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发问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9
总结法庭庭审中的法官提问技巧在法庭庭审过程中,法官的提问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既能有效获取证据和真相,又能保证庭审的公正性和效率。
本文将总结一些法庭庭审中的法官提问技巧,旨在帮助法官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庭审的顺利进行。
1. 采用开放性问题在庭审中,法官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封闭性问题,而是应该采用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被询问者的回答意愿,使其能够详细陈述事实、发表观点,从而有助于法官了解案情和掌握证据。
2. 重复关键词或事实为了强调某个重要事实或证据,法官可以多次提问涉及到该事实或证据的问题。
重复关键词或事实能够引起被询问者的注意,使其更加专注于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有助于法官掌握核心信息。
3. 追问问题当被询问者回答问题时,法官可以根据其回答的内容进行追问。
追问问题可以帮助法官深入了解案情,推动被询问者更加详细地回答问题,并防止其回答模棱两可或回避问题。
4. 避免指导性问题法官在提问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指导性问题。
指导性问题可能会对被询问者产生误导,使其回答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庭审的公正性。
因此,法官应该尽量客观、中立地提问,确保庭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5. 控制提问的节奏在庭审中,法官应该注意控制提问的节奏。
过快或过慢的提问节奏都可能会对被询问者产生不利影响。
过快的提问节奏会让被询问者无法及时回答问题,过慢的提问节奏可能会导致庭审进度拖延。
因此,法官应该根据庭审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提问的节奏。
6. 善用反问在某些情况下,法官可以使用反问的方式对被询问者进行追问或引导某种回答。
反问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使被询问者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并做出更加准确的回答。
7. 注意语言和表达法官在提问时应注意语言和表达的准确性。
清晰、简明的语言能够使被询问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准确回答。
此外,法官的表达方式也应该尽量客观、中立,避免使用诱导性的措辞或表达。
总结起来,法庭庭审中的法官提问技巧是确保庭审公正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开放性问题、重复关键词或事实、追问问题、避免指导性问题、控制提问节奏、善用反问和注意语言表达等技巧,法官能够更好地获取证据和真相,并促进庭审的顺利进行。
庭审中刑事辩护律师的问话技巧有哪些——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在庭审中,律师怎样利用好被告人的问话技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庭审中刑事辩护律师的问话技巧,供你参考。
律师的问话技巧1、庭审前充分准备(1)认真阅卷庭审中,律师对被告人充分、有效的发问是建立在对全部案件材料掌握的基础上的。
只有掌握了全部案件材料,律师才能知道哪些证据与被告人的辩解能够相互印证,同时,这些证据也需要被告人的辩解相印证,律师才有可能作为需要提出的问题在庭审中对被告人发问。
同样,只有掌握了全部案件材料,律师才能知道哪些证据与被告人的辩解相矛盾,律师才能向被告人发问,让被告人在庭审中作出辩解,并用这一辩解去质证与之有矛盾的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
与被告人在庭审前的供述有矛盾的证据,也有助于帮助被告人在庭审中解释这一供述的虚假性。
其次,如果律师在庭审前没有认真阅卷并准确掌握案件事实,即使在庭审发问时律师向被告人提出了问题,被告人回答后律师也无从判断被告人的回答是不是事实、是不是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或是否与某些证据相矛盾,从而无法有效地与公诉人对抗和辩论。
在全部阅卷的基础上,律师应当在庭审前重点审查、分析与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有关的一些重要证据。
比如重点审查被害人的陈述、在场证人的证言等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据,分析这些证据在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上与被告人的证明有哪些一致的地方,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是被告人的辩解能够得到更多的印证还是被告人的供述和被害人、在场证人的证言能够得到更多的印证。
比如重点审查鉴定结论、物证、书证等客观性较强的证据,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否有与这些证据有矛盾的地方,是否能够得到这些证据的印证。
(2)会见被告人,与被告人进行充分的沟通首先,律师应当给被告人具体解释庭审的程序,特别是被告人对起诉书异议的程序和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其发问的程序。
告诉被告人应当认真对待庭审、认真回答上述人员的提问,对自己不利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充分、合理、有依据的反驳意见。
庭审发问的6个技巧
庭审发问的6个技巧
庭审环节是集中展现⼀个律师综合实⼒的主战场,整个庭审环节中发问环节中提问的⽅式和内容较能展现律师⾼超的辩护技能。
辩护律师需要通过庭审发问,为整个庭审辩护的后续举证、质证起引导、铺垫作⽤,⽽庭审发问却充满了技巧性,可辩性、不可控性、互动性。
本篇来谈谈刑事案件辩护律师“法庭发问技巧”。
⼀、庭审前拟写⼀个有策略、有逻辑、有⽬的发问提纲,引导被告⼈以恰当的顺序,将案件信息转换成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的事实。
让审判者了解案情的全⾯事实,将被告⼈对案件事实的⽴场、态度展现给法庭。
⼆、所问问题⼀定和举证质证中提出的问题、提供的证据有密切的联系,应当是和定罪量刑有关的问题。
三、对于独⽴于⾃⼰的同案其他被告采取封闭的问题,限制他的发⾔。
对于有利于⾃⼰的当事⼈的证⼈,同案的被告⼈采取开放的问题,启发他们多讲。
四、需学会如何拆分事实,单⼀性问题和复合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和开发性问题区分并运⽤诱导性发问和引导性发问合理运⽤。
五、通过技巧性表达在法庭上强化对我⽅有利的证⾔,通过发问在法庭上固定证⾔和⽭盾点为辩点服务。
六、仔细聆听公诉⼈的讯问并适时反对。
注意公诉⼈的讯问是否突破了讯问的禁区,是否违反了诉讼中的讯问规则,即公诉⼈的讯问问题与案件事实⽆关,或者以诱导式讯问,或者威胁被告⼈,或者损害被告⼈的⼈格尊严等,辩护律师应⽴即向法庭提出反对,要求法庭制⽌。
对上述原则性和概念性的技巧,我们需要通过⼀次次的实践进⾏精准把握和实际运⽤。
庭审讯问的技巧新的庭审模式将法庭调查活动的主角由法官改为公诉人,对公诉人的公诉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法庭调查阶段通过对被告人的询问和法庭辩论时对辩护理由进行预防性的驳斥,进而揭示犯罪事实,分清罪责轻重,成为公诉人艰巨而又相当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涉及到公诉人的法学理论素养、社会阅历和案件熟悉程度等诸多因素,而且要求公诉人必须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在法庭调查和辩论过程中,公诉人必须善于运用逻辑方法,机智灵活地转换思维,才能控制法庭上的主动权,出色完成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
本文试图就公诉人在庭审中如何运用逻辑方法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巧设二难法所谓二难法就是运用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来进行询问、驳斥的方法。
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又称假言选言推理,它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为前提构成的一种演绎推理。
由于这种推理常使对方陷于“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所以在庭审中经常被公诉人员所用,在适当时机巧设二难法能够起到理想的庭审效果。
在法庭调查时,犯罪嫌疑人明知自己有罪、往往由于畏惧心里或心存侥幸,在多数情况下不主动交代或拒不交代犯罪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公诉人可根据掌握的证据,适当结合法律、政策,巧妙地运用二难推理使对方陷于“两难”处境,然后进行政策攻心,促其在“二难”之中“两害相权取其轻”,进而交代自己的罪行或揭发同伙,认罪服法。
如某法院在审理一起“合伙抢劫案”中,其他同伙都作了交代并交出了赃物,唯有刘某拒不交代,认为只要自己保持沉默,法院治不了他的罪。
公诉人在掌握了大量证据的基础上,在法庭上对刘某出示部分赃物并对其说:“如果你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定案;如果你不交代罪行,我们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和掌握的证据对你进行定案。
无论你交代还是不交代,我们都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认定你的罪行。
”被告人听后态度有所好转,开始避重就轻地作了些交代。
针对这种情况,公诉人进一步进行政策攻心:“如果你现在能坦白交代你的罪行,可得到宽大处理;如果你不如实作交代,则可能从严处理。
张旭涛:刑事辩护律师在法庭中的发问技能主讲⼈:张旭涛律师刑事辩护律师,应当牢牢地把握职业主义。
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尚的职业伦理。
在刑事诉讼中,律师起到帮助被告⼈辩护的作⽤。
要实现这个⽬标,语⾔⾮常重要。
语⾔包括有形的语⾔,即书⾯表达和⽆形的语⾔,即⼝头的表达。
由于在司法制度设计上的差异,我国和美国对法庭的语⾔运⽤也形式迥异,在我国并不强调律师的法庭发问能⼒,加之法学院先天培养的不⾜,导致中国律师普遍缺乏法庭发问的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庭发问不重要。
刑事辩护律师施展才华的空间主要有三个舞台。
⾸先是法庭发问;第⼆个是法庭质证;第三个是发表辩护词。
今天,我们先针对刑事辩护的法庭发问来讲解。
⼀、辩护律师在法庭向被告⼈发问的地位和作⽤第⼀点:辩护律师可以通过发问,表明被告⼈对指控的态度和异议。
你要给⾃⼰的当事⼈⼀个机会,如果这个案件你的当事⼈确实有罪,那么你辩护的⽬标是奔缓刑去的,因此你的发问要让⾃⼰的当事⼈当庭认罪,并且表现出⼀种⾮常良好的认罪态度。
如果对这个案件是奔着⽆罪去的,在法庭上,当事⼈也要理直⽓壮的说,我认为⾃⼰没有罪,我对这个案件的事实有异议。
第⼆点:通过发问为辩⽅后续的举证、质证起引导和铺垫的作⽤。
很多律师把发问、质证和最后的发表辩护词⼈为的割裂开来,认为这三者之间没有联系,但我认为这三者是⾮常密切联系的:你在发问的过程中,要把案件存疑的证据,它所表明的相关的事实突显出来,在发问和⾃⼰当事⼈回答问题的时候,让法庭上所有的⼈对这个事实产⽣深刻的印象,进⽽想知道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为什么是这个样⼦,把所有⼈的的胃⼝给吊起来,等到质证的时候,证据出⽰,所有⼈⼀看,哇,原来是这样,真相⼤⽩;然后轮到辩护⼈发表辩护词的时候,你可以结合⾃⼰的发问和质证的过程,对你的观点做⼀个⼩结。
第三点:法庭发问还可以强化控审双⽅对案件事实的印象,引导控审双⽅思路。
你把最关键的问题凸显出来,⼤家对这个东西产⽣兴趣,他们会不⾃觉地跟着你的思路来⾛。
庭审中的提问技巧民事诉讼庭审法庭调查阶段,一般会安排双方当事人互相提问,不少代理人对此重视不够,当法官问及“是否有问题要向对方发问”时,或答:“没有”,或走过场地随便问两句,这种不重视,往往会错失良机。
一、提问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通过提问,或许能够解决:第一、可以弥补举证方面的不足,锁定对己方有利的案件事实;第二、突出对对方不利的案件事实,给审判人员加深印象;第三、证实关键证据或关键案件事实之间的关联性。
例1:2003年2月我在代理被告××公司与五位原告合作建房合同纠纷中(五个案子合并审理),因为××公司向五位原告交房时没有办理交房手续,对于交房的时间拿不出证据。
此时,我注意到原告黄××在诉状中称:“我最后一次交款后一个星期,被告××公司才把房子的钥匙交给我。
”(其他各原告没有交房方面的陈述)。
我查了黄××的交款收据的存根,发现她最后一期交款的时间是2001年11月21日,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提问方案:首先我问黄××本人:“你在诉状中称:'我最后一次交款后一个星期,被告××公司才把房子的钥匙交给我。
’我查过你交款的凭据,你最后一期交款的时间是2001年11月21日,那么××公司是否在2001年11月28日左右就将房子交付给你?”黄××答曰:“是的。
”然后,我才向其他原告发问:“你的交房时间是比黄××早,还是比黄××晚?”其他各原告均回答:“与黄××差不多。
”于是我通过提问,将××公司交房的时间锁定在2001年11月底,从而解决了××公司无法提交交房时间的证据的问题。
例2:2008年11月12日,在开庭审理××乡××村758位村民诉被告××村村委会、第三人王××、林××林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中,因为该转让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九条的“民主议定”原则,且是议标成交的。
辩护律师庭审发问技巧在刑事案件庭审中,辩护律师向被告人、证人、鉴定人发问是刑事辩护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下就庭审发问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紧贴主题,切忌无关宏旨。
发问内容须与主要辩护观点相联、呼应。
对与辩护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尽量不问;对枝节问题不宜纠缠。
需在庭审中提交给法庭的证据,有的在提交前可辅以必要的发问。
如向法庭提交发案时被告人不在现场的证据,提交前可向被告人发问:“案发时你在什么地方?”、“谁可以证明?”等。
这样可起到相互印证、增强证据的说服力的作用。
二、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
律师在刑事庭审活动中是配角,不能喧宾夺主。
要抓住重点,突出主题,可问可不问的的尽量不问,问两句话可以解决的绝不问第三句。
不要无意义地重复法庭调查的内容。
发问的语言要精练,表达要明确。
三、因人而宜,切忌不分对象。
不同案件的被告人在文化程序、社会经历、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遣词用语、发问方式应因人而宜,有的放矢。
如对职务犯罪,特别是文化层次较高、自尊心较强的被告人,发问方式可以适当委婉一些,防止被告人产生情绪波动或抵触,影响发问效果;反之应尽量浅显通俗。
但应注意,无论是委婉或是浅显,发问都要直接明确,以避免产生歧意或误解。
四、准备充分,切忌仓促上阵。
开庭前要认真阅卷,吃透案情。
草拟辩护词时,用会见被告人的机会,直接向被告人发问。
对关键情节,必要时可反复发问。
这样既可把握案性的重要环节,又可根据发问效果对发问提纲作一些调整。
准备向证人发问的问题,要认真查阅证人过去的证言,共做过几次陈述,都是如何讲的,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五、随机应变,切忌照本宣科。
在法庭调查中,要集中精力,注意聆听被告人供述、审判人员、公诉人及其他辩护人的发问,随时修改发问提纲,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按原提纲照本宣科。
别人已问过的,一般不再重复发问。
有时在发问中,被问者的回答与原掌握的案情或所希望的效果相差甚远,这时不能乱了方寸或停留反复追问,而应适当调整发问内容和发问角度,以取得最佳辩护效果。
法庭语言技巧是什么通俗地说,就是“说什么”与“怎么说”。
就是说的技巧、说的策略、说的艺术。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法庭语言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写在前面的话说什么与怎么说法律语言包括两个层面: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
通俗地说,就是“说什么”与“怎么说”。
就是说的技巧、说的策略、说的艺术。
法庭语言问话技巧1问话的重要性1、日常问话可能无光紧要,法庭问话可是关系重大——利益输赢、名誉得失、生死攸关。
2、同样一件事情,如果用不同的方式去问,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2传统的问话分类A. 特指(殊)问话其句法特征是使用特殊询问词,在英语里用“wh”开头。
如what、how、who、where、when等。
这些疑问词用来指示疑问的焦点,它要求答话人提供具体的信息。
如:你叫什么名字?——李明。
B. 选择问话其特征是并不要求答话人提供新的信息,只是提供两项或多项内容供听话人选择。
在句型上有选用选择词(“是“、”还是“)的,如:你是故意不去,还是别人要你别去?——故意不去。
也有不使用选择词的,如:你把刀放在什么地方?腰后?口袋里?——腰后。
C. 是非问话它不同于其它问话的地方是可以用点头或摇头等身体语言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它属于选择问话的特殊形式,也不要求答话人提供新的信息,只要求答话人对问话信息证实,作出肯定的或否定的回答。
如:你不怕杀人吗?D. 正反问话它是用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把两个项目并列在一起,让答话人选择其中一项。
它属于选择问话的特殊形式,不要求答话人提供新的信息。
如:你去没去?——没有。
E. 反问问话它属于修辞问话,是无疑而问,明知顾问。
如:难道你没有介入这件谋杀案中去吗?F. 附加问话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对一件事情做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后部分就这个陈述的真伪向问话人提问。
它属于是非问,不要求答话人提供新的信息。
如:你是用刀从背后捅进去的,是吗?G. 设问问话它属于修辞问话,是自问自答。
如:为什么他中途下车呢?为什么他不去买刀呢?因为他虽然主观上有故意,但客观上有犯罪中止的行为。
开庭与法官话术1.开庭宣告:尊敬的各位出席者,现在开庭。
2.法官询问原告:请问原告,你是否愿意陈述你的诉求?3.法官询问被告:请问被告,你是否愿意陈述你的辩词?4.法官宣布案情:根据双方陈述和提交的证据,现在我将公布案情。
5.法官询问目击证人:请目击证人提供你的证言。
6.法官调查证据真实性:我将查看所有提交的证据是否真实。
7.法官询问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双方是否有达成和解的意愿?8.法官指导当事人:请记住,确保你们的陈述和证据清晰且具体。
9.法官警告延误庭审的后果:如果有人故意延误庭审,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后果。
10.法官决定庭审暂停:考虑到某种情况,我决定将庭审暂停。
11.法官宣布法庭规则:请尊重法庭规则,保持秩序,不要中断他人发言。
12.法官请求辩护律师发言:请辩护律师提出你的辩词。
13.法官请求原告补充证据:请原告提供更多的证据来支持你的诉求。
14.法官宣布案件进展:鉴于目前情况,现在案件将向下一阶段发展。
15.法官给予当事人时间准备:我将给你们一些时间来准备你们的辩词和证据。
16.法官宣布判决日期:我将在几天后公布我的判决结果。
17.法官询问是否需要法庭员记录庭审:你们是否希望庭审过程被记录?18.法官警告涉案人员不得威胁、恐吓或伤害他人:我要提醒你们,不得采取任何恶意行为。
19.法官给予被告诉讼费用或精神损害赔偿的建议:考虑到案情,我建议被告支付一定数额的诉讼费用或赔偿精神损失。
20.法官给予原告指导如何申请强制执行:如果你获得胜诉,我会给你指导如何申请强制执行。
21.法官恢复庭审:现在我恢复庭审,请继续。
22.法官询问原告是否需要补充陈述:你是否还有其他陈述需要补充?23.法官宣布庭审结束并感谢出席者:庭审结束,感谢大家的出席和合作。
24.法官提醒当事人尊重法庭决定:无论结果如何,请尊重法庭的最终决定。
25.法官宣布休庭:我宣布休庭,我们将在下次开庭时继续审理。
公诉人法庭讯问语言技巧公诉人的讯问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当掌控讯问语言,注意归纳总结和运用讯问的方法技巧。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公诉人法庭讯问语言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诉人法庭讯问语言技巧一:法庭讯问“败笔”实录当前公诉人庭审讯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讯问走过场,没有目的性。
一些公诉人对庭审讯问不重视,认为反正后面还要举证证明,即使被告人当庭不认罪或者翻供,只要能够拿出证据来证明被告人构成犯罪,那么对被告人只能从重处罚。
对于认罪的被告人,则更是拿着起诉书随便问两句,没有体现出讯问的目的,成了让被告人简单的认罪表态。
固然,大部分不认罪的被告人,是可以通过下面的举证质证活动证明其构成犯罪的,但是,对不认罪或者翻供的被告人简单地问几句就匆匆收场不问,表示要通过运用证据证明犯罪,往往使人们产生疑虑:是不是公诉人没有制服被告人翻供或不认罪的本领?还是被告人有关翻供或不认罪的说法的确是真的?否则公诉人为什么不回应?如:公:被告人李某,刚才你向法庭说起诉书认定的不是事实,为什么不是事实?被:就不是事实。
公:你以前不是供认过的吗?被:以前供认是公安逼我说的,我不说,他们硬记的,也不给我看材料。
公:被告人李某,希望你在法庭上如实供述。
被:我说的是实话的。
公:审判长,由于被告人当庭不认罪,公诉人将在举证阶段通过证据证明他有罪。
在这里,被告人既然已经翻供,且说公安人员逼供,就应当问清公安人员如何逼供、其对笔录看过没有、在审查起诉阶段是如何说的,起诉书认定的事实其是否了解,是根本不知道,还是知道或者参与而只是能行为性质有异议等,而不应当急于退出讯问,显得底气不足。
2.讯问针对性不强,泛泛而问,隔靴搔痒。
一些重大案件,应当围绕案件的核心事实以及犯罪构成要件进行详细讯问,从而使旁听人员和法庭全面了解案件的情况,如果泛泛而问,则达不到此效果,会让人听得云里雾里,不得其详。
3.讯问不讲究方法,“强行”讯问,带来抵触情绪。
有的公诉人在法庭上企图让所有被告人都当庭认罪,对于那些不认罪的被告人高声指责训斥,语气生硬,甚至威胁被告人,这种讯问方法往往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讯问效果,反而会造成被告人及其旁听的亲属对公诉人产生对抗、对立情绪,影响讯问效果,也影响公诉人的形象。
庭审发问技巧作者: 时间:2009-07-02 查看(4282) 评论(1)庭审中律师对被告人的发问辩护律师向被告人发问是律师在庭审过程中第一次开口亮相,是律师为被告人辩护的开始。
律师对被告人发问在法庭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律师行使辩护权的重要内容。
在庭审中,律师为什么要向被告人发问?律师怎样向被告人发问?这既涉及到律师对被告人发问这一程序在开庭审理中的地位,又涉及到律师在对被告人发问时的技巧和综合能力。
本文结合办理刑事案件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从两个方面对律师在庭审中对被告人的发问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庭审中,律师为什么要对被告人发问——谈律师对被告人发问的程序地位和功能1、律师对被告人发问是法庭调查中调查案件事实的一个程序。
在法庭审理中,律师对被告人发问是法庭调查的一个程序,是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和审判人员听取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有无异议及有何异议之后的一个程序。
在律师对被告人发问之前,公诉人还要对被告人就其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讯问。
律师对被告人发问,目的也是为了查清被告人是否有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如果有犯罪事实,查清哪些情节对被告人有利;如果无罪,查清被告人所辩解的事实和理由。
公诉人主要是从其指控的犯罪事实存在的角度进行讯问,辩护律师主要是从罪轻的情节或无罪的事实角度进行发问,之后,审判人员认为被告人对某些案件事实没有表述清楚的,还要进行发问。
所以,律师对被告人进行发问是调查案件事实的一个程序。
2、律师对被告人发问是法庭审理中律师向被告人调查事实的程序。
律师对被告人发问是庭审中向被告人调查事实程序的一部分。
在律师对被告人发问的过程中,律师有主导权。
向被告人提问哪些问题?怎样向被告人提问?律师完全可以自主决定。
当然,律师不能用诱导等非法的方式发问,也不能提问与案件事实无关的问题。
3、律师对被告人发问是被告人向法庭全面展示自己对案件事实认识的程序。
在律师向被告人发问之前,公诉人已经宣读了起诉书,向法庭全面展示了其指控有罪的犯罪事实。
之后,在审判人员听取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意见后,公诉人还要就其指控的犯罪事实对被告人发问。
公诉人的发问肯定是从构成犯罪的角度出发的。
这样,被告人有罪的事实,经过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和讯问被告人得到了全面的展示。
虽然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有一个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提出异议的程序,但一般情况下,该程序比较简单。
如果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被告人回答没有异议就行了;如果有异议,被告人只要简单指出对哪些事实有异议、有什么异议就可以了,审判人员一般不会让被告人展开表述自己认为的案件事实。
即使审判人员让被告人充分表述,如果没有辩护律师的指导,被告人很难思路清晰、系统、重点突出地把对自己有利的案件事实表述清楚。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在律师发问前,对被告人有利的案件事实还没有充分地向法庭展示,需要通过律师对被告人系统、全面的发问,才能将对被告人有利的案件事实全面地展示给法庭,同时,被告人对案件事实的认识和态度也同时展示给了法庭。
4、律师对被告人发问有查清有利于被告人的案件事实和情节的功能。
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据以查清案件事实的法定证据的一种,在认定案件事实中有其他证据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被告人实施了犯罪,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哪些情节是对他有利的他自己最清楚;如果被告人没有实施犯罪,既然他被起诉,他肯定也和案件事实有一定的联系,这种情况下,被告人对哪些事实和情节能够证明自己无罪也最清楚,因此,对被告人的充分发问是查清案件事实特别是对被告人自己有利的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在开庭前,被告人在接受侦查人员、审查起诉人员的讯问中,也会多次供述和辩解,但这种供述和辩解毕竟是准备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侦查、控诉人员单方面作出的,在讯问时没有律师在场、没有录音录像等相关措施的保障下,不能保障庭审前被告人的供述是完全真实的,更不能保障被告人有机会进行了充分的辩解。
所以,庭审过程中,在中立的审判人员主持下,在控辩对立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无论是公诉人、审判人员的讯问,还是辩护律师的发问,都能够更充分地保障被告人真实地供述或辩解,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
特别是被告人在庭审前的辩解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律师对被告人的发问,对于查清有利于被告人的案件事实更有意义和价值。
律师作为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专业人员,在庭审前通过阅卷基本掌握了案件的大部分事实和证据,又与被告人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只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对发问有高度的重视,完全有能力通过发问将有利于被告人的案件事实和情节全面、具体地展现在法庭上。
5、律师对被告人发问有为律师示证、质证和辩护作铺垫和准备的功能。
律师在庭审中的质证和辩论是律师辩护的主要内容。
无论是质证还是辩论,都离不开一定的事实和证据。
需要通过律师质证和辩论去证明的内容肯定是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证据,需要通过律师质证和辩论去反驳的内容肯定是对被告人不利的事实和证据。
而案件事实方面,被告人自己应该最清楚。
同时,案件的很多证据一般都与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有一定的关系,要么相互能够印证,要么相互矛盾。
律师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有效质证和辩论,必须建立在律师对案件事实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而庭审中对被告人发问是律师全面了解案件事实特别是对被告人有利的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律师在对证据进行质证时,会经常提到哪些证据或某一份证据的哪些内容与被告人的某一辩解相互印证;也会提到哪些证据与被告人的辩解相互矛盾,因此,这份证据是否真实需要其他证据进行印证、核实。
律师这样质证的前提就是被告人在庭审中进行了充分的辩解。
而被告人充分的辩解根本离不开辩护律师有效的发问和引导。
在法庭调查中,律师可能还要出示自己调查的证据。
在没有发问被告人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对其有利的事实的情况下,律师出示证据往往显得有点突然。
在律师发问和被告人进行了一定解释的情况下,审判人员可能在律师出示证据前就开始猜测律师取到了什么证据?律师取到的证据是什么内容?能够证明什么问题?律师想要用这些证据证明什么问题?这些证据对定罪量刑能否起到决定性作用?被告人是否会因此判无罪?并期望律师尽快出示这些证据。
这样,律师有效的发问对律师的示证就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律师在发问之前,公诉人已经对被告人进行了讯问。
公诉人讯问中,可能会出现对被告人不利的事实被告人没有解释清楚或者没有将自己的理由充分表达的情况,这时,律师就要借助发问让被告人澄清这些问题。
在庭审前,被告人一般都接受过侦查、审查起诉人员的多次讯问,作出过多次供述。
被告人在庭审中的辩解一旦与这些供述有矛盾,公诉人一般都要出示被告人的这些庭审前的供述笔录。
与其让被告人被动地对庭审前自己的供述提出异议,不如律师在发问时主动让被告人对自己庭审前的供述进行解释并充分陈述理由。
在律师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发问引导下,加上庭审前与律师必要的沟通,被告人一般情况下都能够作出充分的辩解。
被告人充分的辩解是律师在接下来的质证和辩论程序中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
二、庭审中,律师怎样对被告人发问——谈律师对被告人发问的技巧1、庭审前充分准备(1)认真阅卷对被告人在庭审中的充分、有效的发问是建立在对全部案件材料掌握的基础上的。
只有掌握了全部案件材料,律师才能知道哪些证据与被告人的辩解能够相互印证,同时,这些证据也需要被告人的辩解相印证,律师才有可能作为需要提出的问题在庭审中对被告人发问。
同样,只有掌握了全部案件材料,律师才能知道哪些证据与被告人的辩解相矛盾,律师才能向被告人发问,让被告人在庭审中作出辩解,并用这一辩解去质证与之有矛盾的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
与被告人在庭审前的供述有矛盾的证据,也有助于帮助被告人在庭审中解释这一供述的虚假性。
所以,认真的阅卷对律师确定“问什么?”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如果律师在庭审前没有认真阅卷并准确掌握案件事实,即使在庭审发问时律师向被告人提出了问题,被告人回答后律师也无从判断被告人的回答是不是事实、是不是与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或是否与某些证据相矛盾,从而无法有效地与公诉人对抗和辩论。
在全部阅卷的基础上,律师应当在庭审前重点审查、分析与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有关的一些重要证据。
比如重点审查被害人的陈述、在场证人的证言等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据,分析这些证据在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上与被告人的证明有哪些一致的地方,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是被告人的辩解能够得到更多的印证还是被告人的供述和被害人、在场证人的证言能够得到更多的印证。
比如重点审查鉴定结论、物证、书证等客观性较强的证据,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否有与这些证据有矛盾的地方,是否能够得到这些证据的印证。
比如审查被告人庭审前的供述是否有被告人认为不真实的地方,如何才能证明和解释这一供述的虚假性;被告人在庭审前是否提出了无罪的辩解或某一罪轻的辩解,如果没有提出,被告人为什么没有提出,如果提出了,侦查和审查起诉人员是否进行了相应的调查核实。
对这些关键的证据进行重点审查,有助于律师确定发问时应当提出的重点问题。
(2)会见被告人,与被告人进行充分的沟通首先,律师应当给被告人具体解释庭审的程序,特别是被告人对起诉书异议的程序和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其发问的程序。
告诉被告人应当认真对待庭审、认真回答上述人员的提问,对自己不利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充分的反驳意见。
其次,律师应当就庭审需要发问的问题与被告人沟通。
律师准备在庭审中提出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在会见时先向被告人提出,听取被告人如何回答,必要时让被告人进行解释。
律师还可以向被告人讲明庭审中会向他发问什么问题,律师想通过提出这一问题查清什么样的案件事实,让被告人考虑好并做充分的准备。
在与被告人就具体的问题进行沟通时,律师不能将自己想得到的回答内容告诉被告人,这样无疑等于诱供。
律师可以将自己想要查清哪一个事实讲给被告人,让被告人了解自己发问的真实意图即可,至于回答的内容,要由被告人自己回答。
在与被告人沟通时,律师还应当将自己发问的总体思路和哪些问题是重点问题告诉被告人,让被告人自己有一个具体的、充分的准备。
律师还应当向被告人了解他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有无异议,如果有异议,是对整个犯罪事实都有异议,准备做无罪辩解,还是对犯罪事实的部分事实和情节有异议,准备做罪轻辩解。
必要时,律师可以听取被告人准备在庭审中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提出异议的具体内容,这样,有助于律师拟定庭审发问被告人的提纲,也有助于律师在发问时避免与被告人已经提出的异议发生重复。
律师在庭审中向被告人发问,不是律师不知道相关的案件事实,也不是律师不知道被告人会怎么回答。
律师只有知道了相关的事实和被告人会如何回答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向被告人发问。
律师发问的主要目的是给被告人提供一个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自我全面辩解的机会,让审判人员对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实和情节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