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 固根基)2.1.5分析综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环境的概括、分析和探究
核心梳理·固根基
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主要作用分别如下:
1.社会环境的主要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主要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③衬托人物性格;④渲染故事氛围;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深化小说主题。
二散文中的环境描写
1.定义:主要指情景交融的散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荷塘月色》中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也可以指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中对风土人情、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
2.主要作用:①交代文章写作的时间与人物活动的地点等;②借景抒情,突出文章抒发的某种情感;③奠定情感基调,为写人叙事做铺垫;④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突出人物情感倾向;⑤寓理于景物描写之中,揭示深刻意蕴或哲理;⑥线索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
1。
202年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202*年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202*年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1、复习的知识点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材复习阶段,包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字词、文学常识、默写)和文言文复习;第二阶段是专项复习阶段,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辨析、病句、标点、修辞、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语段和扩展语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作文训练(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文体)2、重点难点:基础知识部分成语辨析、病句现代文阅读3、易错点、易混点:(1)字音字形部分采用每天课前小卷小考的形式督促学生识记;(2)现代文阅读复习对学生长期以来不明确的语文概念进行系统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区分,如对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进行区分,并且将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进行总结,如常见的修辞手法作用表述;(3)在明确概念隶属的基础上,规范答题的要点层次和术语的使用,如句义理解题的答题三个思考角度等。
4、收效:(1)小卷测试既起到督促学生识记的作用,又能够化整为零,提高零散掌握知识点的长效性,部分学生还通过主动申请批改小卷的方式强化记忆。
(2)学生答题的规范意识有所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培养起答题模式化的意识。
(3)对各考点的考查方向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
(4)写作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尝试着从立意、文体、选材的角度提高自己的水平。
5、存在问题:(1)自觉滚动式巩固复习的意识仍然薄弱,除了客观时间有限的因素外,计划性、持续性的自主复习做到不到位,导致一段时间后复习过内容的淡忘。
(2)虽然对规范答题作了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强调,但是讲过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强,或自觉意识不强,导致仅仅是“笔记”而非“脑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挣脱原有解题恶习的束缚,未能将科学的解题步骤落到实处,所以查漏补缺的实效并不乐观。
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归纳核心梳理·固根基一归纳概括的基本形式1.归纳段落要点归纳段落内容以分析词语、句子为基础,因此,对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对不同句子恰当组合(或相加或合并)的理解,对句间内在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注意抓住中心句归纳段落要点;没有中心句的就要归纳、概括出段落的要点或中心意思。
2.归纳层次要点层次是指作者写文章时安排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顺序,段落是依据文字表达划分的单位。
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层次与段落一致,有时一个层次包含若干段落,因此归纳层次的意思要以归纳段意为基础。
在分析段与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具体层次的内容,然后以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归纳。
3.概括中心意思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它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概括的内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二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1.内容要点的归纳(1)抓住关键,摘取要点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①段首提示性中心句;②段末总结性中心句;③段中过渡性中心句;④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
(2)分析关系,重点提取分析句间关系就是指根据句间关系确定段落重心,如果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句子意思有机结合;如果是递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忘前者;如果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3)归纳概括,重新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或组合关键词语,或换个角度转述,或自己挖掘概括,归纳出内容要点。
2.中心意思的概括概括中心意思,既要注重文章本身的意思,又要考虑到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文外材料的意思。
结构思路的分析核心梳理·固根基传记、新闻常见的结构思路1.传记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其行文思路和技巧同文学类文本相同,结构主要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行文技巧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2.新闻(1)倒金字塔式结构:按事实的重要程度来行文。
把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导语中,而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后次来安排。
好处:有利于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全貌。
(2)时间顺序式结构: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行文。
好处:条理清晰,现场感强,适用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
(3)悬念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的一种形式。
好处: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4)并列式结构:开头有一个总括性的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并列关系。
形象的概括、分析和探究核心梳理·固根基一传记的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其主要内容就是写人,在传记中,传主是历史或者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分析传记中的人物,一般从其言行入手,借助别人的评价、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内容等综合分析。
二三方面把握传主形象写作背景的分析与探究核心梳理·固根基一新闻的写作背景新闻背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有三重含意: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
狭义上单指与新闻人物和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
按照其作用可划分为: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人物背景、事件背景、技术和专业背景、材料背景,等等。
二传记的写作背景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分析和探究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人物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
人物成长的经历,并由此感悟其心路历程。
深刻地分析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物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与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词语、句子含意的理解
核心梳理·固根基
一小说中重要词语、句子
1.小说中重要词语
(1)凸显环境特征及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尤其是突出细节的一些形容词、动词等);
(2)表现对人物形象评价、态度的带有褒贬色彩的词语。
2.小说中重要句子
(1)从结构上说,指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2)从内容上说,指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
(3)从表述上说,指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4)从主旨上说,指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
二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
1.散文中重要词语
(1)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关键词语。
(3)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4)在文中有含义差别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5)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文章主旨的词语。
(6)被临时赋予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的词语。
(7)在表情达意上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
2.散文中重要句子
(1)含蓄蕴藉及言简意丰的句子。
(2)揭示旨意及作者观点的句子。
(3)关系文章脉络及结构层次的句子。
(4)富含人物情感及人生意蕴的句子。
(5)使用艺术技巧及修辞手法的句子。
回顾教材深固基础讯、社论等,全面覆盖了高考信息性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
教材列出的主要学习任务涉及筛选信息、概括观点、分析结构思路、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和精神品质、分析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探究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作品时代精神等知识点,这些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落实教材中的相关学习任务,是提升信息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基础。
1.《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案:①引用论证:引用《说文》中的话,解读“匠”的本义,点出今天的“匠”的丰富内涵。
②类比论证:“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把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工匠精神对企业的重要性。
③假设论证:“倘若没有……,怎能有……”,写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
2.通过学习课文《反对党八股》(节选),我们了解了党八股的各种危害以及克服的办法,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何避免党八股的种种错误做法呢?答案:“反对党八股”就是反对条条框框,反对墨守成规、迷信教条。
我们应该始终强调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做法有:①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②要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有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论根据;③要坚持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内在统一;④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3.《拿来主义》一文是如何运用破立结合的手法的?答案:文章前半部分重在“破”,后半部分重在“立”。
具体来说,这种方法实际是贯穿全文的。
第一段是“破”,揭露“送去主义”的种种表现;第二段是“立”,提出“拿来”。
第三、四段是“破”,批判“送去主义”的危害;第五段是“立”,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
第六段是“破”,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第七段是“立”,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
第八段是“破”,论证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第九、十段是“立”,提出对待文化遗产应有的正确做法及态度。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提技能)2.1.1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判断核心梳理·提技能一文言实词记典例;会迁移;善代入;巧排除。
(一)文言实词常见类型1。
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如: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2。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词义发生变化。
(1)词义扩大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是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头皮”“树皮”.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①利用通感方法扩大。
例:②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
例:③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
例:(2)词义缩小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
“让”在古代既可以表示“辞让、谦让”之义,又可以表示“责备"之义,如今只表示“辞让、谦让"之义了。
(3)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币”古代指礼物,今义指“钱";“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