资料。
1、黄河流域陶器类型陶器造型:碗、钵、罐、盆、壶、豆、瓶、鼎、鬶(guī)A、半坡型(彩陶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形壶、红陶小口尖底瓶)B、庙底沟型:庙底沟彩陶造型以尖底或大口、鼓腹、小平底。
(彩陶花瓣纹盆)凤鸟是中国古代东方集团(夷人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湖北大学校徽: 由编钟(H 型结构)、凤凰(U 型结构)、钥匙等整合构成C、马家窑型:马家窑彩陶装饰以满见长,其纹饰也用钩叶、圆点纹和弧线纹最多,运用条线平行、弯曲、交叉、同心圆、涡形的花纹。
以小口的壶、罐居多。
(彩陶钵、彩陶漩涡纹尖底瓶)D、半山型:半山型彩陶罐这种圆满鼓腹的造型也是母性特征的表现。
(仰韶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彩陶翁)E、马厂型 (彩陶蛙文翁、彩陶人形浮雕壶)仰韶文化彩陶的装饰发展特点:1、装饰内容的演变 2、形式法则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约的发展轨迹2、河姆渡文化的陶器(猪纹钵)它以非常写实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头肥猪粗壮的憨态,惹人喜爱。
3、黑陶文化黑陶以龙山文化为代表(黑陶蛋殻杯、黑陶高足杯)陶器的制作:捏塑法、圈泥法、轮制法陶器的设计的样式:暗纹陶、印纹硬陶、春秋战国瓦当4、秦汉时期陶器:汉玄武、汉白虎、汉青龙、汉朱雀秦云纹瓦当、秦鹿纹瓦当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青瓷:最早的瓷器是青瓷。
魏晋时佛教盛行,其造型明显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黑瓷: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
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
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
白瓷: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
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正式进入了瓷器时代。
此时不仅出现了青瓷、白瓷和黑瓷三大基本瓷器,在造型和纹饰设计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6、隋唐陶瓷业:越窑的青瓷和刑窑的白瓷是唐代陶瓷中两大代表体系,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发出夺目光彩。
绚丽的花瓷和唐三彩陶瓷更是工艺史上的奇葩。
青瓷: 唐青瓷凤首龙柄壶、唐越窑海棠式杯白瓷:唐白釉长颈瓶、唐白釉双龙耳瓶花釉:唐花釉腰鼓唐三彩:唐三彩属于一种低温釉陶器。
它是一种厚葬冥器,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三彩贴花龙柄瓶、三彩贴花凤首执壶)7、宋辽夏金时期的陶瓷五大名窑:汝窑(青)、官窑(淡青)、钧窑(铜复色)、哥窑(裂)、定窑(白)。
8、元代瓷器:元代陶瓷匠师们烧制成功的青花、釉里红元代瓷业名窑尤以龙泉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为杰出代表。
A、龙泉窑:青釉双耳瓶B、钧窑:天青釉瓷盖罐C、磁州窑:剔花玉壶春D、景德镇窑:青白瓷刻花执壶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青花“追韩信图”梅瓶、元代青花松竹梅纹瓶9、明清瓷器:明清时期是陶瓷高峰。
景德镇成为瓷都,宜兴成为陶都。
斗彩又称逗彩、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珐琅彩、紫砂器始烧于宋代,明代紫砂器闻名于世,清代达到顶峰。
第二章第一节古埃及的艺术设计一、古埃及的政治与宗教二、古埃及艺术设计分期金字塔的构思反映古埃及人的信仰。
与尼罗河的风光十分协调。
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建于第四王朝,人面部是哈夫拉法老的理想肖像。
这是人类第一件巨型雕像。
1、古王国时期的人物雕像:①正面律,头、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②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③画面充实,不留空白;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2、中王国时期的神庙:生活化、个性化、情绪化方尖碑、神庙建筑3、新王国时期的神庙、雕像与柱式A、神庙:封闭、连续,与世隔绝、庄严;世俗性加重。
B、雕像:追求逼真。
有时从死者身上印下面模,直接翻制雕像。
《涅菲尔蒂》C、柱式:古代埃及柱式:A莲花束茎式、B纸草束茎式、C纸草盛放式3种柱子外形的象征意义:莲花象征尼罗河上游的上埃及(图中左数第3个),纸草象征下埃及(左数第1、2个)。
莲花和芦苇图案的柱头:莲花和芦苇象征着上、下埃及的统一三、古埃及的手工艺制作四、古埃及的首饰五、古埃及陶器:黑顶陶器与彩绘陶器六、古埃及的玻璃器皿代表作品:鱼形玻璃壶第二节、古西亚与古波斯的手工艺设计一、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概况: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称“米索不达米亚”)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