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6
试述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一、市场失灵的内涵及界定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
传统微观经济学旨在论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即在一系列条件下的竞争性市场运作,可以导致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如果(1)有足够的市场,(2)所有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按竞争规则行事,和(3)存在均衡状态,那么,在这种均衡状态下的资源配置就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阿罗(Arrow),1951;德布勒(Debreu),1959)。
当情况不符合上述定理的结论时,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是低效率的时候,就出现了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往往成为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理由。
其标准的论点是,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是低效率的,人们可以而且应当使之得到改善。
二、市场失灵的主要类型从财政方面来看,市场失灵分为两种:(一)条件性市场失灵是指现实的市场条件不符合纯粹的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条件假定,基于: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偏好不合理(二)原生性市场失灵是指即使具备纯粹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完整运行环境,市场经济的调节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基于: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失衡三、市场失灵原因(一)垄断(市场势力)垄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
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垄断。
垄断行业缺乏效率,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高于成本。
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
但是,垄断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可能比过度竞争更有益,例如,大多数自然垄断行业就不适合多厂商竞争。
(二)外部性它是指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8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五节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私人物品(personal goods),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臵的产品。
一个人使用或消费私人物品意味着他人不能同时使用或消费该物品。
例如,一双鞋不可能同时供两个以上的人穿在脚上。
私人物品的这种排他性也称之为消费上的“竞争性”。
市场机制良好运行是以私人物品为基础的。
具有私人物品属性的资源要实现最佳的配置效率,主要应该在明确界定的产权束和相应的立法保障的基础上,市场机制交易来实现的。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臵的产品。
具体说是指这样一类物品,它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物品付费的个人使用,或者排他的成本过高以至于变得难以实现。
公共物品在消费或使用上是不排他的,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均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公共物品的自然属性或技术属性决定了要排斥某些人使用或消费公共物品一般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排他的费用太高。
生活中公共物品同私人物品一样不可缺少,诸如国防、警察、公交运输、广播电视、灯塔等无一例外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公共物品所具备的非排他属性导致公共物品存在着外部性问题。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私人物品的排他性特点,可以按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确定其最优产量,而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决定的外部件,其最优数量的确定较为复杂。
如图8-所示:图8-4 公共物品的最优产量(注: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之和,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与总消费量相等,所有消费者支付价格总和等于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
)图中,横轴代表公共物品数量Q ,纵轴代表公共物品价格P ,S 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
A D ,B D 为消费者A 和B 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D 为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
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不是A ,B 的需求曲线A D 和B D 的水平相加,而是A D 和B D 的垂直相加和,即公共物品的总需求量不是B A Q Q +,而是Q 。
微观经济下的市场失灵分析第一章:概述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无法在自由竞争下达到最佳的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况。
微观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一般是由于某些市场机制的丧失或者存在扭曲所致,包括公共物品存在、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市场垄断等问题。
本文将分析微观经济下的市场失灵问题,并探讨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公共物品存在公共物品指的是不易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且一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另一人可用的物品,同时,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或者非常低。
例如,太阳光、道路、国防、公共卫生等都是公共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分配,它的供给必须由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提供。
但是,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市场不能充分供应公共物品,这会导致市场的失灵。
以公园为例,如果一座公园没有门票,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但是进入后无法对游客进行收费。
这样,公园的供给受到限制,因为公园管理人员无法准确计算游客到底有多少人,进而难以预测公园需要投入多少资源进行维护、修整等工作。
如果公园的管理人员无法计算这些成本,将会影响公园的供给。
第三章: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另一种形式。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的成本或收益影响了交易外部的人。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面的和负面的。
正面的外部性指的是交易的收益会影响到非相关的人,其中包括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产的效率等。
比如,旅游业对于地方的经济繁荣和就业创造正面的外部性。
负面的外部性指的是交易的成本会影响到非相关的人,例如环境污染。
汽车尾气、排屑等污染物对于周边居民的健康危害很大,而这些成本并没有在市场价值中得到反映。
在市场竞争中,污染的外部成本忽略了污染的社会成本,这直接导致市场失灵。
第四章: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问题指的是买方和卖方之间不平等的信息。
这种不平等导致市场交易中出现了一些潜在的风险、欺骗和道德风险。
买方和卖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导致潜在的负面效应,并引起市场失灵。
以二手车交易为例,二手车卖家拥有比买家更多的信息,他知道车子的历史和潜在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中价格歧视的策略和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弹性和支付意愿,垄断者可以巧妙地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提高市场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效率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来平衡利益。
2. 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公共物品供给的外部性,我们可以理解市场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 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之间的关联。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需关系则说明了价格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产品和市场的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弹性。
4. 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景气循环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而经济衰退是指经济活动下滑的阶段。
通过分析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和应对策略。
5.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纠正。
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
6. 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和与竞争对手竞争。
通过研究不同的价格竞争策略和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竞争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策略。
7. 垄断与垄断定价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和垄断定价策略。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供应商或卖家的情况。
通过研究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垄断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8.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