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体育优质课评选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全国高中体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课件:定语从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定语从句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正确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能够正确使用;- 能够在语境中准确识别和使用定语从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和使用方法。
-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在句子中识别和使用定语从句。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1.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定语从句的概念和作用;- 定语从句的分类和语法结构;- 定语从句和先行词的关系;- 定语从句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方式-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例子,来引出定语从句的概念和作用;- 归纳总结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总结定语从句的语法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践演练法:通过大量的练,来提高学生对定语从句的识别和使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和作用。
2. 研究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通过讲解定语从句的分类和语法结构,让学生掌握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
3. 分析定语从句和先行词的关系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定语从句和先行词的关系。
4. 教学定语从句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学会使用定语从句。
5. 练与总结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来提高对定语从句的识别和使用能力。
总结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和使用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实际情况的观察,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和使用方法。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和使用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加强练习。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运用定语从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准确度。
第1篇一、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我校开展了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
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以下是本次体育优质课总结报告。
二、活动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号召,开展了体育优质课评选活动。
2. 意义: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具有以下意义:-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
三、活动内容与过程1. 活动内容:- 教师自选课题,设计教学方案;- 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教学方案进行评审;-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评审组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课后反思。
2. 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教师们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 展示阶段:教师们展示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 评价阶段:评审组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客观的评价,指出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反思阶段: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总结了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活动成果与反思1. 成果:-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理念更加先进;-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体育素养得到提高;-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果,为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反思:- 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微型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体育微型课的设计,旨在通过简洁、精炼的内容提供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指导。
本教案内容紧凑,便于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实践操作。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学生或其他对体育感兴趣的人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2. 发展身体的灵敏度、反应能力和协调性;3. 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4. 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热身活动热身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预热身体、提高身体温度,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常见的热身活动包括慢跑、拉伸、游戏等。
2. 技能学习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和掌握一个特定的体育技能。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技能进行学习。
例如,篮球运球、足球传球、乒乓球发球等。
3. 战术应用在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如何在比赛中应用所学技能。
通过小组对抗或模拟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 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促进学生体育兴趣和参与度的重要方式。
通过体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
常见的体育游戏包括接力赛、捉迷藏、抢红包等。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操作法和游戏法等。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检验和总结,用以指导教学的调整和优化。
本教案提倡使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评价、表现评价和测试评价等。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用于教学的各种工具、设备和材料等。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条件,可以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球类、器械、教具、音响等。
七、教学安排本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
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按照热身活动、技能学习、战术应用和体育游戏的顺序进行安排。
八、教学总结教学总结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回顾和总结,旨在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效,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全国历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奖名单一、前言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是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一项重要比赛,旨在展现各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核。
在历届比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获奖名单,他们在比赛中展现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备受肯定。
接下来,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全面评估这些获奖名单,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历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奖名单分析1. 获奖名单概况在历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中,获奖名单覆盖了全国各地的高校,涵盖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各个领域和技能要求。
他们的获奖身影遍布全国各地,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优秀获奖名单代表通过对历届获奖名单的梳理,可以看到有许多优秀的代表人物。
他们不仅在比赛中展现出了过硬的技能,更是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积极推动者和践行者。
他们所获得的荣誉和成绩也是对他们辛勤努力的最好认可。
3. 获奖名单的深度和广度在历届获奖名单中,涉及了体育教育专业各个方面的技能要求和知识体系。
从体育理论基础到实践技能,从教学能力到管理素质,这些获奖名单的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历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奖名单的全面评估,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更是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未来充满期待。
优秀的获奖名单代表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也将不断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进步和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来说,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奖名单所呈现的种种优秀表现和成绩,不仅是对这些获奖者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体育教育事业的一种肯定和推动。
我坚信,通过这些优秀获奖名单的展现和成就,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结语历届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奖名单的评估和分析,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优秀获奖者的风采,更是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相信在未来的大赛中,会有更多更优秀的获奖名单涌现,他们将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比赛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体育课程改革,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于近日举办了体育教研优质课比赛。
本次比赛旨在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比赛过程本次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初赛和决赛。
初赛由各教研组推荐优秀体育教师参加,经过层层选拔,共有20名教师进入决赛。
决赛分为课堂教学展示和教学反思两个环节。
1. 课堂教学展示在课堂教学展示环节,参赛教师根据比赛要求,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比赛过程中,教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2.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参赛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
他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深入剖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环节充分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素养和自我提升意识。
三、比赛结果经过评委们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本次比赛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
以下是部分获奖教师的教学亮点:1. 一等奖教师(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 二等奖教师(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善于运用游戏、竞赛等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四、比赛总结本次体育教研优质课比赛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以下是本次比赛的一些总结:1. 提高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比赛过程中,教师们通过观摩、交流,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体育优质课比赛方案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体育优质课比赛方案。
一、比赛目的。
1. 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全国体育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全国体育优质课一等奖课堂实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全面发展。
因此,参加颁发全国体育优质课一等奖的课堂实录,既可以让我们了解体育课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为更好地教育学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课程主题:拍球、跳绳和力量训练的整合教学实践这节课的主题是拍球、跳绳和力量训练的整合教学实践。
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布置好了活动场地和器材,并对每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和实践的时候,无需担心安全问题。
二、课程安排1. 暖身运动在体育课上,暖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老师让学生在场地上活动身体,例如慢跑、站立式跳跃等,以便于课后学习的展开。
2. 技能传授在课上,老师针对拍球、跳绳和力量训练这三个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示范。
学生们观摩老师的动作后,自行练习技能,老师在边上进行督导,及时纠正学生们的问题。
3. 实战演练学生们在掌握了技能后,进行了实战演练。
老师精心准备了许多有关拍球、跳绳和力量训练方面的实战环节,如:回球比赛、跳绳接力赛和力量训练小比赛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 课堂总结课堂的最后,老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引导学生们归纳提炼出今天掌握的技能和心得,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下一次课堂上有更好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效果这节课整合啦拍球、跳绳和力量训练三种运动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让学生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
通过实际演练,学生们基本掌握啦拍球、跳绳和力量训练三种运动技能,并且在课堂上也养成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激发各种学习兴趣,科学运动养生。
整体效果优秀,符合了优质课的标准与要求。
总之,体育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观察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体育课,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相对于单一体育训练,多种体育方式整合的教学,是更加全面和有意义的。
《花样跳绳——侧打交叉跳》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以“花样跳绳”为教材,以花样跳绳——侧打交叉跳教学内容,在原有跳绳的基础上,穿插各种跳绳方式,使跳绳变得多样化,趣味化。
既巩固了基础的跳法,又激发了学生跳绳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跳花样。
在花样跳绳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实践――思考---创新,主动探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比较过去的学习方式,更主动,更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思维也更活跃。
如果说跳绳给学生带来的是尽情,那么创编花样跳绳则给学生送去了尽兴。
二、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知道交叉跳的技术动作,并了解手腕摇绳对交叉跳的重要性。
2、体能与健康目标:学生能掌握交叉跳的动作方法,学会手腕摇绳,能做到跳的自然、轻松,增强动作协调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学习的优良品质。
三、学情分析本次课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授课对象。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
他们团体意识逐渐加深,除对个人的竞争有兴趣外,对团体竞争也发生浓厚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集体合作的游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辱感。
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
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的安排多样的跳法练习,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天地。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
四、教学策略侧打交叉跳是由两个技术动作组成的,让学生观察了教师的示范后完全掌握是绝对不可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取将动作分解,分成四个动作来完成,并由无绳动作练习发展持绳练习,让学生逐渐适应。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评价来发现动作的错误,提高了课堂效率之外,同时让学生在指出错误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正误对比法的作用,从同伴的错误中,同时找出自己的错误。
利用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强化动作的掌握。
五、教学流程图:复习(步伐跳4*8拍)游戏(快快跳起)学习新课(侧摆交叉跳)小组竞赛(跳绳接力)整理放松(踏步放松、抖动四肢放松)总评六、课程设计思路与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巩固,在课堂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复习环节,让学生对前一节的步伐跳做一个复习,也同时检查学生在课后是否有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复习;第二部分,我设计了快快跳起的游戏,游戏也离不开绳,让道具一物多用,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起到热身的效果;第三部分,因为涉及技术动作的课堂内容,直接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去模仿,不但不可达成教学目标,反而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多次没有成功,会让学生的热情减退,因此在此部分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再通过教师集中统一练习,加强对动作的认识度。
初中体育中长跑优质课教案篇1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正确的跑的技术,发展跑的能力,正确认知中长距离跑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练方法,掌握正确中长跑的运动技术动作,并学以致用,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断练习激发自我调控能力和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动作轻松、自然,幅度较小;重心高且平稳;跑的节奏感要强。
难点: 全程计划分配体力;呼吸要有一定的节奏和深度。
三、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谈话导入【教师】中长跑一直是一个大家比较头疼的科目,大家觉得在跑步过程中很累很难受,其实这些都是好事情,说明身体在对你发出警告,你看你这么短的距离都不能坚持,这么小的困难都不能克服,身体和心脏都在向你警告快练习吧,快练习吧。
去战胜恐惧,去克服身体的懒惰,通过中长跑可以让你去思考很多平时无法面对的问题,会让你重新面对新的生活和体育,通过你的努力,你的身体变得一天比一天好,也许一天、一周、一个月不会显现但是在半年、一年、三年、五年后你会发现你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准备部分1.热身游戏:黄河长江教师先指定出黄河组、长江组,听教师出的黄河或者长江时,学生迅速做出反应,说长江时,黄河追长江,黄河时,长江追黄河,如果被抓住,学生则做一段才艺展示。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1.教师示范教师:注意观察跑步时的呼吸节奏,注意体会步伐和呼吸的配合。
组织教学:沿跑道两侧四列纵队,前一排蹲下。
2.讲解中长距离跑的完整技术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三个部分。
体育课优质教案一、教案概述体育课作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编写一份优质的体育课教案,对于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培养体育兴趣、促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完整的体育课优质教案。
二、教案内容1. 主题:篮球2. 课时:1课时(45分钟)3. 年级:七年级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传球、运球和投篮等。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坚持锻炼的意识。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篮球比赛场景,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 提问:你们都知道篮球吗?你们玩过篮球吗?请谈谈你们对篮球的了解和体验。
2. 活动安排:- 分小组进行篮球基本技能的学习:传球、运球和投篮。
-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择参加哪个小组。
- 每个小组由2-4人组成,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 每个小组中,学生轮流练习技能,互相合作、熟悉规则。
- 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鼓励。
- 每个小组练习完一定时间后,进行小组之间的对抗,观察哪个小组的技能运用最好。
3. 总结:-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锻炼。
4.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篮球基本技能,并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
- 下节课开始,让学生带上自己的实践成果并分享给同学。
四、教学手段和媒体资源准备1. 背景音乐:选择一些与篮球相关的音乐,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环节,展示篮球比赛场景,激发学生的热情。
3. 篮球: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到两个篮球,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4. 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篮球的基本技能和规则。
五、教案评价与调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鼓励并给予指导。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优秀体育课获奖名单一等奖执教者单位张军★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王振★北京市回民学校徐晓龙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中学张楠▲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徐晓龙▲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中学陈永健◆天津市第五十三中学郝海燕天津市河西区微山路中学胡英天津市塘沽实验中学李占斌▲天津市宁河县俵口中学孙德珍◆天津市津南实验小学李晓东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张丽君◆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王赛◆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四中学安丽◆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薛刚◆河北省邯郸市第四中学王娟◆山西省太原四十八中段丽云山西省临汾市第二中学校许进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小五台小学郑•巴雅尔◆内蒙古自治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孙大光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师大集宁附中李丽丽★辽宁省抚顺市实验小学张璇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王强★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王寿波▲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刘家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白刚◆长春东师中信实验学校尹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轶博▲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姜志勇◆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李春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3中学于云龙黑龙江农垦哈分局庆阳农场学校关立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阳小学校陆一◆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王叶妹★上海市闵行区鹤北初级中学张俊★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顾剑君▲上海市福山外国语小学朱利荣▲上海市崇明县大新中学王骏▲上海市大同中学姚美★江苏省泗洪中学陆冬冬★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姜晓莺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季惠芬▲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梁爽▲江苏省南京市双闸中学程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徐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孙晓庆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陆兵江苏省靖江市第二中学沈技峰◆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小学罗欢乐浙江省龙游中学邱锋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腾婕▲浙江省宁波市荷花庄小学张海霞▲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苑景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郭齐智安徽省阜阳市第十六中学刘新继安徽省马鞍山市二十二中学阮光清福建省宁德师范附属小学颜波元★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李加前福建省厦门市启悟中学杜爱建◆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刘经贵★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龚小平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金忠江西省景德镇市罗家学校孙茜山东省青岛市文登路小学杨冬丽★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世玲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马镇中心小学程玉双◆山东省济南市幼儿师范学校张楠★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师范小学常好超河南省郑州金水区实验小学耿爱英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张伟★河南省安阳市虹桥中学王颖▲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宋喜红◆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董超◆河南省郑州市第八十三中学杨威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黄芳★武汉市解放中学张薇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小学舒丽娟▲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光谷第一小学蔡有平◆湖北省武汉市中北路中学沈玲湖北省武汉市板桥中学唐娟丽湖南省株洲市银海学校屈春华湖南省衡阳市第二中学李震宇★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裕湘小学胡萍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莞城实验小学刘剑元▲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罗远东◆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仙村中学林艳★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乐群小学黄丽群▲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申志坚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第一初级中学廖凤广西南宁市第一技术学校滕林广西南宁市逸夫小学李国栋◆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王彩惠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马振儒▲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吴艳红海南省文昌市第二小学施宇★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刘勇重庆市人民小学曾庆霞重庆市外语学校严忠文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小学杨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琉璃中心校何为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杜娟★四川省成都市双林小学黎波◆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高级中学顾虹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胡晓振★贵州省荔波县民族中学张艳贵州省都匀市第二中学黄万忠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四寨小学郭燕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城小学张朝梅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实验中学王玉华◆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扎西次仁西藏林芝地区第一中学千亚妮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东关小学张峰◆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刘英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李鑫◆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刘兴平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薛卫东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吕明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二中学马福龙青海省德令哈市第六中学包文才青海省西宁市晓泉小学赵建斌宁夏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学杨超宁夏吴忠市郭家桥中心学校梁泽霞◆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马凯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姚罗霄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七中学宜郁栋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小学藻小鹿◆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郝永忠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二中学小学部二等奖执教者单位王娟朝阳区下三条中心小学金帆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徐蕊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张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李毓良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周辛北京市房山区实验中学高璐天津市求真高级中学郑玮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袁秀华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柳艳军天津市蓟县山头岭镇初级中学常金宝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张希娜天津市塘沽一中姜涛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韩会军河北省石家庄市西三庄小学方铭洋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中学张丽娜河北省唐山市第一高级中学鲁雅红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禄磊河北省保定定州市大流小学杨凯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中学许丹娜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王志强山西省长治市城区长子门小学王晋勇山西省太原市进山中学韩帅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新晓双语实验小学高宝金山西省平定县冶西镇冶西中学刘玲山西省长治市实验小学米玉坤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第三十六中李东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钢一中翟雅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七中学张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一中崔阿丽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明德小学张春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一中闫继东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牛营子中学郝青云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薛金迪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白塔小学王乃灵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青年小学王洋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中学白洋辽宁省营口市第三高级中学王岩洪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玉华小学杨宇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六药小学郑全国吉林省敦化市实验中学李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左鑫睿长春市二实验中学潘忠校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赵庚鑫吉林省四平市教育学院刘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6中学孙秀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重五中王烨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30中学姜海涛黑龙江农垦总局宝全岭分局局直中学骆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香安小学校李树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校李文峰上海市嘉定区封浜小学周保春上海市南汇区六灶小学谷小兵上海市青浦区白鹤中学谈茵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徐政红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金红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纪夕新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朱晓山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王桂芳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李华荣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中学陈跃江苏省南通市沿河桥小学侍中华江苏省盐城树人外国语实验学校潘雪峰江苏省南通中学李丽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戚永朝江苏省江阴市利港实验小学沈惠琴江苏省南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汤运燕江苏省海安县开发区实验小学陈冬梅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乐海山浙江省舟山南海实验学校潘伟玲浙江省丽水学院附属高中徐珊珊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李杰尔浙江省湖州市龙泉小学董明华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中心小学杨金霞浙江省普陀中学詹辉安徽省淮南市师范附小吕力安徽省淮南市实验中学刘义红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刘山◆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陈海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六中学涂进安徽省铜陵市长江路小学陈军安徽省芜湖市绿影小学叶瑞华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魏俊伟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叶衍峻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谢慧敏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张建安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学范玉红江西省丰城中学黎祥华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学周信香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九中学马庆源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梁金莉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一中穆国强山东省济南市机场小学任明霞山东省济南市第五十中学赵彦峰山东省曲阜市教师培训中心王永发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徐虹颜河南省许昌市第八中学程海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李涛河南省新乡市育才小学刘会军河南省平顶山市一中郜文杰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恩村三街小学牛芳岩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谭本福河南省洛阳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苏海艳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九中学叶智海湖北省武汉市新州区阳逻高级中学周书静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九中学舒仁甫湖北省武汉英格实验中学吴艳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路小学周俊丽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五里墩小学徐军平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林永红武汉市洪山区关山中学毕耕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小学罗辉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卫门口小学扶芙蓉湖南省株洲市第三中学谭清雄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第四中学谢敏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风车坪小学左庆湖南省长沙市博才金峰小学彭曦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小学贺丽娜广东省深圳市龙城初级中学叶李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东城中学邹德志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一小学麦恩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第四中学王雄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欧少荣广东省广州市番禹区市桥沙墟一小林浩东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金道中学蒙洁钰广西梧州市藤县太平镇中心小学蒙运松广西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王青莲广西贺州市中学吴婷广西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郑继芳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第一初中黄琳茜广西桂林市旅游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郑春银海南省琼海市长坡中学白海波海南省三亚市第七小学吴清仕海南省澄迈县瑞溪中学颜剑海南省陵水中学李莉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谭红利重庆市田家炳中学何琳重庆市万州区中加友谊小学何富强重庆市巴蜀中学向宏钊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程兵重庆市永川中学石红四川省成都市猛嘴湾双语学校杨桃四川省简阳中学尹容四川省遂宁高升实验小学校吴继敏四川省宜宾翠屏棠湖外国语学校周敏四川省双流县实验学校王颖四川省成都市玉林小学张志平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实验三小田茂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第二中学张秋萍贵州省玉屏县大龙小学孙秀丽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六中学吴晓东贵州省遵义市高坪中学尹如云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腾越镇热海完小冯晓庆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周传英云南省文山州第一初级中学周邦伦云南省昆明市长城中学王芳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七中学普文红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玉溪三中白博陕西省西安新知小学崔醒陕西省户县第六中学杨利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北关中学付军齐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西街小学刘建鹏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富水镇初级中学涂强陕西省西安市西航二校王艳丽甘肃省景泰县实验小学龚黎甘肃省天水市解二小学杨永禄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杨旺海◆甘肃省甘南州合作二中李辉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金塔路小学宋积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培校初中部冶生成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中心小学李应成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第四小学包龙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实验中学陈峰青◆青海省门源县旱台中学张海兰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虎永辉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三中学余小军宁夏吴忠市利通一小王虹丽宁夏银川市金凤区二小兰志宁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燕鸽小学马诺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四小学俞燕玲宁夏灵武市第二中学杨永平银川市第二中学余强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尹志杰新疆乌鲁木齐市七十中学吾列斯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第四中学唐晓霞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九中小学部刘芹新疆昌吉州实验小学吕新建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三等奖执教者单位刘松波北京市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司丙辉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项立强北京市密云县水库中学程利民北京市延庆县第四中学叶浩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韩铮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赵毅清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高润艳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向阳小学李福来天津市汉沽第三中学付彬天津市红桥区红星中学史仲慧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三小学张光普天津市津英中学杨永全天津市西青区华旭小学张红军河北省唐山唐海县第二实验小学齐娜河北省廊坊市实验小学李卫芳河北省邯郸市汉光中学张雪娇河北省保定式易县塘湖初级中学姜庆军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实验小学申伟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刘家河小学潘敬武山西省榆次一中刘鹏翔山西省朔州市第四小学周昊山西省榆次一中吴永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九中学田沛东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寿安里小学韩慧山西省临汾六中陈建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铁六小陈蒙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实验小学王立博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百什户民小姚玉红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第五小学周艳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丹第四中学魏巍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佟胜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赵子龙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奋斗中学房红军辽宁省辽阳市第一中学赵飞辽宁省丹东市金汤小学李丹辽宁省抚顺市五十中学杨倩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任义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群力小学李颖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哈尔脑乡初级中学薛金迪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白塔小学孙延生吉林省延吉市进学小学校刘国辉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李红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新城中学李萌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江北实验学校关振英吉林省通榆县第九中学马骏骅吉林省白城市明仁小学刘贵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工农兵小学校白松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级中学耿月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兴中学崔凯黑龙江省阿城区料甸乡中学刘新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白少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青云小学陆裕华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心小学施琴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张卫东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李玉振闸北第八中学新校周旭芳上海市澧溪中学徐烨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张乙江苏省宿迁市泗阳致中学魏炜江苏省南京市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陆晓飞江苏省南通市陈桥中学夏静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陈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小学仲兆仓江苏省赣榆县实验小学汪青青浙江省余姚中学江月容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小学陈卫星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钱益栋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初级中学赵蕾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王强浙江省义乌中学王强安徽省蚌埠市实验学校王相峰安徽省砀山铁路中学西校区邰宝健安徽省广德县实验小学窦兆欣安徽省砀山县师范附属小学张晓红安徽省颍上县颍上职教中心纪伟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双沟中学宋晖安徽省淮北市海宫学校胡振伟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学潘东风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江海洋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小学李林艳江西省高安中学简惠霖江西省新余市第二中学兰新根江西省新余市新钢中学李君萍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中学谢国林江西省上栗县金山镇中学肖梅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蒋调平江西省乐平市第一小学石刚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李建宾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围子镇仓街初级中学刘坤山东省泰安市第六中学夏丽娟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一中丁皓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宁安路小学王天波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养马岛中学李迎山东省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李华山东省泰安市老城镇中心小学牛明辉河南省许昌市二中郭莹莹河南省洛阳市直属第八小学兰宁河南省三门峡市实验中学张军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龚自如河南省实验小学张涵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一小学杨龙玉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六中学曹艺华河南省洛阳市第24中学余海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廖庆锋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高萍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雷店中学张贵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丁钧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向吉钧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乡小学常刚建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夏文霞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彭永红湖南省汨罗市第四中学向凤湖南省保靖县迁陵学校肖文斌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小学孙振华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刘小宏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邹正文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邹文进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小学卢细妹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实验学校侯贤昌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三中学吴衍中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华侨中学杨欣广西柳州市公园路小学肖建欢广西梧州市第六中学韦荣华广西河池市东兰高级中学邬惠春广西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黄芬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苗园中学李志强广西贺州市富川镇第一小学林尤晓海南省定安中学邓辉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郝厚先海南陵水思源实验学校叶保和海南省文昌中学李道川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中心学校英湖小学张德胜重庆市万州区赶场初级中学毛泽洪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丁春华重庆市武隆县武隆中学王智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王元辉重庆市彭水县森林希望小学何弦重庆市九龙坡区天宝实验学校洪鹰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小学邱晋军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白塔中学甘源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小学王轶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周静四川省彭州市南城中学周杰四川省彭山县第三中学陈波四川省泸州市天立学校黄克杨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大念贵州省金沙县第二中学刘凛贵州省黔西县绿化白族彝族乡中心完小李朝平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张吉英贵州省松桃民族中学陈瑜贵州省毕节地区实验学校廖宇飞贵州省贵阳市实验小学胡蝉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小学部喻建雄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西城街道中心学校何洁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封丽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第一小学黄振华云南省昆明市重工中学孙晓光云南省昆明市第五中学陈超昆明市西山区第一中学董延青陕西省商洛市商洛中学王万玲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古镇小学孔德曦陕西省宝鸡市卧龙寺中学张攀陕西省西安市高陵中学张雷陕西省西安小学杨忠收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延远中学张洁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马春花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二中学贾国杰甘肃省庆阳市第六中学孔德仕甘肃省临夏中学体育教研组刘金凤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余东升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三学校林建仓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中心学校刘婷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小学刁正才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第三小学张启昌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一中学刘鸿刚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第一中学王炯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二中学王海蓉宁夏吴忠市开元小学白晓军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二站小学李胜荣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何学兰宁夏银川市灵武英才学校王晓玲宁夏中卫市第四中学段海河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努尔买买提•艾山新疆喀什市第六中学马骥新疆昌吉州第五中学吴国民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六中学周丽娟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育才学校周莉新疆喀什市第四小学萨尼亚•依米提新疆库尔勒市和什力克乡中学注释:★:为现场展示,完整课▲:为现场展示,指定内容◆:为大会资料。
优质课评选活动总结优质课评选活动总结1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我校于5月18日—5月21日组织开展了全校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活动展示了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为期4天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讲课教师认真准备、精心设计,相关学科教师主动听课,整个评选活动顺利进行,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取得的成绩1.本次活动是以课标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课改理念。
为使本次活动真正收到实效,每节课结束后评委和听课教师立即上交评分表,每节课下课后即出成绩,确保活动公开、公正、公平进行。
本次活动有15名教师参赛,其中语文教师8名,数学教师5名,英语教师1名,品德与生活教师1名,涉及301人次参与听评课。
2.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正视学生的差异,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的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书感悟,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将情趣引入课堂,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组织有趣的活动,将学习赋于兴趣与情感之中,使之变得生动、有趣;有的将动手、动脑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做、拼、实验中形象生动地学习,拓宽学生的思维;有的很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把生活中的事物或影视中的故事录像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有的在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挖掘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全面体现育人的目的。
3.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和作法。
以教材为基础收集课程资源。
比如有的老师课前让学生收集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信息;当堂创设活动的场景;联系实际和学生熟悉的事物等,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把教学内容融入于情境之中,增强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恰当合理地使用了教材。
二、存在问题本次优质课评选,展示了我校教师朝气蓬勃的精神风采,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体育优质课评价指标与标准体育优质课评价指标与标准优质课是对已掌握教学常规和基本功、有一定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
体育优质课的评价旨在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并全面落实体育教学目标。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表现、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效果。
以下是体育优质课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一、评价遵循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这个价值判断离不开评价者的教育价值观。
本标准制定遵循以下教育理念与价值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优秀的课堂教学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生命历程,它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师生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3.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的有意义的研究活动,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经验,主动地认识、接纳、筛选、加工信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时,学生与环境、教师、群体等发生交互作用,使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创生,身心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磨砺,人格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塑造,共同创作的过程。
二、体育优质课评价标准教学目标评价标准:总要求:目标实现。
具体要求:1.符合课程标准,反映教学的层次性(深度和广度)。
2.符合学生实际的水平,有拓展性与生成性。
3.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自然落实。
教学过程评价标准:总要求:沟通活跃。
具体要求:1.教学结构合理,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定位正确,能紧密联系生活、社会和自然等实际,能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
2.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精神,学生研究兴趣浓厚。
3.创设教学情景与氛围好,能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得到充分展开,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
4.适时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充分体现激励和引导作用。
第三届全国体
育优质课评选
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
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2、街舞
单位:廊坊市第七中学 姓名:邱伟华 邮编:065000
课 的 设 想
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使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体验乐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提高社会适应性。
一、教材
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定排球双手正面垫球为主教材,初中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就为课程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奠定了基础.
副教材为街舞,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使学生体验到发展肌肉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制定了力量练习正符合“身体健康领域”水平四,通过各种练习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
放松教材为瑜珈放松操,使学生在强度训练之后进行气息调节,学会呼吸调节法,这是心理健康领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二、教法与学法
以“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自主学习、勇于创新”为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1、进入新教材之前,教师通过语言导入,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通过这一环节达到心理健康领域“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的目标,开始新教材的学习,重点放在学生体会动作,自己学习从而掌握细节。
我是这样安排的:通过教师示范,利用动作录像分别播放正常速度、慢动作来建立对动作的大印象,而后分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图解,共同学习、练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安排各小组创编,进行表演。
三、教具的使用
1、本课设计音乐贯穿始终:从热身操,到排球练习,街舞对物,最后的瑜珈放松操,都是选择最适宜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育的力量与乐趣、健康的重要。
2、自制图片在课中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在教师示范后自主学习的依据。
四、教学反思: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思考。
2、对专家评课意见进一步进行梳理、消化,并作为今后指导工作意见。
3、备好每次体育课,备好学生。
因材施教,让他们在体育课上健康成长。
4、对常规体育教学常抓不懈,进一步整合学校资源,开展体育特色教学,完善校本教研。
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