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56
第一章概说1、文献信息资源,在载体形式上,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
2、一次文献是依据作者本人的研究或研制成果创作的文献,即通常所说的“原始文献”、“第一手资源”。
一次文献在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在内容上具有原创性,在出处上具有分散性。
3、二次文献是按一定的方法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以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主要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
二次文献通常又被称为“检索性文献”、“线索性文献”。
4、三次文献是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而形成的评述研究性文献,如综述、述评等。
三次文献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在功效上具有参考性。
5、传统的文献检索工具体系由印刷版工具书构成。
6、电子化的检索工具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出现的,数据库类型有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文献型数据库。
7、部首法首创于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
8、在现有的电子版检索工具中,检索词主要有两大类:字段词和任意词以数值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和书目数据库出现的电子版检索工具,检索词是字段词。
以全文数据库出现的电子版检索工具,检索词可以是“任意词”。
9、“循环衍生法”包括定义衍生法、语素衍生法、语境衍生法。
10、现有的中文电子版检索工具一般都设有高级检索功能,较多地使用的检索技术是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和位置检索,体现出的检索特点是组配检索、模糊检索和限定检索。
11、逻辑“与”(and)符号表示为“*”。
表示“同时包含”关系。
逻辑“或”(or)符号表示为“+”。
表示“分别包含”关系。
逻辑“非”(not)符号表示为“-”。
表示“排除其他”关系。
12、中文检索引擎的检索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类方式,二是关键词方式。
13、文献信息资源的引证标注有3种情况:注释、引文出处、参考文献。
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是1987年5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5、文后参考文献列表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16、《中国学术期刑(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规范)用单字母方式标识纸张型参考文献类型,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用双字母方式标识电子型参考文献和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如数据库—DB,磁带—MT、光盘—CD、联机网络—OL 。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课程代码:8512201 )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中文:文献检索英文:Botany(二)适用专业:各专业(三)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四)课程性质与任务:文献检索课的性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用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方法从文献或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学。
文献检索课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检索知识,学会常用的检索性检索工具和参考性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手段从各类信息源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从而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及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是一门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课和辅助性工具课,学生掌握好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手段从各类信息源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使其他课程所学知识进一步延伸,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若干种基本的综合性和专业性中外文检索工具刊(书目、索引、文摘),了解其内容特点、编排结构和著录格式,能够通过多种检索途径使用它们检索与专业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献。
(2).初步掌握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包括选择数据库、制订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
(3).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完成课题的检索。
(4).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主要方法及初步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
(5). 对我国有关的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负责任地使用文献资源的意识与观念。
(六)先修课程: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七)学时、学分数:32学时,2学分(八)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相接合,并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沟通,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名解)情报: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名解)文献:记录信息、知识的一切载体。
会判断一、二、三次文献·(名解)一次文献---原始文献。
以作者本人的工作和科研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论文。
(类型:多数的期刊文章、专利说明书、学位论文......)·(名解)二次文献---检索工具。
将分散无序的一、三次文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加工、整理、改编、组织、编辑成为系统有序、便于管理和查找利用一、三次文献的文献。
(类型:目录、索引、文摘、题录......文献检索---二次文献的使用!)·(名解)三次文献---综述文献。
针对某学科、专业或特定专题,在对大量相关一次文献进行分析、综合、评述等再度加工产生的文献。
(类型:综述、述评、述评、年鉴、手册、指南、进展、教科书、百科全书、科技专著......)·图书的特点:目的性强、稳定性好、系统性强、信息量大·期刊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内容广;周期短、报道快、内容新;连续性、伸缩性。
·标准文献的特点:具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内容科学的要求和指标,有明确适用范围和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文献检索的意义:1. 文献检索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 文献检索可缩短科研的过程;3. 文献检索可以减少重复性劳动、少走弯路。
·文献检索的途径:外表特征检索:文献标题、著者途径、序号途径、引文途径;内容特征检索:分类途径、主题途径、其他途径。
★文献检索的方法:1. 常用法:顺查(由远到近)、倒查(由近到远);2. 追溯法;由点到面,以参考文献为基础3. 综合法:复合交替法、间隔交替法;4. 抽查法。
顺查法、倒查法、追溯法、抽查法有什么特点,区别在哪?各举个例子★文献特征(检索语言):内部特征、外部特征内部特征:分类信息、关键词、主题词、分子式、化学结构…)外部特征:文献序号(专利号、标准号、合同号…)、文献标题、著者、单位、引文信息·数据库的类型:书目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数值型数据库、全文型数据库。
第一、二章定义:(1)信息P3 广义:信息源于世界一切事物及其运动,它是事物存在状态及其运动形式的特征;狭义:信息是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及运动形式的陈述,它常以语言、文字、图形、数据等形式表现出来,供人们传递处理和利用。
(2)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3)信息检索P49 :就是根据一定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检索工具或参考工具书。
从大量的信息集合中查找特定的信息或信息线索的过程。
(4)信息检索语言:是指用来描述、组织信息记录,进行信息检索的标志系统知识点:信息的分类(按加工深度分)P6一次文献信息:一切原始的信息包括决议、报告、记录、心得、经验、消息、创作和研究成果等二次文献信息:对原始文献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包括卡片、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书三次文献信息:通过二次文献信息提供的线索多某一范围内的一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而加工成的第三个层次的文献信息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年鉴、名录、指南等参考工具书(能区别,能举例)文献检索分类:P49按检索方式分:手工检索机器检索按检索对象分:文献检索事实检索数据检索文献检索如:查找“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方面的信息或文章。
事实检索如:禽流感最早出现在哪些国家数据检索如:某一年我国的自然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
(注:多出现在填空、选择、判断题,要会举例,会区别)信息检索主要方法:P51-521)顺查法(时间上,远→近)如撰写中国收税史的问题,就是需要从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各种有关信息中柱期查找才能查全常用法:2)逆查法(时间上,近→远)3)抽查法(抽查一定时期的资料)例如如果要获取电子计算机的有关信息,只要把目光聚集到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数十年时间就可以了。
追溯法;循环法:信息检索效果评价P53查全率查准率漏检率误检率响应时间输出方式5、检索语言按基本属性分为P57分类检索语言(在我国,分类检索语言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代表)主题检索语言《中图法》知识:P60-61将所有知识分为五个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部类;哲学、宗教部类;社会科学部类;自然科学部类;综合性图书部类。