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面积法几何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13
,那么点B′的坐标是()A. (-2,3)B.(2,-3)C.(3,-2)或(-2,3)D.(-2,3)或(2,-3)3.(2012 呼和浩特)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及相关数据(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cm.Array4.(2012•潍坊)如图,三角形ABC的两个顶点B、C在圆上,顶点A在圆外,AB、AC分别交圆于E、D两点,连接EC、BD.(1)求证:△ABD∽△ACE;(2)若△BEC与△BDC的面积相等,试判定三角形ABC的形状二名词释义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
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
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面积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两部分内容:(一)怎样证明面积相等。
以下是常用的理论依据1.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2.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其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4.同底(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5.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16.三角形的中位线截三角形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417.三角形三边中点的连线所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48.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夹角的两边的乘积的比。
(二)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常用的解题思路)1.分解法:通常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三角形。
2.作平行线法:通过平行线找出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
专题25 图形面积的计算阅读与思考计算图形的面积是平面几何中常见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包括两种主要类型: 1.常见图形面积的计算由于一些常见图形有计算面积的公式,所以,常见图形面积一般用公式来解. 2.非常规图形面积的计算非常规图形面积的计算通常转化为常见图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将非常规图形面积用常规图形面积的和或差来表示.计算图形的面积还常常用到以下知识:(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2)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 (3)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底的比.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5)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平分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6)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平分它的面积. 熟悉如下基本图形:S 3S 4S 3S 4S 1S 2S 1S 2S 1S 2S 1S 2S 1S 2S 2S 1l 2l 1例题与求解【例1】 如图,在直角△ABC 的两直角边AC ,BC 上分别作正方形ACDE 和CBFG .AF 交BC 于W ,连接GW ,若AC =14,BC =28,则S △AGW =______________.(2013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AGW 的面积可以看做△AGF 和△GWF 的面积之差.WFGEDCBA【例2】 如图,已知△ABC 中的面积为24,点D 在线段AC 上,点F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BC =4CF .四边形BDCE 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B .4C .5D .6(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广东试题)解题思路:设△ABC 底边BC 上的高为h .本例关键是通过适当变形找出h 和DE 之间的关系.FC BDEA【例3】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30cm 2,E 为AD 边延长线上的一点,EB 与DC 交于F 点,已知三角形FBC 的面积比三角形DEF 的面积大9cm 2,AD =5cm ,求DE 长.(北京市“迎春杯”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面积求相关线段,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把条件中图形面积用DE 及其它线段表示.BACFDE【例4】 如图,四边形ABCD 被AC 与DB 分成甲、乙、丙、丁4个三角形,已知BE =80 cm ,CE =60 cm ,DE =40 cm ,AE =30 cm ,问:丙、丁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是甲、乙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的多少倍?(“华罗庚杯”竞赛决赛试题)解题思路:甲、乙、丙、丁四个三角形面积可通过线段的比而建立联系,找出这种联系是解本例的突破口.丁乙丙甲E BCDA【例5】 如图,△ABC 的面积为1,D ,E 为BC 的三等分点,F ,G 为CA 的三等分点,求四边形PECF 的面积.解题思路:连CP ,设S △PFC =x ,S △PEC =y ,建立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QP F GEDCBA【例6】如图,E ,F 分别是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的中点, DE 与AF 交于点P ,点Q 在线段DE 上,且AQ ∥PC .求梯形APCQ 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比值.(2013年”希望杯“数学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连接EF ,DF ,AC ,PB ,设S □ABCD =a ,求得△APQ 和△CPQ 的面积.FEPQDCBA能力训练A 级1.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BC 于E ,F ,则阴影部分面积是______.FOEDCB A(海南省竞赛试题)2.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F 是CE 的中点,若△BDF 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则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平方厘米.EFDCBA(“希望杯”邀请赛试题)3.如图,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以AB ,BC ,CD ,DA 分别为直径画半圆,则这四个半圆弧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DCBA(安徽省中考试题)4.如图,已知AB ,CD 分别为梯形ABCD 的上底、下底,阴影部分总面积为5平方厘米,△AOB 的面积是0.625平方厘米,则梯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平方厘米.DOCBA(“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5.如图,长方形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F 是BC 上的一点,且CF =BC 31,则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阴影部分面积的( )倍.A .2B . 3C . 4D .5DF CBEA6.如图,是一个长为a ,宽为b 的长方形,两个阴影图形都是一对长为c 的底边在长方形对边上的平行四边形,则长方形中未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c b a ab )(+-B . c b a ab )(--C .))((c b c a --D .))((c b c a +-cccc7.如图,线段AB =CD =10cm ,BC 和DA 是弧长与半径都相等的圆弧,曲边三角形BCD 的面积是以D 为圆心、DC 为半径的圆面积的41,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5π B . 100 C .50π D .200CBD A(“五羊杯”竞赛试题)8.如图,一个大长方形被两条线段AB 、CD 中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如果其中图形Ⅰ,Ⅱ,Ⅲ的面积分别为8,6,5,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29 B .27 C .310 D .815 ⅢⅡⅠCBDA9.如图,长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D ,BC 边上的任一点,△ABG ,△DCH 的面积分别为15和2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HGEDCF B A(五城市联赛试题)10.如图,正方形ABCD ,正方形BEFG 和正方形RKPF 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 在线段DK 上,已知正方形BEFG 的边长为4,求△DEK 的面积.RKP GF EC B AD(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中考试题)B 级1.如果图中4个圆的半径都为a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江苏省竞赛试题)2.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E 是BC 上的一点,F 是CD 上的一点,若三角形ABE 的面积是长方形ABCD 面积的31,三角形ADF 的面积是长方形ABCD 面积的52,三角形CEF 的面积为4cm 2,那么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cm 2.DCFE BA(北京市“迎春杯”邀请赛试题)3.如图,边长为3厘米与5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并排放在一起,在大正方形中画一段以它的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的圆弧,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杯”邀请赛试题)4.如图,若正方形APHM ,BNHP ,CQHN 的面积分别为7,4,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CMNDQPB A(“五羊杯”竞赛试题)5.如图,把等边三角形每边三等分,使其向外长出一个边长为原来的31的小等边三角形,称为一次“生长”,在得到的多边上类似“生长”,一共“生长”三次后,得到的多边形的边数=________,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______倍.第2次生长第1次生长原图(“五羊杯”竞赛试题)6.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E =BG =BF =21AD =31AB =2,E ,H ,G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 .8B .12C .16D .20F BGCHDE A7.如图,边长分别为8cm 和6cm 的两个正方形,ABCD 与BEFG 并排放在一起,连接EG 并延长交AC 于K ,则△AKE 的面积是( ).A .48cm 2B .49cm 2C .50cm 2D .51cm 2KGFEC B A D(2013年“希望杯”邀请赛试题)8.在一个由8×8个方格组成的边长为8的正方形棋盘内放一个半径为4的圆,若把圆经过的所有小方格的圆内部分的面积之和记为S 1,把圆周经过的所有小方格的圆外部分的面积之和记为S 2,则21S S 的整数部分是( ).A .0B .1C .2D .3(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9.如图,△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G ,BD =2DC ,S △GEC =3,S △GDC =4,则△ABC 的面积是( ).A .25B .30C .35D .40GFE CBDA10.已知O (0,0),A (2,2),B (1,a ),求a 为何值时,S △ABO =5?1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M 为AB 的中点,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GCBMAD(湖北省武汉市竞赛试题)12.如图,△ABC 中,21===FA FB EC EA DB DC .求的面积△的面积△ABC GHI 的值. G IHEDCBFA(“华罗庚金杯”邀请赛试题)。
数学运算之几何问题专题面积基本公式:(1)三角形的面积S=1/2ah (2)长方形的面积S=a×b (3)正方形的面积S=a2 (4)梯形的面积S=(a+b)/2×h(5)圆的面积=πr2=1/4πd2(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同;(2)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3)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
解决面积问题的核心是“割、补”思维,即当我们看到一个关于求解面积的问题,不要立刻套用公式去求解,这样做很可能走入误区,最后无法求解或不能快速求解。
对于此类问题通常的使用的方法就是“辅助线法”即通过引入新的辅助线将图形分割或者补全为很容易得到的规则图形,从而快速求得面积。
体积基本公式:(1)长方体的体积V=abc (2)正方体的体积V=a3(3)圆柱的体积V=Sh =πr2,S为圆柱底面积。
(4)圆锥的体积V=1/3Sh =1/3πr2h ,S为圆锥底面积。
周长基本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C=(a+b)×2(2)正方形的周长C=a×4 (3)圆的周长C=2πr =πd例1、现有边长1米的一个木质正方体,已知将其放入水里,将有0.6米浸入水中,如果将其分割成边长0.25米的小正方体,并将所有的小正方体都放入水中,直接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总量为()。
A 3.4平方米B9.6平方米C13.6平方米D16平方米【解析】边长1米的一个木质正方体放入水里,有0.6米浸入水中,说明要考虑水的浮力的作用,并且告诉了浮力的大小。
可以得到的小正方体有64个,每一个直接和水接触的表面积包括一个底面和4个侧面的60%。
根据题意,直接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总量为64×(0.25×0.25+40.6×0.25×0.25)=13.6(平方米)。
答案选C。
例2、甲、乙两个容器均有50厘米深,底面积之比为5∶4,甲容器水深9厘米,乙容器水深5厘米,再往两个容器各注入同样多的水,直到水深相等,这时两容器的水深是()。
初二数学---面积法解题1. 从△ABC 的各顶点作三条平行线AD 、BE 、CF ,各与对边或延长线交于D 、E 、F ,求证:△DEF 的面积=2△ABC 的面积。
FEAB D C2. 已知:在梯形ABCD 中,DC//AB ,M 为腰BC 上的中点求证:S S ADM ABCD∆=12A B3. 设AD 、BE 和CF 是△ABC 的三条高,求证:AD ·BC =BE ·AC =CF ·ABAFEB D C4. 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引直线,和BC、DC或其延长线分别交于E、F,求证:S△ABF =S△ADEA DB E CF5. 已知△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一点,PE⊥AB,PF⊥AC,BH⊥AC,求证:PE+PF=BHAHFEB P C6. 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边AD、CD上各取一点F、E,使AE=CF,连AE、CF 交于P,求证:BP平分∠APC。
7.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点分别为BC、CD的中点,连结AF、AE,求证:S△ABE =S△ADFD F CE8 在梯形ABCD中,DC//AB,M为腰BC上的中点,求证:S S SADM DCM ABM∆∆∆=+D CMA B9. Rt△ABC中,∠ACB=90°,a、b为两直角边,斜边AB上的高为h,求证:111222a b h+=Cb ahB10. 已知:E、F为四边形ABCD的边AB的三等分点,G、H为边DC的三等分点,求证:S SEFGH ABCD=13DA GEF HB C11. 在△ABC中,D是AB的中点,E在AC上,且CEAC=13,CD和BE交于G,求△ABC和四边形ADGE的面积比。
ADG EB C。
初二求面积的题目及解答
一、矩形面积
例题:一个矩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解答: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乘以宽来计算,即6厘米×4厘米=24平方厘米。
二、三角形面积
例题: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厘米,高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解答: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乘以高再除以2来计算,即(6厘米×4厘米)/2=12平方厘米。
三、圆形面积
例题: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求它的面积。
解答:圆的面积可以通过π乘以半径的平方来计算,即π×(3厘米)^2=27π平方厘米。
四、扇形面积
例题:一个扇形的半径是5厘米,圆心角是72度,求它的面积。
解答:扇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圆的面积乘以圆心角与360度的比值来计算,即π×(5厘米)^2×(72度/360度)=25π平方厘米。
五、组合图形面积
例题:求下图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答: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为:100平方厘米。
初中面积问题方法总结
初中面积问题通常涉及到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公式法:对于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等,都有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能灵活应用,是解决面积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分割法:对于复杂的图形,可以将其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分别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最后求和。
这种方法需要准确判断图形的构成和分割方式。
3.补全法:有些图形可以通过补全成一个更简单的图形来方便计算面积。
例如,通过补全一个三角形为一个矩形或正方形,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三角形的面积。
4.相似图形法:如果两个图形相似,那么它们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对应边长的平方之比。
利用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已知图形的面积来求解未知图形的面积。
5.坐标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计算图形各顶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坐标来计算面积。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求解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6.面积比法: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图形的面积来求解问题。
例如,在比例尺问题中,可以通过比较实际面积和图上面积的比例来求解。
7.代数法:对于一些涉及变量和方程的面积问题,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求解。
这通常涉及到建立方程或不等式,并解出未知数的值。
解决初中面积问题时,首先要仔细分析问题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因为计
算错误而导致结果不正确。
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讲解:面积法阅读与思考平面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测量土地面积的需要,面积关联着几何图形的重要元素边与角.所谓面积法是指借助面积有关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直接或间接与面积问题有关的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有许多数学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直接涉及面积,但由于面积联系着几何图形的重要元素,所以借助于有关面积的知识求解,常常简捷明快.用面积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对某一平面图形面积,采用不同方法或从不同角度去计算,就可得到一个含边或角的关系式,化简这个面积关系式就可得到求解或求证的结果.下列情况可以考虑用面积法:(1)涉及三角形的高、垂线等问题;(2)涉及角平分线的问题.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从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向三边作垂线,已知这三条垂线段的长分别为1,3,5,则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从寻求三条垂线段与等边三角形的高的关系入手.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那么等边三角形呢?等腰梯形呢?【例2】如图,△AOB中,∠O=,OA=OB,正方形CDEF的顶点C在DA上,点D在OB上,点F在AB上,如果正方形CDEF的面积是△AOB的面积的,则OC:OD等于( )A.3:1 B.2:1C.3:2 D.5:3解题思路:由面积关系,可能想到边、角之间的关系,这时通过设元,即可把几何问题代数化来解决.【例3】如图,在□ABCD中,E为AD上一点,F为AB上一点,且BE=DF,BE与DF交于G,求证:∠BGC=∠DGC.(长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要证∠BGC=∠DGC,即证CG为∠BGD的平分线,不妨用面积法寻找证题的突破口.【例4】如图,设P为△ABC内任意一点,直线AP,BP,CP交BC,CA,AB于点D、E、F.求证:(1);(2).(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过P点作平行线,产生比例线段.【例5】如图,在△ABC中,E,F,P分别在BC,CA,AB上,已知AE,BF,CP相交于一点D,且,求的值.解题思路:利用上例的结论,通过代数恒等变形求值.(黄冈市竞赛试题)【例6】如图,设点E,F,G,H分别在面积为1的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且(是正数),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河北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连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将线段的比转化为三角形的面积比.线段比与面积比的相互转化,是解面积问题的常用技巧.转化的基本知识有:(1) 等高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2) 等底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3) 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它们相似比的平方.能力训练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E是AD的中点,BM⊥EC,垂足为M,则BM=______.(福建省中考试题)2.如图,矩形ABCD中,P为AB上一点,AP=2BP,CE⊥DP于E,AD=,AB=,则CE=__________.(南宁市中考试题)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已知八边形ABCDEFGH中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5,48,121,114,PR=13,则该八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江苏省竞赛试题) 4. 在△ABC中,三边长为,,,表示边上的高的长,,的意义类似,则(++)的值为____________. (上海市竞赛试题)5.如图,△ABC的边AB=2,AC=3,Ⅰ,Ⅱ,Ⅲ分别表示以AB,BC,CA为边的正方形,则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全国竞赛试题) 6.如图,过等边△ABC内一点P向三边作垂线,PQ=6,PR=8,PS=10,则△ABC的面积是 ( ).A. B.C.D.(湖北省黄冈市竞赛试题)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一点,若∠CAD=∠DAB=,AC=3,AB=6,则AD的长是( ).A.2 B. C.3 D.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N,BN,DM,CM划分四边形所成的7个区域的面积分别为,,,,,,,那么恒成立的关系式是( ).A.+=B.+=C.+= D.+=9.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ABC的高为.若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此时,可得结论:++=.请直接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点P在△ABC内(如图2)、点P在△ABC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与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黑龙江省中考试题)10.如图,已知D,E,F分别是锐角△ABC的三边BC,CA,AB上的点,且AD、BE、CF相交于P点,AP=BP=CP=6,设PD=,PE=,PF=,若,求的值.(“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1.如图,在凸五边形ABCDE中,已知AB∥CE,BC∥AD,BE∥CD,DE∥AC,求证:AE∥BD.(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试题)12.如图,在锐角△ABC中,D,E,F分别是AB,BC,CA边上的三等分点. P,Q,R分别是△ADF,△BDE,△CEF的三条中线的交点.(1) 求△DEF与△ABC的面积比;(2) 求△PDF与△ADF的面积比;(3) 求多边形PDQERF与△ABC的面积比.13.如图,依次延长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至E,F,G,H,使,若,求的值.(上海市竞赛试题)14.如图,一直线截△ABC的边AB,AC及B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F,E,D三点,求证:.(梅涅劳斯定理)15.如图,在△ABC中,已知,求的值.(“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试题)。
专题复习一、面积法何谓面积法在求解平面几何问题的时候,根据有关几何量与涉及的有关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面积或面积之间的关系表示有关线段间的关系,从而把要论证的线段之间的关系转化为面积的关系,并通过图形面积的等积变换对所论问题来进行求解的方法,称之为面积法。
(一)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理论依据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常用到下列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3、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4、同底(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一、证线段相等1、已知:△ABC 中,∠A 为锐角,AB=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求证:BD=CEED C B A2、已知:等腰△ABC 中,AB=AC ,D 为底边BC 的中点,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求证:DE=DF.3、(1)已知: △ABC 中,AB=AC ,P 为底边BC 上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BF ⊥AC 于F ,求证:PD+PE=BF.P(2)若P 为 △ABC 的底边BC 的延长线上一点,其他条件不变,请画出图形,并猜想(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证明。
F ED CB AP A B C4、(1)已知等边△ABC 内有一点P ,PD ⊥AB ,PE ⊥BC ,PF ⊥CA ,垂足分别为D 、E 、F ,又AH 为△ABC 的高,求证:PD+PE+PF=AH. PH F E D C B A(2)若P 是等边△ABC 外部一点,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AB C DE F H P二、证角相等5、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在AB 同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连接BD 、AE 交于O 点,再连接OC ,求证:∠AOC=∠BOC.1、Rt △ABC 中,∠BAC=90°,AB=3,M 为边BC 上一点,连接AM ,若将△ABM 沿直线AM 翻折后,点B 恰好落在边AC 的中点B ′处,那么点M 到AC 的距离是 。
初二数学---面积法解题【本讲教育信息】【讲解内容】——怎样证明面积问题以及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灵活掌握证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重点、难点】:重点:证明面积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证明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一)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理论依据1.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2. 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其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4. 同底(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5.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6. 三角形的中位线截三角形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
147. 14三角形三边中点的连线所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
8. 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夹角的两边的乘积的比。
(二)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证题思路和方法1. 分解法:通常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三角形。
2. 作平行线法:通过平行线找出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
3. 利用有关性质法:比如利用中点、中位线等的性质。
4. 还可以利用面积解决其它问题。
【典型例题】(一)怎样证明面积问题 1. 分解法例1. 从△ABC 的各顶点作三条平行线AD 、BE 、CF ,各与对边或延长线交于D 、E 、F ,求证:△DEF 的面积=2△ABC 的面积。
FEAB D C分析:从图形上观察,△DEF 可分为三部分,其中①是△ADE ,它与△ADB 同底等高,故S S ADE ADB ∆∆=②二是△,和上面一样,ADF S S ADF ADC ∆∆=③三是△AEF ,只要再证出它与△ABC 的面积相等即可 由S △CFE =S △CFB故可得出S △AEF =S △ABC 证明:∵AD//BE//CF∴△ADB 和△ADE 同底等高 ∴S △ADB =S △ADE同理可证:S △ADC =S △ADF ∴S △ABC =S △ADE +S △ADF 又∵S △CEF =S △CBF ∴S △ABC =S △AEF∴S △AEF +S △ADE +S △ADF =2S △ABC ∴S △DEF =2S △ABC2. 作平行线法例2. 已知:在梯形ABCD 中,DC//AB ,M 为腰BC 上的中点求证:S S ADM ABCD ∆=12分析:由M 为腰BC 的中点可想到过M 作底的平行线MN ,则MN 为其中位线,再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设梯形的高为hD CN MA BS S S MN h S AMD DMN AMN ABCD ∆∆∆=+=⋅=1212证明:过M 作MN//AB ∵M 为腰BC 的中点 ∴MN 是梯形的中位线 设梯形的高为hMN DC AB=+2则S MN h ABCD =⋅又ΘS S S MN h AMD AMN MND ∆∆∆=+=⋅12∴=S S ADM ABCD ∆12(二)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有些几何问题,往往可以用面积法来解决,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常用到下列性质:性质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性质2: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性质3: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性质4: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 性质5:等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 1. 证线段之积相等例3. 设AD 、BE 和CF 是△ABC 的三条高,求证:AD ·BC =BE ·AC =CF ·ABAFEB D C分析:从结论可看出,AD 、BE 、CF 分别是BC 、AC 、AB 三边上的高,故可联想到可用面积法。
初二数学面积法几何专题初二数学---面积法解题【本讲教育信息】【讲解内容】——怎样证明面积问题以及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灵活掌握证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证明面积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证明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一)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理论依据1. 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2. 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其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4. 同底(等底)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
5.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6. 三角形的中位线截三角形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
147. 14三角形三边中点的连线所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
8. 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夹角的两边的乘积的比。
(二)证明面积问题常用的证题思路和方法 1. 分解法:通常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三角形。
2. 作平行线法:通过平行线找出同高(或等高)的三角形。
3. 利用有关性质法:比如利用中点、中位线等的性质。
4. 还可以利用面积解决其它问题。
【典型例题】(一)怎样证明面积问题 1. 分解法例1. 从△ABC 的各顶点作三条平行线AD 、BE 、CF ,各与对边或延长线交于D 、E 、F ,求证:△DEF 的面积=2△ABC 的面积。
FEAB D C分析:从图形上观察,△DEF 可分为三部分,其中①是△ADE ,它与△ADB 同底等高,故S S ADEADB∆∆=②二是△,和上面一样,ADF S S ADFADC∆∆=③三是△AEF ,只要再证出它与△ABC 的面积相等即可由S △CFE =S △CFB故可得出S △AEF =S △ABC 证明:∵AD//BE//CF∴△ADB 和△ADE 同底等高 ∴S △ADB =S △ADE同理可证:S △ADC =S △ADF ∴S △ABC =S △ADE +S △ADF 又∵S △CEF =S △CBF ∴S △ABC =S △AEF∴S △AEF +S △ADE +S △ADF =2S △ABC ∴S △DEF =2S △ABC2. 作平行线法例2. 已知:在梯形ABCD 中,DC//AB ,M 为腰BC 上的中点求证:S S ADM ABCD ∆=12分析:由M 为腰BC 的中点可想到过M 作底的平行线MN ,则MN 为其中位线,再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设梯形的高为hD CN MA BS S S MN h S AMD DMN AMN ABCD ∆∆∆=+=⋅=1212证明:过M 作MN//AB∵M 为腰BC 的中点 ∴MN 是梯形的中位线 设梯形的高为h MN DC AB=+2则S MN h ABCD =⋅又 S S S MN h AMD AMN MND ∆∆∆=+=⋅12∴=S S ADMA B C D∆12(二)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有些几何问题,往往可以用面积法来解决,用面积法解几何问题常用到下列性质: 性质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性质2: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性质3: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性质4: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性质5:等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1. 证线段之积相等例3. 设AD 、BE 和CF 是△ABC 的三条高,求证:AD ·BC =BE ·AC =CF ·ABAFEB D C分析:从结论可看出,AD 、BE 、CF 分别是BC 、AC 、AB 三边上的高,故可联想到可用面积法。
证明:∵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高 ∴=⋅=⋅=⋅S AD BC BE AC CF ABABC ∆222∴⋅=⋅=⋅AD BC BE AC CF AB2. 证等积问题例4. 过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引直线,和BC 、DC 或其延长线分别交于E 、F ,求证:S △ABF =S △ADEA DB E CF分析:因为AB//DF ,所以△ABF 与△ABC 是同底AB 和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证明:连结AC ∵CF//AB∴==S S S ABF ABC ABCD ∆∆12平行四边形又∵CE//AD∴==S S S AD EAC DA B C D∆∆12平行四边形 ∴=S S ABFADE∆∆3. 证线段之和例5. 已知△ABC 中,AB =AC ,P 为底边BC上任一点,PE ⊥AB ,PF ⊥AC ,BH ⊥AC ,求证:PE+PF =BHAHF EB P C分析:已知有垂线,就可看作三角形的高,连结AP ,则S S S AB PE AC PF ABC ABP APC ∆∆∆=+=⋅+⋅1212又由,所以AB AC S AC PE PF ABC ==⋅+∆12()又S AC BHABC ∆=⋅12 故PE+PF =BH 证明:连结AP ,则 S S S ABCABPAPC∆∆∆=+∵AB =AC ,PE ⊥AB ,PF ⊥AC∴=⋅+⋅=⋅+S AB PE AC PF AC PE PF ABC ∆121212()又∵BH ⊥AC∴=⋅S AC BH ABC ∆12∴⋅+=⋅1212AC PE PF AC BH () ∴PE+PF =BH4. 证角平分线例6.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边AD 、CD 上各取一点F 、E ,使AE =CF ,连AE 、CF 交于P ,求证:BP 平分∠APC 。
分析:要证BP 平分∠APC ,我们可以考虑,只要能证出B 点到PA 、PC 的距离相等即可,也就是△ABE 和△BFC 的高相等即可,又由已知AE =FC 可联想到三角形的面积,因此只要证出S △ABE =S △BCF 即可由平行四边形ABCD 可得S △ABE =S △ABC ,S △BFC =S △ABC所以S △ABE =S △BFC ,因此问题便得解。
证明:连结AC 、BE 、BF∵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S △ABE =S △ABC S △BFC =S △ABC ∴S △ABE =S △BFC 又∵AE =CF而△ABE 和△BFC 的底分别是AE 、CF ∴△ABE 和△BFC 的高也相等 即B 到PA 、PC 的距离相等 ∴B 点在∠APC 的平分线上 ∴PB 平分∠APC【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1.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点分别为BC 、CD 的中点,连结AF 、AE ,求证:S △ABE =S △ADFD F CEA B2. 在梯形ABCD 中,DC//AB ,M 为腰BC 上的中点,求证:S S S ADMDCMABM∆∆∆=+D CMA B3. Rt △ABC 中,∠ACB =90°,a 、b 为两直角边,斜边AB 上的高为h ,求证:111222a b h +=Cb a hA D B4. 已知:E 、F 为四边形ABCD 的边AB 的三等分点,G 、H 为边DC 的三等分点,求证:S S EFGH ABCD =13D A G EF HB C5. 在△ABC 中,D 是AB 的中点,E 在AC上,且CEAC13,CD和BE交于G,求△ABC和四边形ADGE的面积比。
ADG EB C【试题答案】1. 证明:连结AC ,则S S ABCADC∆∆=又∵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S S ABE ABC ∆∆12S S ADFA D C∆∆=12∴=S S ABEADF∆∆2. 证明:过M 作MN//DC//ABD CN MA∵M 为腰BC 上的中点∴△DCM 和△ABM 的高相等,设为h 1 ∴+=⋅+⋅=+⋅S S DC h AB h DC AB h DCM ABM ∆∆121212111() 又∵△DMN 与△AMN 的高也为h 1 ∴=+S S S A D MD M NA M N∆∆∆=⋅+⋅=+=⋅12121211111MN h MN h MN h h MN h ()∵MN 为梯形的中位线∴MN AB CD =+12() ∴=+S S S A D MDCMABM∆∆∆3. 证明:∵在Rt △ABC 中,∠ACB =90°,CD ⊥AB∴==⋅S ab AB h ABC ∆1212∴=⋅ab AB h∴=⋅=+⋅a b AB h a b h 2222222()∴两边同时除以a b 22+得:111222a b h +=4. 证明:连结FD 、FG 、FCA G EF H则由已知可得S S F GHD F C∆∆=13①作DM//AB ,设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 ,G 到DM 的距离为a ,则由已知可得H 、C 到DM 的距离分别为2a 、3a∴=+S EF h a EFG ∆12()S S AF h BF h a AFD BFC ∆∆+=⋅+⋅+12123()=⋅+⋅+⋅EF h EF h EF a1232=⋅+⋅3232EF h EF a=⋅+⋅31212()EF h EF a=⋅⋅+312EF h a ()=3S EFG∆即S S S EFG AFD BFC ∆∆∆=+13()②①+②得:S S EFGH ABCD =135. 证明:作DF//AC 交BE 于FDG EFB C可得△DFG ≌△CEG∴==⋅S S ABE CEG DFG ∆∆∆1412=⋅⋅=141223112S S ABC ABC∆∆而S S S S ADG E ABC ABCABC =-=12112512∆∆∆∴△ABC 和四边形ADGE 的面积比是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