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00.07 KB
- 文档页数:4
卵巢早衰中西医研究论文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就表现出了卵巢功能低下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停经、潮热、性欲减退等。
这种疾病对女性的生殖和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引起了中西医学研究的高度关注。
中医学认为,卵巢早衰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不足、心脾失调等原因导致的。
西医学还认为,卵巢早衰可能和遗传基因、自身免疫、染色体异常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有不少中西医学专家对卵巢早衰的病因和治疗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成果。
1. 病因方面的研究中西医学专家对卵巢早衰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一些遗传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导致女性卵巢早衰;另外,长时间的紧张工作、生活方式不规律、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也可能会对卵巢的功能造成影响。
2. 治疗方面的研究中西医学专家对卵巢早衰的治疗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以中草药为主,并通过调理气血、肝肾功能等来提高女性身体的免疫力;而西医学则主要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睾丸激素疗法以及人工受孕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传统中医治疗法是以调理气血、肝肾等来提高女性身体的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目的,治疗周期一般长达三个月以上,效果较为明显。
同时,一些现代中医也将针刺、拔罐、推拿等手法引入到卵巢早衰的治疗中,以调节人体内部的能量和快速恢复女性体内对荷尔蒙的平衡、达到平衡免疫功能的效果。
激素替代治疗是西医治疗卵巢早衰的最主要手段,其思路在于使用替代性激素来增加女性荷尔蒙的分泌,从而恢复卵巢的功能。
睾丸激素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提高女性的性欲并缓解其它与卵巢早衰相关的症状。
人工受孕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将卵子和精子结合催生胎儿,不过,该方法不仅效果不稳定而且存在风险。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来看,单纯的治疗对于卵巢早衰的治疗来说是不够的,必须结合中西医学对该病的适当治疗和预防。
因此,在卵巢早衰的治疗方面,中西医学的结合会是最佳治疗方法,可以使病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述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遗传学病因的研究进展摘要: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高度遗传异质性使遗传病因研究正面临巨大挑战。
已知的特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散发病例中基因变异发生率可达约25%~30%。
目前广泛认为POI是一种由多基因决定的遗传倾向性疾病,不同人群间及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差异。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技术被广泛用于散发病例的家系研究,成功发现了包括HFM1,SYCE1,STAG3,MCM8,MCM9,CLPP,HSD17B4,SOHLH1,eIF4ENIF1,RCTBT1,RCBTB1,SGO2,PSMC3IP和NUP107等诸多POI致病基因,巧合的是,其中大多都是参与减数分裂或DNA 损伤修复的重要调控因子。
卵巢功能不全涉及的候选基因之多,致病基因突变率之低,综合征型POI表型之复杂,都使找到真正的POI 致病基因难度增加。
POI的病因研究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其诊疗也将因此得到革命性的革新。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不同研究方式得到的POI遗传学相关基因,为临床诊断和患者的临床个性化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基因突变,遗传致病因素原发性卵巢不全的定义与发展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最早由Fuller Albright提出以区分继发性卵巢功能不全[1]。
2008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正式使用该术语取代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2, 3],并以FSH 水平、生育能力和月经情况将疾病进程分为“隐匿性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occult POI)和“临床性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overt POI)[4]。
隐匿性POI主要以不孕为主诉,前期表现出正常月经及生化水平,仅有生育力下降,临床检查双侧卵巢总窦卵泡数<6个,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低于0.5~1.1ng/ml(1ng/ml=7.14pmol/l)[2],通常在1~6年后发展为临床性POI,低AMH反映卵巢储备低下,也预示着生育力保存治疗成功率可能较低。
卵巢早衰病因研究进展论文卵巢早衰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问题。
这种情况发生在女性年龄大约在40岁之前,往往会导致女性失去生育能力和荷尔蒙水平的变化。
近年来,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获得了迅速进展,对于找到相关症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卵巢早衰是一种综合性的疾病,其病因极其复杂。
先天遗传、环境因素、药物刺激、损伤和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可能都会导致卵巢早衰。
先天遗传因素主要包括X染色体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以及与莫尼尔氏综合征相关的基因。
环境因素包括毒物、膳食不平衡、生活压力和生活方式等。
药物刺激是另一个常见的卵巢早衰病因,包括化疗药物、较高剂量的放射线和使用某些药物。
损伤可以是手术、感染或自身免疫等方面引起的卵巢受损。
卵巢早衰的自身免疫病因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前列腺抗原和卵巢细胞膜抗原1等抗原是免疫调节细胞的标志,它们的异常表达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目前,抗OVARIAN 代理抗体是一种与卵巢早衰相关的自身免疫病因,它广泛存在于卵巢早衰女性的血液中。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凯因斯综合征、骨质疏松和甲状腺疾病等病情与自身免疫病因有关。
近年来,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探索卵巢早衰的基因病因。
研究表明,POU1F1、SOX10和SALL4等基因与卵巢早衰有关。
LHCGR基因也与卵巢早衰相关,是调节成熟卵子的最主要的基因之一。
当前,卵子和卵泡的成熟、生长和发育是卵巢早衰病因研究的热点。
卵泡细胞生物学研究揭示了卵巢早衰细胞功能异常的表现,卵泡颗粒细胞内的代谢物等都会影响成熟卵子的质量和数量。
此外,卵巢早衰女性的卵泡数量和质量会受到基因表达的影响,包括FSR2、RGS2和TRAG3等。
要治疗卵巢早衰,必须理解它的根本性病因,以便快速找到治疗方法。
当前,一些治疗方式,如替代疗法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等已被广泛采用,以帮助女性保留生育和生活水平。
此外,一些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药物,以治疗卵巢早衰的病因。
近年来,合理的生活方式也成为预防卵巢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花更多的时间放松身心、改善饮食,还是保持身体有规律运动,都是保证健康生活的常规操作。
卵巢早衰的中医临床治疗及研究卵巢早衰的中医临床治疗及研究一、引言卵巢早衰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不孕或者早期绝经等症状。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卵巢早衰的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在卵巢早衰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二、中医理论与卵巢早衰1、中医对卵巢早衰的认识中医认为卵巢早衰主要与肾虚有关,肾气不足导致卵巢功能减退,进而引发月经不调和不孕等问题。
此外,中医还认为卵巢早衰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2、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卵巢早衰主要遵循滋补肾气、调理气血和平衡情志的原则。
具体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艾灸等,以达到调节卵巢功能的目的。
三、中医临床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1.1 补肾壮阳方剂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四物汤等,这些方剂主要通过滋补肾气、改善阴阳失调的状况,从而达到调节卵巢功能的目的。
1.2 调理气血方剂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归脾汤、扶正安神汤等,这些方剂主要通过调理气血,改善卵巢功能受损的情况,从而改善月经不调和不孕等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卵巢早衰的常用疗法之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
3、推拿治疗推拿是利用手法刺激经络,调理气血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拍打、按揉、推拿等,通过推拿,可以调理卵巢、子宫以及相关经络,改善卵巢早衰的症状。
4、艾灸治疗艾灸是利用艾绒或艾条进行灸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用的灸位有神阙、关元、气海等,通过艾灸,可以温补肾气,调理气血,改善卵巢早衰的症状。
四、中医临床研究进展1、中医药对卵巢早衰的治疗效果目前,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卵巢早衰治疗中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表明,中药方剂、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均能改善卵巢功能,提高生育能力。
2、中医药对卵巢早衰机制的影响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对卵巢早衰的治疗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激活卵巢细胞、改善卵巢微环境、调节激素水平等。
卵巢早衰病因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及现状李 娟1△ 徐 琳2▲ 高 洋1△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2.吉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 130021[摘要]卵巢早衰(POF)是妇科常见疑难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患病群体愈显年轻化。
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免疫、医疗、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多方面因素,又受长期吸烟、酗酒等行为影响,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技术、基因治疗在动物实验中体现的恢复卵巢功能、提高生育能力效果为POF患者提供新方向。
本文将从多方面论述POF病因及可能致病机制,总结POF治疗从经典激素替代治疗到近来新兴治疗手段的研究概况及进展。
[关键词] 卵巢早衰;遗传;免疫;病因;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2-0058-04 Research progress and status quo of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LI Juan1 XU Lin2 GAO Yang11.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lin, Changchun 130117, China;2.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ili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Jilin, Changchun 130021, China[Abstract]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is a common and difficult endocrine disease in gynecology, and its incidence rat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is becoming younger. Its etiology is complex and diverse, involving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heredity, immunity, medical treatment,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tc. It is also impacted by long-term smoking and alcoholism, which seriously damages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 some animal experiments informed us that mesenchymal stem cell technology and gene therapy could restore ovarian function and improve fertility, providing a new dir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POF. The etiology and possible pathogenesis of POF from various aspects will be summarized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he POF treatment from classic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to recent emerging treatment methods will b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Inheritance; Immunization; Etiology;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Gene therapy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其整体发病率为1%~2%[1],较以往有上升趋向,且越来越多年轻女性被诊断为此病。
卵巢早衰中西医病因研究论文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卵巢预期寿命的提前出现,通常在40岁前出现,病因复杂,目前中西医学在研究其病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就中西医学在卵巢早衰病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一、中医的病因研究中医学认为,卵巢与肝、脾、肾、心五脏有关,主要与肝、肾有关。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肝气郁滞会影响生殖及月经周期。
肝血不足也会造成卵巢早衰。
肾主生殖,肾气亏虚会使卵巢功能衰减,出现卵巢早衰的症状。
除此之外,中医还认为情志不畅、饮食失调、营养不良、常年过度劳累等都会引发卵巢早衰。
二、西医的病因研究西医认为,卵巢早衰病因多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遗传:部分卵巢早衰者有家族遗传史,表现为家族中多个女性在年轻时就出现卵巢早衰的症状。
2.自身免疫因素:有些卵巢早衰的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力过强,会对自身卵巢产生攻击,导致卵巢早衰。
3.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如化学毒物、放射线等会对卵巢产生伤害,进而导致卵巢早衰。
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也是卵巢早衰的病因之一,例如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都会影响卵巢功能。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放化疗药、免疫抑制剂等也会使卵巢早衰。
三、中西医共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表明,中药可以调理人体经络气血、改善人体情志状态,从而起到改善卵巢早衰的作用。
银杏叶、当归、人参、黄芪等有益于提高免疫系统的中药也常作为辅助治疗卵巢早衰的方案之一。
此外,营养补充也是治疗卵巢早衰的重要方面之一。
西医认为,维生素C、E、叶酸等营养素能够保护卵巢,从而减缓卵巢早衰的进程。
铁元素也不容忽视,因为铁的含量不足会影响到雌性激素的生成,加速卵巢早衰的出现。
总之,卵巢早衰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与人体内部因素、个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治疗卵巢早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目前中西医研究卵巢早衰的进展仍处在探索阶段,有望在未来为卵巢早衰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2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7 No.8·综述·卵巢早衰(POF)是一种有多种病因的综合征,每个病因都可以从某个方面减少卵巢内卵泡池的储备或引起卵泡功能失调而导致卵巢早衰[1-2]。
卵巢功能下降,卵巢早衰严重影响广大妇女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对其病因学研究作一综述。
1 卵巢早衰的病因学研究进展1.1 遗传因素部分POF患者存在卵巢早衰或过早绝经家族史,大约10%的卵巢早衰患者有家族史,包括X染色体及常染色体的基因突变等。
X染色体畸变是一组X连锁的基因性疾病,这种疾病时常伴有染色体重组或异常等不良状况。
X染色体畸变最常见是特纳综合征(Tunner),属于性腺先天性发育不全,正常女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5,XX。
而Tunner的核型为45,XO或45,XO/46,XX或45,XO/47,XXX。
可引起卵子发生障碍,导致POF的发生。
认为两条X染色体上都存在与卵子发生相关的等位基因,X染色体发生畸变或缺失,相关基因异常或缺失可引起卵子发生障碍,导致卵巢早衰,但确切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2 免疫因素免疫因素是POF常见的原因,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大约有20% POF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卵巢组织所导致的。
研究发现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或幼儿期患病毒性腮腺炎,卵巢炎可致卵巢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通常情况下,正常女性在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体内依旧存在一定量的抗卵巢抗体(AOAb),其形成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的衰老组织细胞清除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某种因素刺激,就有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的AOAb分泌量出现增多或形成新型异常的AOAb,若异常的抗体形成后,对患者体内的特异性靶细胞造成影响,则会导致患者体内发生过度抗原抗体反应,进而损伤患者体内卵巢的正常细胞[3]。
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卵巢早衰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究其临床症状与古籍记载的“月水先闭”、“经水早断”相似,肾虚乃本病的主要病机,而肝、脾为本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雌孕激素替代疗法,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诱导排卵治疗,其短期疗效好,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明显,患者医从性较差。
而中医药治疗主张“阴阳平衡”,能有效改善和恢复卵巢功能,且毒副作用小,优势明显。
标签:卵巢早衰;中医药治疗;综述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因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致使女性于40岁之前出现闭经,同时伴有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一种疾病[1]。
其临床症状一般先出现月经周期延后、经期缩短、经量减少、不规则子宫出血,而后发展为闭经;少部分患者月经周期可正常,突然出现闭经;部分患者或可出现潮热等绝经过渡期症状。
POF的人群发生率约l%~3%,闭经患者中约2%~10%系卵巢早衰[2]。
卵巢早衰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损害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日益成为妇科内分泌领域研究的热点。
现笔者就中医学对卵巢早衰的认识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POF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中医学并无卵巢早衰之病名,但古籍所记载的“月水先闭”、“经水早断”临床症状与其相似,属“血枯”、“血隔”、“闭经”等范畴。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是月经产生的主要环节。
《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傅青主女科》云:“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
《万氏妇人科》曰:“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
”《兰室秘藏》云:“妇人脾胃久虚,或形赢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见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
可见,肾虚乃本病的主要病机,而肝、脾为本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卵巢早衰的病因研究进展摘要:卵巢早衰的发病率近些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这种疾病朝着越来越年轻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该疾病的存在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充分了解卵巢早衰的具体发病病因,可以更好地提升治疗工作的针对性,促进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本文主要对卵巢早衰这种疾病的病因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此来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卵巢早衰;病因;研究进展卵巢早衰这种疾病的发病阶段通常是在40岁之前,该疾病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女性身体当中的雌激素分泌减少[1]。
从疾病的发病年龄阶段来说,在15岁到29岁的女性人群当中,疾病的发病率比较低,只有0.1%的比例,但是在30岁到39岁的妇女人群当中,发病率上升到了1%,并且近些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依然不断上升[2]。
女性出现卵巢早衰的现象,不仅影响他们的生理功能,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3],因此在临床当中,了解卵巢早衰疾病的病因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一、遗传学因素在临床医学界当中,还没有能够更好的清楚卵巢早衰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学者们也尝试从遗传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寻找人体当中的某些染色体部分基因,探讨其对卵巢早衰的影响[4]。
目前,医学界研究者公认的是FMRI基因和FSH-R基因。
女性的卵巢发育和具体的卵巢功能维持受到两条完整活性X染色体的影响,POF1区域和POF2区域对女性卵巢功能的维持十分关键[5]。
FMRI基因会在里面定位,同时会在脑部、卵巢和睾丸中出现高度表达的现象。
CGG三核苷酸的扩展会导致人体出现一些脆性的X综合征,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和POF有着比较大的关联性[6]。
二、免疫学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对于卵巢早衰这种疾病的致病因已经得到了临床医学界的认可,如果女性的身体当中存在着系统亢进的现象,那么在对卵巢的识别抗体功能当中,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异常反应,同时也会对人体的满潮带来损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