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设计史复习进程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9
二.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13世纪末首先于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遍及欧洲各个国家,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涉及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它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囊括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的教育变革,这种知识上的改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在欧洲历史上占据着非凡寻常的作用。
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
2.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是在白色陶胎上涂上黄,绿,褐,蓝,紫等色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故称“唐三彩”。
三彩是表现多色,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种色釉,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
唐三彩主要有器皿,人物,动物等。
3.窑变钧瓷原属于青瓷系统。
由于它的原料中含有铜元素,经过还原煅烧而呈现出绿或紫红斑纹,使青釉打破了单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在瓷器上是一次贡献,史上称为窑变。
4.明式家具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为材料,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5.巴洛克风格意为“畸形之美”,“不合常规”。
它起源于意大利,艺术中心是法国,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及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特点,打破了旧艺术风格的常规艺术特征。
6.洛可可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岩石或者贝克饰物),它是一种源于法国宫廷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点的艺术风格。
具有纤细,精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型和S型或者漩涡性的曲线作为装饰风格,色彩艳丽浮华,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又被称作“中国装饰“)。
山东省考研艺术学复习攻略中国美术史与西方艺术史山东省考研艺术学复习攻略:中国美术史与西方艺术史导言: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现象、艺术创作及艺术史等方面的学科。
在山东省考研中,艺术学是一个重要的科目。
本文将以中国美术史与西方艺术史为主题,为考生提供一份复习攻略,帮助他们系统地准备艺术学科的考试。
一、概览中国美术史与西方艺术史1.1 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历程的学科。
它包括了五千年来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
在复习中国美术史时,考生需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同时还需了解相关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思想。
1.2 西方艺术史西方艺术史是研究欧洲及其周边地区艺术发展历程的学科。
它从古希腊和罗马艺术开始,一直延伸到现代艺术。
复习西方艺术史时,考生需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艺术流派、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还需了解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背景。
二、复习方法与技巧2.1 建立艺术史知识框架首先,考生需要建立起中国美术史与西方艺术史的整体知识框架。
可以按照历史时期或地域划分来组织复习内容,这样能够梳理思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2.2 系统性学习各个时期的重要艺术作品理解与记忆重要作品的艺术特点对于复习非常重要。
建议考生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艺术风格、创作背景和艺术家背后的思想。
2.3 多媒体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除了书本知识,考生也可以通过看相关纪录片、参观美术馆等方式进行多媒体学习。
实地考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结合起来,给复习增添更多的趣味和感受。
三、备考重点3.1 中国美术史(1)大约2000字左右3.2 西方艺术史(1)古希腊与罗马艺术:根据时间跨度安排话题。
(2)中世纪艺术:重点了解拜占庭艺术和罗曼式艺术的特点。
(3)文艺复兴艺术:着重学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及其影响。
(4)巴洛克艺术:学习巴洛克艺术的特征,了解大卫、伦勃朗等艺术家的作品。
中外设计史作业中外设计史参考书目内容:1.《中国艺术设计史》作者:夏燕靖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3-012.《中国设计史》作者:高丰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3.《中国设计史》第二版作者:胡光华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4.《中国室内设计史》作者:霍维国、霍光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2-15.《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史研究》作者:邵文红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16.《世界现代设计史》作者:王受之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7.《外国艺术设计史》(高等艺术院校教材)作者:邬烈炎、袁熙旸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6-18.《外国现代设计史》作者:钱凤根、于晓红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4-19.《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作者:方怿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2-110.《外国近现代设计史》作者:胡天璇、曾山、王庆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2-1《中国艺术设计史》目录:前言绪论第一章远古·设计的萌芽与奠基一、上古传说与圣人造物二、从拣取生产生活资料到制作工具三、陶器制作与器型设计四、衣饰的产生五、蚕缫丝与织造工艺第二章夏、商、周及春秋战国·设计的发展与成熟一、青铜铁器的制作工艺与形制设计二、陶器与原始瓷器的形成及实用设计三、冠冕服制与深衣华饰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五、《考工记》的成书背景及设计思想第三章秦汉·设计的自在与成熟一、秦始皇陵的铜车结构与设计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三、服饰与织物纹样设计四、家具、陈设物与木作业设计五、铜灯、铜炉与铜镜的设计形制六、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七、农用工具的使用与设计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设计的延传与疾进一、瓷器时代与瓷器设计二、旷世奇服三、机械制造与设计四、漆器及木作业设计五、寺院、佛塔与建筑上的纹饰设计六、六朝陵墓与墓前石刻及墓室壁面设计专题链接:魏晋玄学以及文献典籍中的设计思想第五章隋唐五代·设计的诗意与华章一、仓储设施与大运河的工程设计二、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设计三、瓷器具的工艺设计四、唐三彩的釉彩工艺五、冠服形制与女子妆饰六、织锦织绫纹样设计与"陵阳公样"七、唐代书籍装帧设计八、金属制品的奇巧设计九、漆器与家具设计十、杂糅南北风格的五代十国设计专题链接:唐代设计理论述要第六章宋辽金西夏·设计的纷繁与林立一、《清明上河图》与城市布局二、宋辽金的园林设计三、宋代名窑及其设计特色四、辽、金瓷器及其工艺特色五、宋代丝织品种及其设计特色六、宋辽金西夏服饰七、宋辽金西夏的家具设计八、宋版书的书籍设计九、金属制器与工艺设计十、漆器品种与髹漆工艺十一、商业发展与商业艺术设计专题链接:宋代设计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第七章元代·设计的多元与交融一、元建筑与元大都城垣规划二、元代名窑与瓷器设计三、"纳石失"织锦及纹样设计四、元代服饰设计五、金属工艺及品种设计特色六、家具品种与工艺制作七、漆器品种与制作工艺八、书刊装帧设计专题链接:元代设计思想的实用特征第八章明代·设计的规制与变革一、紫禁城的营建与布局二、瓷业的繁荣与品种发展三、丝织业的四大产区与丝织锦品种的特色四、朝服制度与服饰设计五、吉祥图案的寓意象征六、明代家具的种类与工艺设计七、明雕版印刷与书籍装帧八、文献中记载的艺术设计专题链接:火器的制造第九章清代·设计的交替与衰落一、瓷业的繁荣与品种的多样发展二、丝棉织业与云锦工艺三、服饰规制与服饰设计四、园林种类与设计五、清代家具及"三大作"特色六、清刻本与书籍设计专题链接:农具的功能变化第十章近现代·设计的转变与更新一、近代工业的发展与近代设计的转型二、瓷业的艰难生存与品种特色三、丝棉织品与花样设计四、服饰的推陈出新五、家具与陈设品设计六、商业招贴与商标设计七、报刊、书籍设计的新样式八、建筑形式的变迁与建筑三种类型特征九、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与使用专题链接:我国车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与制造结语新生与发展——新中国设计事业发展纪程古典工艺文献索引《外国艺术设计史》目录:第一章史前的艺术设计一、旧石器时代艺术设计的萌芽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设计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手工艺设计一、古埃及的手工艺设计二、古西亚与古波斯的手工艺设计三、古代日本的手工艺设计四、古代伊斯兰的手工艺设计五、古代美洲的手工艺设计第三章古人西方的手工艺设计一、古希腊的手工艺设计二、古罗马的手工艺设计三、欧洲中世纪的手工艺设计四、文艺复兴、巴洛克与罗可可时期的手工艺设计第四章早期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一、工业革命时期的艺术设计二、英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三、“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四、早期功能主义与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五章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一、欧洲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与艺术设计三、美国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四、“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设计五、欧洲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六、美国与日本的国际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第六章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一、“波普”与反主流的艺术设计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三、新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四、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1.青铜时代的图形文字设计及织物与服装状况?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炽热,对传统文化向往更深一步的挖掘,对古代文物更渴望熟悉、鉴赏。
《中外艺术设计史》完整教案中外艺术设计史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发展与演变;2.掌握中外艺术设计史的重要阶段和代表性作品;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审美素养;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概述;2.古代艺术设计与装饰艺术;3.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4.工业革命与现代艺术设计;5.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教学重点:1.中外艺术设计史的重要阶段和代表性作品;2.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3.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2.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中外艺术设计史的重要阶段和代表性作品;2.探究法: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探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设计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3.实践法:通过参观展览、实地考察等实际操作,了解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1.教材:《中外艺术设计史》教材;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概述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古代艺术设计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鼓励学生描述该作品的特点和表达的意义。
2.讲解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概述(20分钟)-通过教师讲授,介绍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发展与演变;-引导学生思考艺术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影响。
3.小结与提问(5分钟)-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中外艺术设计史的重要阶段和代表性作品;-提问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否有什么新的认识或疑问。
第二课时:古代艺术设计与装饰艺术1.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温习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发展与演变;2.教学内容讲解(30分钟)-通过教师讲授,介绍古代艺术设计与装饰艺术的特点和发展;-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古代艺术设计与装饰艺术的代表作品。
3.学生讨论与总结(15分钟)-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代艺术设计与装饰艺术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整理总结: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次期末考试中外设计史复习AA外国部分巴黎地铁入口法国赫克特·吉马德黎明与黄昏法国加莱雕刻桌法国路易斯·马乔雷勒新艺术运动,开始于1880年代,在1890~1910年到达顶峰。
名字源于萨穆尔·宾在巴黎开设的“新艺术之家”商店。
特点:对流畅,婀娜线条的运用,有机的外形和充满美感的女性形象。
口号:“回归自然”(以植物,花卉和昆虫等自然事物为装饰图案的素材手工艺运动(又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背景:工业革命后,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与维多利亚风格的缺点带来设计水平下降,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等的设计改良运动特征: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 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 强调精致合理的设计,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4 提倡哥特风格和中世纪风格★★★“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相同: 1.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2.反对工业化和机械美学;3.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4.自然主义原则,摒弃传统装饰风格,从自然中挖掘一些装饰元素。
5.受远东装饰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日本浮世绘木刻风格的影响。
不同: “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哥特风格,运动追求的核心为中世纪的设计,而“新艺术”运动对与传统风格兴趣不大,基本完全放弃任何传统风格的借鉴,坚持自然主义风格,自然主义倾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装饰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相比较特点: 装饰运动:是反对古典主义、自然(特别是有机形态)的、单纯手工艺趋向,而主张机械化的美,因此,“装饰艺术”风格具有更加积极的时代意义。
新艺术:强调中世纪尤其是哥特式的自然风格的装饰,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的时代特征。
从思想和意识形态来看,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
包豪斯创始人和设计风格创始人格罗皮乌斯1919年成立与德国魏玛市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2023届高三艺术复习计划
目标
本复计划旨在帮助2023届高三艺术生全面复,提高艺术水平,为艺术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做准备。
复内容
1. 艺术史知识:通过研究艺术史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
家的艺术发展,掌握艺术家、作品等重要信息。
2. 艺术理论和鉴赏:研究艺术理论和鉴赏技巧,掌握艺术创作
和表现的基本原则。
3. 艺术实践:进行实际的艺术创作实践,提升艺术表达能力。
复安排
本复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为3个月。
具体安排
如下:
第一阶段(月份)
- 复艺术史知识,包括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发展。
- 研究艺术理论和鉴赏技巧,掌握艺术创作和表现的基本原则。
- 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检验知识掌握程度。
第二阶段(月份)
- 进行艺术实践,选择一个或多个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 研究和实践艺术技巧,提升艺术表达能力。
- 持续进行模拟考试,巩固已学知识。
第三阶段(月份)
- 复总结,回顾学过的知识点。
- 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与演出,展示个人成果。
- 针对模拟考试中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
复方法
1. 制定每天的研究计划,保持良好的研究惯。
2. 多阅读相关艺术书籍和杂志,积累艺术知识。
3. 定期与同学组织研究小组,互相交流和讨论。
4. 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结语
本复计划旨在帮助2023届高三艺术生全面复,提高艺术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你们
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外艺术设计史》完整教案目录•教案概述•中外艺术设计史概述•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外艺术设计风格流派•中外艺术设计案例分析•中外艺术设计未来趋势01教案概述掌握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对艺术设计的认知和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当代艺术设计作品,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01020304教学目标与要求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及代表作品;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解析重要历史时期和代表性地域的艺术设计风格及特点,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030201教学内容与重点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设计风格及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估与反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参与度;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中外艺术设计史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教学反馈02中外艺术设计史概述艺术设计的定义与分类定义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主要包含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综合设计内容。
分类根据设计对象和领域,艺术设计可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多媒体设计等。
中外艺术设计史的发展历程中国艺术设计史从古代手工艺制品到现代设计,经历了传统手工艺、工艺美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等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和体系。
山东省考研美术学复习资料西方美术史与中国美术史重点内容梳理一、引言美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了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东省考研中,西方美术史与中国美术史的重点内容是考生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
本文将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梳理,旨在帮助考生针对性地复习。
二、西方美术史重点内容梳理1.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是西方艺术史的重要起点,对后来的艺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考生需要掌握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品及其艺术表现形式。
2.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代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并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
考生需要重点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主要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 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西方艺术史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潮流,以其浓郁的宗教感和运动感而著名。
考生需要掌握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其艺术风格。
4. 印象派与后印象主义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它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5. 现代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是20世纪艺术的重要潮流,它打破传统观念,追求艺术的自由和创新。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历程、主要艺术家、代表作品以及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
三、中国美术史重点内容梳理1. 先秦时期的艺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起点,包括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以及绘画作品。
考生需要了解先秦时期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其艺术风格。
2. 隋唐时期的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以壁画和陶瓷艺术为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考生需要掌握隋唐时期艺术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其艺术表现形式。
3. 宋元明清时期的艺术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在绘画、书法、陶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考生需要了解宋元明清时期艺术的特点、主要画家、代表作品以及不同画派的艺术特色。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设计史是研究设计发展演变及其相关理论的学科,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时尚设计等各个方面。
下面是中外设计史复习的重点,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设计史的演变过程。
一、中国古代设计史1.装饰艺术:中国古代的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如陶瓷、漆器、织锦等。
其中,汉代的陶瓷器釉彩烧制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设计上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2.建筑设计: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主要以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其中,颐和园、故宫等建筑物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精华,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3.传统造型设计:中国古代的传统造型设计非常注重形式的平衡和和谐,如青铜器、书法、玉器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二、欧洲中世纪设计史1.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设计主要以哥特式建筑为代表,具有垂直感和细节的精细化特点。
如巴黎圣母院、英国约克大教堂等建筑物,充满了宗教和神秘的氛围。
2.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注重人文主义思想和对古典文化的追求。
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等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建筑和艺术作品。
3.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的设计以装饰繁复和丰富情感表达为特点,强调宗教和王权的力量。
如法国凡尔赛宫、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等建筑物,充满了壮观和奢华的氛围。
三、现代设计的兴起1.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设计与生产紧密结合,标志着设计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如英国的工业设计运动,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2.包豪斯学派:包豪斯学派是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
如德国包豪斯学派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设计发展。
3.平面设计的发展:平面设计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海报、杂志、书籍等设计。
如瑞士国际风格的平面设计,强调简洁、明快的风格。
四、当代设计的发展1.数字化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设计成为当代设计的重要特点。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师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创作和表达。
中外艺术设计史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一、上古时期的建筑活动巢居和穴居是上古时期普遍的居住形式。
1、巢居——长江流域(1)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2)巢居的发展大约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独木橧[zēng]巢(在一棵大树上构巢)→→多木橧巢(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干栏式遗址分布在浙江、江苏一带,诸如河姆渡遗址,草鞋山遗址等。
早期:沼泽地为桩式晚期:柱脚多垫有木板,以防沉陷2、穴居——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均匀,直立性好,适于凿挖。
挖掘窑洞之后,仍能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即黄土具有结构优势。
古人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即黄土具有抗寒优势。
二、奴隶社会的建筑1、最早的宫城遗址: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夏代)。
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2、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遗址3、东周瓦当周朝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瓦的使用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到春秋时期逐渐普遍,出现了全、半瓦当,表面有各种纹饰。
——脱离“茅茨土阶”阶段。
4、周代建筑的色彩在周天子的宫殿中,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黄色居上);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
5、营造制度三、秦汉建筑1、秦汉木结构方式:梁柱式(叠梁式、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
2、秦汉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斗尖).中式建筑屋顶的分类: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五、隋唐时期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的成熟期。
如工匠李春设计修建赵州桥;宇文恺营建新都大兴城;唐代宫殿建筑设计气势雄伟,富丽堂皇。
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多,由30多所宫殿组成。
六、宋辽金时期的建筑1、宋朝建筑群增加了轴线的深度和空间层次,强化了秩序。
屋顶组合也更为灵活。
2、园林兴盛。
风景区、园林布局更为自由活泼。
增强了造景、观景功能。
文人的参与,出现了写意山水园。
沧浪亭是苏州宋代园林的代表。
3、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其次是桥梁。
这些砖石建筑反映了当时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所达到的水平。
5、唐宋建筑比较唐代建筑的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这正是唐风的完美体现。
宋代尺度变小;注重建筑细部的刻画;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
七、元代建筑元代幅员辽阔,民族交往活跃,进而形成宗教信仰的多重性。
在多重宗教思想影响下的建筑风格出现了多样化,这就是元代建筑特点。
在这些特点中,尤其是藏传佛教对寺庙建筑的影响至深。
八、明清建筑(1)明清是古代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顶峰,是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艺术的充实与总结阶段。
(2)明清时期的单体建筑形式精炼化,设计符号性增强,呈现出稳重严谨的设计风格。
(3)明清时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明清北京城规划严整2.装饰性增强,丰富精致的装饰小品——华表、石狮、嘉量,御道雕刻3.天坛4.明清园林,别有洞天;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第二节中国古代服饰设计一、秦汉以前服饰在原始社会,人们用动物的羽毛和兽皮来遮掩和御寒。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有了纺织和编织的衣料。
黄帝、尧、舜时代以有成型的衣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自然经济基本形成。
城市中纺、织、染、缝作坊随之兴起。
织锦当作一种通用货币,与黄金比价交换。
二、秦汉服饰秦汉时期,纺织印染业在战国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出现了官营和私营。
汉代丝织工艺品种增多: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等。
秦汉服饰的设计特点: 秦汉帝王的服饰是沿袭战国时期的冕服,它成为中国历史上传统帝王的典型帝服,直到明代。
百姓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也有戴斗笠,穿交领,衣长至膝,衣袖窄小,腰间系巾带,脚穿靴鞋或赤足。
三、魏晋服饰的设计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受民族融合的影响,简易轻便的胡服与汉族服饰融合演变,样式复杂。
受佛玄两家的影响,魏晋名士们很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讲求脱俗的风貌,追求内外完美的统一。
四、隋唐五代服饰唐绫开始追求大花纹的艺术形式,出现了整幅的大花纹。
唐锦风格富丽绚烂,清新流畅。
隋唐服饰设计: 隋唐男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
隋唐女服种类: 襦裙服、半臂与披帛、履、女着男装。
五、宋辽夏金时期服饰宋代丝织纹样设计:宋代丝织纹样以清淡自然与端重为其突出的时代风格,寄情于自然界的风景山水花鸟颇具隐逸生活的气息。
染缬工艺:染缬在宋代极为盛行,且印染技术大有提高,色谱也较齐全。
夹缬印花在当时已成专门化的工艺行当。
点蜡幔,雕蜡成版而印染布幔。
六、元代服饰元代女子首服中最有特色的是“顾姑冠”,汉字写法“姑姑冠”或“罟罟(gu)冠”。
七、明清染织与服饰明代:纺棉织品非常丰富,江浙一带“南京土布”大量出口,丝织品种增加。
明朝政府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置了织染局,集中能工巧匠,从事龙衣彩缎等高级衣料生产,并以“坐派”、“召买”等形式,动用民间机户为其生产。
清朝:在南京、苏州、杭州已形成全国织造中心,史称江南三织造,此外,四川、广东等地区的织染业也很兴盛。
明代老百姓服装: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第三节中国古代金属工艺、家具设计一、秦以前的工艺美术设计青铜器:漆器:漆是一种抗腐蚀性能良好的天然涂料,对竹木器尤为适用。
漆器一般是黒和红两色,而以黑地红纹为多。
如战国时期的漆豆,黑红两色的配合,形成一种明快的对比,朴素之中尽显华美。
代表作品——曾侯乙墓棺铜镜:从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并流行,在铜镜未流行之前,人们用铜鉴盛水照面,故镜称鉴。
战国时期的铜镜设计具有四大特点:薄胎;卷边,铜镜的边缘卷起,比镜身更高;二、秦汉时期的金属工艺设计冶铜业与铜器汉代铜镜的设计特点是:体薄、平边、圆钮,装饰表现了程式化的特征。
铜壶铜灯铜制科学仪器:东汉时张衡等用青铜制作浑天仪,能演示天象,并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三、魏晋时期的金属工艺设计四、隋唐时期金属工艺与家具设计五、宋辽夏金时期的工艺设计六、元代金属、印刷、家具工艺设计元代印刷:元代印刷业技术进步的突出标志是出现金属活字——锡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法七、明清时期家具、印刷工艺设计第四节中国古代陶瓷设计陶器的产生: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
意味着人类开始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
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资料。
1、黄河流域陶器类型陶器造型:碗、钵、罐、盆、壶、豆、瓶、鼎、鬶(guī)A、半坡型(彩陶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形壶、红陶小口尖底瓶)B、庙底沟型:庙底沟彩陶造型以尖底或大口、鼓腹、小平底。
(彩陶花瓣纹盆)凤鸟是中国古代东方集团(夷人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湖北大学校徽: 由编钟(H 型结构)、凤凰(U 型结构)、钥匙等整合构成C、马家窑型:马家窑彩陶装饰以满见长,其纹饰也用钩叶、圆点纹和弧线纹最多,运用条线平行、弯曲、交叉、同心圆、涡形的花纹。
以小口的壶、罐居多。
(彩陶钵、彩陶漩涡纹尖底瓶)D、半山型:半山型彩陶罐这种圆满鼓腹的造型也是母性特征的表现。
(仰韶文化半山类型彩陶、彩陶翁)E、马厂型(彩陶蛙文翁、彩陶人形浮雕壶)仰韶文化彩陶的装饰发展特点:1、装饰内容的演变2、形式法则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约的发展轨迹2、河姆渡文化的陶器(猪纹钵)它以非常写实的手法,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头肥猪粗壮的憨态,惹人喜爱。
3、黑陶文化黑陶以龙山文化为代表(黑陶蛋殻杯、黑陶高足杯)陶器的制作:捏塑法、圈泥法、轮制法陶器的设计的样式:暗纹陶、印纹硬陶、春秋战国瓦当4、秦汉时期陶器:汉玄武、汉白虎、汉青龙、汉朱雀秦云纹瓦当、秦鹿纹瓦当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青瓷:最早的瓷器是青瓷。
魏晋时佛教盛行,其造型明显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黑瓷: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
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
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
白瓷: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
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正式进入了瓷器时代。
此时不仅出现了青瓷、白瓷和黑瓷三大基本瓷器,在造型和纹饰设计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6、隋唐陶瓷业:越窑的青瓷和刑窑的白瓷是唐代陶瓷中两大代表体系,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发出夺目光彩。
绚丽的花瓷和唐三彩陶瓷更是工艺史上的奇葩。
青瓷: 唐青瓷凤首龙柄壶、唐越窑海棠式杯白瓷:唐白釉长颈瓶、唐白釉双龙耳瓶花釉:唐花釉腰鼓唐三彩:唐三彩属于一种低温釉陶器。
它是一种厚葬冥器,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三彩贴花龙柄瓶、三彩贴花凤首执壶)7、宋辽夏金时期的陶瓷五大名窑:汝窑(青)、官窑(淡青)、钧窑(铜复色)、哥窑(裂)、定窑(白)。
8、元代瓷器:元代陶瓷匠师们烧制成功的青花、釉里红元代瓷业名窑尤以龙泉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为杰出代表。
A、龙泉窑:青釉双耳瓶B、钧窑:天青釉瓷盖罐C、磁州窑:剔花玉壶春D、景德镇窑:青白瓷刻花执壶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青花“追韩信图”梅瓶、元代青花松竹梅纹瓶9、明清瓷器:明清时期是陶瓷高峰。
景德镇成为瓷都,宜兴成为陶都。
斗彩又称逗彩、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珐琅彩、紫砂器始烧于宋代,明代紫砂器闻名于世,清代达到顶峰。
第二章第一节古埃及的艺术设计一、古埃及的政治与宗教二、古埃及艺术设计分期金字塔的构思反映古埃及人的信仰。
与尼罗河的风光十分协调。
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建于第四王朝,人面部是哈夫拉法老的理想肖像。
这是人类第一件巨型雕像。
1、古王国时期的人物雕像:①正面律,头、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②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③画面充实,不留空白;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2、中王国时期的神庙:生活化、个性化、情绪化方尖碑、神庙建筑3、新王国时期的神庙、雕像与柱式A、神庙:封闭、连续,与世隔绝、庄严;世俗性加重。
B、雕像:追求逼真。
有时从死者身上印下面模,直接翻制雕像。
《涅菲尔蒂》C、柱式:古代埃及柱式:A莲花束茎式、B纸草束茎式、C纸草盛放式3种柱子外形的象征意义:莲花象征尼罗河上游的上埃及(图中左数第3个),纸草象征下埃及(左数第1、2个)。
莲花和芦苇图案的柱头:莲花和芦苇象征着上、下埃及的统一三、古埃及的手工艺制作四、古埃及的首饰五、古埃及陶器:黑顶陶器与彩绘陶器六、古埃及的玻璃器皿代表作品:鱼形玻璃壶第二节、古西亚与古波斯的手工艺设计一、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概况: 两河流域是指纵贯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称“米索不达米亚”)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