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华英艺术生文化课高中地理精讲第四章第三节
- 格式:doc
- 大小:493.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过关]1.如今,有人提出“海水西调”,要将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为良田。
能使陆地的水不断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D.大气环流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2~4题。
2.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冰川融水C.海洋水D.地下水3.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0~11月4.若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B.a、b都变小C.b变稳定D.b在枯水期变大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5.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A.①环节B.④环节C.⑤环节D.⑦环节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7.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有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有一个汛期C.冬季断流D.年径流总量大8.水循环是地球水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
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水循环的类型看,我国东部地区进行河流补给的降水属________循环的一个环节。
(2)写出图中数字编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目前,人类通过兴建水库大坝、实施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些行为都是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填数字编号)环节施加影响。
(4)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径流总量的主要因素是()A.暖锋B.寒潮C.准静止锋D.台风(5)如果将图中的①⑤③⑥看成是热力环流,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该热力环流反映了白天海陆风的情况B.该热力环流反映了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影响的情况C.箭头③是上升气流,近地面是高压D.箭头⑤反映了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向海洋流动的情况[能力提升]9.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右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武汉艺术生文化课邦德艺考教育高中地理知识大全(2)雨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多较少第三单元大气专题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中国地理专题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天,甲、乙两地对比A.甲乙两地日夜相等B.甲地的中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b5E2RGbCAP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色是A.季民风候B.宽泛散布红壤C.河流结冰期长110°D.耕地多为旱地3.甲、乙两地耕种制度不一样,致使这类差别的主要自然因素是120°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假如40°甲A.河流流向B.纬度地点C.流行风向D.海陆地点5.甲、乙两地可连续发展所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生态损坏严重、多旱涝灾祸30°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欠缺D.水资源欠缺、酸雨危害较严重乙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表示图”,回答6—8题。
6.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①地以栽种冬小麦为主B.②地利于发展蔬菜栽种C.③地最适合栽种苹果树D.④地应鼎力发展乳畜业7.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平原地区夏天光热充分,利用棉花生长B.洪涝、盐碱、伏旱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阻碍C.城镇适合发展油菜加工工业D.内河航运是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8.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①地以栽种水稻为主B.②③两地发展城效农业条件优胜C.④地能够就地取材发展立体农业D.耕种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读某海岛表示图,回答9~10题:9.对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B.热量充分,农作物一年两熟C.地处热带地区,不受寒潮影响D.河流有显然汛期10.对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能够发展电力工业B.热带季民风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栽种C.有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经过检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基础过关]下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A.①B.②C.③D.④2.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流域面积最小B.河流长度最短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D.水土流失严重3.以下选项能体现水资源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大小的是()①我国南方水量充足,气候湿润,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水稻种植区②我国北方降水不足,限制了工农业的发展③我国北方水量不足,内河运输业不发达④饮料厂需建在水质优良的河流沿岸,可降低生产成本⑤我国南方河流流程长,支流众多,内河运输十分发达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⑤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
据此回答4~5题。
4.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①用水量大②降水丰富③干旱少雨④污染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5.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节约用水②国内跨流域调水③人工降水④循环用水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淡水资源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
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现已取得较好效果。
据此完成6~7题。
6.在我国西北地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的水资源问题是() A.空间分布不均B.时间分配不均C.地区利用不平衡D.产业利用不平衡7.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和生活需水量大B.气候干旱,降水少C.灌溉农业发达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实施的工程是____________。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基础过关]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3.右图为河流流速与所带颗粒粒径大小关系图,其中哪一点最可能发生沉积现象()A.甲B.乙C.丙D.丁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回答4~5题。
4.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5.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图甲是“黄河干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乙中(1)、(2)两图分别表示图甲中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1)—a(2)—b B.(1)—b(2)—dC.(1)—a(2)—c D.(1)—c(2)—d7.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8.读图,比较北半球某河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谷地,是________型谷,由________作用形成。
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_______补给。
(2)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__________作用,C地为_______作用,D地为________作用。
(3)A、B、C、D四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4)河口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能力提升]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基础过关]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
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
3.右图为河流流速与所带颗粒粒径大小关系图,其中哪一点最可
能发生沉积现象()
A.甲B.乙
C.丙D.丁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回答4~5题。
4.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5.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图甲是“黄河干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乙中(1)、(2)两图分别表示图甲中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1)—a(2)—b B.(1)—b(2)—d
C.(1)—a(2)—c D.(1)—c(2)—d
7.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B.聚落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
8.读图,比较北半球某河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谷地,是________型谷,由________作用形成。
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_______
补给。
(2)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__________作用,C地为_______
作用,D地为________作用。
(3)A、B、C、D四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4)河口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
C.三角洲D.侵蚀平原
10.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11.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A.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
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
C.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
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
13.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A.海平面上升B.沿海地壳下沉
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D.该区植树造林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此回答14~15题。
14.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15.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案例探究]
16.读“华北平原发展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华北平原是由______河、______河、______河共同堆积形成的大平原。
本地区在最近的地质时期内,地壳一直相对________。
(2)图上点线是今日海岸线位置,从图甲看出,华北平原曾是一个________,由图上河流(永定河和滹沱河,现在是海河的上游河段)将________高原的泥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华北平原位置上,最终形成了今日之黄淮海平原。
(3)图乙和图丙中显示黄河曾改道。
当今,黄淮海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和其间浅平封闭的洼地,使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存在三大障碍,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黄淮海平原的构成反映了冲积平原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其在发展农业生产上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C4.D 5.B6.C7.D
8.(1)“U”冰川侵蚀冰雪融水
(2)侵蚀搬运堆积
(3)D
(4)与左岸相连。
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侵蚀作用强
,因此在河口处堆积的泥沙最终与左岸相连。
9.B10.B11.A12.C13.C14.D15.B
16.(1)黄海淮下降
(2)海湾黄土侵蚀搬运堆积
(3)旱涝盐碱风沙
(4)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冲积土壤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