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定
- 格式:pdf
- 大小:193.38 KB
- 文档页数:4
猱艺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6期2019年8月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问题探讨梁耀新",苏流坤1,2,许子平",黄海华1显(1.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70;2.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摘要:指出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类固体废物,若不能详细准确掌握各类固体废物的危险性,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这类固体垃圾将反作用于社会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鉴于此,结合相关专业化理论知识,从固体废物概念、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程序、危险特性鉴别依据3个方面对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鉴别程序;关键问题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6-0168-021引言所谓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指的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方法或导则,对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进行测试与论证,并形成客观分析测试数据的过程在固体废物处理管理以及相关工作中,废弃物危险特性的鉴别属于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做好固体废弃物危险特性鉴别及相关工作,有助于推进工业源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下面就固体废弃物危险性鉴别相关问题做重点探究。
2固体废物概念及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指出,所谓的固体废弃物,指的是在生产、生活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以及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⑵。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途径多样,商业、工业、采矿业以及社会活动、农业活动等均会产生固体废弃物,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威胁已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落实的固体废弃物危险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3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程序国情不同,各国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程序也有所不同,在我国,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淤积相关工作主要是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开展。
危险废物鉴别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一、固体废物属性判定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11号)的规定,对被鉴别物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判别。
经判别,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被鉴别物亦不属于危险废物;经判别属于固体废物的,需作进一步鉴别。
二、危险废物属性初筛1.经判断属于固体废物的,则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
凡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经对照《名录》,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无“*”号标注的,则属于危险废物;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有“*”号标注的,初步认为无危险特征可能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确认;应按照鉴别标准进行鉴别。
2.依据GB5085.1-GB5085.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
3.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无法鉴别,但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固体废物,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
三、危险废物检测项目确定的依据1.固体废物特性鉴别的检测项目应依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确定。
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过程可以确定不存在的特性项目或者不存在、不产生的毒性物质,不进行检测。
固体废物特性鉴别使用GB5085规定的相应方法和指标限值。
2.无法确认固体废物是否存在GB5085规定的危险特性或毒性物质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测。
(1)反应性、易燃性、腐蚀性检测;(2)浸出毒性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3)浸出毒性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4)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无机物质项目的检测;(5)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项目中有机物质项目的检测;(6)急性毒性鉴别项目的检测。
定。
4.在进行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应根据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首先对可能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
5.在进行毒性物质含量的检测时,当同一种毒性成分在一种以上毒性物质中存在时,以分子量最高的毒性物质进行计算和结果判断。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以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质(或材料)和物品(包括产品、商品)(以下简称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
液态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分类。
对于有专用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不适用于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固体废物solid wastes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包括液态废物。
3.2固体废物鉴别solid waste identification是指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
3.3利用recycle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燃料或获得能量等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产品的活动。
3.4处理treatment是指利用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有害因素或危险成份,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合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活动。
3.5处置disposal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进入环境并且不再回取利用的活动,主要包括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焚烧和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土地填埋。
3.6目标产物primary products是指在工艺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希望获得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包括副产品。
3.7副产物by-product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目标产物产生的物质。
一类和二类固废鉴定标准一类固体废物鉴定标准(一)危险特性1、易燃性:指废物易挥发、易燃烧,或与氧化剂反应易燃烧的特性;2、腐蚀性:指废物对金属、非金属材料、人体皮肤等有腐蚀性的特性;3、毒性:指废物对人体和环境有毒害性的特性;4、感染性:指废物对人体和动物有传染性的特性;5、放射性:指废物具有放射性的特性;6、其他危险特性:指废物具有其他易引起危害的特性。
(二)化学性质1、水溶性:指废物在水中可溶解的特性;2、有机溶剂溶解性:指废物在有机溶剂中可溶解的特性;3、挥发性:指废物在常温下可挥发出的特性;4、有机酸性:指废物具有有机酸性的特性;5、有机碱性:指废物具有有机碱性的特性;6、有机氯化物:指废物具有有机氯化物的特性;7、重金属:指废物中含有危害环境的重金属元素;8、其他化学性质:指废物具有其他特殊的化学性质。
二类固体废物鉴定标准(一)危险特性1、易燃性:指废物易挥发、易燃烧,或与氧化剂反应易燃烧的特性;2、腐蚀性:指废物对金属、非金属材料、人体皮肤等有腐蚀性的特性;3、毒性:指废物对人体和环境有毒害性的特性;4、感染性:指废物对人体和动物有传染性的特性;5、放射性:指废物具有放射性的特性;6、其他危险特性:指废物具有其他易引起危害的特性。
(二)化学性质1、水溶性:指废物在水中可溶解的特性;2、有机溶剂溶解性:指废物在有机溶剂中可溶解的特性;3、挥发性:指废物在常温下可挥发出的特性;4、有机酸性:指废物具有有机酸性的特性;5、有机碱性:指废物具有有机碱性的特性;6、有机氯化物:指废物具有有机氯化物的特性;7、重金属:指废物中含有危害环境的重金属元素;8、其他化学性质:指废物具有其他特殊的化学性质。
(三)物理特性1、沉降率:指废物在水中沉降速率;2、悬浮率:指废物在水中悬浮率;3、溶解度:指废物在水中溶解度;4、密度:指废物的密度;5、粒径:指废物的粒径;6、其他物理特性:指废物具有其他特殊的物理特性。
危险废物鉴别流程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一、鉴定相关机构与职责(一)委托方。
是指向鉴别机构提出委托鉴别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包括产废单位、处置单位、其他单位、个人。
(二)鉴别机构,是指通过计量认证的具有从事固体废物危险特性检测能力和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
鉴别机构采取名录制,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定期筛选并更新公布。
承担鉴别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标准,开展危险特性鉴别,出具鉴别报告,判断物品固体废物属性或危险特性。
二、鉴定流程(一)工作委托委托方向鉴别机构提交危险废物鉴定所需要的书面材料,材料包括:1.委托方(包括企业和个人)向有危险废物特性鉴别资质的单位委托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签订委托工作合同。
2.受托方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确定该项目样品鉴别方案。
(二)鉴别方案编制鉴别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危险废物鉴别的标准规范,结合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资料,编制鉴别方案,应当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1.固体废物属性判定。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11号)的规定,对被鉴别物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判别。
经判别,不属于固体废物的,则被鉴别物亦不属于危险废物;经判别属于固体废物的,需作进一步鉴别。
2.危险废物属性初筛。
被鉴别物属固体废物的,鉴别机构应确定被鉴别物是否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
经对照《名录》,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无“*”号标注的,则属于危险废物;被鉴别物列入《名录》且属于有“*”号标注的,初步认为无危险特征可能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确认;被鉴别物虽未列入《名录》但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需进行危险特性鉴别。
被鉴别物未列入《名录》的,且经综合分析产生环节和主要成分,不可能具有危险特性的,则不属于危险废物。
3.危险特性鉴别。
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7-2007)的规定,确定被鉴别物危险特性检测的项目、检测方法和样品采集要求。
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方案引言: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是在进行废物管理和处理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有效评估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固体废物危险特性的鉴别需要依据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常用的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方案,包括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毒理学特性等方面。
一、物理特性鉴别:物理特性鉴别主要通过观察和测量废物的外观、质地、密度、挥发性等特征来判断其危险性。
常用的物理特性鉴别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外观鉴别:通过对废物外观、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废物的性质。
如废物表面有发泡、结块、析出等现象,可能存在化学反应或放射性废物。
废物为粉末状或颗粒状,可能具有爆炸危险。
废物为液态或黏状,可能具有腐蚀危险。
2.密度测量:通过测量废物的密度可以判断其成分。
如废物密度较大,可能含有重金属或放射性物质。
废物密度较小,可能含有挥发性有机物。
3.挥发性测定:利用挥发性测定仪器,可以测量废物的挥发性物质含量。
如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可能具有易燃或易爆性。
二、化学特性鉴别:化学特性鉴别主要通过对废物中化学成分的分析,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来判断其危险性。
常用的化学特性鉴别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pH值测量:通过测量废物的pH值,可以初步了解其酸碱性质。
如废物的pH值低于2或高于12.5,可能具有腐蚀危险。
2.元素分析:通过对废物中元素的分析,可以判断其是否含有有害元素。
如废物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可能具有毒性。
3.氧化还原性测试:通过对废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试,可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易燃、易爆、自发燃烧等危险性。
4.溶解性测试:通过将废物溶解于不同溶剂中,并观察其溶解度和反应性,可以判断其溶解度和反应性。
如废物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可能具有溶解性有机物或水溶性无机盐。
三、毒理学特性鉴别:毒理学特性鉴别主要通过对废物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以判断其危险性。
危险废物;危险特性;毒性物质含量;浸出毒性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危险废物毒性鉴别指标体系研究:依据固体法,危险废物(HW)是指列入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HW引起危害主要是由于具有危险特性,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危险特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危险特性:致癌性、致畸变性、突变性、传染性、刺激性、毒性、放射性。
HW可以包括固态(如残渣)、半固态(如乳化液废物)、液体(如废酸废碱)及具有外包装的气体等[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固体废物、HW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4]。
据统计,200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2亿t,比上年增加20%,工业HW产生量963万t[5],并且每年还有数十万t医疗废物产生,另外商业服务活动和居民生活也产生大量的HW。
因此对HW进行有效管理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目前,中国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HW鉴别标准,但是由于研究基础过于薄弱,已经制定的法规、标准、规范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实施的具体情况表明,存在各种缺陷,可操作性较差,远远无法满足HW环境管理的需要。
1国外毒性鉴别指标1.1《巴塞尔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以下简称《巴塞尔公约》),并于1992年生效,中国为签署国之一。
公约内容包括管理对象、范围、定义和一般义务,缔约国之间HW越境转移的管理、非法运输的管制、缔约方的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办法等。
《巴塞尔公约》在附件一、二中规定了HW 类别,在附件三“危险特性的等级”中规定了14类不同性质的HW特性,如爆炸物、易燃液体、有机过氧化物、反应性、毒性、传染性、腐蚀性、生态毒性等,并对各种特性进行了定义,除规定易燃性液态废物闪点外,对毒性、腐蚀性特性等没有制定鉴别指标[6]。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在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固体废物鉴别准则、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以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质(或材料)和物品(包括产品、商品)(以下简称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
液态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适用于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分类。
对于有专用固体废物鉴别标准的物质的固体废物鉴别,不适用于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固体废物solid wastes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包括液态废物。
3.2固体废物鉴别solid waste identification是指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固体废物的活动。
3.3利用recycle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燃料或获得能量等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产品的活动。
3.4处理treatment是指利用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有害因素或危险成份,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合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活动。
3.5处置disposal是指将固体废物最终进入环境并且不再回取利用的活动,主要包括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焚烧和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土地填埋。
3.6目标产物primary products是指在工艺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希望获得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包括副产品。
3.7副产物by-products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目标产物产生的物质。
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方案模板1.背景和目的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任何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化学废物等。
3.鉴别方法3.1根据物理性质进行鉴别:考虑物质的颜色、形状、密度、溶解性等特性。
3.2根据化学性质进行鉴别:对废物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3.3根据生物学性质进行鉴别:进行生物毒性测试,以确定废物对环境和生命体的危害程度。
3.4根据环境效应进行鉴别:通过测定废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程度,判断其对环境的影响。
4.实施步骤4.1收集废物样品:从废物产生的源头或存储区域中收集代表性的样品。
4.2进行物理性质鉴别:通过观察和实验测量,确定废物样品的物理性质。
4.3进行化学性质鉴别:将废物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得到废物的化学成分。
4.4进行生物学性质鉴别: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评估废物对生物体的毒性。
4.5进行环境效应鉴别: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了解废物的环境影响。
4.6综合评估:综合以上鉴别结果,对废物的危险特性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危险等级。
5.结果评定和后续处理根据鉴别结果,将废物分为不同的危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处理方案。
对于高危废物,应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包装、储存和运输。
对于低危废物,可以选择合适的回收或处置方式。
6.质量控制6.1样品收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采用适当的采样方法。
6.2实验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6.3数据分析:使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7.安全措施在进行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对人身和环境的损害。
总结:本方案提供了一个系统和可行的方法,用于鉴别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
通过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环境效应的综合鉴别,可以确定废物的危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处理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并保护人身和环境的安全。
固体废物鉴别-矿渣危险特性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谢小姐---136---6236--5104对固体废物所已完成的部分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案例进行分析,从鉴别物质的产生源分析和过程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丧失原有所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的产品类废物;二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类废物;三是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四是以固体废物为原料加工处理之后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情况;五是用于物质原始用途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情况。
(1)属于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产品类固体废物。
(2)属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因为质量原因无法满足原有使用要求的产品,如不合格产品、残次品、废品等固体废物。
鉴别案例:某海关委托固体废物所对报关名称为“镍精矿”的货物样品进行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样品主要为蓝绿色粉末,潮湿,有结团结块现象,样品含水率为23.05%, 样品干基在550 ℃灼烧烧失率为2.05%。
样品照片见图1。
图1 镍精矿样品照片X荧光光谱仪分析样品的组成成分,主要含有Al, 并含有Ni、Na、Si、 P、Fe、V、Co、S、Mo等,结果见表1,与文献资料中镍精矿的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化学分析法精确测得样品中N的平均含量为1.69%,比《镍精矿》(YS/T 340-2005)中五级品的Ni含量还要低;X 射线行射仪分析样品的主要物相组成为 Al2O3Na3Fe2(PO4)3、 SiO2、 Ni2SiO4、 (Ni0.201Al0.799)(Al 1.201Ni0.799)O4、NaAl5O8、 Na2Al22O34、 Na2Al22O34·2H2O, 与镍的矿物组成(Fe,Ni)9S8、(Mg,Fe.Ni,Co)6Si4O10(OH)8或(Mg Fe.Ni,Co)3Si12O9不同;用2 mm方孔筛筛分样品的筛下物占24.9%,筛下物的粒度分布分析显示,小于250 m的样品所占比例为68.7%,亦即原样品中粒度小于250 m部分所占比例为17.1%, 不满足YS/T 340中粒度小于74 m部分不低于80%的要求;样品的含水率为38.9%,不满足YS/T 340中水分不大于14%的要求。
固废鉴定通则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无用物质,包括废弃物、废旧物品和其他废弃物。
由于固体废物的不断增加和不当处理,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固体废物进行鉴定,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和管理方式。
本文将介绍固废鉴定的通则。
固废鉴定通则旨在对固体废物进行科学、准确地鉴定,以便确定其性质、成分和危害程度,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处置方案。
下面将从鉴定目的、鉴定要求、鉴定方法和鉴定步骤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鉴定目的固废鉴定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固体废物的性质、成分和危害程度,为后续的处理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鉴定,可以判断固废是否属于危险废物,以及确定其危害特性,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鉴定要求固废鉴定应满足以下要求:1.准确性:鉴定结果应准确可靠,基于科学的实验和分析数据。
2.全面性:鉴定应全面考虑固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掌握其全貌。
3.可行性:鉴定方法应简便、实用,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4.可重复性:鉴定过程应具有可重复性,不同实验室或鉴定人员之间应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
三、鉴定方法固废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分析和现场检测。
实验室分析是指将固废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现场检测是指在固废产生的现场进行采样和测试。
具体的鉴定方法取决于固废的性质和鉴定的目的,可以采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
四、鉴定步骤固废鉴定的步骤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评价等。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采集:根据固废的特点和鉴定要求,采集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采集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方法,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样品处理:根据固废的性质,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干燥、研磨、筛分等。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实验室分析:将处理后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测试。
根据固废的特性选择相应的实验方法和设备,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2007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中样品的采集和检测,以及检测结果的判断等过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中的固体废物包括固态、半固态废物和液态废物(排入水体的废水除外)。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鉴别,不适用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应急鉴别。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与本标准同效。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GB 5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中份样、份样数、份样量的定义参见HJ/T20的规定。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固体废物产生量:产生固体废物的装置按设计生产能力满负荷运行时所产生的固体废物量。
4样品采集4.1采样对象的确定对于正在产生的固体废物,应在确定的工艺环节采取样品。
4.2份样数的确定4.2.1表1为需要采集的固体废物的最小份样数。
表[固体废物采集最小份样数4.2.2固体废物为历史堆存状态时,应以堆存的固体废物总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
4.2.3固体废物为连续产生时,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
如果生产周期小于一个月,则以一个生产周期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
样品采集应分次在一个月(或一个生产周期)内等时间间隔完成;每次采样在设备稳定运行的8小时(或一个生产班次)内等时间间隔完成。
4.2.4固体废物为间歇产生时,应以确定的工艺环节一个月内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最小份样数。
如果固体废物产生的时间间隔大于一个月,以每次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为依据,按照表1确定需要采集的份样数。
每次采集的份样数应满足下式要求:N n =—式中二n——每次采集的份样数:N——需要采集的份样数;p——一个月内固体废物的产生次数.43份样量的确定431固态废物样品采集的份样量应同时满足卜冽要求:(1)满足分析操作的前要;(2)依据固态废物的原始颗粒最大粒径畜不小于表2中规定的质量表2不同颗粒直径的固态废物皴I一个份样所需采取的最小侏样地4.3.2半固态和液态废物样品采集的份样量应满足分析操作的需要。
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程序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方法或导则,对废物的危险特性进行分析测试和论证,并形成客观分析测试数据的过程。
它是危险废物管理的技术基础和关键环节,对于推进工业源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仍是危险废物管理中较弱的一块,在口岸查扣的疑似固体废物物品的判定方面应用较多,工业源废物鉴别方面应用较少。
事实上,鉴别的作用还并未在危险废物管理中充分体现出来。
废物产生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或者由于缺乏对危险废物的认识,往往将一些固体废物甚至危险废物作为副产品,或者将危险废物作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可能导致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底数严重不清。
因此,分析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其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我国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程序下图。
首先要判断待鉴别的的废物是否属于固体废物。
其次,只有待鉴别废物满足固体废物的范畴时,才能进一步利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判断其是否属于危险
废物。
再次,如果废物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再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来判断。
最后,如果废物不满足上述情况,但当其进行不适当的运输、贮存和处理处置,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能造成有害影响时,可由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该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以上资料由中科检测提供,中科检测多年来为环保部门指定第三方危险废物鉴别机构,出具的检测和鉴别报告得到全国各地环保主管部门的认可,为社会各单位(企业、环保局、公安局、环保公益组织、环境研究院所等)提供专业的危险废物鉴别服务。
浅析当前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产业结构的转型期和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
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在近期集中出现,工业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违法倾倒的事件频发。
非法转移和违法倾倒危险废物,其性质恶劣、危害极大、隐蔽性强,同时此类违法事件难发现、难取证、难追责,危险废物对“被转移”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防止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必须对其进行迅速处理处置,而对所倾倒的废物进行辨识与鉴别是前提。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对不明来源的废弃物进行辨识与鉴定的技术规范,国内各组织机构对此也仅限于初步探索阶段。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危险属性初筛引言我国已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包括名录鉴别、危险特性鉴别标准鉴别、专家判定法鉴别,对于固体废物,无法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进行对照,只能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或专家判定鉴别方法来进一步认定其是否具有危险特性。
考虑到此类固废鉴定的特殊性,无法采取常规的危险特性初检和初筛,应采用观察采集样品的物理性状和气味辨识,初步判断该倾倒的固体废物的行业来源,再根据行业来源有针对性地确定危险特性鉴别项目,以便快速鉴别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
1、固体废物危险属性鉴别过程1.1固体废物产生过程分析在进行固体废物产生过程分析时,要对生产工艺流程、产污环节、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及主副反应产物等内容重点把握。
(1)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通过查阅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现场勘察等方式,分析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根据分析结果详细、准确地介绍待鉴别固体废物涉及的反应装置,绘制相应的工艺流程图,在流程图上标明涉及的产物环节。
此处,未参与待鉴别固体废物产生的装置及产物环节可以不描述,减少不必要的分析过程。
(2)根据生产工艺,全面列出固体废物产生过程所涉原辅材料、主副反应生成物。
固体废物鉴别-废弃物危险特性鉴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谢小姐---136---6236--5104对固体废物所已完成的部分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案例进行分析,从鉴别物质的产生源分析和过程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丧失原有所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的产品类废物;二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类废物;三是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四是以固体废物为原料加工处理之后仍然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情况;五是用于物质原始用途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情况。
(1)属于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产品类固体废物。
(2)属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因为质量原因无法满足原有使用要求的产品,如不合格产品、残次品、废品等固体废物。
鉴别案例:某海关委托固体废物所对申报名称为"废聚乙烯PE碎料的货物进行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由于该批货物种类杂、体积大、外观差别明显,因此,鉴别人员到现场对货物进行查看及采集图片信息,进行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六个货物集装箱关封锁完好,现场全部开箱查看,其中第1、2、4、5序号的四个集装箱门口放置1~2排成捆的明显脏污的塑料膜,其数量分别为4包、 2包、4包、2包,第3、6序号两个集装箱门口为大的编织袋包裹的渔网和缆绳。
对第1、 4序号两个集装箱实行部分掏箱,对第2、5序号两个集装箱实行全部掏箱,集装箱里层货物均为大的编织袋包裹的渔网和缆绳,包装袋破损严重。
从露出的渔网和缆绳以及现场随机拆包结果可以判断,货物为各种破损、破烂、脏污的渔网(不排除防护网)和缆绳,网孔大小、尼龙丝粗细、缆绳粗细、浮子大小均不同而且颜色混杂,明显含有泥土、木块、石块等杂物。
货物照片见图1。
图1 货物照片所鉴别货物主要为破损且杂乱缠绕的渔网和缆绳,已经丧失了原有产品的功能和利用价值,是回收的废弃物质;集装箱内的少量成捆塑料膜,为切割产生的边角料,明显受到污染,是回收的废弃物质。
因此,根据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固体废物的定义,该批货物属于固体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