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护与保养精品课电子优秀教案_New
- 格式:doc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9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掌握汽车各部件的维护与保养方法;(3)熟悉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流程。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汽车基本维护与保养操作;(2)具备分析判断汽车故障的能力;(3)能够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
3. 情感目标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 汽车各部件的维护与保养方法;3.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流程;4. 汽车故障分析与判断;5. 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的制定。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操作流程;2.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案例,培养学生的故障判断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图片、海报;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3. 教学材料:教案、PPT、汽车维护与保养手册;4. 实践教学准备:汽车模型、工具箱、维护与保养用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2. 实践操作: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3. 课后作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的设计;4. 综合素质: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故障判断能力。
六、教学实施1. 教学安排:共计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0课时,实践教学20课时;2. 教学过程:(1)第1-10课时,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操作流程;(2)第11-20课时,分析汽车故障案例,培养学生的故障判断能力;(3)第21-30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汽车维护与保养计划;(4)第31-40课时,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避免发生意外;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汽车,关注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兴趣;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1)汽车维护的意义;(2)汽车保养的分类;(3)汽车保养周期。
2.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1)发动机维护与保养;(2)底盘维护与保养;(3)车身维护与保养;(4)电气系统维护与保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2)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技巧;(2)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2)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操作演示。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教学讲解:(1)教师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方法;(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维护与保养的技巧。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学生反思自身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如操作规范性、熟练度等。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掌握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3)熟悉汽车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的基本检查与维护工作;(2)能够根据汽车故障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3)具备一定的汽车保养方案制定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兴趣;(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 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3. 汽车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4. 常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5. 汽车保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操作过程;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践操作;4. 讨论法:针对汽车故障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四、教学资源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学车辆:实体汽车;3. 工具与设备:汽车维护与保养所需的工具和设备;4. 教学软件: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2. 结果性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汽车维护与保养任务,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计划:课时1-2: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课时3-4: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课时5-6:汽车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课时7-8:常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时9-10:汽车保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课时11-12: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课时13-14:案例分析与讨论;课时15-16:复习与考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3. 演示操作过程:展示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践操作;5. 案例分析:针对汽车故障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八、教学反思1. 教师方面:是否全面讲解了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否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汽车维修与保养》—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维修与保养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定义和意义。
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汽车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维修与保养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汽车保养基础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了解汽车保养的各个项目。
培养学生对汽车保养的兴趣和意识。
2.2 教学内容汽车保养的定义和意义。
汽车保养的项目和周期。
汽车保养的工具和设备。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和项目。
示范法:展示汽车保养的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汽车保养工具和设备的运用能力。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兴趣和能力。
3.2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
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实践。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的理解。
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的技巧和能力。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使学生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对汽车制动系统维修的兴趣和能力。
4.2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汽车维护保养的重视程度。
2.使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汽车使用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1)汽车维护保养的定义和意义(2)汽车维护保养的分类和周期(3)汽车维护保养的常用工具和设备2.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1)发动机的维护保养(2)底盘的维护保养(3)电气系统的维护保养(4)车身漆面的维护保养3.汽车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机油和润滑油(2)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3)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和急加速、急刹车(4)注意车身漆面的保护4.汽车维护保养的环保措施(1)合理使用燃油(2)定期检查排放系统(3)减少废气的排放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维护保养的操作过程。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维护保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1)汽车维护保养的定义和意义(2)汽车维护保养的分类和周期(3)汽车维护保养的常用工具和设备3.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1)发动机的维护保养(2)底盘的维护保养(3)电气系统的维护保养(4)车身漆面的维护保养4.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机油和润滑油(2)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3)避免长时间高速行驶和急加速、急刹车(4)注意车身漆面的保护5.讲解汽车维护保养的环保措施(1)合理使用燃油(2)定期检查排放系统(3)减少废气的排放6.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汽车维护保养。
7.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汽车维护保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汽车维护保养。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各个系统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学会使用常用工具和设备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车,了解汽车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汽车、关注汽车安全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维护与保养(1)发动机外部检查与清洁;(2)发动机内部检查与清洁;(3)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与保养;(4)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与保养。
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维护与保养(1)传动系统外部检查与清洁;(2)传动系统内部检查与清洁;(3)传动系统油液更换与检查;(4)传动系统零部件更换与调整。
三、教学资源1. 实车:用于观察汽车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教学工具:如扳手、螺丝刀、检测仪器等;3. 教学设备:如教学视频、图片、PPT等;4. 教学资料:如教材、教案、作业等。
四、教学过程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维护与保养(1)课堂讲解:介绍发动机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的方法;(2)实车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3)课堂讨论:分析发动机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方法;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维护与保养(1)课堂讲解:介绍传动系统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的方法;(2)实车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传动系统外部、内部检查与清洁;(3)课堂讨论:分析传动系统油液更换、零部件更换与调整的方法;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实车操作中的表现,给予评分;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问题解决能力;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第一章:汽车维护与保养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1.2 教学内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演示法: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能正确描述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第二章:发动机维护与保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正确描述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学生能独立完成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第三章:轮胎维护与保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轮胎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3.2 教学内容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轮胎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正确描述轮胎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学生能独立完成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第四章: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汽车保养与维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汽车保养与维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汽车保养意识。
2.使学生掌握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的基本保养工作。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汽车使用习惯,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
二、教学内容1.汽车保养的基本概念2.汽车保养的分类及周期3.汽车保养的常用工具和设备4.汽车保养的基本流程5.汽车保养的注意事项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保养与维护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汽车保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汽车保养的基本概念介绍汽车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汽车保养的重要性。
3.讲解汽车保养的分类及周期介绍汽车保养的分类,如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季节性保养等,并讲解各类保养的周期。
4.讲解汽车保养的常用工具和设备介绍汽车保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如轮胎扳手、千斤顶、机油滤清器扳手等,并演示其使用方法。
5.讲解汽车保养的基本流程详细介绍汽车保养的基本流程,包括检查机油、更换机油滤清器、检查轮胎气压、清洗空气滤清器等,并演示操作步骤。
6.讲解汽车保养的注意事项强调汽车保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使用正确的机油型号、避免用水清洗发动机舱等。
7.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汽车保养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汽车保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8.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汽车保养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在汽车保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汽车保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了解汽车保养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汽车保养技能,培养良好的汽车使用习惯。
六、教学资源1.图片素材:展示汽车保养与维护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汽车保养的重要性。
2.实物模型:提供汽车保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视频:播放汽车保养操作流程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保养技能。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定期保养、检查和维护等。
3、学生能够了解汽车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提高汽车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学生形成良好的汽车维护与保养习惯,培养关注汽车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汽车定期保养、检查和维护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3、汽车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4、汽车环保与保养的关系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意义和重要性。
2、新课教学:(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概念和重要性,明确教学目标。
(2)汽车定期保养、检查和维护的流程及注意事项: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汽车定期保养、检查和维护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包括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刹车片等基础知识。
(3)汽车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汽车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如发动机噪音、刹车失灵、轮胎漏气等问题的处理方法。
(4)汽车环保与保养的关系及注意事项: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汽车环保与保养的关系及注意事项,如使用环保润滑油、避免漏油污染等环保措施。
3、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4、总结归纳:通过表格和图示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重点难点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汽车定期保养、检查和维护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3、汽车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4、汽车环保与保养的关系及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汽车维护与保养精品课电子优秀教案————————————————————————————————作者:————————————————————————————————日期:教案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汽车保养与维护系部汽车系授课班级中技汽车班主讲教师职称讲师教研处制二○一五年三月电子教案(一体化教学)授课时间2015年 3 月 2日星期一第二节课课题名称情境三:汽车保养与维护工艺规范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理论部分1、让学生了解长期停放车辆的保养与维护的注意事项2、汽车日常保养与维护的4方面(清洁、紧固、油液检查和补充)实训部分将班级同学分成四小组,打开四辆汽车的前车盖,让学生对各油液加注口进行识别。
实训重点1、三滤: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2、各油液加注口的标志识别实训难点1、长期停放车辆的几大注意事项的熟记2、三滤的清洁注意事项1、打开车前盖时,注意根据符号来识别各油液加注口2、清洁三滤的重要性实训设备工具材料电子白板、汽车四辆作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记本章节内容教学后记本节内容无太多难点,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电子白板的PPT授课外加实际分组去分析讨论,达到掌握本节知识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要求学生对知识点首先有一个概念的掌握,具体的后面会逐个去讲述。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纯粹的理论不是很感兴趣,结合实例去讲述更有说服性,今后在理论实际联系上有待加强。
教学过程动态修改一、前面章节回顾1、新车车体的保养与维护注意新车首次养护、开蜡2、走合期的保养与维护:3个阶段:走合期前维护走合期中维护走合期后维护二、为什么长期停放的车辆容易发生故障1、是油封会较容易老化,因为车辆停驶,油封四周的接触受力总是不均匀的,直到油封发生永久变形,这样非常容易漏油。
2、是机油氧化腐蚀机件,车辆长期停驶,机油氧化的现象会很严重。
当再次启动时,气缸与活塞间会形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速零件的磨损,而且阻力大大增加,造成启动困难。
3、是蓄电池提前报废。
现在,汽车用的一般是铅酸蓄电池,其特点是一旦汽车行驶就会产生自放电。
在正常条件下,蓄电池每昼夜自放电可使电容量下降1%以上。
尤其严重的是,蓄电池长期自放电后,极板表面产生硫化物,影响蓄电池再充电的效果,最终导致蓄电池提前报废。
4、是长期停放后,轮胎会变形。
汽车停驶后,汽车重量由4个轮胎接触地面的部位承受,从而造成接触部位受压收缩变形。
汽车停驶时间越长,变形部位越不易恢复,使轮胎四周的重量分布发生变化,滚动半径不均匀,造成轮胎不平衡。
一旦汽车进入高速行驶后,就会发生车身抖振,可加速轮胎的磨损,还可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5、是长期停放后,汽车的电子元件出故障。
汽车上的电子元件及连接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防水、防潮和防腐蚀,否则就会引发故障。
对于停驶车辆的电子元件或插线接头,受潮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并且停驶时间越长,发生故障的概率就越高。
三、长期停放车辆的保养与维护(1)防摩擦零件汽车停放时间过长后,防摩擦零件表面会氧化。
附着在零件表面的润滑油氧化变质后,如再次起动时就会形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缩短零件使用寿命,而且起动阻力大大增加,起动时会很困难。
汽车停驶后,用时:1分30秒回顾:与前面章节合理衔接用时:4分钟引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章节内容,并阐述原因(5个部分的原因)。
用时:6分钟章节内容一:联系前面的引入提问,从六大方面展开叙述。
像发动机的气缸和活塞表面的润滑油膜,由于要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和其他有腐蚀性的酸碱成分,会造成润滑油膜变质,形成一层胶状物而失去润滑作用。
车辆停驶时间越长,变质越严重。
车辆停驶,油封容易老化变形,油封四周的接触受力会不均匀,受力大的方向,油封变形量就大;车辆停驶时间越长,其变形量就越不易恢复,直到油封发生永久变形,而这也就是漏油的开始。
(2)燃油系统若汽车停放,油箱内没有或只有少量的燃油,水分就有可能侵入系统中而造成生锈和腐蚀。
所以汽车长期停放时要将油箱加满。
另外如果油箱和管道中燃油长时间不用,燃油则有可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胶质沉淀物类的物质,容易堵塞燃油管路。
正确的做法是向燃油中添加稳定剂,延长汽油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其不变质。
(3)防轮胎变形汽车停驶以后,汽车重量由四个轮胎接触地面的部位承受,从而造成接触部位受压收缩变形。
汽车停驶时间越长,变形部位越不易恢复,使轮胎四周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滚动半径不均匀,造成轮胎不平衡。
一旦汽车进入高速行驶后,就会发生车身振动,不仅影响乘车的舒适性,加速轮胎的磨损,还带来不安全的因素。
(4)电子元件防潮汽车上的电子元件及连接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防水、防潮和防腐蚀,否则就会引发故障。
对于停驶车辆的电子元件或插线接头,受潮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并且停驶时间越长,发生故障的概率就越高。
(5)防日晒汽车长时间不用时应存放在车库或室内停车场内,这样可以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至少也要给汽车罩上汽车罩。
要选择厚及多层的汽车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光对漆面的影响。
因为强烈的阳光照射能使漆面缓慢地褪色并且促使汽车零件中的乙烯基、皮革和橡胶的迅速老化。
另外,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汽车罩,并且大小要合适,否则车罩在风的吹动下与车身来回摩擦,其结果如同给汽车罩上了一层砂纸,而且在不停地打磨。
重点记忆:汽车长期停放时一定要将油箱加满。
重点记忆:汽车长期停放的受力点不变,造成轮胎变形。
重点记忆:车辆要防晒,长期不用,条件允许停室内停车场内,或者使用合适的车衣。
(6)经常检查蓄电池蓄电池的电解液液面必须高于极板10~15毫米,不足时应及时添加蒸馏水,保持电量充足,必要时对蓄电池充电。
四、日常保养与维护1、清洁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泥沙和酸性物质,不仅容易被泄漏的燃油粘附,在高温烘烤下容易形成坚硬的保温层,使机件的散热性能变差,而且容易被车身静电吸附而浸蚀油漆面,使之过早褪色。
(1)清“三滤”空气、燃油、机油滤清器这“三滤”保养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①空气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过脏会阻碍新鲜空气进入气缸,导致混合气过浓、燃烧不完全、功率下降、排气超标。
②燃油滤清器。
燃油滤清器堵塞,滤芯的通过阻力增大,造成燃油滤清器内燃油压力升高,供油不足,动力下降。
③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堵塞,会阻碍润滑油的流动,使发动机润滑不良、磨损加大甚至烧瓦等。
为此,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通常每行驶8000公里更换一次,若气候恶劣,应缩短为5000公里更换一次。
(2)清洁蓄电池现代轿车一般都采用免维护蓄电池,经常清洁蓄电池的顶部。
2、紧固车辆清洗干净后,就要对各联接处进行紧固。
由于运行中的振动、颠簸、摇摆等原因,必然造成联接件松动、磨损。
因此,在日常养护中要及时紧固。
联接件的日常紧固工作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特别是重要部件,如转向、制动、传动等,切不可掉以轻心。
1)紧固步骤:(1)首先,对发动机周围各胶管的接头进行紧固,防止油液泄漏。
(2)其次,紧固各线路及用电设备的连接器,防止断路、短路、搭铁等情况而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
(3)再次,对主要的联接件进行检查紧固。
如发电机传动带、转向联动机构、制动装置联结点、传动系以及轮胎等。
用时:30分钟章节内容二:从清洁、紧固、油液品质与油液补充四方面展开叙述。
重点记忆:清“三滤”重点记忆:紧固步骤及紧固注意事项。
2)紧固时注意事项:①观察周围线路及胶管的夹子是否牢固,防止其他机件相刮而造成漏电、漏液、漏油、漏水,同时还要看一看软管、防尘罩的工作状况,防止其腐蚀、老化。
②如发现联接螺栓、螺母不配或松动,应及时更换。
③各种防松件不能混用,如弹簧垫不能用平垫、锥形垫不能用弹簧垫、自锁螺母不能用普通螺母、开口销不能用铁丝等。
④螺母紧固后,螺栓应伸出螺母1~3个牙,各种锁止装置应牢固可靠,如锁片应反扣在螺母的侧面上,开口销规格合适、弯曲正确。
2、检查油液的高度和品质由于油液在高温下会逐渐损耗与氧化而导致液面降低和性能变差。
(1)检查油液的高度无论是何种液面高度的检查,首先应将车停在平地上。
①检查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
②检查机油液面的高度。
③检查冷却液面的高度④检查底盘润滑油高度。
⑤检查制动液、转向液高度。
各油尺及油液加注口位置如图1-8所示(2)检查油液的品质无论是何种油液,均可采用下列方法检查:外观法。
察看取出的油液样品,若比较透明,表明污染不严重;气味法、爆裂试验法、粘度比较法。
3、补充(1)机油的补充实际操作环节:讲述完图1-8后,将班级同学分成四小组,打开四辆汽车的前车盖,根据刚才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对各油液加注口进行识别。
检查时若没有发现油液有明显的变质,应查找到是否泄漏,若有要予以排除,并及时补足同等级别的油液。
(2)油液的更换液变质或超过更换周期,应及时更换。
①更换周期。
通常机油每行驶8000公里或半年就更换一次;制动液每行驶2~4万公里或使用1~2年更换一次;冷却液使用1~2年更换一次;液压油每使用一年或行驶10000km更换一次。
②清洗方法。
在放出油液前加入专用清洁剂,然后起动发动机(若是变速器或后桥应架起后桥)运转一定时间后放出旧油液即可。
③加注油液。
对液压油的加注,应在发动机怠速运转的情况下加注至最高标线后熄火,左右反复旋转数次,以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然后再次起动发动机,观察油面高度,补足至规定位置且油罐中无气泡产生。
本章节总结:1、长期停放车辆的保养与注意事项1)防摩擦零件 2)燃油系统3)防轮胎变形 4)电子原件防潮5)防日晒 6)蓄电池的经常检查2、日常保养与维护的几个方面:1)清洁2)紧固3)检查油面的高度和品质用时:3分30秒本章节所讲述的重点内容提出来,展开回顾,加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