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八、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检测试题人民版选修1
- 格式:doc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5
8.1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练习)1.最后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标记是A.“黑船来航”事件发生后B. 1854 年佩里再次率舰队到达日本后C.日美友善合约签署后D.英、俄、法、荷逼迫日本签署不同等合约后2.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置武士身份,或直接参加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天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进改革的政治权力B.要求挣脱封建约束,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升政治地位3.19 世纪中期,第一以武力迫使日本翻开国门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4.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A.“黑船来航”事件C.《日美友善合约》签署B. 1854 年佩里再次率舰队到达日本D.英、俄、法、荷逼迫日本签署不平等合约5.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有①资本主义要素的发展遇到幕府统治的阻挡②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伍于世界潮流③武士阶层不满幕府的统治④美国第一翻开了日本的大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6.明治维新前,日本对外推行的政策近似于A.中国清代中期C.1640 年前的英国B.沙皇俄国D.1789 年前的法国7.倒幕派的主力是A.中、下级武士B.西南诸藩的大名C.财产阶级和新兴地主D.城市穷人和手工业者8.倒幕军获得决定性成功是在A.东京B.大阪、神户C.伏见、鸟羽D.江户9.促进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主观要素是A.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B.武士因自己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不满情绪增添C.汲取中国被侵略的教训,拯救民族危亡D.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剧10.日俄之因此会经过自上而下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由于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盛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局势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④两国统治者都希望发展资本主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1.按先后次序正确摆列以下历史事件①日本出现新兴地主②明治维新开始③倒幕力量获得讨幕密诏④西方列强翻开日本的大门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12.1853 年前的日本和 1840 年前的中国对比,不一样之处是A.封建制度处于衰落期间B.推行闭关锁国政策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出现D.面对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迫13.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国所受的阻挡和约束不一样,日本属于A.封建专制制度阻挡B.殖民主义统治阻挡C.分裂盘据权力阻挡D.殖民主义、封建主义两重压迫14.以下对日本和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同样点的评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都造成了自己的落伍B.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封建统治C.必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权力对本国的浸透D.都完整隔断了本国与世界的联系15.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因此能成为领导力量,主假如由于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足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样稳固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呼吁力16.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在内忧外祸的状况下进行的”。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一、选择题1.一个签字武阳隐士的作者在写于1816 年的《世事见闻录》中说:“武士中无论大小,一般都很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将军的恩赐物,也被送进当铺”这类情况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日本社会形成的冲击B.闭关锁国政策造成日本社会日趋衰败C.幕府专制惹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D.武士腐化的生活使他们日趋寅吃卯粮分析: 19 世纪初的日本,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开销日趋增大,武士阶层特别是中下级武士的生活日趋窘况,题目供给的资料就反应了这类情况。
所以, A 项切合题意。
答案: A2.据《世事见闻录》记录:“三井家在江户有 3 座大商铺,聘用着 1 000 多名伙计。
据说每日的买卖,要做到黄金 2 000 两以上才算好买卖。
黄金 2 000 两,也就是白米 5 000 袋。
5 000 个农民一全年的辛苦耕作,才能缴上贡米 5 000 袋别的,三井家还有很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 2 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别的,还有散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资料反应了日本()A.重农抑商B.资本主义萌芽C.商业发展D.封建统治摇动分析:此题考察学生从资猜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资猜中只好获得商业发展的信息。
从资猜中看不出克制商业的举措,也没提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摇动。
答案: C3.以下对于大盐平八郎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起义前全国范围的饥馑出现,骚乱和抢粮仓事件不停B.起义发生于1837 年的大阪C.下级武士是此次起义的主力D.起义挑战了幕府威望,显示了幕府统治的危机分析:大盐平八郎起义是由下级武士发动和领导,广大农民踊跃参加的起义,农民是此次起义的主力军。
答案: C4. 19 世纪上半叶的日自己这样写道:“武士中无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余名贵物件,更是绝不介怀地顺手变卖。
专题八明治维新课时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17世纪初,日本开始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时期。
这一时期( )。
A.天皇掌握了日本实权B.武士构成幕府的统治基础C.打破了身份等级制度D.政府格外重视工商业发展答案 B2.观察下图,通过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姓氏,他最有可能是( )。
A.日本天皇 B.幕府将军C.著名武士 D.普通农民答案 B3.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外来侵略 B.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C.巩固自然经济 D.遏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析德川幕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和根本目的都是防止外来侵略,以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 A4.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的标志是( )。
A.农民起义不断 B.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统治C.大盐平八郎起义 D.武装倒幕运动爆发解析日本封建社会以武士为统治基础,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答案 C5.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在( )。
①生丝和茶叶出口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②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得到改进③一些有识之士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④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A6.“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吉田松阴这段话表明( )。
A.幕府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B.天皇专制阻碍了日本发展C.美国叩关唤醒了民族意识D.封建藩国林立成为了束缚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受人羁缚”、“岂能忍视”等,可知美国的叩关唤醒了日本的民族意识。
答案 C7.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武士阶层具有较大号召力答案 A8.如右图所示,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成果是( )。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幕府时期,日本统治者曾警告农人:“随意将萝卜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
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
”这表明 ( )A.日本统治者提倡俭仆B.日本统治者关切民众的生活C.日本农人的生活困窘D.日本农人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在幕府时期的日本,农人要终年为领主耕耘,要把收成物的大部份交给领主,很多农人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的生活十分困窘。
题干中日本统治者要求农人把农作物的叶子当做粮食,确实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反映。
答案: C2.驻日参赞黄遵宪作《樱花歌》曰“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世人梦”,描述的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 )A.佩里叩关B.“武装倒幕”C.“废藩置县” D.“修约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明白得问题的能力。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军队来到日本,用军舰及不平等条约敲开了日本紧锁的大门。
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故日本把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材料描述的正是这一事件。
答案: A3.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就“尊王攘夷”运动曾如此说过:“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若是指( )A.广大民众B.大名和武士C.中下级武士D.上级武士解析:久坂玄瑞的言论是指发动“尊王攘夷”运动,要紧依托力量是“草莽志士”,即中下级武士。
答案: C4.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显现了新的因素。
“新的因素”是指( )A.农业耕地增加B.手工业取得进展C.商业城市日趋繁荣D.资本主义萌芽显现解析:解题关键要抓住“新的因素”这一限定语,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进展,商业繁荣,日本社会显现资本主义萌芽,作为一种新的因素,瓦解着日本封建经济,加重了日本社会的转变。
答案 D5.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严峻危机,其表现有( )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推翻幕府②中下级武士不满现状③外来入侵要挟民族独立④显现经营手工工厂的富裕农人与商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对幕府统治危机即明治维新前社会状况的全面分析。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对比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运用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学习和了解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日本幕府统治的腐朽性,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必然性。
感受改革的曲折性和创新性。
学习重点:1.《日美亲善条约》的影响。
2.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学习难点: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自主学习过程:一、历史背景: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幕府统治危机)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一框题)(1)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日本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表现:①城市:和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
【探究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影响:2、阶级:人民抗争使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第二框题)(1)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民起义,城市“”。
(2)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的危机。
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效仿。
(1)必然性——腐朽的幕府统治下内忧外患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外患:西方殖民主义入侵,黑船事件(1853年)引发了民族危机。
日本被迫和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主权遭破坏。
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2)可能性——倒幕运动的胜利为维新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教学反思】新集中学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八导学案主备人徐香香审核人路景峰刘洪亮【课后巩固练习】1.有关日本德川幕府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②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下辖大名和武士③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3.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A.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 D.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4.19世纪中期,首先以武力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5.充分显示幕府统治危机的事件是:( )A.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 B.1853年,佩里叩关”C.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的签定 D.1858年,“安政大狱”【探究】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1 走向崩溃的幕府统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政奉还” B.“辞官纳地” C.鸟羽、伏见战役D.明治新政府成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大政奉还”是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因为名义上大政奉还给了天皇,但幕府仍掌握国家政权,对外依然代表国家,A项正确;1868年初,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新政府,并命令幕府将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这就是所谓的“辞官纳地”,不符合题意B项排除;鸟羽、伏见战役是1868年新政府军与幕府的一次战役,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但并不是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性事件,C项排除;明治新政府成立,这是德川幕府统治结束的标志性事件,D项排除。
正确选为A项。
考点:倒幕运动点评:“大政奉还”以后,德川幕府实际上仍然控制着国家政权,还拥有庞大的领地和人数众多的军队,对外照旧可以代表国家,所以说“大政奉还”只是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
2.下列关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第1页/共9页B.将军、大名、武士都属于统治阶级C.武士是幕府统治基础,全都效忠于将军D.工商业者受统治阶级的歧视【答案】C【解析】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将军、大名、武士都属于统治阶级的构成部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士全都效忠于将军”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符合题意;幕府统治时期工商业者受统治阶级的歧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观察下图,图中人物的相同点是A.都是幕府的实权派人物B.都是拥护幕府统治的人物C.都是尊攘派的著名领袖D.都是倒幕派著名的领导人【答案】D【解析】西乡隆盛和木户孝允都是反对幕府统治的,故AB错误;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尊攘派,后尊王攘夷运动向武装倒幕转化,西乡隆盛和木户孝允并不是尊攘派的著名领袖,故C错误;两者都是倒幕派著名的领导人,故D正确。
【优化方案】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随堂自测人民版选修11.倒幕运动的领导者是( )A.天皇B.大名C.中下级武士D.资本家解析:选C。
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者。
2.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的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解析:选A。
美国军舰最早对日本进行武力叩关。
3.下列关于19世纪中期日本商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部分人由农民分化而来B.开始兴办手工工场C.部分人成为新兴地主D.地位已经超过大名解析:选D。
日本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大名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天皇和将军,富有的商人依靠工商业发财致富,但政治地位依然低下。
4.(2013·温州月考)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并未成为日本幕府的阶级基础,故D项错误。
A、B两项内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可排除。
5.阅读下列材料: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
……对外贸易限制在长崎一港进行,而且由幕府一手垄断,至此完成了锁国。
……在锁国期间,准许同日本贸易的欧洲国家只有和基督教没有关系的荷兰。
荷兰把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当作殖民地,以巴达雅亚(雅加达)作为东印度公司的根据地,在长崎设立了分公司。
荷兰向幕府保证不传播基督教,商船一到长崎,即由商船船长向幕府提交“荷兰风向书”,报告海外的情况,一直到幕府末年,荷兰始终采取阻挠其他欧洲国家同日本进行贸易的政策。
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 1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夯基达标1.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解析: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
C项是明治维新的产物,B、D两项表述不确切。
答案:A2.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实际权力C.联络倒幕派D.把政权奉还天皇解析: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企图在形式上让天皇执政,而自己在天皇之下掌握实权。
答案:A3.对近代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防止外国殖民势力的渗透B.目的在于维护日本独立C.是日本落后的原因之一D.禁止一切外国船只来日本解析: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对外国船只到日本只是“限制”,并不“禁绝”。
答案:D4.下图反映了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对外采取了什么政策()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A.对外开放政策B.与荷兰通商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禁绝出海贸易解析:将图片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特别是图片信息“贸易的唯一地点”。
答案:C5.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国家的结构特点是()A.居民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B.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封建统治体制C.幕府将军实际上掌握统治权D.大名绝对服从天皇与将军解析: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实行的是幕藩体制。
答案:B6.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的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他们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反映了伴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相应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 1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19世纪中期日本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不断发展,表明了()①日本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日本幕府封建势力壮大③日本封建统治逐步加强④商品经济发展引起日本社会深刻变化A.①②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③④2.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政权面临的主要内部危机有()①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②城市经常发生“米骚动”事件③强藩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④一些中下级武士产生反抗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向将军、大名提供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
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经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自身政治地位4.日本没有把率领舰队粗暴踢开国门的佩里当作侵略者,反而把他塑造成英雄,民间每年都自发地举行开国纪念活动。
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日本塑造的佩里纪念碑A.日本人没有民族意识B.日本缺乏远见卓识C.日本认为开国非常重要D.日本崇拜对外侵略的人5.日本名人久坂玄端就“尊王攘夷”运动曾这样说过:“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A.广大民众 B.大名和武士C.中下级武士 D.上级武士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些商人日日夜夜地赚钱获利,聚集着财富……商人家中陈设的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
……商人本在社会下层,可是到了如今,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里,甚至于商人中已有了超武士身价的大豪杰了。
——日本《世事见闻录》材料二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
……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后,手中的财产就越来越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
……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
——日本《世事见闻录》请完成:(1)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2)作者关于“(武士的)忠诚也日益减退。
专题八明治维新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程标准]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一、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1.原因:生产力提高,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表现(1)商品经济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了全国商品流通网络。
(2)商业资本和__________资本发展起来。
3.影响(1)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出现农村商人和____________。
(2)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
少数人成为____________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人成为受剥削的工资劳动者。
(3)部分高利贷商人购买武士头衔,参与藩政,成为新兴阶层。
二、幕府统治危机1.人民的抗争(1)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由于受到将军、大名和地主的残酷剥削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生活极端贫困,他们多次发动起义。
(2)城市中经常发生“米骚动”事件。
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是________联合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的暴动,它表明幕府的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2.幕府政权面临严重内部危机(1)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的大名,顺应商品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实力迅速增长,他们挑战幕府的权威,离心倾向日益加剧。
(2)被称为“京都囚徒”的________不甘大权旁落,企图利用反幕府的力量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
3.民族危机严重(佩里叩关)(1)概况①1853年7月,________率舰队抵达日本江户湾的浦贺港,以武力胁迫日本接受美国的要求。
②1854年,美日双方代表签订《________________》。
(2)影响①叩开了日本大门,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冲击,日本彻底结束了____________的状态。
②日本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经济上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日本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三、倒幕运动1.原因(1)面对外来侵略,________成为日本民族革命的旗帜。
(2)幕府政权对内镇压国内人民起义,对外屈从于侵略者的淫威。
(3)“安政大狱”打破了改革派大名的幻想,使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以武力夺取政权,推翻幕府统治。
一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在日本,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
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幕府统治中尤以德川幕府统治影响最深远。
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1.19世纪中期日本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不断发展,表明了( )
①日本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日本幕府封建势力壮大
③日本封建统治逐步加强
④商品经济发展引起日本社会深刻变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
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势力不断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的出现严重冲击了幕府的反动统治,并动摇了其统治基础。
答案:C
2.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
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
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
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日本重农抑商 B.资本主义萌芽
C.日本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动摇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前的社会背景。
从“黄金”、“白银”、“分店”可知考查的是当时日本的商业发展。
答案:C
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
答案:C
4.关于大盐平八郎起义表述不准确的是( )
A.起义前全国范围的饥荒出现,骚动和抢粮仓事件不断发生
B.起义发生于1837年的大阪
C.下级武士是这次起义的主力
D.起义挑战了幕府权威,显示了幕府统治的危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大盐平八郎起义是由下级武士发动和领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的起义,农民是这次起义的主力军。
答案:C
5.有人说,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
其中“外部因素”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强大
C.民族危机加剧 D.倒幕运动胜利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辨析能力。
A、B、D三项属于内部因素,C项民族危机的加剧刺激了日本的进步人士奋起改革,挽救民族命运,为外部因素。
答案:C
6.向将军、大名提供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
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
A.已经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自身政治地位
解析:日本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经济实力雄厚,但政治上无权,因而采用出钱购买武士身份等手段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反映了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答案:D
7.“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5,而国际市场上却是115或1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格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繁荣 B.西方商人进行银元套购
C.国际金属货币增值 D.外汇市场出现金融波动
解析:19世纪中期的日本,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直到1853年美国佩里叩关,日本的国门才被打开,因此A项错误;由于当时的日本基本不参与国际贸易,因此其货币价格的变动与国际市场无关,故排除C、D两项。
答案:B
8.1867年,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奉还大政”和辞去“征夷大将军”职位的根本目的是( )
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
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
D.支持“王政复古”
解析:A、C两项都是德川庆喜提出还政和辞去职位的目的,但最终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原有的权力。
答案:B
9.“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
”这段材料中“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 B.上层武士
C.大名 D.民众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体现的历史信息,诸侯、公卿等不能担当起纠合、举义之任。
再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是中下级武士。
答案:A
10.俄、日两国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较低
B.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开明皇帝相互妥协
解析:两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发展不成熟。
B项错误,两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C项与史实不符合;D项与日本的情况不一致。
答案:A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
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奢侈腐化,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
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入困境。
因此,中下级武士对社会现实相当不满。
材料三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 2 600余次,而
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
有些起义提出了“改革世道”的口号。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日本怎样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分析,上述社会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题目中给出的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武士的不满、下层人民的反抗,这体现了当时幕府统治的危机。
第(2)题,针对社会状况分析原因即可。
答案:(1)美国打开日本国门,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中下级武士因生活状况恶化,出现反抗思想;下层人民反抗斗争加剧,幕府统治危机严重。
(2)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中期日本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幕府腐朽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开国的日本。
材料二故余谓巧乎今之世,而欲明兵法,非兼取洋法不可。
——佐久间象山
仁义之道,忠孝之教由吾开,器技之工,艺术之精取于彼。
——桥本佐内
材料三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吉田松阴《草莽崛起论》
材料四
(1)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
(2)据材料二,归纳其中基本的政治主张,材料三的观点与之相比有何变化?原因何在?
(3)材料四两幅图片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第(1)题,要观察地图左上角的注释,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日本面临的形势。
第(2)题,要结合由“开国”、“攘夷”到倒幕运动这一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材料三两种政治主张的不同及其原因。
第(3)题,可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四所附图片加以判断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入侵日本,日本被迫接受美国的开港要求,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国内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倒幕派在西南强藩的组织下积极准备武装倒幕。
(2)材料二主张在维护天皇权威和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材料三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政治,抵御外国侵略,实现民族振兴。
原因:幕府的倒行逆施使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3)分别是1867年幕府的“大政奉还”和1868年的鸟羽、伏见战役。
“大政奉还”只是形
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但实际上幕府依然控制国家政权,倒幕派决定彻底打垮幕府,伏见、鸟羽战役新政府军大胜,不久幕府统治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